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运专线路基CFG桩质量检测与分析*

2011-10-27 08:39王胜军
外语与翻译 2011年1期
关键词:单桩技术规范特征值

王胜军

(中铁十一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湖北十堰442012)

客运专线路基CFG桩质量检测与分析*

王胜军

(中铁十一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湖北十堰442012)

路基CFG桩首次在武广客运专线上大规模采用,施工前进行了该类桩的成桩工艺试验,采用低应变反射波法对桩身进行完整性检测,采用静载法对复合地基承载力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表明:该试验段CFG成桩工艺可以达到设计要求,为后续施工提供了参数。

客运专线;路基CFG桩;检测;低应变;复合地基;载荷试验

路基CFG桩首次在武广客运专线上大规模采用,为了获得该类桩的力学特性,在施工前XXTJⅠ标试验段进行了该类桩的成桩工艺试验,为检测其成桩质量,分别采用了低应变反射波法对其单桩进行了桩身完整性检测,采用单桩复合地基静载法对其进行了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

一、工程概况

本次试验点选于DK1273+794~DK1273+855段,对该段地基采用CFG桩加固,总桩数915根,桩径0.5m,桩间距1.5m,按等边三角形布置,桩长至强风化层顶面,长12~23m。桩顶铺0.6m厚的碎石垫层,内铺一层双向土工格栅,极限抗拉强度不小于80kN/m。复合地基承载力为420kPa,单桩承载力为450KN。

该区段地形地貌:地表为垄岗及谷地,垄岗低缓,自然坡度约100,相对高差为5~10m。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为:(1)粉质黏土,棕红色,硬塑,Ⅱ级;(2)黏土,褐黄~棕红色,软塑,Ⅱ级;(3)泥质粉砂岩,含砾砂岩、砂砾岩互层,钙质胶结,棕红色,全风化,Ⅲ级;(4)泥质粉砂岩,含砾砂岩、砂砾岩互层,钙质胶结,棕红色,强风化,Ⅳ级;(5)泥质粉砂岩,含砾砂岩、砂砾岩互层,钙质胶结,棕红色,弱风化,Ⅳ级。

根据国家和铁道部有关规范要求,以及武广客运专线有限公司对土建工程建设有关质量规定,路基CFG桩复合地基对单桩桩身完整性采用低应变反射波法进行自检,检测频率为总桩数的10%,检测遵循的规范为《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和《铁路工程基桩无损检测规程》TB10218-99。复合地基承载力采用单桩复合地基静载试验自检,检测频率为总桩数的2‰,每检验批不少于3根,遵循的规范为《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二、低应变反射波法测试方法原理

(一)原理

在桩身顶部进行竖向激振,弹性波沿着桩身向下传播,当桩身存在明显波阻抗差异的界面(如桩底、断桩和严重离析等部位)或桩身截面积变化(如缩径或扩径)部位,将产生反射波。

经接收放大、滤波和数据处理,分解出弹性波形中的各种频率成份,分析可识别来自桩身不同部位的反射信息,据此计算桩身波速,以判断桩身完整性及估计混凝土强度等级。

本次检测中采样频率根据桩长,桩身波速和频域分辩率合理选择,采样点数为1024点,检测点在距桩心2/3半径处对称布置2个,每个检测点记录的有效信号数大于3个。

图1 低应变动测法测试框图

(二)评判依据

本方法采用下述理论和经验公式,对单桩的成桩质量情况作出定性和定量的评判。

1.桩身波速度值(m/s)

式中:△f为幅频曲线上桩底相邻谐振峰间的频率(Hz);L为测点下桩长(m)。

2.桩身混凝土强度与桩身波速相对应关系(供参考)

C15:2500~2900 m/s。

3.桩身完整性分类原则

分析时域曲线、幅频曲线变化情况,按照《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中表8.4.3对桩身完整性进行综合判定:

Ⅰ类桩:无缺陷反射波,有桩底反射波。

Ⅱ类桩:出现轻微缺陷反射波,有桩底反射波。

Ⅲ类桩:有明显缺陷反射波,其它特征介于Ⅱ类和Ⅳ类之间。

Ⅳ类桩:出现严重缺陷反射波,无桩底反射波。或因桩身浅部严重缺陷使波形呈现低频大振幅衰减或振动,无桩底反射波。

分类原则:

Ⅰ类桩:桩身完整

Ⅱ类桩:桩身有轻微缺陷,不会影响结构承载力的正常发挥。

Ⅲ类桩:桩身有明显缺陷,对桩身结构承载力有影响。在单桩工程中,此类桩为暂不确定桩,需采用其它检测手段试验后,确认是否使用。

Ⅳ类桩:桩身存在严重缺陷。

三、静载试验方法及标准

(一)试验方法

本次试验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及《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等有关规定进行。该场地经CFG桩加固处理后设计要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275kN,CFG桩设计桩间距为1.8m,正三角形布置。则单桩承担的处理面积为2.80584m2试验用承压板直径为1.891m,即面积为2.806m2,理论试验极限荷载为275×2.806×2=1543.3kN,实际试验荷载为1600KN。

(二)荷载分级与加卸荷顺序

试桩每级荷载增量按试验荷载1600kN的十分之一确定,加荷前进行预压,卸荷量每级为加荷量的2~3倍,共分4级卸荷。

加卸荷顺序:

(三)测读采样时间

①加载:每加一级荷载前后均各读记承压板沉降量一次,以后每隔30min测读采样一次,当沉降量达到相对稳定标准,进行下一级加载。

②卸载:每级卸一级荷载,间隔半小时,读记回弹量,待卸完全部荷载后间隔3h读记总回弹量。

(四)加荷稳定标准

在每级荷载作用下,承压板的沉降量在每小时内不超过0.1mm,认为已达到相对稳定,以此值作为加荷稳定标准。

(五)终止加荷条件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即可终止加荷:

①试桩荷载达到要求最大试验荷载440kN;

②沉降急剧增大,土被挤出或承压板周围出现明显的隆起;

③承压板的累计沉降量已大于其宽度或直径的6%。

(六)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

①当压力—沉降曲线上极限荷载能确定,而其值不小于对应比例界限的2倍时,可取比例界限;当其值小于对应比例界限的2倍时,可取极限荷载的一半;

②当压力—沉降曲线是平缓的光滑曲线时,可按相对变形值确定;

1)对砂石桩、振冲桩复合地基或强夯置换墩:当以粘性土为主的地基,可取s/b或s/d等于0.015所对应的压力(s为载荷试验承压板的沉降量;b和d分别为承压板宽度和直径,当其值大于2m时,按2m计算);当以粉土或砂土为主的地基,可取s/b或s/d等于0.01所对应的压力。

2)对土挤密桩、石灰桩或柱锤冲扩桩复合地基,可取s/b或s/d等于0.012所对应的压力。对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可取s/b或s/d等于0.008所对应的压力。

3)对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或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当以卵石、圆砾、密实粗中砂为主的地基,可取s/b或s/d等于0.008所对应的压力;当以粘性土、粉土为主的地基,可取s/b或s/d等于0.01所对应的压力。

4)对水泥土搅拌桩或旋喷桩复合地基,可取s/b或s/d等于0.006所对应的压力。

5)对有经验的地区,也可按当地经验确定相对变形值。

按相对变形值确定的承载力特征值不应大于最大加载压力的一半。

③试验点的数量不应少于3点,当其满足其极差不超过平均值的30%时,取其平均值为复合地基容许承载力。

(七)静荷载试验如图2所示

图2 静荷载试验装置示意图

四、低应变测试结果

测试结果为:

1、低应变检测的被检桩桩身纵波波速为3000~3599m/s,混凝土强度等级大于C15。

2、被检桩单桩成桩质量无明显严重缺陷,全部为Ⅰ类桩。

五、单桩复合地基静载试验结果

本次共对本路段施工的69-9JHJ、75-7JHJ、77-7JHJ、77-10JHJ四根单桩进行了单桩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试验采用φ1.891m的圆形承压板,面积为2.806m2,为单桩承担的处理面积。试验最大加载量为1600KN。

(一)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

分析4根单桩的Q-S、S-lgt、S-lgQ曲线发现其曲线上极限荷载力特征值只能按相对变形值确定。由于本场地层以粘性土、粉土为主的地基,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97-2002规定,本次试验的承载力特征值取按s/d=0.01所对应的压力,与最大加载压力的一半相比较,取其低值作为承载力特征值。

因d=1891,则S=18.91。

四根单桩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沉降s=18.91mm所对应的压力均大于最大加载压力的一半,所以,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spk均取最大加载压力的一半作为承载力特征值。

则fspk=800/2.806=285KPa

(二)复合地基变形模量的计算:

式中:s为承载板沉降(mm);E0为地基土的变形模量(MPa);P为承载力压力(KPa);d为圆形承压板直径(m);μ为地基土的泊松比。查表取值取0.25。

(三)试验结果及建议:

单桩静载荷试验表明,经CFG桩加固处理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spk>275kPa,满足设计要求;变形模量E0可按30MPa取值。

六、结论

1、单桩静载荷试验表明,经CFG桩加固处理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spk>275kPa,满足设计要求;变形模量E0可按30MPa取值。

2、低应变检测的被检桩桩身纵波波速为3000~3599m/s,混凝土强度等级大于C15。被检桩单桩成桩质量全部合格。

3、检测结果综合分析表明:该试验段CFG成桩工艺可以达到设计要求。

[1]叶书麟.地基处理手册[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2]JGJ106-2003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3]铁建设〔2005〕160号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4]TB10416-2003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5]TB10218-99铁路工程基桩无损检测规程[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6]JGJ79-200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7]龚晓南.复合地基理论及工程应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011-02-18

王胜军(1980-),男,湖北天门人,工程师。

猜你喜欢
单桩技术规范特征值
一类内部具有不连续性的不定Strum-Liouville算子的非实特征值问题
一类带强制位势的p-Laplace特征值问题
基于一类特殊特征值集的扩散算子逆谱问题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与研究
单圈图关联矩阵的特征值
《苏区研究》技术规范
钻孔灌注桩单桩竖向承载力判定方法在武汉某工程中的对比研究
信号系统互联互通技术规范认证综述
《杭州市行道树修剪技术规范》编制的必要性探讨
基于ABAQUS软件的单桩静载试验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