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农民)工知识能力与图书馆需求调查报告》(系列)的缺陷分析

2011-11-20 03:16莫亚之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新世纪图书馆 2011年1期
关键词:调查表务工人员问卷

莫亚之 (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陈慕姣 (湘潭大学图书馆)

2008年第四期《图书馆》在其“新理念、新思潮、新视野论坛”栏目集中发表了三篇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弱势群体知识援助的图书馆制度建设》研究成果论文,即郜向荣、侯玮辰、王子舟的《北京市农民工知识能力及图书馆需求的调查报告》(下文称“北京报告”);董克、张珂、王子舟等的《武汉市农民工知识能力及图书馆需求的调查报告》(下文称“武汉报告”);吴丽娟、吴志伟、王子舟等的《深圳市外来务工人员知识能力及图书馆需求的调查报告》(下文称“深圳报告”)。

这组调查报告(下文称“系列报告”)同为国家重点社科基金项目研究成果,选取了发达城市(北京)、沿海开放城市(深圳)和中部经济中心(武汉)三个外来工集中的城市作为调研地,有较强的地域代表性。“系列报告”材料丰富,信息量大,在图书馆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对于这样一个大型的调研项目,相对于这个项目所承载巨大的期望来说,它所取得的成果还远不能让人满意。以下将对“系列报告”作一些简单的归纳分析,希望能为以后的调查所借鉴。

1 “系列报告”调查研究情况与结论

“系列报告”采用的是实际调查法中最常用的问卷调查形式。

1.1 研究背景

农民工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一个庞大的社会弱势群体,同时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北京市的农民工达到了500万,约占北京市1 600余万常住人口的31%。武汉市的农民工达到了100万人,约占武汉市891万常住人口的11%。外来务工者是深圳发展的最为重要的力量。截止2007年,深圳市有外来务工人员700万人,已占全市常住人口861万的81%。作为社会公益事业的图书馆,如何有效地向农民工提供知识援助,这不仅是保障农民工获取信息知识的权利,也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责任。为了有效服务于农民工,图书馆界应该对其知识能力及图书馆需求有客观的了解,为有效地向农民工开展知识服务提供决策参考。

1.2 研究目的

本次调查研究的目标是:(1)了解农民工获取信息知识能力的基本状况;(2)分析农民工获取信息知识存在的某些障碍;(3)掌握农民工对图书馆的利用及对图书馆需求的情况;(4)为图书馆对农民工开展有效的知识服务提供实证依据。

1.3 调查对象

“北京报告”:本次调查于2006年7月10日开始,历时20天,主要以北京市农民工为调查对象,对奥运会摔跤场馆施工的建筑工人、清华东路修筑道路的市政工人、海淀西苑一带的运输工人、中国农业大学东校区内园艺保洁人员及附近从事餐饮、食品水果等零售业的农民工发放调查问卷,调查人员现场指导,当场填写,当场回收。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8份。

“武汉报告”:本次调查完成于2006年7月间,以武汉市区的农民工为调查对象,在农民工流动量大的地点(如武昌、汉口火车站),工作集中的地点(如汉口某些建筑施工工地)等共发放问卷560份,回收问卷546份,回收率为97. 5%。其中实际有效问卷495份。

“深圳报告”:本次调查完成于2007年12月至2008年1月间,以深圳市的外来务工人员为调查对象。由于此次调查问卷的发放工作是由深圳南山图书馆所属的众冠分馆、同富裕工业城分馆和南山区百旺信高科技工业园区进行的,因此大量问卷是在其所属图书馆的阅览室和其他相关图书馆内发放。共发放的1 000份问卷,只有200余份是在外围工业区发放。问卷总共回收了925份,回收率92.5%。其中农民工约占1/3的份额。

1.4 调查方法

调查问卷分四个部分:(1)农民工基本情况(单选);(2)知识与阅读情况(可多选);(3)图书馆利用情况(可多选);(4)自由表述(谈个人看法)。共有29个客观题和两个自由表述题。调查方法主要是非随机判断抽样发放问卷,辅以访谈。问卷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1.5 基本结论

“北京报告”:从事简单劳动、体力劳动的农民工,信息知识能力在整体上比较低下,获取信息知识的渠道比较传统。他们中的大多数因业余时间少、经济收入低等原因阅读匮乏,但他们求知欲望也很强,渴望走入图书馆。而对图书馆的不了解、图书馆收费等因素,是阻碍农民工利用图书馆的主要原因。

“武汉报告”:农民工信息知识能力在整体上依然比较低下,获取信息知识的渠道比较传统。虽然他们对信息知识作用的感知是良好的,求知欲望也很强,但业余时间少、经济收入低是农民工阅读难的主要原因,而地理位置远等则是图书馆利用难的主要原因。

“深圳报告”:外来务工人员信息知识能力在整体上依然比较高,获取信息知识的渠道比较丰富。他们对信息知识作用的感知是良好的,阅读内容广泛,求知欲望也很强,但工作压力大与业余时间少是外来务工人员阅读难以及图书馆利用难的主要原因。

2 “系列报告”的不足之处分析

在我国城市化的浪潮下,据国务院农民工办负责人公布,截至2007年底,我国农民工总数已达2.1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6%。他们绝大多数数属于我国社会的弱势群体,我国建设和谐社会任重道远,而文化建设是其一项重要内容。作为为图书馆对弱势群体开展有效知识服务提供决策参考的实证依据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这一组“系列报告”,还存在一些缺陷,严重影响了这组报告的科学性、严肃性和客观性。

2.1 弱势群体定位不统一

“系列报告”中,“武汉报告”和“北京报告”在标题中用的是“农民工”,而“深圳报告”标题用的是“外来务工人员”。“农民工”与“外来务工人员”这两个概念是不同的,既有紧密联系也有很大差别。农民工都是外来务工人员,但外来务工人员不都是农民工,还包括创业大学生、下海人员及个体工商户。后三者很难将其列入弱势群体。“北京报告”中月收入2000元以上的被调查者比例为0.5%,最能反映受访者的弱势群体特征;“武汉报告”中月收入2000元以上的被调查者比例为5.4%,把他们作为弱势群体是缺乏说服力的;而《深圳报告》中月收入2000元以上的被调查者比例高达25%,这个收入水平在拥有深圳户籍的人口中是不高的,但按全国平均收入水平看,显然不能列为弱势群体。那么其作为《弱势群体知识援助的图书馆制度建设》项目的课题来说,是不合适的。

另一个问题是大专以上学历的调查对象是否应该剔除,是值得商榷的。也许他们中的一部分收入很低,但他们不应该是知识援助的对象,或者说,他们并不需要一般意义上的知识援助。他们是否构成该课题中的“弱势群体”?

2.2 调查对象不一致

“北京报告”的调查对象以体力劳动者和小贩为主,月收入2000以上仅1人,与全部受访者比例为0.5%,大专以上学历者3人,比例为1.6%,比较接近弱势群体知识援助需求的真实情况。“武汉报告”主要调查地点为火车站及建筑工地。受访者月收入2000元以上和大专以上学历分别为30人和47人,比例分别为5.4%和9.5%;“深圳报告”的问卷主要在图书馆和工业园区发放。其中农民工只占约1/3的份额,反映在受访者的收入和学历上就是,月收入2000元以上229人,比例为25%,大专以上学历237人,比例为25.6%,居第二位(高中及中专以47.1%列第一)。

笔者认为,作为《弱势群体知识援助的图书馆制度建设》项目的课题来说,调查对象的选择是不严谨的。如果非要突出经济特区特色,应该另立课题。

2.3 调研时间及样本量差距过大

“北京报告”和“武汉报告”均完成于2006年7月间,而“深圳报告”完成于2007年12月至2008年1月,已是前者1年半之后了。我国年均GDP以接近10%高速增长,这就给“系列报告”的相互比较带来了困难。

样本量方面,“北京报告”共发放调查表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8份,样本量太小;“武汉报告”共发放调查表560份,回收有效问卷495份;“深圳报告”共发放调查表1000份,回收925份(未说明是否为有效)。同一项目的系列调查,样本量参差不齐,最大与最小间相差4倍,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

2.4 调查表设计不严密

“系列报告”采用了统一的调查表,分农民工(外来务工人员)基本情况、知识与阅读情况、图书馆利用情况、自由表述四个部分。笔者未能获得调查表样表,因此只能对文中提到的几个问题设计谈一点看法。

其中第九题“您会下列技能吗?”分别设计“会写较长的书信”、“会计帐”、“会打长途电话”、“会使用电脑和上网”几项。前两项“会写较长的书信”和“会计帐”太过笼统,很可能会使调查数据失真,对这两项的理解大专生和小学生是有很大差距的。

问卷第12题了解农民工(外来务工人员)每天上网的时间,笔者认为,该群体上网时间一般没有规律性,随意性很大,有时很久不上网,而调查表所列的最小时间段为半小时,这样被访者不得不要经过粗略计算平均值后才能回答,必定造成数据不准确。建议以每周或每月上网时间表设问,就能得到更准确的答案。

根据调查结果可以发现,第28题应予改进。这道题测试对图书馆应该改善的工作有什么意见。结果问题是:“北京报告”中从未去过图书馆的有120人(有效样本188),而认为图书馆应该改善收费项目和服务态度的分别有82人和47人,也就是说从未去过图书馆的部分人提出了改善收费项目要求;“武汉报告”中从未去过图书馆的占被访者37.2%,而认为应该改善书的数量和管理人员的服务态度分别达到55.6%和46.1%,也就是说只要去过图书馆的人绝大部分对这两项工作不满意。这个结果是不可信的。笔者认为,这可能是由于被访者对“意见”望文生义引起的。“提意见”通常被理解为“挑刺”,不少人应该是想当然填的,从未去过图书馆何以知道哪些项目需要改进?可以把“意见”改为“建议”,并说明不了解的可以不填,以掌握被访者的真实想法。

此外,调查表中学历一项不应该出现“文盲”字样,可与“简单识字”合并为“小学以下”。限于篇幅,不能一一列举,但该调查表肯定是可以设计得更完善的。

2.5 调查方法与适用性问题

调查方法单一。“系列报告”均采用非随机判断抽样发放问卷,辅以访谈的方法,问卷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非随机判断抽样发放问卷法是基本适合本项目调查对象的。农民工(外来务工人员)并无特定显著标志,但调查人员的判断并不很准确。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同为调查农民工,“北京报告”中大专以上学历样本为1.6%,而“武汉报告”则为9.5%。前者主要在农民工工作场所调查,因而判断准确;后者主要在火车站调查,判断难度大,易受主观影响,因此,调查对象的选择不够准确。

“系列报告”虽说明访谈为辅助方法,但报告中并未提到访谈数据。因而给人以调查不科学,方法单一之感。

适用性问题。适用性是指信息对于用户可利用的程度,适用性判断的基础是可靠性与先进性。“系列报告”无疑有真实可靠的数据,但因调查对象和方法的确定不很科学,其适用性也大打折扣。笔者认为“北京报告”较为接近调查目标,避免了“武汉报告”把9.5%的大专以上学历受访者作为需要“知识援助的弱势群体”的调查对象的失误。“深圳报告”的适用性最差。除了该报告在结论中承认的不应该在图书馆中进行调查的错误外,在调查研究中似有诸多不严谨之处(月收入2000元以上及大专以上学历受访者分别达25%和25.6%),所得数据不合常理。如“外来务工人员知识信息能力”所得数据,“能使用电脑和上网”的比例以84.2%远远高于其他三位列第一(“能写较长的书信”、“会计帐”、“会打长途电话”分别为:59.2%、62.6%、69.5%)。“北京报告”和“武汉报告”中“会使用电脑和上网”的比例在四项中均居末位也验证了这一事实。

3 结论与启示

在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在我国图书馆立法加速推进的过程中,这个大型的系列调查研究是正当其时,应该看作图书馆界的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但从调查结果来看,这次调查研究是不够深入,不够严肃和不够科学的,并不能满足人们热烈的期望。继续进行更为科学严谨、更大范围和更加深入的“弱势群体知识援助的图书馆制度建设”项目的调查研究是必要而且迫切的。有鉴于此,笔者针对“系列报告”对今后类似调查研究提出以下建议:

3.1 深入调查研究,扩大调查范围

要深入研究弱势群体利用图书馆的问题,缩小信息鸿沟;同时扩大调查范围,不能只局限于少数几个城市。我国幅员辽阔人民众多,地区差异很大;同时也不应局限于对农民工和外来务工人员的调查研究,其实,拥有固定工作的外来务工人员、农民工在弱势群体里还算是条件较好的。必须广泛而深入地调查研究,才能掌握真实的情况,为我国图书馆立法和图书馆制度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3.2 统一弱势群体定位,严谨选择调查范围

避免把占较大比例的月收入2000元以上及大专学历以上人群列为调查对象。确定哪些人最需要图书馆知识的援助。要扩大调查范围,鳏寡孤独、老弱病残、无业游民都应列为调查对象,倾听他们的声音。

3.3 完善调查方法,提高适用性

只有科学的调查研究过程才能产生科学的调查结果。要综合使用多种方法,根据被调查者的特点,选择适合他们的调查形式,如开座谈会,电话访谈等。调查的每一个环节都要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这样才能得到令人信服的结论。还应统一样本量和协调调查时间,以便进行比较。

3.4 科学设计调查表,完善调查提问

设计科学的调查表是调查研究成功的基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注意问卷的细节,充分考虑受访者的感受和理解能力。为了大范围调查的一次性成功,必要时还可以在小范围内模拟调查,逐步完善调查表。

1 郜向荣,等.北京市农民工知识能力及图书馆需求的调查报告[J].图书馆,2008(4)

2 董克,等.武汉市农民工知识能力及图书馆需求的调查报告[J].图书馆,2008(4)

3 吴丽娟,等.深圳市外来务工人员知识能力及图书馆需求的调查报告[J].图书馆,2008(4)

4 白天亮.我国农民工已达2.1亿[N].人民日报,2008-03-04 (01)

5 朱庆华,陈铭.信息分析:基础方法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调查表务工人员问卷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自主阅读能力提升的路径
云南:800多名务工人员乘“务工专列”外出就业
我国进城务工人员总量增至 28171万人
读者调查表
读者调查表
读者调查表
“进城务工人员不想上社保”背后的大问题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