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专业校外实习成效调查研究*

2011-12-25 06:49徐子琳冯年华潘鸿雷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单位旅游专业

徐子琳,严 伟,冯年华 ,潘鸿雷

(金陵科技学院旅游管理系,江苏南京 210038)

旅游管理专业校外实习成效调查研究*

徐子琳,严 伟,冯年华 ,潘鸿雷

(金陵科技学院旅游管理系,江苏南京 210038)

通过问卷调查和无结构化访谈,结合金陵科技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实习体验及其对实习成效的评价等,分析了学生校外实习成效及影响实习成效的因素,以期为学校制定学生校外实习计划,实习内容,实习基地的选择提供参考.研究表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实习单位的选择中,愿意去酒店实习的人数较多;学生对实习单位的选择最看重的是实习单位是否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兴趣与价值;学生认为校外实习对自己最大的帮助是增加正向工作经验,加强沟通应对能力;性别和实习时段对选择实习单位和实习成效有显著影响;实习单位的用人观与实习制度对学生的影响较实习单位的规模影响较大.

旅游管理专业;校外实习;实习成效

0 引言

旅游管理学科是新兴的应用型学科,高等旅游教育要服务于经济和社会发展,应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既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也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校内学习是学生掌握理论和实践基础的重要一环,校外实习是强化专业知识、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一环.二者的结合对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至关重要.各高校的校外实习基地是校外实习的重要场所,它为学生迅速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际的操作能力提供了保障[1].

目前,许多学者已针对校外实习内容、实习计划、实习与就业的互动发展等问题进行了专项研究,他们从自身教师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不同的实习模式以及过程控制措施等观点.笔者认为,在实习过程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学生的感受来自于切身的实习体验,他们的感受和体验对提高实习成效、校外实习基地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无结构化访谈,结合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实习体验及其对实习成效的评价等,试图分析学生校外实习成效及影响实习成效的因素,以期为学校制定学生校外实习计划、实习内容、实习基地的选择提供参考.

1 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

以金陵科技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抽样方法从已参加过校外实习的大三和大四学生中抽取100名填写问卷,其中男生30人,女生70人,剔除4份遗漏部分选项未填选的问卷,得有效问卷共计96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6%.

2 调查结果

2.1 校外实习单位的选择

如图1所示,在旅行社、酒店及其它实习单位的选择中,选择去酒店实习的学生较多,选择其它实习单位的学生相对较少.其原因可能是旅行社和酒店是传统的实习单位,实习机会也多,而其它类型的实习单位由于学生平时接触较少,缺乏相对的理论知识,内心的不确定性较大,所以选择的学生较少.旅行社与酒店相比较,学生选择去酒店实习比选择去旅行社实习多的原因,通过访谈得知,大多数学生认为旅行社的规模要比酒店小,工作环境相对较差,实习的基本工资较低,而且大多数的实习岗位是导游,需要灵活地处理与游客之间的关系,学生们认为自己还没有走出校门,无法应付复杂的人际关系,内心的焦虑较大,所以选择去酒店的学生相对较多.

2.1.1 影响学生选择实习单位的因素

把选择实习单位时考虑的因素分为8项,采用李科特五点量表进行分析.如表1所示,学生在选择实习单位时考虑的因素在8个选项中由高到低依次为:职业发展、兴趣与价值、人际关系、实习制度、薪酬高低、工作内容、工作环境、他人意见.从这一结果可以看出,随着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现象的出现,现今学生们在选择实习单位时显得很理性,对薪酬高低的考虑比例与职业发展相比显得不那么重要,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的规划有较清醒的认识.通过访谈得知,多数学生在校外实习时已把实习单位作为自己今后择业的一个平台,所以对职业发展这一项比较关注.把“兴趣与价值”列为第二考虑因素是因为在知识经济时代,员工把个人价值的实现和个人的成长空间看得尤为重要.有抱负的本科生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追求一种荣誉感,希望得到同事的尊重[2].

表1 选择实习单位的影响因素分析

2.1.2 选择实习单位影响因素差异

进一步分析性别及实习时间对学生选择实习单位有无影响,如表2所示,由性别对选择实习单位差异的分析中发现,男生将“薪酬高低”、“人际关系”列为选择实习单位重要考虑因素较女生显著.由实习时间对选择实习单位的差异分析中发现,学生在大四实习时对于“薪酬高低”、“职业发展”、“实习制度”的考虑因素较在大三年级实习时显著.

表2 选择实习单位影响因素之差异分析

续表2

2.2 学生参加校外实习的期望分析

问卷中通过“您期望从实习中获得的收获是什么”来分析学生的实习期望.受访学生的实习期望最认同的前两项分别是:“为未来的工作打下基础”、“确定就业方向”.“无所谓,只为获得学分”为最低排序.从这一结果看出,学生在参加校外实习时并非持消极态度.

现阶段,社会上“大学生就业的冬天”已经叫喊了好几年,大学生们对就业形势也已看得很清楚,大部分招聘单位的要求都有“有一定的工作经验”这一条,所以学生们认为校外实习还是比较重要的,对实习抱有一定的期望,希望从中获得职场上的各方面经验[3].这一点也提醒高校在建设校外实习基地时应该持谨慎态度,选择校外实习基地时关键在于实习单位的条件和配合程度是否能够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满足学校实践教学的需要,使其真正发挥为学生实习和实践教学提供良好平台的作用,为学生实习、就业提供便利[4].

2.3 校外实习成效评价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学生对实习成效表示非常满意的没有,满意的有48.0%,一般的有40.6%,不满意的有9.4%,非常不满意的有1.0%.具体分析实习成效见表4,显示“实习经验让我建立正向工作经验”(得分=4.08±0.56)是学生最为认同的实习成效,其次是“实习经验加强我的沟通应对能力”(得分=3.89±0.78),“实习工作经验对我的未来没有帮助”(得分=2.22±0.79)排在最后,次之为“实习没有任何成效,只是取得学分”(得分=2.39±0.87).

表3 实习满意度统计

从表4实习成效评估及影响因素之差异分析可以看出,“性别”在实习成效上具有显著差异的有“实习经验加强我的沟通应对能力”、“实习没有成效,为应付学校,取得学分”两项,说明女生在实习后会加强自我沟通与应对能力,展现其对实习的积极性,而男生与女生相比,则并不积极于从实习中认识自己的弱项从而补强.“实习时间”在实习成效上具有显著差异的有“实习经验增强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刺激我更努力加强自己的专业能力”、“整体而言,实习成效达到我所认为的期望”、“实习经验让我对于在校课程更加得心应手”.从这一结果可以看出,学校安排学生参加校外实习的时间节点对实习成效评估的影响较大.就目前来看,各高校的实习都安排在大学四年的教学环节设置中,一般安排大三下学期专业实习和大四下学期毕业实习.这两次实习在整个教育环节中的作用虽然是无法替代的,但在现实的实习过程中却无法达到预期效果.根据有关主管部门规定,学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第八学期正好是学生择业的关键时期,多数学生面临择业和学习这两项任务,会尽可能地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择业的环节中[5].这种情形影响了第八学期的毕业实习,其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最后往往流于形式.这就提醒学校应合理安排实习时间,以保证实习效果.

表4 实习成效评估及影响因素之差异分析

2.4 对两个开放式问题的分析

在调查表中设置了两个开放式问题.一个问题是:“你认为实习单位规模对你的实效成效有影响吗,为什么?”通过对结果的统计与分析,67%的学生认为没有影响,原因主要是实习单位规模大并不代表其对实习生就重视,对实习生的指导就全面.相反,企业规模小并不代表对实习生就不重视,对其指导就不全面.另一个问题是:“如果要提高实习成效,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加强?”学生对这个问题的答案差异较大,有:①学校应该更加重视校外实习,实习内容应该更加合理化,为学生安排实习单位时应该合理分配,根据学生的特点安排;②学生自己应该提高对实习的重视程度,实习前应该端正态度,能够吃苦耐劳;③实习单位不要把学生当成廉价劳动力,应该对学生经常进行指导,对实习学生的态度应该与普通员工一致.

3 总结

3.1 结论

(1)旅游专业学生参加校外实习时对实习单位的选择有自己的主见.就类型而言,对酒店、旅行社、其他实习单位三个选项中,愿意去酒店实习的学生人数较多.

(2)学生对实习单位的选择最看重的是实习单位是否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以及是否符合自己的兴趣与价值.

(3)学生认为校外实习对自己的最大帮助是增加正向工作经验,加强沟通应对能力.

(4)性别、何时参加校外实习均对学生选择实习单位和实习成效有显著影响.

(5)就学生而言,校外实习单位的规模对实习成效没有较大影响,关键是实习单位的用人观与实习制度.

3.2 建议

(1)学校应通过广泛深入的实习动员引导学生端正实习态度,明确实习目的和要求,做好思想、身体和心理等各方面的准备.在制定实习计划时应考虑实习时间的安排对实习效果的影响,在安排实习单位时应给学生较大的自主权,在选择校外实习基地时应该从对方的用人观、实习制度来衡量,并结合学生的综合评价考察[6].

(2)实习单位应该坚持正确的用人观,树立“人人是人才”的人才观和用人观,发挥实习学生的长处并进行跟踪指导[7].

(3)实习学生首先要对自己有准确的定位,认清自身的优势与劣势,使校外实习真正为自身全面发展服务.其次要调整好心态,实习学生应认识到旅游管理专业的特殊性,确立“服务者”的角色定位,将自己的专业知识融入到“服务者”的角色行为之中[8],从而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和管理实践能力.

[1]张维亚,严伟.基于就业导向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86~90.

[2]邓振锋.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实习效果调查与分析 [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70.

[3]闵光泰.认清内涵,理清思路,确保专科向本科转型 [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4.

[4]马三津.关于借鉴美国旅游管理本科教学经验的研究 [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6):20.

[5]严伟,王基林,黄洋.全国应用型本科教育研究综述 [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44~48.

[6]堪世龙.酒店管理专业实习测评的实施与管理之探讨 [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4):59.

[7]李岫,王平,陈丽英.关于旅游管理本科实践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J].旅游学刊(人力资源与教育教学特刊),2007:120~123.

[8]杜今锋.CBE模式及其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启示[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4):37~40.

An Investigation In to the Effectiveness of Off-Cam pus Practice in Tourism Management Specialty

XU Zi-lin,YAN Wei,FENG Nian-hua,PAN Hong-lei
(Department of Tourism Management,Jinling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Nanjing 210000,China)

This paper,through questionnaires and non-structural interview s combined w ith the p ractice of tourist majors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p ractice,analyzes the effectiveness of students’off-campus p ractice experience and the facto rs that affect the effectivenessof p ractice w ith a view to offer references fo r the co llege to make off-campus p ractice p lan,decide p ractice content and p ractice p laces.The result show s that students in the internship choices,mostof them arew illing to p ractice in hotels.They attach mo re importance to w hether the units are suitable for their career development,interests and values so as to increase their ow n positive experience and strengthen their comm unication and response capacity.Training period as well as gender has significant effects on both the effectiveness of training and unit choice.The outlook of emp loyment and training system influencemore to students than the scale of the unit in w hich they have their p ractice.

tourism management specialty;off-campus p ractice;p ractice effectiveness

G642.0

A

1009-1734(2011)01-0131-05

2010-12-15

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重点资助项目(2009029).

徐子琳,讲师,从事旅游心理与旅行社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单位旅游专业
鸣谢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填单位 要推敲
看错单位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协办单位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