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绿地盲点区域评测与整体景观设计

2011-12-27 01:05张秋娈朱苏加杨丽花
河北省科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绿带环城盲点

樊 华,张秋娈,朱苏加,路 紫*,杨丽花

(1.河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16;2.河北省科学院地理科学研究所,河北石家庄 050011; 3.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吉林长春 130012)

石家庄市绿地盲点区域评测与整体景观设计

樊 华1,张秋娈1,朱苏加2,路 紫1*,杨丽花3

(1.河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16;2.河北省科学院地理科学研究所,河北石家庄 050011; 3.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吉林长春 130012)

首先通过分析石家庄市绿地景观系统的构成要素,参照格林公园辐射范围法确定了具体辐射范围和实际城市绿地景观系统。依据绿地面积分布图,对绿地景观盲点区域进行评测,找出辐射范围外的盲点区域。在改善绿地空间布局、提高绿化覆盖率的基础目标上,引入和改进国内外现行建设模式和实践经验,结合石家庄市的实际特点,从居住区和公园、道路及环城三个要素上对市区整体绿地进行景观设计,建设城市宜居性,同时为其他平原城市进一步发展绿地要素的城市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绿地要素;盲点区域评测;景观设计;石家庄市

在城市化规模高速发展的今天,城市化质量开始引起关注。德国弗莱堡生态城市“网线驱动”模式就是通过加强城市与周边地区之间交通系统的驱动,提高绿地景观的水平。积极发展与郊区相连的生态道路网络,将城市设计重点放在河道自然景观的恢复上[1、2]。洛阳“文化城”和“艺术城”山水园林城市模式提出对生态绿色空间、自然山水、生态廊道以及历史遗产形成“生命之树”的枝杆式发展格局,即园林绿化与洛、伊、涧4条景观水系建设和隋唐城遗址公园与龙门山、邙山、周山森林公园遥相呼应,形成了巨大的城市生态网络[3]。

石家庄市作为河北省城市化的先导城市,在城市化质量提高方面的地位十分重要。与国内外现行案例相比,其缺少自然要素的支撑。当前城市化质量问题集中表现于宜居性,具体而言与绿地景观建设关系最为密切,构建城市绿地景观系统,对满足城市化发展的质量需求具有战略意义,尤其是对基于工业化发展、缺乏山水要素的新兴城市而言意义更为明显。因此研究石家庄市绿地系统具有现实意义和示范意义。笔者通过分析石家庄市内部的绿地景观系统构成要素,尝试确定其多级别、多类型绿地景观要素的辐射范围,从而找出辐射范围之外的盲点区域,进而有针对性的对整个市区设计绿地路径,最终形成可推广的城市绿地景观建设模式。

1 绿地景观盲点区域评测

石家庄市现状空间格局表现为:东部京珠高速公路南北向紧贴城市通过,西部以南水北调工程与近邻太行山低山丘陵区,北部滹沱河生态工程自西向东延伸,城市内部四横三纵格局初具规模,市内一个中心,九个次级中心构成了中心区、外围区、边缘区的圈层结构,其成为综合绿地景观系统的基础。

1.1 要素分解

绿地景观系统的构成要素很多,主要包括绿地、绿道及环城绿带。笔者主要对居住区和公园绿地、绿道和环城绿带的微地貌、水体、植物景观、林荫购物道、生态隔离楔形绿地的景观系统构成要素进行研究,构筑绿色网络。①居住区和公园绿地景观。根据格林公园辐射范围方法,运用居民到达时间以及使用频率两个指标,研究来向方位平面形态。基于研究城市现状与理论的山水城市之间的差距,结合居民的景观认知度和感知效应,设计满足居民居住游憩需求的绿地景观。②绿道景观。基于美国和日本实施的“绿道”规划,研究石家庄市干道“绿道”构成要素和构建方式。具体包括:研究现有绿道与理论绿道的对应关系,科学提出绿道布局依据,对生态路网密度/网孔尺度进行合理调整、构建城市绿地景观生态网络体系。③环城绿带景观。环城绿带是有效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针对环城绿带的现状形态与理论绿地景观城市绿带,结合实际需求,遵循石家庄市的现实特点,提出科学规划的理论依据,并关注滨水绿化带的建设。

1.2 盲点区域的评测

1.2.1 格林公园范围辐射范围方法

城市公园按照其规模和辐射范围可以分为三个等级:邻里公园、社区性公园、全市性公园。①邻里公园,提供居住区居民就近户外活动场,空间贯通,居民可共同参与,增强互动活力,是日常的休闲运动和娱乐场所,居民的使用频率最高。②社区性公园,为一定居住用地范围内的居民服务,提供较大的服务地点,具有一定活动内容和设施的集中绿地,满足居民休憩和娱乐的场所,使用频率也较高。③全市性公园,全市镇居民观光的首选地,景观全面,覆盖面积大,基础设施齐全,居民的使用频率一般。

运用格林公园辐射范围方法确定城市内各级公园的辐射范围:格林公园辐射范围方法以公园为圆心,以公园的服务半径为半径画圆。石家庄居民的平均出行距离为6.83 km[4]。在根据对石家庄市具体调查结果,做出公园的辐射范围图。

城市公园辐射圆存在5种关系,包含、相割、相离、外切、内切。全市性公园辐射范围最广,辐射半径与其服务半径相一致,大都在2.5 km左右,而它与其辐射范围内的邻里公园及社区公园又存在包含、内切的关系,全市性公园之间还存在着外切及相离的关系。社区公园与邻里公园由于其规模小,游客少,辐射半径短,但分布密集,其与全市性公园以及同类公园存在着相割、相离、外切、内切等关系[4、5]。我们从图1可以看出,石家庄市内还存在着公园辐射的“盲点”区域,进而根据图示确定盲点区域进行评测。依据城市现有绿地面积(包括公园、绿道和绿带等),描绘出现有绿地面积分布图。利用格网将城市划分为若干个格网,每个格网的面积是1km2(实际石家庄面积为455km2,为了格网的完整性故划分了463个),从格网图上可以清晰的看出盲点区域及其模糊面积。

图1 石家庄绿地盲点区域分布图

1.2.2 盲点评测结果

石家庄主城区绿地西部多于东部,布局不均匀,作为完整绿地系统构成的点(公园、居住区)、线(道路、河流)、面(专用绿地)各因子的发展不平衡[6]。首先,城市中心绿地缺乏,比如公园、广场数量较少,但绿化水平高,发展亦相当成熟,扩展余地小,且分布相对集中;其次,道路绿化的线状不明显,绿地被占用,以草坪与新植的幼树为主,绿化效果明显下降;第三,作为面状绿化重点的各类企事业单位绿地相对较为稳定,但因缺乏合理规划,管理不善,面积有限且形式单调;第四,绿化工作主要在平面上进行,尚未实现立体绿化、全方位绿化。

2 绿地景观设计

针对以上盲点评测的石家庄市绿地景观系统现有问题,借鉴国内外的实践案例,结合石家庄市独有的景观系统要素特点,从整体上对石家庄居民宜居环境进行相关设计,以完善和改进现行绿化情况,增加绿化面积,达到主城区的绿地分布均匀,辐射范围大,尽量覆盖盲点区域的总体绿地景观系统的建设目的。本文根据绿地景观的构成要素,提出了包括居住区和公园绿地、绿道和环城绿带具体的相关设计。

图2 石家庄绿地景观综合设计图

2.1 居住区和公园绿地的设计

长沙“绿地系统”与“绿地景观”模式提出:扩大主城区绿地建设强度,在市区内以道路绿廊、河道绿带为网络连接城市公园绿地、附属绿地,组成一个城市绿地系统,并形成大、中、小各级公共绿地和专用绿地均匀分布 ,建成由低密度建设区、城市绿地、山林、水面等共同构成的防护绿地和楔形绿色长廊形成楔环结合的绿色生态框架[7]。可以看出,绿地要素中围绕人为主体的绿地景观是契合城市和居民需求的一个主要方面。

作为居住区的主体,人对居住区环境有着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的要求。美国哈利法克斯生态城市“社区驱动”模式,通过社区居民参与完成社区规划、设计、建设全过程,达到居民感应效果。美国生态学家Richard Register提出的生态城市建设计划中,进一步强调提高居民的生态意识感应和体验[8]。居住区绿地景观设计应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使人们在交往、休闲、活动、赏景时更加舒适、便捷 。

居住区绿地景观构成要素一般可分为以下三大类:一是地形、水体等无生命的自然物象;二是建筑、小品、道路及其他硬质景观;三是树木、花卉、鸟兽虫鱼等有生命的自然景物。同时,景观空间的创造,还应满足不同社会群体、年龄层次及不同兴趣爱好的群体的需要,满足居民进行各项户外活动的需要。居住区的景观环境,应同时具备观赏性和实用性,使有限的绿地空间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植树、种草是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手段,居住区绿化要重视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及各品种组成的生态循环链效应,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来指导居住区的绿地景观规划设计,坚持以植树为主,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乔、灌、花、草、藤结合,注重植物种类的多样性,利用高低错落、层次丰富的树木花草花坛坐凳、山石小品,使居住区户外活动空间掩映在一片绿树丛中,提高居住区绿化的生态含量。

公园绿地是城市中向公众开放的、以游憩为主要功能,可以看成是分布于城市中具有清晰边缘的绿地斑块。设计路径时,应与石家庄市当前正在进行的旧城和城中村改造相结合,在公园绿地的整体布局上应以综合公园和带状公园为核心,并串联周围的街旁绿地,同时要重点考虑公园绿地方便居民的使用,相应增加自然、生态的锻炼方法和设施,并同时兼管景观及设施的多样性[9]。将单纯的块状绿地与其他形式相结合,利用绿色廊道、绿楔和绿带等连接形成一个完善的绿地系统。

2.2 绿道设计

根据威廉姆·怀特提出的“绿道”概念以及基于美国和日本成功实施的“绿道”规划,绿道模式具体含义包括:设计了穿梭于山林的休闲公园道,这是带状公园的具体应用实施,成为公园的延伸,在城市街道等城市带状绿地应用中,为步行和行车者带来视觉和生理上的舒适感,也利于用地规划、土地经济效益有效地控制和发展。奥地利维也纳也实现了“绿道模式”:沿河、沿街建设带状绿地花园环路,点缀各种建筑于林阴大道和花园之中,形成绿道模式[10]。

绿道形态和构成的复杂性,使得不同类型的绿道所具有的功能和作用也有所侧重。而绿道网络应该兼有生态功能、游憩功能和文化功能。①设计有效的绿道,以消除道路的隔离效应,避免对动植物种群生境的分割、破坏以及动态干扰。②对道路影响带极其产生的边际效应进行调控,增加其正面影响的同时将负面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从最短距离、最小运费、最大网络流和最小生态干扰出发,设计生态道路网络的空间结构。③生态道路网的建设要进行生态适宜性评价与环境决策评价,建设大范围的绿地网络体系与绿道网共同构成相互融合的山水城市景观生态网络体系,以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

石家庄市应在城市的主干道上实施“绿道”规划。在中山路、裕华路、体育大街、中华大街、和平路等主干道上种植特色树种、盆栽、雕塑小品等,根据动态视觉特性,对道路线形进行景观设计,体现道路线形美,道旁植物的景观美以及周围设施的宜居休闲美。在民心河的两岸种植特色柳树,花坛、建筑小品等为游人和路人提供休憩的场所。城市道路绿化植物的选择,主要考虑艺术效果和功能效果,选择合适的灌木、乔木和草本花卉。采用由乔木群落向小乔木群落、灌木群落、草坪过渡的形式,形成立体层次感,起到良好的防护作用和景观效果。对草本花卉的选择。一般露地花卉以宿根花卉为主,与乔灌草巧妙搭配,合理配置。

2.3 环城绿带设计

目前,环城绿带已经在欧洲得到较广泛的应用,同时关于环城绿带的理论研究,欧洲学者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英国伦敦山水城市“环城绿化带”模式,按照霍华德的理论对伦敦进行规划,在伦敦的外围建立了环城绿化带。“绿化隔离带”在引导城市建设开发、减少环境损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1,12]。

环城绿带的最初理想是有效抑制城市蔓延扩张,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在石家庄市的外围建立环城绿化带,“绿化隔离带”,引导城市建设开发,减少乡村环境和利益的损害。环城绿带采取“长藤结瓜”式,沿外环线建设绿带,沿途在用地条件较好的地方适度放宽,布置大型公园。在绿地植物配置上,植物群落结构实现乔、灌、草三层复合结构;摒弃“以草代木”,这样不仅降低了绿地的养护成本,而且提高了综合生态效益;加宽绿地,在适当的地方放大节点,建立广场或游园,以满足城市居民休闲娱乐需求。

同时,应特别关注滹沱河新区等为代表的环城滨水绿化带。建立集生态、水上活动及观赏功能于一体的湿地景观体系。充分利用场地的特殊位置和现状条件,规划大面积的水体。采用自然式堤岸,沿岸水草丛生,形成生态型的湿地景观。也可将滨水道路做成栈桥,将平台设在水中,建立滨水绿色景观走廊,可以使游人在行走时,愉悦的欣赏水景,增加乐趣。选择丰富的滨水树种,垂向层次分明,群落多样,自然气息浓厚。在选择滨水植物树种时,注重乡土树种和外来树种的结合,兼顾观赏性和城市景观,以地带性植被类型为设计依据,根据不同植物的生态幅度,构筑和拓展生态位,合理配置乔、灌、藤和草本植物,丰富下层植物,增加群落物种种类,形成疏密有度、高低错落的群落层次结构以及丰富的色相和季相,提高空间异质性,构建多样的小生境,为动物、微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和繁衍场所,促进生物多样性的提高。并以绿带、水系、道路为纽带把各种绿地、自然景观联系起来组成绿色生态网络。

3 结语

本文从绿地景观构成要素的视角来多样化引导建立绿地系统,将城市地理学理论渗透到城市绿地规划、城市生态研究领域,提出石家庄市绿地景观系统建设方案,有目的性地从绿地、绿道和绿带角度改进石家庄市现有绿化情况,解决平原城市宜居环境的建设问题。同时,对居民区和公园绿地、绿道和环城绿带的微地貌、水体、林荫道、生态隔离楔形绿地、社区绿地进行研究,创建开敞与封闭、大与小、收与放的不同绿色空间,将景观建设与宜居城市结合在一起,进行细度研究,具有创新性。

[1] 陈勇.哈利法克斯生态城开发模式及规划[J].国外城市规划,2001,(3):39-42.

[2] 吴唯佳.德国弗赖堡的城市生态环境保护[J].国外城市规划,1999,(2):31-33.

[3] 叶苹,袁友胜,王铎.洛阳“山水城市”建设解析[J].城市规划设计,2008,(3):54-55.

[4] 杨丽花,路紫.石家庄市山水城市景观系统构建与模式研究[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4(2):105-111.

[5] 韩瑞玲,朱苏加,杜丽娟等.石家庄市节约型城市建立的空间、生态与园林系统[J].河北省科学院学报,2010,27(1):50-55.

[6] 刘京会,靳秉强,郭爱清.石家庄市绿地建设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J].地质技术经济管理,2003,25(6):27-31.

[7] 陈勇,哈利法克斯生态城开发模式及规划[J].国外城市规划,2001,(3):39-42.

[8] 夏安桃,刘丹.城市感应空间与城市规划的相关关系——以长沙市为例[J].经济地理,2006,(4):598-600.

[9] 裴青,杜丽娟.刘淑玲.石家庄市水环境现状与保护对策[J].河北省科学院学报,2001,18(3):189-192.

[10] 刘玉成.迷人的维也纳城市建设[J].城乡建设,2003,(5):58-59.

[11] 王红.借鉴“伦敦规划”,改进战略规划编制工作[J].国外规划研究,2004,(6):80-84.

[12] 张怀振,姜卫兵.环城绿带在欧洲的发展与应用[J].绿带建设,2005,(6):35-36.

Shijiazhuang green road blind spotsevaluation and overall landscape design

FAN Hua1,ZHANGQiu-luan1,ZHU Su-jia2,LU Zi1*,YANGLi-hua3

(1.College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Sciences,Hebei Normal University,Shijiazhuang Hebei050016,China;2.Institute of Geography,Hebei Academ y of Sciences,Shijiazhuang Hebei050011,China;3.Northeast Institute of Geography and A gricultural Ecology,CAS,Changchun Jilin130012,China)

This article firstly analyzed the decomposition of the landscape system elements in Shijiazhuang,and then determined the scope and the actual urban green space landscape system w ith the Green park radiationmethod of reference.It carred out the green landscape blind spots regional evaluation,identified the blind spot of radiation outside the region on the basis of green land distribution. After that,combined w ith the p ractical characteristicsof Shijiazhuang,it designed the blind spot construction path from residential areas and parks,roads and ring by introducing and imp roving existing p ractice mode at domestic and abroad based on the target of imp roving green space layout and the greenbelt.And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other cities in the urban construction of green elements was p rovided.

Green road elements;Blind spots regional evaluation;Landscape design;Shijiazhuang

F290

:A

1001-9383(2011)01-0056-05

2011-01-05

河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资助(10407210D);河北省科技厅科技条件建设项目(10967144D)

樊华(1985-),女,内蒙古包头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信息经济地理与区域经济地理.

路紫(1960-),男,北京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经济地理与通信地理.

猜你喜欢
绿带环城盲点
北京不同道路绿带银杏土壤肥力综合评价
治理一条河 幸福一座城
英国绿带经验对我国城市开发边界管控的启示
福州市主干道分车绿带对骑行通勤者暴露于细颗粒物的影响
浙江省金华市环城小学教育集团第二小学
抓安全“盲点” 防“乐极生悲”
环城旅行
法兰克福绿带体系规划历程与更新策略
盲点
莫被亮点遮盲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