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湖县城市行道树资源调查与分析

2011-11-21 08:41戴洪冈周林杜林娟刘芳刘浩周沿进
自然保护地 2011年1期
关键词:建湖县主干道行道树

戴洪冈 周林 杜林娟 刘芳刘浩 周沿进

(1江苏省建湖县近湖镇农业服务中心 224700;2江苏省建湖县林业工作站 224700;3江苏省建湖县建阳镇农业服务中心 224700;4江苏省建湖县九龙口镇农业服务中心 224700;5江苏省建湖县上冈镇农业服务中心 224700)

行道树是指种植在道路两侧,为行人和车辆提供遮荫的各类乔木树种。它具有美化环境,降少噪音,净化空气的作用。建湖县伴随着“绿色建湖”的深入开展,园林绿化快速发展,城市行道树的景观效益、生态效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城市行道树与城市中的公园绿地、小区绿地、游园绿地等共同构成了城市的整个绿地生态系统。

1 前 言

1.1 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根据建湖县十一五林业发展规划,造林重点逐步由防洪圩堤、农村弃用场头、生产沟等宜林地逐步转移到各类绿色通道、工业园区绿化建设,集镇绿地景观特别是绿色通道建设成为今后一阶段的工作重点。因此城市道路绿化树种的选择与配置显得尤其重要,直接关系到城市绿化的特色、绿化成效的快慢、绿化质量的高低和绿化效应的发挥。城市绿化树种的选择与应用是否科学合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2]。通过建湖县森林资源调查,对建湖县建成区主干道行道树资源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以期能为建湖县城市规划及“绿色建湖”建设的深入开展提供参考依据。

1.2 自然环境概况介绍

建湖县地处里下河腹部地区,位于北纬33°16′44″—33°41′03″,东经119°33′ 49″—120°05′17″之间,总面积 114000公顷,总人口80.53万人。常年平均温度14.3℃,极端最低气温-17℃,极端最高气温38.2℃ 。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228.4小时,全年太阳辐射总量为每平方厘米116.5千卡。年平均无霜期为212天。平均降水量为984.8毫米,最多年份 1658.4毫米,最少年份只有459.7毫米,降水量主要集中在6—9月份,约占全年的65%左右。气候为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季风气候区。季风气候显著,具有雨热同季、冬冷夏热、四季分明,适宜各类树木生长。[1]

2 调查范围、方法及内容

2.1 调查范围

根据建湖县城市规划及区域概况,选取县城北至明珠路,南至南环路,西至234省道,东至231省道以内面积为5609公顷,人口约20.5万人的建成区,主要调查14条城市主干道(表1)。

表1 调查道路基本概况

2.2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典型抽样法,根据每条道路的长度每隔1000米进行机械布点,设置面积不少于0.0667公顷的段带样方进行实地调查,利用1∶10000地形图通过GIS技术进行林地面积求算,根据样方调查数据推算整条道路的资源状况。涉及到的调查器材有1∶10000地形图及航片、钢围尺、测高器、30M卷尺、计算器等。

2.3 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内容主要调查道路两侧的乔木,记录其树种、科属、平均胸径、平均树高、生长状况以及辅助调查林下灌丛草等覆盖物,用以分析该县城市行道树的结构特征、数量特征、质量特征,剖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规划建设等相关指导性建议。本次调查部分数据来源于《建湖县森林资源调查成果报告》。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行道树资源现状

经实地调查和查阅二类调查统计资料,建湖县建成区共有绿地面积894.87公顷(其中有林地727.53公顷、灌木林地167.34公顷),四旁树折实面积 242.33公顷,林木覆盖率20.3%,人均绿地达到34m2。行道树覆盖面积320.4公顷,占绿地面积的35.8%,其中主干道为221.9公顷[1]。

3.1.1 主要树种

建湖县有行道树18种,其中常绿树3种:香樟、女贞、雪松,占总科的 17%;落叶树 15种,占83%,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的比例为1∶5。调查数据显示建湖县常绿行道树合计有34266株,落叶行道树95420株,个体数量比例约为1∶2.78。可见,该县行道树以落叶树种为主,常绿树种为辅,落叶与常绿树种的合理配置,并适当增加常绿行道树的整体数量,弥补常绿品种的单一,使城市道路绿地冬夏常绿,而且富于季节变化。

表2 建湖县行道树种类

3.1.2 应用比例

根据表2、表3我们可以统计出建湖县的18种行道树分属13科18属。行道树总株数为129686株,其中以杨柳科的竹柳应用最多,多达32120株,占总株数的24.77%,正体现了县政府打造的南环、中环竹柳绿色景观大道的效果;其次是木兰科的广玉兰,木犀科的女贞,樟科的香樟,千屈菜科的紫薇,株数分别为18205株、16656株、16230株、13410株,分别占总株数的 14.04%、12.84%、12.51%、10.34%,合计占到全县74.5%的应用总量。调查结果显示,虽然该县有行道树18种,但是应用树种还是比较少的,主要集中在竹柳、女贞、香樟、紫薇上,一是由于近几年快速打造绿色建湖、生态建湖的绿化建设需要;二以231省道、南环路、234省道为典型的景观大道设计,两侧林带宽度均达到20m以上的苗木需求总量所致。而老城区多为路两侧一边8米两排树的林带格局,林下在行车道与慢车道辅以黄芽、小龙柏、金叶女贞、红叶石楠等小灌木做成两米宽的隔离绿化带,构成三板四带式景观布置形式,乔灌木搭配比较好,形成很好的层次感。其中汇文路是一条较老的街道,以单一落叶树种法桐形成一板两带式的景观效果。

表3 建湖县行道树数量及应用比例

3.2 行道树应用现状

3.2.1 质量现状

根据表4调查结果表明,杨树的平均胸径最大,为22.4cm;其次法桐和银杏,平均胸径分别为22.2cm和19.5cm;胸径最小的是竹柳,仅为2.8cm。这是由于杨树是速生用材树种,2002年栽植在建宝路和 231省道上作为绿色通道使用,由于城市的变迁,这些道路已变成城市主干道,而行道树还没有完全更换的原因。法桐栽植的时间较长,主要应用在老城区的汇文路和向阳东路,景观布置形式是一板两带式,有近三十年的时间了,其树高和冠幅也是比较大的。竹柳是2009年规划大力推广的新品种,具有发芽早,落叶迟,而且耐水渍、耐盐碱。竹柳的使用改变了树种的配置结构,对土壤要求不高,具有很高的抗性,使用上主要在南环路和中环路新成区两条绿色景观大道上,所以其平均胸径和树高等也是最小的。

冠幅在城市行道树中除了景观作用外,对城市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增加城市的空气湿度、调节城市小气候,还具有防风除尘的作用。通过调查冠幅在8.6m至1.4m之间,平均冠幅为4m,这些树冠较符合城市行道树的要求,对一些树冠较大的树种可采取一些管护措施,适当修剪。

表4 建湖县行道树生长状况

3.2.2 道路现状

目前,建湖县的14条主干道以东西、南北走向为主形成纵横交错的“田”字形路网格局,并从表1可以看出来南北走向和东西走向的每条道路的长度基本相接近。根据表2可以分析出树种的选择没有跟城市功能区分和道路特色很好地结合起来。广玉兰、女贞、香樟、紫薇栽植的道路应用比例较高,分别达到 10条、9条、8条、7条道路,分别占主干道总数的71.4%、64.3%、57.1%、50%。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树种的搭配达到了一定的比例结构,多条道路均采用了多树种间种的结构形式。在规划上可以根据区域特色,根据各区域的的环境特点,选种适地适树,突出每区域的特色,如开发区的工业集中区应考虑夹竹桃、紫荆、阴香等对有害气体抗性较强的树种;住宅区可考虑观花色叶树种,在考虑近期景观效果的同时,着重长期景观成相;新开发的城南行政区和高新区应考虑选择具有特色的乡土树种进行多树种、多层次种植,尽量做到道路景观的长期合理规划。

3.2.3 群落现状

建湖县道路绿化景观布置形式分为一板两带式和三板四带式两种。其中三板四带式均采用“乔-灌”相结合的群落结构形式,有 8条占主干道的57.1%。以“乔-草”群落形式存在的道路只有一条,占主干道的7.1%。一板两带式多以乔木单层群落为主,有5条占主干道的35.7%。通过调查得出建湖县行道树的群落层次以“乔-灌”为主,增加了道路的绿量,丰富了景观的层次和多样性,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生态效应显著增加。今后更应在规划建设中适当增加“乔-草”结构形式,在有条件的道路实施“乔-灌-草”群落结构形式,丰富道路景观的层次感和多样性。

3.2.4 种植现状

从调查结果分析建湖县行道树的种植形式丰富多样。三板四带式的路段多以一侧两行林带宽8m,一行行道树一个品种的间种格局列于道路两侧,在行车道与慢车道之间以红叶石楠、小龙柏等灌木形成景观隔离带,较好地起到了遮阴、降噪、美化等行道树的作用。一板两带式的道路多以多树种块状混交的格局布置,以南环路、231省道、234省道为代表,这是由于这些路段打造的是景观大道布置形式,两侧林带宽度都达到20m以上。全路段应用单一树种的只有老城区汇文路一条,仅占7.1%,这是由于栽植的时间较早,而且路面不宽所导致的。

4 提高城市干道绿化水平的建议

4.1 仔细分析,合理规划

行道树作为城市园林绿化的骨干树种,对改善美化城市环境具有独特的作用。目前正值建湖城南新区及绿色建湖的建设,行道树无论在数量、质量、空间分布及生态环境作用上都要力求与建湖的发展方向协调一致。根据建湖县的区域特色,选择适合于各功能区域适宜的树种,讲究群落色彩的合理组合,达到步移景异,四季有景,常年有绿的景观美化效果[4]。在道路绿化时,要采取近期和远期相结合、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相结合的原则。在尽快达到夹道绿荫效果的同时,考虑长远绿化的要求。如新城区新辟道路往往希望早日绿树成荫,可采用速生树种,如旱柳、刺槐、臭椿、泡桐、速生杨等,但其中有些树种易于衰老凋残,影响景观效果。如能从长远效果考虑,在选用行道树时,速生树种中间可种植寿命长的树种,如银杏、国槐,则在速生树种凋残后,慢生长寿树种长大,继续发挥作用,防止行道树的空当脱节,因此,行道树的选择,应根据道路的具体情况进行规划,必须走“先规划、后选用”的路子,严格执行规划。同时,在道路绿化工作的实践中,还应不断根据新时代要求,对行道树规划进行专家论证,适当修订、调整和充实,使规划内容不断适应当地的形势,趋于完善。

4.2 合理配置,立体种植

加强协调性,避免单一性。应扩大乔、灌、草三层结构行道树的比例,尤其是“三板四带”的主干道,应设计三层结构配置。“一板两带”式的道路,应积极创造条件,可考虑乔、灌或乔、草两层结构配置。以增加道路景观的丰富度。为了让其发挥更大的环境作用而又不阻碍交通视线,主干道中央宜栽种灌、草植物,避免栽种高大乔木,使其林荫化又协调化。

4.3 因地制宜,选种树种

行道树的栽种应充分反映建湖都市的景观特色,既要选择树干正直、分枝点高、寿命长、耐久、适应性广、抗性强、易栽种的树种,又要选种花香色形美的树种。根据不同路段不同区域功能,选种不同树种,如车辆频繁、对外交往的干道,宜栽防尘、速生树种。工厂区路段应选种抗毒、抗污等树种。商业区、居住区宜选种抗尘、防噪音、放氧吸氮力强又花朵香、色形美的树种。适合建湖县的行道树种还有朴树、榉树、泡桐、国槐、刺槐、合欢、榆树、池杉、落羽杉等。

4.4 精心栽培,加强管护

根据城市地形地貌,合理栽植行道树有利于保持城市生态环境,对于调节街道周围地区的温度、湿度、风速、噪音等都有良好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城市的小气候。行道树合理栽植间距应在5-12米为宜,树池的大小为 1-1.5m2,生长慢的树种间距小一点,成品字形双排栽植较适宜。加强对现有行道树的科学养护管理,对行道树及时进行浇水、施肥、修剪、病虫害防治等工作,增强树势,延长树木寿命,提高观赏价值。

[1] 周林,潘勇,戴洪冈.建湖县森林资源调查成果报告[M]. 建湖县林业工作站,2009.

[2] 卢从德, 胡必利. 安康市中心城区行道树调查分析[J]. 湖南农业科学. 2010,z2:48-49.

[3] 黄婷,和太平,黄寿先.广西柳州市的行道树调查与分析[J].广西科学院学报,2009,25(1):42-45.

[4] 邵清松,黄金生,陈建敏.温州市区行道树调查及布局构想[J].浙江农业学报,2005,15:151-154.

[5] 曹蕾,梁莉莉,洪家友等. 合肥市行道树结构的研究[J]. 安徽农学通报, 2008, 14(23):86-88,142.

猜你喜欢
建湖县主干道行道树
建湖县强化责任 严守“安全线”
建湖县推动工业企业自建燃气设施专项整治
行道树
河南大学生用勤工俭学的钱修村中主干道:村民感动,村委反思
建湖县乡镇林业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探析
《杭州市行道树修剪技术规范》编制的必要性探讨
长沙望城区部分主干道树种结构分析评价
行道树对人行道的破坏
行道树香橼主要虫害及其防治
贵阳市小河经济开发区主干道绿化景观综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