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哺育”的奥秘

2011-12-06 13:21编译方陵生
大自然探索 2011年12期
关键词:哺育照料婴幼儿

编译 方陵生

“合作哺育”的奥秘

编译 方陵生

“合作哺育”行为的出现虽然只是人类在进化道路上走出的一小步,却为以后的大踏步前进打下了基础。

动物的“合作哺育”行为

美国纽约市布朗克斯动物园里生活着一群叶猴,其中一只金黄色毛发的幼猴一度引起了这个群体中所有雌猴的关注。金色毛发是幼猴所独有的特征,通常情况下,幼猴的毛发在130~140天后全部转为黑色,但最近的研究表明,头胎幼猴的成熟期会更长一些,在150天大的时候脑袋上的毛发还是金黄色的。雌猴们饶有兴趣地从幼猴母亲的手里接过幼猴,为它梳理毛发,抚慰它,直到幼猴母亲将它抱回去。在叶猴群体中,雌猴经常会承担起这种被称之为“所有孩子母亲”的责任,它们怀抱、照料群体中所有的幼猴,甚至还给它们喂食。

生物学家将动物社会群体中对非亲生子提供照顾,包括筑巢、孵蛋、育雏等的行为称之为“合作哺育”。这种行为在哺乳动物、节肢动物、鸟类等许多物种中都存在,特别是在灵长类动物中最为普遍。繁殖期的母兽通常会选择互相结伴而居,轮流充当“所有孩子母亲”角色,当其他孩子的母亲为寻找食物而“工作”时,就会有一位母亲承担起哺育照料它们的孩子的责任。

“合作哺育”行为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母亲们将无独立生活能力的孩子交给同伴照料,可以使后代获得更多的营养,更好地躲避猎食动物的侵袭,避免受到其他的伤害,使后代的存活率更高;有同伴帮助照料孩子的哺乳动物母亲可以更早地给孩子断奶,也就能在一生中繁殖更多的后代;一些临时照顾幼儿者也可以获得未来做母亲的宝贵经验。

这些“所有孩子母亲”照料别人孩子的行为是一种自我牺牲吗?事实上,这种行为并非看上去那么“无私”,因为“所有孩子母亲”通常都是在没有“自利”选择时才会选择照顾其他母亲的孩子,比如在它们自己拥有足够的食物,不再需要更多食物时,它们才会为其他幼仔提供食物,当它们有多余的精力,或者还未到成年能够拥有自己的孩子时,它们才会去照顾别人的幼仔。

而且这种“合作哺育”在有些情况下也并非完全出于“助人为乐”。比如,海岛猫鼬、野狗及狼群中的一些不孕的雌兽,有时会产生一种“假孕”现象,虽然它们并没有真正怀孕,但它们的肚子会鼓起来,乳腺也会发育,当其他雌兽产下幼仔时,这些没有机会做母亲的雌兽就会分泌乳汁为别人的幼仔哺乳。

从“合作哺育”探寻人类早期进化的奥秘

在飞机机舱的狭窄空间里,一位母亲手中的婴儿开始哭闹,奇怪的是,大多数乘客都不会刻意地去关注哭泣的婴儿,也不会对孩子的母亲做出愠怒、不耐烦的表情,有人甚至还会假装根本就没注意到婴儿的哭闹。乘客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他们是想让那位母亲明白,他们理解她的感受,而且不会像她想象的那样认为孩子的吵闹影响到了自己,尽管他们已经感觉到坐在她身边的一个年轻人确实如她所担心的那样,开始有些烦燥不安了。

认知科学家和心理学家认为,正是这种善于感知和揣摩他人心思的能力,使得人类相比于其他猿类动物拥有更好的合作能力。那么,人类感知和揣测他人想法的能力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一种理论认为,这与智人养育后代的特殊方式有关——在人类进化的早期阶段,两足行走的人类祖先对后代的照料和养育不仅来自孩子的父母,而且还来自群体中的其他成员。智人出现于更新世初期(180万年至1.2万年之前)。

在以狩猎和采集为生的远古人类群体中,母亲们都会允许其他人抱她们的新生儿。根据一些描述原始人类部族生活的远古壁画的记录,在以狩猎和采集为生的远古人类群体中,“所有孩子母亲”对幼儿的照料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她们用蜂蜜和着唾液,或者将食物嚼烂之后,一口口地喂给那些还未断奶的婴幼儿。众人的关怀对婴幼儿来说则是一种鼓励,他们会怀着极大的兴趣去关注除母亲之外的其他照顾自己的人。

在这种情形下,这些由多位“母亲”照料的婴幼儿面对的是以前猿人婴幼儿从未有过的挑战,他们不但需要理解母亲的心情和意图,还需要理解其他照顾自己的“所有孩子母亲”的心情和意图。善于揣摩他人心思的婴幼儿会得到更多更好的照料和食物,而所有这些都有利于促进大脑的发育。

几乎所有的灵长类动物都是群居生活,这对于母亲来说是有利的,群体中其他成员的帮助对于第一次生产孩子的年轻母亲来说尤其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大多数群居的哺乳动物中,雌性一般都会留在它们出生时的群体中,而成熟的雄性则会离开群体独立生活。母亲和婴幼儿通过直觉和心理揣摩去感知谁会提供帮助,谁有可能带来伤害,这种“合作哺育”方式对母亲和婴幼儿来说都是极为有益的。

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个过程:狩猎-采集时代的人类祖先,狩猎者和采集者在觅食过程中一起分享果子或植物块茎,然后在这个过程中发展出“合作哺育”行为模式。在所有的猿类动物中,没有哪一种像人类婴幼儿那样需要如此长的照料期,然而人类祖先生存了下来,而且有了发达的大脑,成为地球万物的主宰,最终走出非洲,遍布于世界各地。

在认知能力和情感能力的发展中,向“合作哺育”方式的转变具有非常深刻的意义。开始两足行走的猿人祖先像如今的黑猩猩一样聪明,会制造和使用工具,并发展了最初步的心智能力,但当他们采取了“合作哺育”这种新颖的哺育后代的方式之后,与其他猿类动物相比,个体互相之间更趋宽容,更能为他人着想,从而为更高层次的情感能力和合作能力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人类进化史上,“合作哺育”方式的诞生虽然只是人类走出的一小步,却为以后进化道路上的大踏步前进打下了基础。

猜你喜欢
哺育照料婴幼儿
照料父母对子女健康福利的影响研究
——基于CFPS 2016年数据的实证分析
学中文
正式照料抑或非正式照料:照料模式对高龄老人临终照料成本的影响①
母亲哺育我 我报慈母恩
母亲哺育我 我报慈母恩
护理婴幼儿五不宜
哺育
逆境商 从婴幼儿开始培养
无微不至照料留守儿童
用英雄精神哺育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