一所民办学校的生活德育

2011-10-18 08:12史波涛
民生周刊 2011年39期
关键词:小羽国学家族

□ 本刊记者 史波涛

一所民办学校的生活德育

□ 本刊记者 史波涛

9月13日下午,是今年刚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小羽放假返校的日子,他着急地催促父亲,“爸爸,快出发吧,我宿舍的哥哥答应给我带好多好吃的呢。”儿子的神情让父亲张军很欣慰,因为选择一个合适的学校曾经是一件让人头痛的事情。

“小羽是独生子,这么快适应寄宿生活,源于学校的 ‘家族管理’。”张军笑着对记者说。

位于山西太原许坦西路的山西通宝育杰学校就是小羽所在的学校。学校创办于1993年,集幼儿、小学、初中、高中为一体,是一所全日制寄宿学校。

在周边居民楼的掩映下,这所学校环境幽静。它占地100多亩,拥有一个标准的大操场,外加一个供低年级学生使用的小操场,几栋外墙已然有了岁月痕迹的大楼,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校园的一侧。

德育“就像食物中的盐一样”

“做有中国灵魂、有世界眼光的人”,这条标语镌刻在小学部的宿舍楼上,以及各个教室的黑板上方。该校副校长周海平介绍,这是校长詹文龄特别强调的一点,也是学校正在努力实践的一点。

在小学部二楼的校长室里记者见到了校长詹文龄。办公室的茶几上放着茶具,伴着袅袅的茶香,她把自己对德育的理解娓娓道来。

“德育,就像食物中的盐一样。”詹文龄认为,“在学校里,很少把思想品德教育当作一门课程来讲授,更多的是把它融入学生的校园生活中。做德育工作跟煮菜放盐一样。盐是日常必需的,但不能拿着一盆盐给学生吃,欲速则不达。我们要把盐放入日常的食物中,让他们慢慢消化、吸收。德育工作也一样。德育工作如果做得太直接、太急于求成、太简单粗暴,就会适得其反。”

值得一提的是,在通宝育杰,每月一次的“一块钱捐赠日”让孩子们兴奋。詹文龄介绍说,“引用叶圣陶先生的话‘德育就是养成学生求善的习惯’,一块钱的捐赠是为了让孩子们培养帮助别人的习惯,在长达12年的学校生活中,每月一次的捐赠让孩子们慢慢养成习惯,这种习惯在未来一生中都会持续。”

不可缺失的家庭教育

詹文龄动情地表示,只要在路上看到母亲带着孩子在散步,她就不由自主地对那位母亲产生崇敬之情。她一直强调,母亲对孩子的成长教育十分重要。也即由此,学校的德育教育与家庭教育密不可分。

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是天性使然。可为什么在现代社会中有的父母却不知该如何教育孩子?这是因为他们的育儿智慧被太多的欲望和功利掩盖。詹文龄认为,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上太紧张、太急躁,总是低估了孩子的能力,对孩子进行密不透风的成才教育,剥夺了孩子的成长舞台,把孩子管成了事事依赖父母的精神残疾。

詹文龄以为,家庭教育就在日常生活中,比如让孩子从小做家务。没有任何教育痕迹的、平平实实每一天的日常生活,是孩子的爱心、责任心、自信心和独立、合作、敢于冒险等能力和品质形成的最好载体。

詹文龄以自己为例向记者介绍道,她的大儿子上大学时,担任了学生会主席,第一批入了党。孩子认为自己其实不比同学们强到哪里去,只是爱管事,爱帮助别人。这和他从小做家务、承担家庭责任是分不开的。

现在的一些父母常常对孩子说 “你什么也别管,学习好就行了”,这是杀伤力很大的一句话。它彻底割断了孩子和父母、家庭的血肉联系。这样的孩子不再有牵挂、担当和责任,更没有家庭观念,孤独和自私吞噬着孩子们健康的心灵。

詹文龄介绍,为了改变这一现象,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和家长们进行教育座谈,一同探讨关于孩子们的成长问题。

左图:临近中午,幼儿园的小朋友列队去食堂吃午饭。右图:校门一侧的墙壁上刻印着《论语•学而篇》,这段古训连学生家长都要学习。图/史波涛

创新校本课程教学

采访中,詹文龄常常引用《论语》、《庄子》等著作,她很推崇国学教育,并将国学纳入到小学的常规课程中。学校的国学课程独具特色,这个特色不单单是指教授的内容,更多的是指教授课程的方法。

据周海平介绍,该学校的国学课程每周一次。他们完全打破了传统教育中的老师讲授、学生接受模式,采取了新的三步学习模式:先由老师展示国学原文,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粗略推测原文大义;接下来就是求证这段话真正的意义;弄明白含义之后大家要会背诵,然后讨论这段话的含义。这种模式中,老师不再是无所不知的主宰,而是孩子们的伙伴,他们被称为“首席学习者”。

采访中,周海平坦言,采取这种授课模式,虽然在一定意义上有了创新探索,实际上还隐含着国学课程师资不足的问题。中国传统国学是有深刻思想底蕴的,没有很丰富的人生阅历,很难将国学深入浅出地讲给孩子们。

指着校园里大楼的墙面,周海平对记者说,把《论语》中的经典篇章刻在这里就是让孩子们经常去接触,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国学的熏陶,理解那些饱含深意的人生哲理。

家族式宿舍管理

周海平介绍,学校在德育教育中的想法很多,宿舍的家族式管理就是其中之一。小学部每个宿舍大约住20个学生,四五个不同年级的学生组成一个家族,由年级最高的学生做族长。高年级的学生要承担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而弟弟妹妹则需要接受学长的领导。

高年级的学长会不会欺负学弟学妹呢?站在一边的小羽爸爸表示,他之前也有这样的担忧。周海平说,一般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学长一旦承担了责任,就会维护自己的荣誉。在社会上有领导者、中层领导和一般职员。每个人都要学会寻找解决矛盾的办法,接受别人的领导。而低年级的学生有一天也会成为族长的,所以实际上他们是在提前接受社会教育。

更有意思的是,这个家族的族长还要组织自己的家族成员设计族徽、撰写族歌,而一旦确定下来,将永远保留下去,成为所有加入这个家族同学的共同记忆。他们的“家族观察员”又称“家族史官”,对于家族中所发生的无论大事小情好事坏事都会记录下来,若干年后就成为这个家族的历史。只要想到有一天后辈会看到“家族历史”,所有的人都会珍惜自己现在的一言一行。

周海平接着介绍,他们在每个宿舍还安排了“家族观察员”——老师。从侧面观察这些学生,暗中引导他们解决各种问题,从而向着良性循环发展。有时候这些观察员还要故意制造一些“意外状况”来考验家族族长的领导力,以及家族的团结。

比如有一次,他们外出进行实践活动,每个家族给了一定的活动经费。“家族观察员”一会儿说走不动了,然后整个家族就要一起做观察员的思想工作,以免影响整个家族的前进。不一会儿又说口渴了,族长又要核算经费够不够每人一瓶水。如果不够,家族就要一起决策,只买一瓶让观察员喝。

正如陶行知所说的,生活即教育。“尊重生命,为孩子的一生发展负责任!”看着小羽和伙伴们兴高采烈地相约着去食堂吃饭,父亲张军感慨:“这样的生活德育,是最容易让孩子们接受的。”

(实习生郭璇对此文编辑有贡献)

□ 编辑 邓凌原 □ 美编 阎 瑾

猜你喜欢
小羽国学家族
“垂”改成“掉”,好不好?
HK家族崛起
《小偷家族》
燃烧吧!小羽宙
燃烧吧!小羽宙
皿字家族
漫画:燃烧吧!小羽宙
燃烧吧!小羽宙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