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实践与探索

2011-11-21 17:13徐欣禄
图书馆界 2011年2期
关键词:分中心广西图书馆

徐欣禄

(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广西 南宁 530022)

1 引 言

广西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下简称广西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已走过 8个年头,在“十一五”收官之年,盘点广西文化共享工程的建设成果令人倍感欣慰。特别是在“十一五”中后期,广西文化共享工程在国家和自治区政府的支持下,形成了以数字资源建设为核心、以基层服务网点建设为重点、以多种传播方式为手段、以共建共享为基本途径、全面实施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的思路[1],全区各级公共图书馆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己任,根据党中央和国务院的一系列指示精神狠抓落实,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加强管理,全面推进广西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2 建设实践

2.1 网点建设成效显著

省级分中心服务能力不断提高。近两年来,广西财政投入了近 400多万元对广西分中心进行升级改造,现已建成以万兆网络交换机为核心、安腾和志强芯片企业级服务器为支撑、55TB磁盘阵列为资源存贮空间、馆内局域网主干通讯2 000M的星型拓扑结构的局域网。对外有中国电信 10M、中国移动200M光纤接入互联网,100M光纤接入政务外网,100M光纤接入广西数字电视网,实现了网络多路接入。另有卫星接收系统。建成了拥有 100台计算机的成人电子阅览室和 42台计算机的少年儿童电子阅览室。广西桂林分中心于 2009年利用自治区文化厅和桂林市政府的 113万元财政投入,改善了硬件设施和资源制作条件,增加了服务器、磁盘阵列、计算机、摄像机、照相机等视频制作设备,存储容量达到 35TB。南宁、北海、钦州、柳州等市级分中心也在不断加强计算机网络平台建设。

2007年,财政部、文化部给广西下达的县级支中心建设指标为 110个,每个县级支中心按 68万元的投入标准进行建设,国家投入 80%、地方配套20%。由此,广西的县级支中心共获得国家专项资金5 984万元、广西地方财政配套资金1 496万元。广西利用国家的投入资金,按文化共享工程国家管理中心设备的配置要求为县级支中心配备了服务器、磁盘阵列、计算机、网络设备、投影仪、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等设备;而地方配套的资金主要用于各县支中心机房、电子阅览室和多功能厅等的建设(含配电、防雷、综合布线、空调等设备)。乡镇基层服务点得到国家财政支持的有1 016个,每个基层服务点按 5万元标准进行建设,国家出资 4万元、广西配套 1万元,共投入专项资金5 330万元,购置了服务器、计算机、网络设备和投影仪等。建成村级服务点 14 353个,每个按4 300元标准进行建设,总投入6 171万元,购置了投影仪等设备。

截至 2010年 5月,广西利用文化共享工程专项资金,已建成省级分中心 2个、市级分中心 15个(含南宁、北海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区县支中心 109个,乡镇服务点1 016个,村级服务点 14 353个。目前,2010年度建设的县、乡镇、村支中心和服务点的设备已开始进入政府采购阶段。到 2011年初,广西区县覆盖率为 99%、乡镇覆盖率为 90.2%、行政村覆盖率为 100%,基本实现了广西文化共享工程“十一五”确定的县县建有支中心、乡乡建有基层服务点、努力实现“村村通”的发展目标。

2.2 数字资源建设形成一定规模

广西文化共享工程数字资源以 2006年度国家西部地区资源建设试点为契机,不断加大资源建设的力度,注重资源使用权问题的解决。截至 2010年底,广西文化共享工程自建资源建设总量达1.42TB。资源内容包括:具有地方性和民族性的历史文物、舞台艺术、农业科技、新农村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法规、电影视频、务工培训、少儿动漫、知识讲座、科普知识等,形式涉及文本、图片、视频和音频。在 2006年度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西部 8省资源建设项目中,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牵头、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图书馆和南宁、柳州、北海市图书馆参与申报的 17个资源建设项目已完成建设任务并通过文化部的评审。广西数字资源建设得到了文化部和文化共享国家管理中心的好评,被认为是全国地方特色资源建设做得较为突出的地区。在广西除省中心外,南宁、柳州、北海和玉林也都非常重视本地区数字资源的建设。

2.3 技术手段和服务网络有效拓展

广西结合自身实际,大胆探索,逐步形成了互联网、卫星、IPTV、VPN、电子政务外网、数字电视、移动通信、光盘、移动硬盘等多种技术模式的资源传输手段,信息获取日趋稳定、快捷和方便。

2008年以来,我们通过与自治区组织部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合作,将文化共享工程的八桂戏苑、知识讲座、务工培训、经典电影、少儿家园等194.2GB资源提供给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通过网络电视方式(IPTV)传送到乡镇和行政村服务点。依托县级支中心建设,建立了以省中心为核心的全区文化共享工程 VPN虚拟专网,市、县级支中心可通过 VPN方式共享省中心丰富的数据资源,而省中心通过 VPN方式可以远程监控和维护县级支中心的服务器,实现了互联互通,数据传递流畅。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图书馆和南宁市图书馆、柳州市图书馆、北海市图书馆以及苍梧县图书馆、容县图书馆等馆的共同努力和支持配合下,自治区文化厅科技项目“建立基于 OAI-PMH协议的互操作广西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平台”已进入最后结题阶段。该平台采用数字图书馆技术框架,基于 OAI-PMH协议,实现了跨地区、跨库、智能化信息收割和资源整合的功能,有助于提高文化共享工程的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了文化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益,能有效管理全区各级公共图书馆的资源建设与服务。目前,该平台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中处于领先地位。

2010年,广西分中心还建立了网络直播系统和基于 P2P+CDN的视频资源分发系统,结合“三网融合”[2]的发展趋势开发了基于移动技术的手机图书馆,与广西广电部门合作在数字电视上开通了电视图书馆,传播文化共享工程信息和图书馆资源,为更广泛的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共享工程和公共图书馆服务。

2.4 工作队伍初步建立

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至 2010年底,广西文化共享工程共有1 000多人次参加了国家、自治区和各市等组织的各种业务培训。各级分中心通过集中与分散、教师面授与远程视频、课堂教学与知识竞赛等不同方式,从系统构建、资源制作、信息服务等方面对各级文化共享工程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全面提高了工程队伍的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初步建立起一支能够从事系统维护、资源建设和开展服务的专业队伍,这支队伍日益成为文化共享工程和当地公共文化建设与服务的骨干力量。

广西文化共享工程还与广西“强基惠农”行动暨全区“文化致富工程”、村“两委”干部、文化馆(站)长培训工作相结合,对广西的市、县文化站、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基层文化骨干进行了文化共享工程知识、基层服务点建设和技能培训。

2.5 服务效果日益明显

广西各级文化共享工程分中心、支中心和基层服务点充分利用文化共享工程设备和资源,结合当地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需要,将文化共享工程服务与图书馆服务有机结合,不断创新服务方式,丰富文化生活,服务农村经济,为广大群众提供服务。通过走进农村、走进社区、走进军营、走进学校、走进企业,将优秀的数字文化资源进行有效传播,初步满足了基层群众“求知识、求富裕、求健康、求快乐”的普遍需求,缓解了农民群众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的问题。同时不断加强对电子阅览室的管理,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进一步改进图书馆的网上服务和电子阅览室服务,加强青少年网络安全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健康上网,合理安排电子阅览室对外开放时间,努力使电子阅览室成为公益性绿色网络空间。

在服务中,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贺州市图书馆、横县图书馆利用文化共享工程资源举办周末电影放映活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图书馆、柳州市图书馆、玉林市图书馆为读者播放知识讲座视频;北海市图书馆、河池市图书馆、来宾市兴宾区图书馆、罗城县图书馆、武鸣县图书馆等利用文化共享工程资源,通过刻录光盘、送资源下乡、播放视频等方式开展服务;百色市的平马、贺州市的沙田等乡镇结合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利用文化共享设备和资源为农民提供种养、病虫害防治、供求信息等农业技术信息。

广西各级文化共享工程分中心、支中心和服务点还紧密围绕国家大局,结合重大节日和事件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服务活动,在科技活动周、迎奥运、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建国六十周年、宣传“双百人物”和建立学习型党组织、上海世博会等工作中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广西文化共享工程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致力于把党中央、国务院的声音传递到全区各地,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社会文明新风尚的树立。

文化部、共享工程国家管理中心对广西近年来的工作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对共享工程高度重视,统筹规划,积极争取财政支持,配套资金到位,为共享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同时,以高标准进行县级支分中心建设,数字资源建设突出特色,标准规范,注重妥善解决知识产权问题,基层服务丰富多彩,培训形式多样,切实提高了基层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此外,他们还对广西文化共享工程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合作共建表示肯定和赞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楚看到广西文化共享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一是一些地区对共享工程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经费投入不足,建设任务推进迟缓;二是一些支中心现有的设备和资源没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服务效益不高;三是运行管理机制尚不完善,长效运行机制没有完全建立,运行经费不足,导致一些县级支中心无法开机运行;四是资源的针对性、适用性、可看性还有待提高;五是专业技术人才匮乏,影响了系统平台的建设和维护。这些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要认真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3 发展探索

文化共享工程作为国家重大的文化惠民工程,作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工程,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受到了广大基层群众的普遍欢迎。在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方面,文化共享工程承担的责任重大,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在“十一五”发展期间广西文化共享工程取得显著的成效,我们应以此为起点,在“十二五”期间,在国家的部署下,结合广西的实际,不断创新工作,开拓、探索发展路子,促进广西文化共享工程又好又快地发展。

3.1 进一步提高文化共享工程的认识

广西各级分中心和基层服务点要进一步充分认识到文化共享工程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增强推进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要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作为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树立大局意识、政治意识、阵地意识,确保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真正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工程和政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手段,成为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我们要进一步发挥文化共享工程的效益,把工作重心下移,面向基层、面向群众。要将文化共享工程与广西即将启动的国家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试验区建设、国家民族和谐文化试验区建设、广西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合作试验区建设和广西构建千里边境文化带等惠民工程有机结合起来,推进广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发展。

3.2 加强广西各级文化共享工程分中心建设

要将广西文化共享工程与全区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相结合,积极争取政府投入,使各级分中心计算机网络平台的服务能力和资源建设能力得到不断提高。文化共享工程广西分中心要完善广西文化共享工程信息平台建设,通过多种元数据收割及数据加工,实现元数据的聚合及关联,提高全区文化共享工程资源的使用效益;借助联邦整合检索、资源调度等技术手段,从业务层面实现一站式资源整合的服务能力,实现异构数据的统一检索,提高分中心数字资源的检索效率;建立异地灾备系统,确保数字资源的安全性。按照公共文化服务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利性的要求[3],全区各级分中心和服务网点要结合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实践,开展绿色网络空间服务,面向基层群众,特别是面向青少年和进城务工人员,为他们提供服务。

紧密结合国家三网融合发展战略,加强与自治区农村党员远程教育、信息产业部门、广电部门和政务外网的沟通,把进村入户作为重大课题,积极探索技术路线和服务模式,使文化共享工程的优秀资源走进千家万户。

3.3 坚持需求牵引,提高资源的吸引力

数字资源建设必须坚持需求牵引,要抓好内容选题,争取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提高著作权使用意识,注重地方性和民族性,树立精品意识,提高资源建设的数量和质量,增强资源内容的吸引力。加大适农类、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类、残疾人适用资源的建设力度。广西分中心要积极探索通过政府投入、数字资源集中采购的新路子,购置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数字资源,为全区各级分中心和基层服务网点提供共享服务。

3.4 进一步创新服务手段和服务内容

要把发挥文化共享工程设备和资源的效益放在首位,将文化共享工程信息服务转换成推动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主要手段。要将文化共享工程服务活动与图书馆读者阅读推广活动充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基层、深入农村,实现阵地服务与流动服务相结合,融入当地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充分调动和发挥基层群众的参与热情,提高广大群众的职业技能和致富能力,进一步扩大就业,提高农民收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以及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3.5 要努力建设高水平的工作队伍

文化共享工程是文化创新工程,需要具有高度事业心、真抓实干、勇于创新的管理型人才,需要大批具有较高水平的各类专业技术型人才,需要成千上万服务基层的综合型人才。广西文化共享工程培训要依托文化部“十二五”期间实施的开展全国基层文化队伍培训工作[4]的精神,在以政策法规、业务知识、文化素质培养、能力建设等为内容进行培训基础上,根据文化共享工程的实际需要加强系统构建、资源制作、信息服务的培训,设计培训课程,不断丰富和完善培训内容。还可采取集中培训、上门培训、对口支援、远程培训和脱产研修等多种培训形式全面提高工程队伍的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

3.6 要进一步健全管理机制

确保文化共享工程健康、顺利的发展,需要建立文化共享工程绩效评估体系,量化运行管理、资源建设、日常服务等各项业务评估指标,进一步完善工程运行管理系统功能,提升远程监管与维护的能力。要将共享工程建设和服务开展情况作为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文化建设各项评估定级、表彰奖励之中,作为评价和衡量一个地区文化工作的重要标准。要积极争取各级财政部门的支持,将共享工程建设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建立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和开展公共服务的经费保障机制,逐步将文化共享工程由一项建设工程变为一项常态的工作内容,促进共享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对挪用文化共享工程设备和经费的情况要及时纠正。

文化共享工程“十二五”已经开局,我们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因此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更加科学的方法、更加扎实的作风尽心竭力做好文化共享工程各项工作,使广西文化共享工程不断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迈出新步伐。为建立、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贡献我们的力量。

[1]周和平.加快推进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N].中国文化报,2007-04-17(2).

[2]韦乐平.三网融合的四大挑战及对策建议[J].通信世界,2010(5):25.

[3]顺应时代要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N].人民日报 ,2010-07-24(01).

[4]刘 婵.文化部加大基层文化队伍培训力度[N/OL].[2010-11-02].http://www.ccdy.cn/xinwen/content/2010-11/02/content_686780.htm.

猜你喜欢
分中心广西图书馆
广西贵港
《广西戏曲》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图书馆
浅析河南省体育彩票(地市级)分中心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全国首个民族出版产品质检分中心成立
去图书馆
广西诗歌五人谈
城市高速公路管理分中心土地集约化利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