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忘安全大于天

2011-12-25 06:38刘文婷
民生周刊 2011年31期
关键词:生命安全公共安全民众

勿忘安全大于天

“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再次把铁路系统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

有评论称,这起事故规模尽管不是最大的,但严重程度在世界铁路史上却是高级别的,给中国高铁筑路大潮带来的心理冲击更是高级别的,突出表现在公众对事故真相和安全发展的强烈诉求上。

生命高于一切。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当时迅速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有关部门和地方务必把救人放在第一位,同时查明原因,做好善后处理。

中央的态度表明了国家确保公共安全的决心,也代表了举国上下的人心所想。

进入七月,公共安全事件频发,江苏通榆河桥、福建武夷山公馆大桥、杭州钱江三桥坍塌,广西、贵州两家煤矿透水,武汉“7.12”火灾,“7.22” 京珠高速车祸……在类似事件的影响尚未平息之际,高铁“7.” 甬温线的这次事故,更加重了政府和民众对公共安全的担忧和对“安全第一”的理念关注。

不得不承认,公共安全事件影响着政府相关部门的公信力,亦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社会信任危机。信任是一个社会良性运转的内在支撑,如果失去了,民众缺乏安全感,就将萌生诸多不确定因素。试想,食物不敢吃、火车不敢乘、飞机不敢坐、道路不敢过,生命安全无法保障,和谐又从何谈起?

温家宝总理7月28日在温州记者招待会上说出了人们的心声:发展和建设都是为了人民,而最重要的是人的生命安全;一个政府最大的责任就是保护人的生命安全。

安全大于天。事故之后,对逝者最好的告慰,除了问责,还有对生者的珍惜。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注定要以民安为先,发展也应以安全为前提。

面对公众的质疑与关切,相关政府部门固然必须真诚、负责地面对,积极主动地查明事故真相,严厉查处事故所有责任人,还必须借此对各部门、各系统的安全保障工作进行彻底检查,提出并落实各项有效的改进措施,防患于未然,避免类似悲剧事件的发生。

然而,重建社会信任、保障公共安全,不只是政府的事情,也不能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更需要每个公民的努力。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普通百姓,都是社会的一份子,每个人的勤勉与负责,都会为社会的和谐贡献一份力量,也会为民生安全增添一份保障。在推进我国社会发展、保障公共安全的时代列车上,每个人既是乘客,又是调度员和驾驶员,唯独不能当看客。唯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才能实现齐心协力,同舟共济,社会和谐。

“7.23”事故发生后,温州市民的自发援助与悼念活动、武警官兵和民众的救助行为,甚至善良民众对死难者的哭泣和对真相的吁求,无不反映了中国社会力量的理性崛起:他们不仅关心自己的利益需求,亦关切他人命运,渴望“从多元共同体的建构和归属感中体现个体价值”。有人将其评价为“优雅地表达哀伤的社会运动”,令人印象深刻。

公共安全的保障,需要我们对生命的足够尊重与敬畏,更需要“安全大于天”理念的贯彻实践。

刘文婷

猜你喜欢
生命安全公共安全民众
靖江市启动水上公共安全共建区
兑现“将青瓦台还给民众”的承诺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生命安全教育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设置的困境与策略研究
新都区:强化工伤源头治理 筑牢生命安全防线
守护“洲岛”民众生命安全的卫士
在公共安全面前别任性
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设施选用经济性分析——以G312无锡段为例
基于知识图谱的知识推理与公共安全结合的理论研究
人脸识别技术在公共安全领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