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年中踏歌行
——万山特区开展“三个建设年”暨“四帮四促”活动走笔

2011-11-02 01:49黄隆高
当代贵州 2011年15期
关键词:特区活动建设

■ 文/特约记者 娄 玲 黄隆高

本刊记者 文叶飞

建设年中踏歌行
——万山特区开展“三个建设年”暨“四帮四促”活动走笔

■ 文/特约记者 娄 玲 黄隆高

本刊记者 文叶飞

当看到自己家门前高速公路建设顺利、老山口工业园区生产秩序井然、招商引资项目纷纷落地,高楼坪乡老山口村村民黄云忠由衷地说:“整治‘三强’是大快人心的好事,我们老百姓图的是社会安定,图的是万山的发展,图的是百姓生活富裕!”

初夏时节,走进“中国汞都”万山特区,一眼看去到处是一派红红火火的场景:新区建设如火如荼,高速公路进度加快,引资项目加紧建设,机关作风风正气顺,和谐环境人心向稳,安居乐业百姓颜开——这是万山特区开展“三个建设年”暨“四帮四促”活动取得实效的鲜活缩影。

万山特区一位机关干部用诗歌这样写道:“建设年中踏歌行,‘四帮四促’暖人心;干部群众齐努力,天下之事无不能。”

转变作风 工作效率大提高

5月3日,万山特区纪委一份作风效能建设督查工作简报摆在记者面前:4月20日,特区纪委监察局机关作风效能建设暗访督查组走进特区直部门和单位,对机关干部作风和效能建设情况进行暗访,随后针对在暗访中发现的少数干部职工聚集闲聊、QQ聊天、看网络电视等,在全特区进行点名通报并要求限期进行整改。这是特区党委、政府推进行政运行与机制完善顺畅衔接,力大招实整治机关“懒、散、拖、庸”等不良作风的生动写照。

区委书记汤志平(左二)在高楼坪乡青年湖村调研新农村建设工作情况。

活动自开展以来,该特区始终把“转变作风、提高办事效率、优化发展环境”作为开展活动的最终目的,开展“五进五问”(进部门问效能,进社区问民生,进农村问增收,进企业问发展,进工地问落实)活动,着力推动招商引资、产业发展、工业园区和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的顺利开展。29个特区直部门和各乡(镇、办事处)“一把手”开展了亮相荧屏公开“晒”承诺活动,广泛接受群众监督。在窗口部门推行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和服务承诺制等制度,同时,实行落户项目“一事一议”和“特事特办”政策,凡引资项目一律实行“项目集中会审制”,区内手续由行政服务中心在2个工作日内办结,区外手续由主管部门在法定期限协助业主办结,进一步提升了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目前,共建立“首问责任”窗口75个、“服务接待”窗口75个,接受咨询397人次,提供指导服务268人次。

活动带来的“杠杆效应”和“连锁反应”,还远非这些数字能概括。特区机关作风效能建设办公室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该特区机关干部职工不仅上班情况、平时到岗情况普遍较好,而且发扬“5+2”、“白+黑”精神,加班加点地工作,机关部门作风出现了根本转变,受到了客商和群众的好评。

排忧解难“四帮四促”重民生

4月18日,当1000元钱、100斤大米和一桶食用油送到高楼坪乡龙田村孤寡老人胡秋莲家中时,这位八旬老人热泪纵横地说:“党和政府每次都这么关心我这个老太婆。共产党好、人民政府好啊!”这是特区民政局、妇联为“四帮四促”活动联系村村民办实事送温暖的一个动人实例。

区长张吉刚(左三)在黄道乡检查工作并与乡村干部交流。

与特区民政局、妇联一样,该特区从县级领导到各单位各部门,都建立了联系村(社区)、企业和项目制度。27名县级领导覆盖联系村(社区)50个、重点企业20个、重大项目26个、部门帮扶点50个。截至目前,县级以上领导干部深入联系点开展“四帮四促”活动132人次,特区直部门深入帮扶点开展活动193人次,帮助理清发展思路146条,帮助解决实际困难问题102个,化解各类矛盾纠纷47起,走访慰问困难群众311户。特别是在今年春节和雪凝期间,全区60余个党组织、256名领导干部和1000余名共产党员纷纷深入群众家中、受灾企业、重点项目工地等一线,了解抗凝救灾情况,慰问和救助受灾群众,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鼓励企业、群众积极开展抗灾自救。为保证帮促联系效果,各单位按照“三有一明确”(有帮促责任人、有完成时限、有帮促措施,明确帮促内容)的要求分别建立了“四帮四促”活动工作台帐,切实加强跟踪管理,做到帮促有始有终,事事落地。

万山特区还明确要求:全特区各级党员干部要真心实意和农民兄弟交朋友、认亲戚,在一线掌握民情民意,转变工作作风;把进农家工作纳入机关、领导干部实绩考核内容。

优化环境 社会和谐人心稳

5月8日,记者在铜(仁)大(龙)高速公路万山段建设工地看到,工地上挖掘机、推土机和工程车来来往往,高速路建设紧锣密鼓,与近处田间地头村民的劳作场景交相辉映。但在此前,这里却出现一些不法人员拦车堵路和乱堆砂石杂物等不协调的“音符”,严重影响高速公路建设进程。

针对近年来特区出现的“三强”( 强拉强运、强买强卖、强揽工程)现象,该特区积极采取集中整治行动,制定开展强拉强运、强买强卖、强揽工程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方案,在高速公路沿线、工业园区、重要经济部位设立警务室,从特区政法委、公安局、司法局、法院、检察院等和各乡镇及有关单位,抽调专人轮流值班办公,重点整顿项目工程施工秩序,严厉打击聚众阻碍工程正常施工违法行为,全力保障重大项目建设的正常生产经营和投资商的人身安全。截至目前,共调处工程建设矛盾纠纷42起,化解群体性事件8起,打击“三强”地方势力11起。同时,坚持县级领导和部门联系企业制度,问计于企、问需于企,帮助企业解决发展困难,并针对每个投资项目都成立了服务协调小组,明确项目跟踪服务人,为客商提供“保姆式”服务,真心为客商排忧解难,积极营造了亲商、爱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投资环境。1至4月,该特区共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26亿元,5家招商企业落户万山。

当看到自己家门前高速公路建设顺利、老山口工业园区生产秩序井然、招商引资项目纷纷落地,高楼坪乡老山口村村民黄云忠由衷的说:“整治‘三强’是大快人心的好事,我们老百姓图的是社会安定,图的是万山的发展,图的是百姓生活富裕!”

项目建设 跨越发展上台阶

5月6日上午9时许,万山特区谢桥新区鞭炮齐鸣,彩旗飞扬,随着中共铜仁地委书记廖国勋宣布“万山特区谢桥新区建设暨梵净山大道二期工程开工”,标志着投资12亿建设万山特区承接区和梵净山大道二期、楚溪大道和万山大道等各项建设正式拉开帷幕。该区将通过3至5年的建设,万山承接区——谢桥新区集政治、经济、文化等为一体的黔东生态园林新城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近年来,特别是 “三个建设年”和“四帮四促”活动开展以来,万山特区狠抓重大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和招商引资工作,扎实推进重大项目又好又快建设。2011年,全区重点建设项目12个,项目总投资约3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4亿元。1至5月,投资2.1亿元年产1万吨镍钼合金项目开工建设,预计9月建成投产;投资7000万元兴隆二期工程已开工建设;投资3800万元服饰厂项目已建成并投产;投资10亿元年产15万吨铝板、铝箔建设项目正在进行场地平整,预计一期工程7月投入试生产;其他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稳步推进。

为确保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该区制定“项目建设年考核办法”,对廉租住房、谢桥承接区和镍钼合金、铝箔铝板等重大项目进行了责任分解,明确完成时限和具体责任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对重大项目,实行区委书记、区长督办制度,对项目推进不力、问题解决不到位的部门,发放限时督办书,限时解决问题,确保项目推进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同时,严格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项目合同制,确保各项目实施单位严格按照项目审批,有效杜绝项目建设中的腐败行为发生,着力建设优质廉政项目。

据悉,万山特区将让“三个建设年”和“四帮四促”活动形成长效机制,使其制度化常态化,不断将活动推向深入。

(编辑/王欣)

猜你喜欢
特区活动建设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DC炫特区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人大建设》建设人大的故事
陈云不赞成发行特区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