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运动处方”思想在高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2011-11-07 03:24翁卓嘉张万金
当代体育科技 2011年4期
关键词:实验班处方体育课

翁卓嘉 张万金

(广东梅县东山中学 广东梅州 514000)

“健身运动处方”思想在高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翁卓嘉 张万金

(广东梅县东山中学 广东梅州 514000)

目的:本文通过对“广东梅县东山中学高一年级”进行实验研究,来确定“健身运动处方”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能否对高中生健身效果产生更好的作用,为“健身运动处方”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奠定实验基础。实验结果:实验班和对照班比较,实验班的测量指标高于对照班。实验结论:在体育教学中实施针对性的健身运动处方,能使学生的身体薄弱素质及相关生理机能在较短时期内获得显著提高,从而对学生起到健身的效果。

健身运动处方 学校体育 身体素质

通过体制检测结果、体育课上对学生的观察和体育考试成绩得知,学生总的体制都是呈现下降趋势。当前学校体育课在教学的目的上,过多地强调体育基础理论、技术技能,追求近期效益,导致大多数学生课外活动不能坚持。本文将探索与《体能标准》相适应的实施策略,研究如何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锻炼的积极性,教会学生主动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全面提高学生整体身体素质。

1 关于“健身运动处方”

20世纪50年代美国生理学家卡波维奇提出过“运动处方”这个概念,1969年得到国际上确认。现在运动处方的完整概念概括为:“对从事体育锻炼者或病人,根据医学检查资料,按其健康、体力以及心血管功能状况,结合生活环境和运动爱好等个体特点,用处方的形式规定适当的运动种类、时间及频率、并指出运动中的注意事项,以便有计划地经常性锻炼、达到健身或治病的目的。”一种思想方法之所以能够被人们认可,是由于它有着与众不同的优点。运动处方思想也不例外,它具有显见的长处和相当的魅力。

表1 健身运动处方的内容

2 研究健身运动处方的目的

对于传统的体育教学就像“大锅饭”,所有学生都吃相同的饭菜,这显然不利于成长。因为在一所三千多人的学校里不可能所有学生都有着同样的身体素质,对于力量强的学生可能协调性比较差,而协调性好的速度又比较慢,对于速度快的而耐力未必好。所以,我们应该研究出一套切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运动处方恰恰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以上问题,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梅县东山中学高一级(5)班学生为实验对象,运用健身运动处方进行研究实验。实验前先与对照班进行三项测试(50M、1000M男、800M女、坐位体前屈)的成绩比较,实验后将其测试结果再与高一级(6)班学生进行比较。从2008年2月至2008年7月进行对照实验。

3.2 研究方法

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结合实验地的经济、文化背景、学校教学情况,选取田径、武术、球类(篮、排、足球为主,结合各种小球的选修)为主体课程资源,结合素质练习和各种体育游戏,设计健身运动处方,充分发挥体育教师和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根据美国健康教育学家凯尔曼的“服从、同化、内化”的态度转变三阶段理论,将体育课教学与课外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相结合,在体育课上学习新知识,发展能力;在俱乐部中巩固技能,提高素质。使两个学段的体育活动相衔接,学生的知识和技能逐步内化,兴趣逐渐养成。在实际操作中,按照不同处方的教育目的以及知识、技能的难易程度,将不同内容的体育课程资源按比例分配到体育课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中。

4 实验研究过程

实验班全体同学通过六项测试——50M、1000M(男)、800M(女)、引体向上、绕杆折返跑、跳山羊、坐位体前屈,通过综合各项成绩可把学生可分为四类:力量差型、协调性差型、速度差型、耐力差型。根据学生素质的薄弱环节制订相应的健身运动处方。由学生选出组长并进行同伴教育。教师按不同性别学生的体质状况安排每一锻炼单元练习的强度和密度。在完成常规体育课任务后的自主练习时间里练习处方内容,考虑到体育锻炼的枯燥可能使学生丧失积极性,所以处方内容将加入针对性的体育游戏辅助练习,教师给与指导,帮助明确处方,然后实施处方加以锻炼。在教育过程中,把课程分为3个阶段,每阶段6~8周;其中穿插理论和知识介绍的室内课6次,开展全校性健康讲座6次。理论课教案全部制成PowerPoint、Flash课件的形式,以提高教学的直观性、新颖性。健身处方的内容如表1。

表2 实验前后各项测试成绩

5 实验结果与分析

经过一个学期的运动处方教学,实验班与对照班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分表的评分标准进行三项测试成绩的对比,见表2。

根据上表我们不难看出实验前后学生成绩的比较,可以看出实验班男女生经过实施针对性的健身的运动处方后测试成绩有了较为显著的提高。身高:事实证明,在课堂教学上实施运动处方确实能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达到预期目标。课堂运动处方已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是增强学生体质的有效手段。

6 实验结论

本研究采用实验研究法,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采用运动处方教学法对中学生体质进行实验研究,并就教育效果进行了探索性的综合评价。结论如下:

(1)在课内外体育锻炼中,应用体育与健康运动处方,不但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参加运动的科学性和系统性,而且具有较好的锻炼效果,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健康身心的自我锻炼技能,提高体质水平。

(2)采用多种器械和运动组合,结合实用健身技能和时尚健身方式的体育与健康运动处方是一种受学生欢迎的、科学的、行之有效的锻炼方法,建议大力推广。

(3)中学生对健身运动处方的内容是有选择的,组织者必须结合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兴趣爱好,精心选择锻炼内容,科学组合。

(4)实施运动处方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积极性,才会收到良好的练习效果。

(5)运动处方是以生理学理论为基础的,科学性、针对性极强的循环式教学思想,对于一个处方应反复修改、优化,使之日臻完善,还应把各单项运动处方综合起来使用并不断优化,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各项身心素质得以全面发展。

[1]《体育与健康》.全日制高级中学教科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田继宗.运动处方教学模式研究[J].体育学刊,2001,1.

[3]毛振明.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4]周登嵩.我国优秀体育教师的成才之路[J].中国学校体育,2000.

[5]黄玉山.中学生健身运动处方的应用研究[J].体育学刊,2003.

G807.4

A

2095-2813(2011)12(a)-0068-02

猜你喜欢
实验班处方体育课
基于语料库的词块教学对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提升有效性研究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山西农大乡村振兴“双创”实验班开班
人间处方
高校大类招生模式按实验班/基地班招生
体育课
卫健委新规:药师将审核医生处方
超常发挥的“幸运儿”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