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2011-12-23 13:10王明初
今日海南 2011年9期
关键词:海南民族群众

□王明初

坚定不移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王明初

发展先进文化,要全面贯彻中央要求,又要结合海南实际,以国际旅游岛建设为载体,围绕国际旅游岛建设需要,把旅游文化、生态文化、民族文化、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建设重点,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我们要继续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文化的伟大复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从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到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从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再从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到林则徐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等等,这些千古名句浓缩着中华优秀文化和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饱受磨难而更加坚强的根本所在。

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有“硬实力”,但不能单看GDP而是更要看综合国力,不能单看“物”而是更要看生产“物”的人,看人的精神追求和生活方式,看由此透视到的体现民族特性的人的文化素质和人格品位,看体现民族特性的文化影响力,即文化“软实力”。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在培养和提升文化“软实力”。

发展先进文化有着明确的内涵,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基本要求的统一。在基本要求中,“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时期提出的发展先进文化的本质要求;“三个面向”是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提出的发展先进文化时代要求。

发展先进文化包含着继承与发展、吸收与创新的双重要求,这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期待,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要求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期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所以作为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事业推进的重大方针之一,正是由我们党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在取得巨大发展成就的基础上,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重大历史使命所决定。

发展先进文化要以广大人民群众为建设主体

实现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必须落脚到不断提升民众的文化生活、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满足人民群众的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上来。

中华文化中有“教化万民”的传统,发展先进文化也有教化民众的内在要求,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但必须同时清醒地认识到,发展先进文化绝不是上级对下级、政府对百姓、领导对群众的一种所谓的先进领导落后的文化琐事。发展先进文化是中华民族全社会的大事,要坚持党的领导,同时以广大人民群众为建设主体和服务主体。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也是我们党一贯倡导和实行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在发展先进文化这件大事上,同样如此。

人民是需要先进文化的,人民尤其需要先进文化的引领,给他们以指导、以鼓舞、以激励。当我们在谈论先进文化建设的时候,真理的力量、希望的力量、榜样的力量非常重要。真理的力量最重要的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能够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希望的力量是使人在困难时“公平正义”“雪中送炭”,能感叹“世上还是好人多”;榜样的力量是要求领导干部“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要首先具备自身先进的执政文化,即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文化;发展社会主义民主、遵守社会主义法制的文化;勤政廉政、能政善政的文化;关心群众疾苦、注意工作方法的文化等等,也就是领导者榜样的力量。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指出,我们党在现阶段面临着四大危险:“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和消极腐败”,而“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面对严峻形势,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克服我们党脱离群众的危险,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给予了科学回答:

——我们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使我们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权益。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

——各级党政机关和干部要坚持工作重心下移,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党先进的执政文化为引领,心系民众,既教育群众、又依靠群众,同时实施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保障,就真正体现了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中国的主人翁地位。先进文化建设以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为特征,就一定能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建设行动。

以国际旅游岛建设为载体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海南发展先进文化,既要全面贯彻中央要求,又要结合海南实际,以国际旅游岛建设为载体,围绕国际旅游岛建设需要,把旅游文化、生态文化、民族文化、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建设重点,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

旅游文化建设是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基础建设。旅游文化建设是服务文化建设在国际旅游岛建设中的具体化。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要与文化高度融合才能促进旅游转型升级。海南要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旅游文化必须按高品位、国际化为标准进行建设。在旅游文化建设中要重点突出文明礼貌和服务理念:“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半句多”,一个招呼、一抹微笑、一次换位思考,你没有失去什么,但留下的是海南人的美德、海南岛永恒的春天,创造的是海南人民的幸福家园!

生态文化建设是海南国际旅游岛的特色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成在生态。海南岛地处热带海洋区域,生态环境优良,生物多样性丰富,特别是以热带雨林、生态海洋为主要特色的复合型资源为中国独有,世界稀缺,具有不可复制、无法仿造的秉性,使海南具有建设世界顶级热带休闲度假岛屿的天然基础,成就了海南永恒的核心竞争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生态文化建设是重要内容。但在生态文化建设中需有三个支撑点:一是科学技术,二是生态立法,三是生态伦理。生态文化建设中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把美在自然、生活简约、文明生态村建设作为生活常态,把节能减排、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的开发利用、循环经济作为生产常态,如果没有科学技术和生态立法做支撑,单靠生态伦理的教育和内在修养是很难立起来的。

民族文化建设是海南国际旅游岛的窗口建设。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历史、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在意识形态的反映。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文化对于海南人的心理素质、民族性格、伦理道德、价值观念以及审美意识的形成、情操的陶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民族文化建设中海南还有独特的黎苗文化,特别是黎族文化,黎锦、“三月三”本身即是重要的旅游文化资源。保护好、发展好中华民族文化包括难能可贵的少数民族文化,对于增强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发挥国际旅游岛展现中华民族文化的窗口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导向建设。就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而言,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有着明确的自上而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除此之外,对融入国民教育而言,还有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国格人格教育作用。建设国际旅游岛,海南将成为地球村。地球村中讲人格应是第一位的。讲人格就是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讲人格,如自尊自信、公平正义、诚实守信等,就是在珍惜国人的荣誉,人格也是国格。目前,在国民教育中,对于“知识改变命运”社会高度认同,然而对于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和情感教育却往往被人们忽视。为此,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到国民教育之中,从娃娃抓起,从细微处抓起。如同爱祖国要从爱父母开始,到爱同学、爱家乡……循序渐进就是尊重教育规律,把爱的大道理融入课本、课堂、社会,朴实无华地撒播到孩子的心田,将会终身受用。◎

(作者系海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主任、海南师范大学教授)

猜你喜欢
海南民族群众
怀念海南
多让群众咧嘴笑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海南杂忆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海南的云
59国免签游海南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