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法治的进步与焦虑

2011-12-25 01:36阿计
人大研究 2011年1期
关键词:权力权利法治

没有什么比“法治”这一视角更能够深刻地解读当今中国。回望已经过去的2010年,正是那些波澜四起的公共事件和命运沉浮的各色人物,以及隐藏其间的时代密码,在为历史收藏年度记忆的同时,也勾勒出了这个国家现实的法治生态。

这一年,从选举法的城乡“同票同权”之变,到侵权责任法所铺设的私权保护之轨;从国家赔偿法努力拓宽的权利救济之路,到刑法大刀阔斧地削减两成死罪罪名;从社会保险法所架构的权利保障,到国务院“新拆迁条例”所贯穿的观念变迁……所有这些立法、修法行动都在证明现代法治的一个核心价值——所谓法制,就是制度化的权利宣言和人权承诺。

人民的权利,不仅需要写在纸上,更需要变成生活中真实的安全和秩序。这一年,从北京等城市掀起的“扫黄浪潮”,到各地解救被拐儿童的“宝贝回家”行动,再到重庆“打黑风暴”启动司法审判程序……我们看到了公共权力保护民权的担当,也看到了公共权力自我清洗的勇气,比如,北京背景神秘的“天上人间”终于人间蒸发,再比如,重庆黑社会最大的“保护伞”文强被押上了断头台……

但权力并不总是展现其优良的一面,同样是在这一年,从足坛权贵几乎全军沦陷于贪腐酱缸,到布衣赵作海以11年光阴吞下冤假错案的苦痛,再到宜黄强拆所引发的自焚惨案……所有这些悲剧都告诉我们:权力一旦被滥用,或者为渎职者、腐败者所亵玩,就必然成为这个社会的最大危险,成为人民权利的最大敌人。

与权力的双刃剑性格相似,影响社会生态的另一支重要力量——资本——也在不断呈现其复杂面貌。这一年,“中国首善”陈光标的“裸捐”承诺,宣示了中国企业界日益觉醒的社会责任和道德情怀;圆满收场的“国美大战”,见证了区隔“有罪”之身与民事权利,于法治轨道上解决争议的历史进步。但也是在这一年,哄抬绿豆价格的无良企业,为打压对手不惜造谣的蒙牛“性早熟门”,视网民利益为敝履的360与QQ大战等等,都暴露了资本的贪婪欲望,以及一个缺乏法治和道德有效制约的竞争生态;而“富士康”频频坠落的跳楼身影,则以生命的代价警示社会,保护劳工权利,调谐劳资关系,已经成为当今中国的急迫课题。

这一年,从“问题疫苗”到“小龙虾”事件,从地沟油到毒豇豆,从王家岭、平顶山挥之不去的矿难阴影,到紫金矿业铜酸水渗漏、大连新港码头油品爆炸、七千只化工桶冲入松花江等频发不止的污染悲剧,直到夺走58条生灵的上海“11·15”大火……所有这些令人悲伤、愤怒的图景,威胁着人民生活乃至生命的正当权利。或许这是转型中国无法避免的社会病症,但重要的是,我们必须透过灾难的表象,寻找并解决其背后的法制缺失、监管不力、道德沦丧等一系列深层次问题。

好在,历史并不只是由权力或资本书写,还有更伟大的创作者——人民。这一年,公共舆论和打假公民捅破了张悟本、唐骏们的神话,也向社会诚信这一大命题发起了追问;油价上调、车船税调整、北京行政区划调整等等所引发的社会激辩,表达了人民试图参与公共政策、制约公共权力的意识自觉;一本被晒到网上的“局长日记”,让贪腐官员领略了互联网的民意力量;而曾经骄横一时的“我爸是李刚”,也被民众的鞭挞驱赶成了过街老鼠……我们看到,坚守社会责任的公共媒体和富于民主意识的公民群体,正在努力修复着这个时代的法治盲区和道德漏洞,为公民社会、民主社会、法治社会的成长添砖加瓦。

2010年,我们目睹了法治的进步和力量,也体尝了法治的焦虑和无奈。这一年,我们悲喜交集的心绪,恰如这复杂变幻的时代,但没有什么能改变我们的信仰,也没有什么能阻拦我们来年的努力。因为我们知道,在追寻公平和正义、权利和自由的道路上,除了法治,没有别的选择。

猜你喜欢
权力权利法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我们的权利
不如叫《权力的儿戏》
论不存在做错事的权利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权利套装
与权力走得太近,终走向不归路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
爱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