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篮球后备人才“学训”的现状分析与研究

2011-11-13 07:58谢叶寿
巢湖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体校后备教练员

谢叶寿 胡 好

(安徽工程大学体育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安徽省篮球后备人才“学训”的现状分析与研究

谢叶寿 胡 好

(安徽工程大学体育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后备人才的培养是竞技体育发展的关键所在,而影响后备人才发展的关键是后备人才的学习和训练问题。文章采用了文献资料法、专家访问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推理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安徽省篮球后备人才的学习与训练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与分析,从而为解决篮球后备人才的"学训"问题提供建议,并为安徽省体育主管部门制定政策和科学决策提供现实与理论依据,为我国篮球后备人才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安徽省;篮球后备人才;学习;训练;研究

1 前言

目前,我国各级各类业余体校、传统学校学生运动员普遍文化知识水平较低,一直困扰着有关各方,并且实践中,在学生运动员管理方面又存在着“重体轻文”、“重训轻读”的现象,对文化学习不够重视。另外,由于学生运动员一般年龄比较小,本身又存在着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加之他们承受着比赛、训练后体能和精力大量消耗等,客观上影响了学生运动员文化学习的质量。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使后备人才得到均衡发展,以适应当前社会与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是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市场经济社会的人才流动以知识水平和教育程度为基础,竞技体育高淘汰率的特征,决定了并非每一个竞技运动后备人才最终都能成长,而且成才者只是少数。大多数运动员由于训练成绩跟不上,从而转入社会的其它行业工作和生活,然而较低的文化知识水平就成为他们在其它社会领域竞争的障碍,束缚了个人以后的发展。这样也就导致业余训练对学生和家长的吸引力下降,尤其较难得到家长的支持,在普通学校也不易得到教师群体的理解和支持。同时,在体育运动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文化知识水平已成为制约运动技术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前苏联运动训练专家马特维耶夫曾在1982年体育科学报告会上指出:“未来运动成绩的增长,主要不是靠最大限度发挥运动员的体能和机能,而是挖掘运动员的思想和智能。”这句话是很有哲理性的。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主要是安徽省篮球后备人才学习和训练的现状分析。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本文研究内容和目的需要,重点查阅了有关后备人才培养的问题。查阅有关教育学、管理学、运动训练学等相关方面的著作、教材等10余部。通过网络检索的方式搜集了有关运动队训练和管理等方面的文章70多篇。全面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前沿动态。

2.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本文研究内容需要,在经过专家咨询和反复修改后,设计了 “运动员问卷”、“教练员问卷”和“分管领导问卷”。调查的对象主要为安徽省参加第十二届运动会各市少年组篮球代表队。

为保证问卷填写的真实性与回收率,均采用现场发放,当场填写与回收的方式,并根据体育科学的研究方法,对有些问题可以用经验的方法来估计样本含量,共发放问卷350份,其中运动员发放300份,教练员发放30份,分管领导发放20份,回收问卷346份,其中运动员调查表回收298份,教练员回收28份,管理人员回收18份,其中有效问卷335份,(运动员调查表290份,教练员27份,管理人员18份),有效率分别为97.3% 、97.3%、100%,由此可认为本问卷的回收率和有效率符合社会调查与研究的要求。

2.2.3 专家访谈法

根据研究的目的与任务,针对一些问题分别走访了安徽省体育局群体处负责体育传统学校工作的主管领导、竞体处负责体校工作的主管领导、以及在该领域有较深研究的教授,并对一些体校、传统校的体育行政负责人、教练员进行了访谈。

2.2.4 数理统计法

运用体育统计学方法对各种数据指标进行处理,运用Microsoft Excel软件对所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运用Spss软件对样本进行相关检验。

2.2.5 逻辑分析法

运用归纳、演绎、类比、综合等逻辑分析方法,对各种信息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论证安徽省篮球后备人才学习和训练的现状,得出有关结论与建议。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安徽省篮球后备人才学习和训练时间的调查

青少年文化教育与运动训练协调发展最主要的矛盾之一是时间的冲突。时间是常数,用一分就少一分,除去必要的生活时间,学生的时间主要分流与文化学习和运动训练,从而使“学训矛盾”聚焦于学训之间的时间分配。通过调查得出(见表1),传统学校和业余体校的学生每周训练时间约为1.5天,学习时间为每周5天;而竞技体校的学习时间每周两天半,训练时间为每周三天半。从调查可以看出,传统学校侧重于学生的学习,而竞技体校相对侧重于体育训练。现代竞技体育要求最大限度的挖掘人体内在的潜力,才能够在比赛中获胜,并且篮球是要求基本功很强的项目,青少年阶段是他们打基础的阶段,如果运动员每天不能保证训练时间,无疑会影响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但是,青少年时期不仅是体育打基础的阶段,同时也是智育发展的黄金阶段,青少年的发展应该协调发展。从调查看出竞技体校的学习时间就很难和普通学生相比,所以就存在着传统学校学生运动员学习成绩相比下高于竞技体校和专业队的学生,但是运动技术水平却无法与竞技体校的学生相比的现象。

表1 运动员每周学习和训练时间调查

表2 教练员对运动员每周参加训练时间态度的调查

同时,从教练员对运动员每周参加训练时间的反映调查得出(见表2):认为队员训练时间比较充足的占7.4%,一般的为14.8%,占总数的22.2%,而认为不充足的占到77.8%,可以看出大部分教练员都认为学生的训练时间偏少,教练员普遍认为,只有通过大量的训练才能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并且本人在对问卷的分析过程中发现,认为训练时间不充足的传统学校教练员占绝大部分,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传统学校每天2小时的训练还是偏少。

3.2 安徽省篮球后备人才课程设置调查与分析

目前,安徽省篮球后备人才(不包括传统学校的学生)的文化教育一般都限定在某个指定学校,在指定的地点上课学习,有明确的时间安排,他们的课程设置与普通中学的学生还是有点差别(见表 3)。

表3 学生运动员课程设置调查

对课程设置满意程度的调查中得出 (见表4),对课程设置满意的为72.75%;对课程设置感觉一般的为22.06%;而不满意的人数仅为15人,占调查人数的5.15%,其中很不满意的占1.05%。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学生运动员对本校文化课程设置比较满意,而在问卷的分析过程中,其中对课程设置不满意的大多数为竞技体校学生。

表4 学生运动员对文化课程设置满意程度调查

篮球后备人才大部分处于初中和高中的学习阶段,此时正处于人生学习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关键阶段,倘若不完成中小学所必须完成的文化知识学习任务,就会出现文盲和半文盲,导致运动员退役后就业困难。同时,如果只有一定的运动技能,而缺乏应有的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修养,定会形成不健康的发展后果。所以现在的学生运动员大部分已经意识到文化学习的重要性,这一点可以从问卷的调查中可以看出,他们希望在课程设置上能够和普通中学学生一样。学生运动员只有接受和普通中学学生一样的教育,那样才能在以后的社会竞争中立足于不败之地。

教育是一种育人活动,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然而,由于学生运动员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像一般学生那样上课,再加上基础水平相对薄弱,导致他们对所学知识难于及时、准确地领会,学习成绩逐渐下降,久而久之丧失了学习的信心。这就造成运动员对文化课学习没有兴趣或者干脆不学的恶性循环,老师讲课听不懂,对学习没有兴趣。出现学生上课纪律差,出勤率低等现象。加之有些领导和教练员只重视运动成绩,忽视文化学习;并且学生上课的态度直接影响了教师上课的积极性,从而也降低了教学的质量;学生运动员的文化学习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挂名”教育的现象比较严重,出现运动员学识水平与学历水平不相符的反常现象。而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体校中,所以现在很多家长不愿意让自己的子女进入体校,即使参加业余训练,也只让他们参加传统学校训练,并且只希望他们能够获得一技之长,为以后能够上更好的大学或者为将来找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并不想他们以后进入专业队。所以导致现在体校招生困难,生员减少,体校面临萎缩的现状,很多业余体校为了求得发展,只好和普通学校挂靠,学生运动员在普通学校上课,课后在业余体校参加训练。

3.3 安徽省篮球后备人才参加训练态度的分析

态度是通过学习形成的影响个体的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1]它包括一个人的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态度的行为倾向成分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企图表现出来的行为意图,它构成态度的准备状态,即准备对特定对象作出某种反应。态度具有价值表现的功能,价值观是学生对某一事物的善恶、是非和重要性的评价。学生的价值观往往取决于其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个性倾向性。如果个性倾向性与价值观一致,就会产生积极的态度。否则,就会产生消极的态度。[2]尽管态度总是通过对一定对象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来体现的,但个体积极或消极的态度却是对各种具体对象的态度的概括结果。既然态度对人的行为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那么如果学生运动员在训练当中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参加训练,就会对训练效果产生难以想象的作用,并且会逐渐的喜欢上他们所参加的训练。从教练员对学生参加训练时态度的调查可以反映(见表5),学生运动员参加训练的态度普遍还是不能令教练满意,满意的只占到25.9%,其中非常满意只有3.7%。大部分的教练员对运动员参加训练的态度感觉一般化,占59.3%,可见大部分运动员没有全身心地投入到训练中去。同样,在对影响训练质量因素的调查中得出(见表6),有63%的教练员认为主要是运动员自身的因素对训练质量起主导作用,而学习因素只占到22.2%。可见教练员的观察是和心理倾向具有一致性。在训练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调动运动员的积极性,使他们端正训练态度,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去参加训练。

表5 教练员对运动员参加训练态度的调查

表6 教练员对影响训练质量因素的调查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学训”矛盾的问题依然突出

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迫切要求提高生产劳动者的基本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显而易见,文化素质的高低自然成了运动员二次择业的筹码。然而,运动人才在培养阶段既是人体力开发的关键时期,也是智力开发的重要阶段,由于长期以来,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没有得到很好解决,故而出现了运动员文化素质不高、出路不畅的问题。然而造成这一矛盾的关键是运动员的学习和训练两者之间的关系没有处理好,而学习和训练之间的矛盾主要是时间上的冲突。在对教练员调查的结果得出,大部分教练员都认为学生的训练时间偏少 (特别是传统学校每天2小时的训练)。认为训练时间不充足的占到77.8%。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体校运动员的学习时间是无法和传统学校相比的。从调查可以看出,传统学校侧重于学生的学习,而竞技体校相对侧重于体育训练。现代竞技体育要求最大限度的挖掘人体内在的潜力,才能够在比赛中获胜,并且篮球是要求基本功很强的项目,青少年阶段是他们打基础的阶段,如果运动员每天不能保证训练时间,无疑会影响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但是,青少年时期不仅是体育打基础的阶段,同时也是智育发展的黄金阶段,青少年的发展应该协调发展。体教结合、竞教结合早已是世界上各体育强国发展体育的总体趋势,为使学生运动员在以后的道路上不被过早的淘汰,出路较畅,那么解决学训矛盾、竞教矛盾是核心问题。《奥林匹克宪章》第二条强调:“教育在奥林匹克运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其实回溯历史我们就可以知道,奥林匹克运动自产生之日起就具有鲜明的教育属性。萨马兰奇曾深刻指出:“奥林匹克是将身、心和精神方面的各种品质均衡地结合起来,并使之得到全面提高的一种人生哲学。它将体育运动与文化教育融为一体,离开了教育,奥林匹克主义就不可能达到其崇高的目标”。[3]所以,生物学的训练和竞赛只是竞技运动的表面现象,在提高运动技术和创造优异运动成绩的过程中,追求身心发展的社会人才是竞技体育的根本实质。一个运动员只有各方面综合协调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全面发展。

4.1.2 体校课程设置相对单一

目前,职业运动员文化素质不高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不符合运动员实际需要和竞技运动训练规律。因此,就需要针对职业运动员的实际特点,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选取既能提高运动员文化素质,帮助他们创新运动技术,又能紧密联系专业前沿知识、新理论的教学内容,紧缩教学时数,力争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运动员的文化课教育。

4.1.3 运动员参训动机不强

由于高水平运动队训练的低产出特点,以及运动员退役安置问题,导致很多家长和学生不愿意参加训练,或者即使参加训练,积极性不够,不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训练中去,只是将训练作为一种上好大学的手段。没有强烈的训练动机是不能够督促自己刻苦努力的训练,从而很难达到更高水平。所以目前导致运动员很难出好成绩,使后备人才大量流失。

4.1.4 体育和教育分离

在2002年4月26日全国青少年篮球工作座谈会上,各地代表在讨论中认为,制约中国篮球后备人才发展主要存在三个问题,第一体育与教育系统的分离,第二训练质量问题,最后就是弄虚作假问题。在这三个问题中,体育与教育系统的分离是首要矛盾。青少年人群主要集中在各级学校中,专业运动队选苗子搞训练主要也是针对青少年。很多有篮球天赋的孩子都不愿意过早地到专业队从事体育训练。这就使原本依附于各地中、小学的基层体校的生源枯竭、质量下降。长期以来的体育和教育分离,又使双方都陷入畸形发展的泥潭,一方面使我们的中小学生整体体质和运动能力下降,另一方面是运动队的文化水平和整体素质不高,这给过早的从事专业化训练最后又未能进入职业队和国家队的大部分青少年选手带来了就业的困难,使更多的学生和家长对专业队望而却步。目前由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和中国篮球协会共同主办的“中国大学生男子篮球超级联赛”标志着中国篮球体教结合的工作已经正式开始。

4.2 建议

4.2.1 创造条件,加大体育和教育部门的合作,形成体教结合

2000年12月15日,国家体育总局在《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加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加快训练体制改革,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业余训练是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基础,必须高度重视业余训练工作,改善业余训练条件,坚持走体教结合的道路。”[4]教育界有学历、文凭、经费、场地,而体育界有运动员、教练员和业务上的资源。如果两种市场,两种资源,真正能走到一块,那么中国篮球的发展会有更好的前景。对于参加训练的学生要采用训练体制与教学体制相结合的手段,根据训练实际,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安排,努力做到既符合训练规律又符合教育规律,具体做法是:在训练和比赛高峰期以训练为主,以学习为辅;其它时间以学习为主,以训为辅,灵活调配。

4.2.2 顺应社会、家庭和个人的发展需求,加强后备人才的文化学习

教师、教练员应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妥善安排文化教学、运动训练工作。针对学生特点,区别对待,因材施教,不断改进教学、训练手段和方法,并善于汲取国内外先进经验,提高教学、训练质量。对篮球后备人才在学习、升学方面给予优惠政策,解决运动员和家长的后顾之忧。同时,必须解决退役运动员的安置问题,建立、健全运动员保障体系。

4.2.3 扩大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渠道

诚然,篮球业余体校这一渠道在过去对培养我市篮球竞技人才,推广和普及篮球运动,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在现在的情况下,仅靠“一条龙”培养体制已无法适应当前篮球发展的需要。我省篮球要扩大篮球人才培养的渠道,就需要在巩固原有的情况下,加大学校渠道的建设,走“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职业队”学校篮球这条路,要两条腿走路,齐头并进,逐步加大篮球后备人才的基石。

[1]加涅.学习的条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2]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3]任海.奥林匹克运动[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4]国家体育总局.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Z].2003.

STUDY AND ANALYSIS CURRENT CONDITION OF BASKETBALL RESERVE TALENTS'STUDYING AND TRAINING IN ANHUI PROVNICE

XIE Ye-Shou HU Hao
(Institute of PE Anhui Polytechnic University,Wuhu Anhui 241000)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serve talented person is a key place of sports athletics development,but the key factor of affe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reserve talented person is a question of studying and training.This literary used various research method,including the cultural heritage data method,the expert interview method,questionnaire survey,mathematics statistics method,logic to reason method and so on.It carries on the inquisition of the thorough delicacy and analyzes on self-contradict of studying and training of athletes.The aim provides proposal on solving the question of studying and training of basketball reserve talents,and drawing up policy and sciences decision to provide the actuality and theories for the athletics supervisor section of Anhui province,and providing the reference for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reserve talented person of our country basketball.

Anhui;Basketball Reserve talented person's;Studying;Training;Study

G8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符:

符:A

1672-2868(2011)03-0096-05

2010-12-15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项目编号:2010sk306zd)

谢叶寿(1972-),男,安徽芜湖人。安徽工程大学体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责任编辑:宏 彬

猜你喜欢
体校后备教练员
“对分课堂”在体校语文课堂应用初探——以《囚绿记》为例
后备制动系统可在紧急情况下为轮胎放气
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
我国冰球“贯通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2019年全国体校杯足球比赛总决赛在广东清远举行
走到十字路口的业余体校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教练员的执教艺术
业余体校击剑训练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