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商、农政、农生齐步走
——中国移动贵州公司服务农村发展纪实

2011-11-02 01:49袁多娜王茜安媛
当代贵州 2011年15期
关键词:信通贵州群众

■ 文/袁多娜 王茜 安媛

农商、农政、农生齐步走
——中国移动贵州公司服务农村发展纪实

■ 文/袁多娜 王茜 安媛

2011年5月17日是世界电信日,今年的主题是“信息通信技术让农村生活更美好”。在践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同时,中国移动在农村拓展出广阔的市场,实现了责任与运营的双赢。

在“地无三分平”的贵州,复杂多变的喀斯特地貌阻隔了山区群众与外界的交流,“通讯基本靠吼”的局面使当地生产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条件的改善难有起色。

2007年,中国移动贵州公司(以下简称贵州移动)奏响了行政村村通工程胜利完成的凯歌,千百年来贵州山区群众隔山隔水不隔音的愿望终于实现。如今,通过贵州移动成千上万建设者的艰难跋涉,移动通信无形的电波交织在黔山秀水间,移动信息服务走进了苗乡侗寨。这片古朴、神秘的高原热土在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旋律中,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

农商,多元化信息服务助推山乡致富

如今在贵州,100%的行政村、92%以上的自然村都实现了移动通信网络覆盖,近3000万的农民群众结束了“通讯基本靠吼”的生活。仅仅“授之以鱼”不是长久之计,如何利用便捷的移动通信网络、先进的移动信息“授之以渔”?贵州移动在全力推进移动通信普遍服务中不断思索这样的问题。

公司紧紧依托基础通信业务,以创新为手段,搭建优质高效的移动信息化平台,加强涉农信息资源的整合,结合各地农业发展的特点和信息需求,打造农业信息化系列产品,创造性地推出了“农信通”、“茶信通”、“烟信通”等涵盖各个农业产业的信息服务,为贵州农业发展注入活力。

茶叶种植是黔南州的重要支柱产业,所盛产的“都匀毛尖”茶是全国十大名茶之一。随着茶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茶农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需求日益突出,迫切希望能够进一步拓宽市场销路,提高种植、加工技术水平。贵州移动和当地茶协合作推出了茶产业信息化产品——“茶信通”,向茶农发布有关茶叶种植的科技信息及茶叶供求信息。在茶叶种植季节,当农作物遇到病虫害问题处理不了时,茶农可通过服务站与农技专家进行在线咨询,避免了病虫害造成的损失;在茶叶销售旺季,茶农通过服务站及时查询各地产品需求信息,选择适销对路的销售渠道,进一步提升了茶农的收益。

贵州是全国烟叶的重要种植区域。通过深入了解广大农村群众的实际需要,贵州移动整合开发出“烟信通”这一便农、惠农的信息化产品。该产品利用USSD技术,融合了技术、信息、服务等多元化服务,为烟草公司、经销商、烟农和消费者提供了一个高效便捷的信息平台。用户通过拨打*144#即可接入业务平台,就能了解烟草种植技术、气象资料、政策法规、卷烟价格、文件公告、服务指南等内容。该系统正式上线后,贵州移动联合黔南州烟草公司在各地召开“黔烟通”巡回推荐会,加强宣传推广。在2010年干旱时期,“黔烟通”发挥了巨大作用,向黔南州3万多烟农发送抗旱保烟苗农业科技信息,减少了旱区烟农的经济损失。

农政,电子政务助推新农村建设

2009年12月,从方便群众办事入手,以提高服务党务政务工作为重点,贵州移动在遵义市绥阳县成功建设并投入使用全省第一个“党务政务一信通”服务平台,为全省基层党务、政务信息化建设方面的积极探索与创新树立了典范。

该平台强化县、乡镇、村居、社区四级服务网络,由一个中心平台和17个分平台组成,建立了从县委、县政府到基层对称的信息传输机制,在实现县级政府管辖范围内的电子公文、工作流转等核心办公枢纽功能的基础上,强化信息互动功能,有效实现了包含政府部门内部、单位之间以及政府部门与群众之间的信息互动,实现了该地区县、乡镇、村居、社区信息传递与监督,保障了处理群众事宜的及时有效,在党委、政府与党员群众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

“这个‘一信通’确实好,一家货运公司长期在我们学校门前上下货物,影响了学生正常出入,存在一些安全隐患。我将这个信息发到服务中心去,当天县城管局就对该货运公司的卸货行为进行了规范,确保了道路畅通和学生的安全。”绥阳县城关中学校长汤华真正体会到“一信通”的快捷办事效果,这是“党务政务一信通”服务平台为群众排忧解难、提高政府管理部门办事效率的真实写照。

2005年8月31日,作为2005年贵州省政府所完成的十件实事之一,经过8个月的艰苦作业,贵阳移动率先在西部地区实现移动电话“村村通”。图为花溪区洞口村村民在体验移动新业务。(作者供图)

2010年7月10日晨5时40分许,绥阳县党务服务中心值班负责人接到该县宽阔镇党政办主任梁昆伦发来的信息称:宽阔镇遭暴雨袭击,雨量特别大,街上积水近1米。获此信息后,值班人员立刻通过“党务政务一信通”服务平台向县四大班子领导、相关部门及镇、村、组负责人发出抢险救灾信号,要求立刻组织人员前往救灾。

2010年7月9日晚8时至7月10日晨8时许,绥阳县宽阔、黄杨等镇遭受特大暴雨袭击。由于信息发出及时,组织人员抢险到位,宽阔镇街上被水围困的1500多人得以安全转移,黄杨镇则及时从垮塌的房屋中救出三人。这是该县“党务政务一信通”服务平台服务群众的又一个生动事例。

该平台自开通以来,在指挥协调、工作管理、业务支持、舆论引导、综合服务和工作监督等方面发挥了显著的作用,受到党员群众的高度称赞。绥阳县委书记袁竞高度评价该平台为:“急事难事,一信搞定;通知任务,一个不漏;工作生活,一目了然”。

农生,进村服务温暖农民心田

为确保移动信息化服务切实进村入户,贵州移动在全省实施移动服务进村工程,组织广大服务、技术人员,跋山涉水,走村串寨,一边勘测网络,一边面对面、手把手地指导农民兄弟使用业务,把移动通信的服务送到了田坎边、家门口,也送到了农民兄弟的心坎里。

在遵义红色老区,贵州移动与政府携手打造“移动信息示范村”,大力实施“惠农、富农123齐步走工程”,以实际行动将解民忧、惠民生落到实处。

其中,“惠农123工程”的“1”即1毛长话打遍全国,“2”即2元农信通包月即可获知最新农产品信息等,“3”即3元村寨v网包月免费互打电话。“富农123工程”的“1”即贵州移动向村委会定期提供1笔村民学习活动经费,帮助村里购置各类农科技术书籍和设备,帮助村民长知识、熟技能,同时还开辟了村务公开栏、宣传栏等,向村民及时告知村内事宜,普及农业信息;“2”即由贵州移动免费提供2台村通农话机给村委会免费使用,方便村委会与外界的沟通和在村里开展工作;“3”即每个示范村可推选3名特困村民接受贵州移动提供的专项生活补助。“惠农、富农123齐步走工程”正是贵州移动关爱农村群众生活的体现,拉近了企业与农村群众的距离,让农村群众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广受农民群众好评的贵州移动农村信息化服务中,不得不提被农民群众称为“神奇机器”的新农合信息系统。

在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县大山乡大寨村卫生站里一片繁忙景象。“过去有个头痛发热的,我们都是硬扛着,结果是小病拖成大病,身体吃亏了,医疗费还贵。”今年61岁的村民沈宽忠刚从卫生站开药出来,谈起“新农合”信息系统,这位纯朴农民的话匣子就打开了:“去年我老婆被石头砸成重伤,到安顺市医院动手术,总共花了3万多医疗费,当时要先垫付后再报销,我是东拼西凑才垫上的。现在这个机器好啊,只要把农合证往上面一刷,国家补贴的费用就直接减免了。”

贵州移动与贵州省卫生厅联手打造的新农合系统以移动信息化为载体,快速准确地集中采集卫生医疗系统的基础信息,在全国率先实现了一个省范围内的省、市、县、乡、村五级联网及全省跨区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直补管理,不留死角,数据统一,解决了农村用户医疗费用现场报补以及相关的管理问题。广大山区群众不用翻山涉水,在自己家门口的卫生所就可以刷卡看病。同时,在省级平台上建立了数据交换机制,从技术上使参合农民的异地结算成为可能,为实现省内参合农民诊疗、补偿“一卡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今后整合包括居民健康档案、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应急指挥、医疗服务监管、办公协作平台等业务应用奠定了基础,使得建立全省卫生信息大平台,以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为基础,加快满足业务应用的卫生信息化建设成为现实。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国家卫生部部长陈竺对此高度评价,认为“新农合信息系统” 打造了农村医疗卫生信息化发展的“贵州模式”。

截至目前,“新农合”系统实现了以省卫生厅为中心,在64个县、791个乡镇、4806家医疗机构的推广应用,完成专线建设2729条,为全省1570万农民提供了新农合整体实时报补服务。

(编辑/张玲玉)

猜你喜欢
信通贵州群众
中国信通院:7 月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30.6%
多让群众咧嘴笑
“齐”心“鲁”力,助力“多彩”贵州
中国信通院西部分院:在重庆全面迈向智能化时代中发挥核心支撑作用
贵州,有多美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微网信通长期拖欠员工工资中介机构费用也给不起了
中联信通宣称被强制“当爹”起诉工商局求改“出身证”
解读“万马如龙出贵州”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