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加强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思考

2011-12-28 05:21李平权姚玥明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素质核心

李平权 姚玥明

(滁州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职业院校加强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思考

李平权 姚玥明

(滁州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加强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既是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能力的迫切需求,也是学生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内在需要,更是职业院校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本文概述了职业核心能力的基本含义,阐述了加强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现实意义,并提出了具体的推进步骤和策略。

职业院校;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思考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形势依然严峻。一方面,近年来高校毕业生绝对数量依旧居高不下。据有关部门统计,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610万人,2010年毕业生660万人,2011年高校毕业生达到710万人,据预计最近三年高校毕业生还将以每年净增50万人的速度在增加,另外还有100余万历届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和数以百万计的城镇下岗待岗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岗的从业人员。而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对就业人员的能力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随着当前社会的急剧转型和迅猛发展,不可避免地对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等产生巨大影响。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知识技术周期逐渐缩短,社会产业结构不断变化,职业岗位变动日益频繁,社会产品、服务和管理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用人单位在选人用人上不仅像以往那样关注专业学历、证书、技能等级、外语水平、实习经历等“硬技能”,而且更加重视社会实践、社会经历、沟通、团队合作、忠诚、责任心等“软技能”。作为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他们在专业学历和能力水平上原本就比普通本科毕业生、研究生等稍逊一筹,如何在就业人员基数巨大和就业要求持续走高的双重困境中脱颖而出,提升他们的职场竞争力,成为职场常青树,这是每一所职业院校必须直面和思考的。

一、职业核心能力的基本含义

职业核心能力是人们职业生涯中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它适用于各种职业,适应岗位的不断变换,是伴随人终身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称之为“关键能力”;美国称之为“基本能力”、“软技能”;香港称之为“基础技能”、“共同能力”等等。

我国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1998年发布的《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把人的职业能力分成三个层次,即职业特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其中,职业核心能力包括自我学习、数学应用、信息处理、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创新革新、外语应用等八项核心能力。前三项构成职业方法能力,后五项构成职业社会能力。

对于职业核心能力,教育部门的相关研究认为这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是一个可以让人自信和成功地展示自己,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和应用的多模块组合的能力。它包括职业沟通、团队合作、自我管理等基础核心能力,解决问题、信息处理、创新创业等扩展核心能力,礼仪训练等延伸核心能力等。

职业核心能力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它是社会经济和职业发展的必然结果。尽管对于职业核心能力的能力项目名称表述和分类略有不同,但可以清楚地看出来,对职业核心能力认识的重视和名称后面的实质,其实是一致的。

二、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用人单位满足对人才能力素质的期待

社会需要什么人才,用人单位最看重什么,这是职业人才就业竞争的关键。台湾学者周仁钺、徐恺在《世界500强员工能力素质模型》的研究中表明,国际企业优秀员工能力包括卓越的时间管理能力、勇于承担责任、遵守公司及工作规则、对付工作充满热情、优秀的团队协作能力、与公司共同发展、娴熟的专业工作技能、忠诚敬业的职业品质、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创新等。

对于培养职业核心能力提升职场竞争力,知遇网创始人、CEO陈畅女士提出了一个很好的模型:

在以上模型中,上一级是下一级的基础。作为大学生必备的是责任心、学习、沟通和执行能力:如果具备主动性、创新、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那就堪称优秀:如果具备敬业精神、元认知能力、影响力和卓越绩效,那一定是企业看重的潜力人才。

(二)有利于学生个体实现对人生自我价值的渴望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尤其对于今天的青年学生来说,但面对这迅速变化的世界,依靠什么才能取得职业生涯的成功呢?曾是比尔·盖茨七个高层智囊之一、曾任微软公司全球副总裁、谷歌公司中华区总裁的李开复在《做最好的自己》中提供了自己很好的答案。这位让中国大学生着迷崇拜的“科技骄子”,以自己的人生经历和事业成功的事实,介绍了追寻多元化成功、做“最好的自己”的认识和经验。他认为,人生成功在于六种最基本的行为方式:追寻理想、发现兴趣、有效执行、努力学习、人际交流、合作沟通,这六种行为方式来源于六种最重要的人生态度:勇气、自信、自省、积极、同理心和胸怀;而正确的人生态度和行为方式又来源于正确的价值观的指引。行为、态度和价值观,环环相连,构成了一个以诚信价值观为核心的“成功同心圆”。

无独有偶,成功学大师柯维在《与成功有约》中提出了建构成功模型的七项原则:掌握操之在我的力量、锁定生命的坐标、掌握重点的个人管理、利人利己的人际观、设身处地的沟通原则、集思广益的合作原则、均衡发展的成长原则。他认为,操之在我、确立重点、掌握重点可以实现个体的成功--从依赖到独立,利人利己、设身处地、集思广益可以实现人际关系的成功--从独立到互赖,而个体成功和人际关系成功的均衡发展就可以实现个人职场的成长和成功。

毫无疑问,从李开复先生和柯维大师的论述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促使人们走向成功的,除了专业知识和技能外,更重要的是诸如自我管理、终身学习、职业沟通、团队合作、有效执行等这些职业核心能力。

(三)有利于职业院校加强对育人实践的探索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要为地方和区域经济建设培养实用型、技能型的人才,因此,用人单位对人才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的要求正是职业院校所关注的内容。近年来,随着对职业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教学实训等得到了充分地重视和加强,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在讲义、教材、大型作业、实习实训中及时得到体现和反映,“项目化教学”、“工作过程系统化”、“工作过程情境化”等教学改革的思潮和实践也此起彼伏,而与此对应,对职业院校学生应具备的职业意识、职业品格、职业精神、职业能力等综合职业素质和能力却关注的不够。用人单位需要员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能力,这些素质能力如何通过实践活动得到培养和提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开展职业核心能力研究和探索,梳理和分类相关素质能力,系统设计并优化课堂教学及各类行之有效的课外社团、社会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对于实现学生素质能力和员工素质能力之间的无缝对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开展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步骤和策略

(一)树立理念。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没有正确的思想认识,就没有持之以恒的实际行动。职业核心能力是社会经济和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尽管对于职业核心能力的概念、特性、分类等表述还不尽一致,但这恰恰表明了社会各界各行各业对职业核心能力的关注和重视。作为职业院校,应当积极开展职业核心能力的研讨和实践,充分认识开展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对于学生自身发展、学院深化改革、社会和谐进步十分重要的意义,注重学习和借鉴兄弟院校的成功经验并引入到教育教学和培养培训的实践中去。统一思想,树立理念,明确目标,勇于实践。

(二)建设团队。开展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对于大部分职业院校而言,还是一个全新的尝试和探索,因此组织保障十分关键。一是要建设一支高效的领导团队,全面统筹并协调学校各个部门、机构、团体的资源,充分调动并激发学院方方面面的积极性,谋求建立资源充分利用、潜力充分发挥、领导有力、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二是要建设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积极选送一批热心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辅导员、班主任老师参加国家职业核心能力师资培训,通过聆听专家讲座、先进经验介绍、示范课堂教学及课程设计和答辩考核等形式不断提升他们对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理论认识水平和实际教学能力。并以他们为核心,专门组织广大辅导员班主任及所有学生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座谈、研讨、交流、推广,做到典型引路,全面跟进,重点突出,全面开花。

(三)改进教法。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是一种能力培养。能力培养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课堂教学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能力的重要和了解能力获得的途径,但是能力真正的获得和提升,来源于体验、训练和实践,能力是练出来的而不是听出来或者背出来的。因此,不管是课堂教学,还是社会实践,教师都要精心设计,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构建体验式教学模式,诸如案例讨论、角色扮演、情境模拟,或是真实的、大型的、可验证性的活动的策划、组织、实施、总结等,教师在其中只是起协调、引导、点拨的作用。

(四)注重考核。考核是行动落实的保障,没有建立考核制度,行动就会流于形式,实践也会早晚变味。为了扎实有效地开展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必须结合学习的内容和培训的实践,建立相适应的考核体系:一是要把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与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结合起来,明确作为测评项目、纳入测评体系,计入测评总分;二是把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培训工作作为辅导员和院系部学生教育工作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要从广泛宣传、扎实推进、培训覆盖、测试测评等方面逐一考核;三是把职业核心能力建设作为重点工作列入院校工作计划,提升考核力度,全面推进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未来就业和成长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1]周仁钺,徐恺.世界500强员工能力素质模型[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7,5.

[2]柯维著.与成功有约[M].顾淑馨,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6,10.

[3]李开复.做最好的自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9.

[4]赵彩瑞.想成为职场常青树[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1,(1).

G715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

A

1671-5993(2011)03-0013-03

2011-08-21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度院级重点课题“高职院校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思考和探索”(YJZ-2011-06),项目主持人:李平权。本文是其阶段性研究成果。

李平权(1966-),男,安徽明光人,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学生处处长。

姚玥明(1980-),女,安徽滁州人,滁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辅导员。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素质核心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