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天水经济区产业结构优化路径选择

2011-12-24 17:38胡金荣
理论导刊 2011年4期
关键词:经济区产业结构企业

胡金荣

(中共陕西省委党校,西安710061)

关中—天水经济区产业结构优化路径选择

胡金荣

(中共陕西省委党校,西安710061)

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发展要靠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推动。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抓住龙头企业和产业园区建设,利用科技资源共享平台,通过关键性项目的带动,提升关中-天水经济区的产业发展水平。

关中-天水经济区;产业结构;优化;路径

一、关中—天水经济区产业结构优化的机遇分析

2009年6月,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将关中—天水经济区(以下简称关天经济区)的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加以推进。规划明确提出关天经济区要构建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的战略高地,形成以高科技为先导的先进制造业集中地,以旅游、物流、金融、文化为主的现代服务业集中地。关天经济区是中国西部产业资源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产业涵盖了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输配电装备、生物医药、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现代服务业等诸多领域,产业构成具有明显的高端性特征。关天经济区经济的成长性良好,2010年1-9月GDP总量达4432亿元,同比增长14.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1个百分点。适逢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编制和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建设的有利时机,关天经济区产业结构优化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佳机。

1.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为关天经济区产业结构优化提供了发展思路和投资机会。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要解决的问题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乘此东风,关天经济区可以依据大开发提供的发展方向吸引资金和技术,促进产业升级和优化。2010年1-9月关天经济区城镇固定资产投资4298亿元,同比增长31.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个百分点。

2.“十二五”规划为关天经济区产业结构优化提供了项目支撑。各地区在编制“十二五”规划中都会通过布局项目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通过把一些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布局到关天经济区,可利用项目的带动为关天经济区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创造发展空间。陕西的“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把关天经济区打造成“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和全国新的增长极”,西安市发改委已初步提出“十二五”时期投资4200亿元打造关天经济区的核心。

3.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建设为关天经济区产业结构优化提供了科技平台。陕西省的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建设为关天经济区发展高科技产业提供了科技资源共享的条件。关天经济区是我国西部地区智力资源最密集的地区,其中关中地区每万人中有大学生285人,科技人员60人,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76人和25人。统筹科技资源为发挥这些人才、技术、科研设备的整合作用,提升产业水平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天水市95%以上的装备制造企业都设立了研发机构,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18个,多项新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陕西汽车集团在天然气新能源汽车领域已经占有全国95%以上的市场。

二、关天经济区产业结构优化面临的挑战

1.产业发展的市场条件不成熟。首先,市场发育不充分。目前,关天经济区市场体系发育不完善,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知识产权市场等要素市场没有建立或有名无实,市场主体成长缓慢,特别是民营企业力量薄弱(2010年全国民营企业500强名单中,关天经济区仅有4家),国有企业活力不足,导致市场信号不能准确传递,市场主体决策能力有限,“市场失效”现象时有发生。其次,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关天经济区严格意义上的行业协会几乎没有,咨询公司、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职业介绍所较少,企业发展所需要的政策、法律、金融、信息等服务普遍短缺。再次,行政手段配置资源。关天经济区协调产业发展的方式简单,按领导主观意志决策的情况时有发生。用行政手段配置产业、决定企业发展方向的情况并不鲜见。有些机构制定政策时不了解市场需求,不尊重经济规律,不能满足企业的愿望,政策不统一,不配套,导致企业的信息成本、协调成本、执行成本增加。

2.产业结构趋同化明显,产业之间互补性弱。关天经济区各城市之间的产业配置没有明确分工,经济联系松散。各地区的产业布局相似度高,大都以装备制造业、新能源产业、文化旅游产业等为支柱产业。产业之间的上下游关系弱,配套率很低。西安市工业配套率仅为20%多,其他地区更低。二是投资拉动主导着产业发展。关天经济区产业布局部门化、区域化现象比较普遍。地方保护主义导致各部门、各区县都在抢投资、上项目,相互间协调性差。县县(甚至镇镇)有产业园、工业园,都建小食品加工、小建材、小水泥等企业。很多地方建设时不计成本,不考虑经济效益,不顾及环境承载能力,不考虑产业的关联性,铺摊子发展,造成了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环境破坏。

3.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突出。一是传统产业设备陈旧。关天地区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形成的工业基础虽不断进行小范围的更新,但多数设备已经不能适应技术发展的要求。一些新技术应用受阻,新产品生产受限。产品科技含量低,新颖性不足,精度不够,资源的加工深度和综合利用率低,市场竞争力弱。二是科技转化能力。关天地区虽然有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等,但是“灯下黑”现象突出。高科技成果的转化、辐射效果不理想,企业生产中的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西安的全国大城市科技实力指数排名第七,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力则分别排在第十五位和第二十三位。2008年,关中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中只有35.3%的企业设有科研机构,大中型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为0.88%(通常研发投入强度达到5%以上的企业才具有足够的市场竞争力),缺乏科技支撑使得企业自我成长的动力不足。三是企业经营管理技术滞后。关天经济区的内陆型经济特征明显,大多数企业对先进经营理念的认知程度有限,经营管理手段简单,企业管理的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健全。企业管理中人治思想占主导地位,管理者的服务意识淡薄,先进企业文化的渗透力有限。四是高科技人才、复合型专业人才不足。关天经济区的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用人机制仍带有计划经济色彩,内陆地区的生活条件和工作氛围缺少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企业高层经营管理人员中既懂信息技术又懂现代管理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少,导致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滞后,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的能力有限。

4.产业融合度低。首先,条块分割严重,关天经济区的军工企业与民品企业、中央企业与地方企业、高等院校脱节现象比较严重,在科研、技术推广、生产工艺革新等方面很少沟通。中央企业、军工企业的“嵌入型”特征,使之与当地经济的市场化连接机制不完善,对地方经济的带动和联动缺少纽带,对当地经济发展的贡献不显著。其次,产业集群发育迟缓。龙头企业不突出,带动作用不明显,产业链条短而且脆弱,产业规模跟不上,聚集度不高,竞争力不强。在装备工业领域,国有经济成分高达87%左右,经济成分单一,产业孤立分散,聚集效应不显著。

三、关天经济区产业结构优化的路径探讨

关天经济区的产业发展应本着集约、节约、优质、高效的原则进行,决不能走星罗棋布、遍地开花的传统老路。要主动打造产业链,积极培育产业集群,推进优势产业协作配套,建立起体现区域特色的新型化、多元化、协调配套的产业体系。

1.放手让市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关天经济区产业结构优化必须在机制上有所突破,要构建政府调控、市场推动的产业发展机制。一是充分发挥市场整合要素的功能,加快建立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运用市场机制引导企业形成竞争意识、遵守市场规则意识,引导生产要素合理流动,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为支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创新的成果通过市场进入企业的生产过程,各企业通过市场实现技术的更新和产品的换代,给企业“内生性”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二是鼓励民营经济发展,形成产业聚集,实现区域资源优势互补、优化组合、产业配套合作。陕西省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深入实施民营企业成长培育、创业创新、素质提升“三项计划”,支持民营企业在资源深加工、服务民生等领域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提高民营企业对经济的贡献率。这些举措定会壮大关天经济区民营经济的力量。三是充分发挥政府的服务功能,保护产权,整合公共资源,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维护产业运行秩序。政府应为企业发展提供各种要素支持,在土地供应、投资软环境建设上进一步规范,减少企业交易成本。加大财政对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对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给予税收减免或资金补贴。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规范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产业的培育、成长有其自身的规律,政府应尊重产业成长的规律,不能为了3年、5年的政绩拔苗助长。政府应为产业的成长提供良好的土壤,不能人为缩短产业成长的时间,以免造成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各项服务配套缺乏,影响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扶持龙头企业整合产业链。龙头企业是产业成长的火车头。培育龙头企业是壮大产业链的关键环节。为此,一要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将研发、采购、生产、存储、配送、销售、服务等一系列经营活动构筑在一个从供应商直至消费者的产业链条中,形成产业聚合效应,促进产业壮大。调动多种类型的资源培育龙头企业,打造多产业配套融合的产业链,比如文化、旅游、会展等一体化产业链;通讯设备、电子产品、IT技术相融合的产业链;航空航天发动机、机身机翼、仪器仪表、通讯导航设备、航空服务相衔接的产业链等。加快形成一批全国领先、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及与之配套的中小企业,形成集群发展态势。二要抓住重点行业带动一般行业。重点抓住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四大门类。带动文化旅游、绿色产业、能源化工等产业发展。突出抓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提升传统制造业水平,建设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增强先进制造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促进制造业的国际化发展,争取到2020年关中先进制造业增加值规模达到11000亿元。关天经济区不应做落后产业转移的承接者,也不必与东部发达地区的优势产业趋同,应该利用后发优势,着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大力发展具有突出优势的现代农业产业。三要发展现代服务业拓展产业链,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推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通过生产性服务业连接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将加工型为主的产业链向研发设计、市场营销等前后项服务环节拓展。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提高生产、流通等环节的信息化水平,特别是通过物流服务拉紧产业链,运用EDI、互联网技术、GPS等技术,对物流各环节实时跟踪,促进各个环节更加紧密协调。大力培育和发展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引导各类金融机构支持企业构建产业链。

3.建设产业园区聚拢产业群。产业园区是聚集企业,节约土地、能源、劳动力、资金、技术等要素的有效生产经营组织形式。一是引导各种资源向园区聚集。关天经济区应有针对性地对几个大产业园区进行高质量建设,形成产业聚集效应。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种资源向园区集中。加大产业园区特色品牌的打造,以品牌突出产业特色,提高产业的关联度,提升产业水平。二是打造经济开发开放战略高地。产业园区建设严禁不求质量的盲目扩张,停止每个县甚至乡镇都建产业园的做法,减少重复建设的成本。依据《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要求,以西安(咸阳)为核心,以渭南、商洛、铜川、杨凌、宝鸡、天水等次核心城市为节点,打造全国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战略高地,建设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全国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全国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基地、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基地。产业园区建设要以现有的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大学科技园区特别是国家级产业园区为载体,形成高水平产业空间上的集中,使产业园区成为高新技术研发聚集地、孵化基地和产业化基地。

4.依托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推动产业结构优化。一要充分发挥科技的引领作用。产业结构优化的主导思想是提升产业的科技水平。抓住陕西省正在进行的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建设的有利时机,构建科技资源共享平台,优化科技资源配置,用高新技术和先进设备改造传统产业,打造技术密集型产业,推进技术的集成创新应用,把关天经济区建成国内领先的高新技术产业高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以产业链为核心的中央数据库,搭建信息服务平台,促进相关产业信息资源共享。二要促进国防军工企业、中央企业与地方经济的融合。借助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加大中央企业对地方经济支持的力度。加快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借助军工企业的高端技术提升民用产品的技术水平。地方企业要主动寻求合作机会,主动探讨与中央企业项目对接的路径,打破条块分割,破除行政壁垒,促进县区、部门、行业、企业的融合。三要联合培养和使用高端人才。支持高校、科研机构与关天经济区相关部门建立综合培训和实验基地,为各行业专门人才的培养、使用提供条件。制定宽松的用人政策,加大高端人才引进的力度。通过高端人才能量的释放促进产业进步。

5.通过项目带动提升关天经济区产业层次。首先,争取国家项目,引进大项目、好项目。要加强与国家有关部委的联系,争取落实几个国家布局项目。积极围绕国家布局项目发展配套产业,通过国家项目带动整个区域产业结构的升级。要引进一批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关联效应强、能耗污染低的大项目、好项目。相关部门要制定一些鼓励政策,支持区内企业主动出击,寻求合作发展机会,内引外联,促进关天经济区产业跨越式发展。其次,利用“十二五”规划加速产业升级。利用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扶持西部大开发的政策促进关天经济区的产业拓展。陕西、甘肃两省在编制“十二五”规划时要把关天经济区的产业发展作为重点,规划一些重点发展的项目,通过项目带动,提升关天经济区的产业水平。

总之,关天经济区的产业结构优化是促进西北地区经济发展上水平上台阶的重要步骤,是深化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推手。一定要探索有效的路径,做大做强关天经济区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延伸产业链,打造产业集群,把关天经济区建设成“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战略高地。

[1]毛海峰,武勇,赵春晖,连振祥.关中-天水经济区能否成为西北经济发展的“发动机”[N].经济参考报,2010-04-07.

[2]宋建军,卫海燕.关中-天水经济区产业结构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2).

[3]谈文琦.全国产业结构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中国东西部合作研究,2004,(1).

[4]产业结构视角下的长三角地区制造业竞争力研究[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6.

[5]曾昭宁,姚轩鸽.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须直面的问题与对策[EB/OL].陇商网,2009-12-01.

[6]张景辉.天水-关中经济区秦陇协调发展是关键[N].经济观察报,2010-03-15.

[7]沈谦,李蕊,高虎.关-天经济区先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博览会开幕[N].陕西日报,2010-11-27.

[8]孙保平,杨毅.关中—天水经济区科技资源现状分析[J].陕西省情研究,2010,(2)98.

[9]程慧,刘玥.关天经济区1-9月GDP4432亿[N].西安晚报, 2010-11-17.

[10]2010中国民营500强企业名单[EB/OL].中国民营企业联合会官方网站(www.zgmql.cn),2010-11-20.

F127.4

A

1002-7408(2011)04-0073-03

胡金荣(1964-),女,安徽萧县人,中共陕西省委党校政经部副教授,研究方向:西方经济学、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责任编缉:孙巍]

猜你喜欢
经济区产业结构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甘肃省主要经济区联动发展战略探讨
图解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
为什么要建设一带一路经济区
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变动、技术进步与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