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及秦汉时期医官称谓考

2011-10-21 09:25姜辉
中华文化论坛 2011年2期
关键词:先秦秦汉

姜辉

[摘要]我国古代官方聘任或培养的医生被称作“医官”。从《左传》、《史记》、《汉书》等早期文献中有关内容可以推知,医官制度早在先秦、秦汉时期就已经形成了雏形,当时的医官称谓主要有“侍医”和“太医令(丞)”两种,前者当无官阶,后者则有官阶。此外汉代地方还有“医工长”等称谓。

[关键词]先秦;秦汉;医官;称谓

[中图分类号]K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139(2011)02-0121-3

所谓“医官”,是指我国古代官方聘任或培养的医生,这既包括中央所设职位,也包括地方所设职位,他们有些带有官阶,拥有亦医亦官的特殊身份,是封建官僚系统的组成部分;有些则不带官阶,只食朝廷俸禄而已。有据可查的医官称谓最早出现在先秦时期,秦汉时期继承并发展了先秦的医官称谓。

《周礼》成书于战国时期,是目前可见最早系统涉及医官称谓的文献。《周礼·天官冢宰》云:“医师上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食医,中士二人。疾医,中士八人。疡医,下士八人。兽医,下士四人。”唐贾公彦《周礼义疏》日:“医师者,众医之长,故长医之政令。”《周礼》所反映的周代医官称谓有五:“医师”、“食医”、“疾医”、“疡医”以及“兽医”,其中“医师”为诸类医官之首,总揽医政。不过,《周礼》是一部假托之作,意图在理论上为濒临崩溃的周王朝建立一个制度化的乌托邦而已。因此,《周礼》中所列医官称谓的真实性尚不能确定,加之《周礼》所及医官称谓与其它文献中零散出现的先秦医官称谓相去甚远,故以上五种称谓极有可能并未真正存在过。

那么,先秦时期是不是已有医官存在呢?春秋战国时期,周王朝的政治力量已经日薄西山,作为实际政治实体的各诸侯国之间的外交往来十分频繁。《左传》所载诸侯国官派医者之事有三处,所涉及的医者分别为晋国的医衍、秦国的医缓以及秦国的医和:

三十年,春,晋人侵郑,以观其可攻与否。狄间晋之有郑虞也,晋侯使医衍酰卫侯。甯俞货医,使薄其酰,不死。(《左传-僖公三十年》)

公疾病,求医于秦。秦伯使医缓为之。

(《左传·成公十年》)

晋侯求医于秦,秦伯使医和视之,日:“疾不可为也……”(《左传·昭公元年》)此三人虽未冠之以官职称谓,但就其所行事宜来看,他们应当不是来自民间:医衍是奉晋侯之命以鸩毒刺杀卫侯,医缓与医和为秦国派往晋国的医使,均负有一定的政治或外交使命。可以肯定,医官在先秦已经存在了。

就目前可查资料显示,较可信的先秦医官称谓仅有秦国的“太医令”和“侍医”两种。《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日:“秦太医令李醯自知伎不如扁鹊,使人刺杀之。”又《史记·刺客列传》日:“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荆轲也。”由此可见,太医令和侍医两种称谓在先秦时期的秦国已经存在。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推行秦国官制,这两种医官称谓均保留下来。后,汉代基本保留了秦代医官的称谓。《汉书·百官公卿表上》载:“奉常,秦官,掌宗庙礼仪,有丞。景帝中六年更名太常。属官有太乐、太祝、太宰、太史、太卜、太医六令丞。”又,南朝沈约《宋书·百官志下》日:“太医令,—人。丞,一人。《周官》为医师,秦为太医令,至二汉属少府。”不难见出,秦汉不仅有“太医令”之称谓,其下还设“太医丞”。

太医令(丞)和侍医之间究竟是怎样的关系?《汉书·艺文志》日:“……诏光禄大夫刘向校经传、诸子、诗赋,步兵校尉任宏校兵书,太史令尹成校数术,侍医李柱国校方技。”其间提及的“光禄大夫”、“步兵校尉”、“太史令”均系秦汉官职的正式称谓,那么其后之“侍医”亦当为当时医官的正式称谓。但察《汉书·百官公卿表》~7(--篇、《后汉书·百官》五篇,并无“侍医称谓之说明。再详考《汉书》,其间中涉及“侍医”共有五处,除上引《艺文志》外,还有:

显前又使女侍医淳于衍进药杀共哀后,谋毒太子,欲危宗庙。(《汉书·宣帝纪》)

疾病侍医临治,赖陛下神灵,不死而活。(《汉书·王贡两龚鲍传》)

加赐黄金百斤、养牛、上尊酒,太官致餐,侍医视疾,使者临问。(《汉书·匡张孔马传》)

前东平王云与后谒祝诅朕,使侍医伍宏等内侍案脉,几危社稷,殆莫甚焉!(《汉书-何武王

嘉师丹传》)

第一例中,淳于衍乃是女性侍医,前文说过,太医令(丞)为掌宗庙礼仪之属官,应当不会让女性担任。在第二例、第三例中,“侍医”二字之下有唐颜师古注日:“侍医,天子之医也。”及“侍医,侍天子之医。”复考《汉书》,另有“少府”一条曰:

少府,秦官,掌山海池泽之税,以给共养,有六丞。属官有尚书、符节、太医、太官、汤官、导官、乐府、若卢、考工室、左弋、居室、甘泉居室、左右司空、东织、西织、东园匠十二官令丞,又胞人、都水、均官三长丞,又上林中十池监,又中书谒者、黄门、钩盾、尚方、御府、永巷、内者、宦者七官令丞。诸仆射、署长、中黄门皆属焉。(《汉书·百官公卿表上》)

少府十二属官内亦有“太医令(丞)”之称谓,那么少府与奉常(或太常)有何区别?详查“少府”其他属官发现,其多数属于从事后勤管理的官员,由此可以推知,少府属官太医令(丞)是负责皇上及后宫医疗事宜的官员。这两支“太医令(丞)”究竟是一套人马分受少府和奉常(或太常)双重管理,还是两套人马由少府和奉常(或太常)分别管理,史料并未详及,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侍医当受制于少府之下的太医令(丞),负责皇帝(或诸侯王)及其近戚的日常保健及临床疗疾。侍医当不具有官阶。若侍医具有官阶,《汉书·百官公卿表》与《后汉书·百官》不应俱不涉论。再者,《汉书·佞幸传》载前文引《汉书·何武王嘉师丹传》所涉侍医伍宏日“伍宏以医侍诏”,“侍诏”指秦汉时期一些有特殊才能的人被朝廷征召入朝,随时听候皇上传唤咨问之意,是一个动词,不是官职,侍诏之臣并不因侍诏而具有官阶,而伍宏亦确实没有官职。由此可以推论,侍医是那些服务于朝廷却无官阶,又隶属于少府太医令(丞)的医生之称谓。

汉代地方也设有医官,称为“医工长”。《汉书·武五子传》载:“(刘)旦得书,以符玺属医工长,谢相二千石:‘奉事不谨,死矣。”颜师古注日:“医工长,王官之主医者也。”时刘旦为燕刺王,属于诸侯王。《后汉书·百官五》载诸侯王之封国官职曰:“中尉一人,比二千石;郎中令_人,仆—人,皆千石……礼乐长、卫士长、医工长、永巷长、祠祀长,皆比四百石。”其间有“医工长”一职,刘昭注日:“主医药。”

在西汉早期,把持地方的诸侯王所设立的官职与中央朝廷几乎一致:“汉初立诸王,因项羽所立诸王之制,地既广大,且至千里。又其官职,傅为太傅,相为丞相,又有御史大夫及诸卿,皆秩二千石,百官皆如朝廷。”故当时地方亦有“侍医”之称谓,譬如《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了太仓公淳于意为齐王侍医遂诊病之事,而其弟子唐安亦担任过齐王侍医。但随着汉王朝的稳固,地方势力被中央朝廷控制,其地方官职也与中央官职的称谓产生了区别,侍医的称谓渐渐在地方官职中消失了。

(责任编辑邹一清)

猜你喜欢
先秦秦汉
秦汉简牍所见基层官员殴詈现象探析
先秦“五正色”的数据参数分析
海昏侯墓“孔子屏风”姓氏问题释析
爱有别还是爱无别
“诗言志”的审美阐释
先秦秦汉时期“孝”含义的裂变
先秦祝诅文刍议
类型学视野下先秦个体量词初探
试论《国语》所反映的先秦用乐及乐论
浅析我国古代印章的发展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