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影响力分析——基于 CNKI的实测数据

2011-12-28 03:25黄新斌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浏览量湖南广播电视

黄新斌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科研处,湖南长沙 410004)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影响力分析
——基于 CNKI的实测数据

黄新斌*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科研处,湖南长沙 410004)

学术期刊的影响力是一个多维的概念,不仅包括影响因子的测定,还应反映人们对期刊阅读、浏览或其他形式的利用。本文通过对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 (CNKI)所提供原始数据的再加工,从刊发论文的基本情况、影响因子、网络传播、内容结构、稿件质量、作者、出版时效性等方面对《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的影响力进行了实测分析。

学报;影响力;CNKI;实证

学术期刊的影响力是一个多维的概念,目前的评价是将基于引文分析的影响因子的测定作为衡量学术期刊利用率和影响力的主要手段,而关于影响因子评价的作用、局限性甚至负面作用的讨论一直都在进行。特别是随着近几年网络期刊、大型期刊数据库的盛行,越来越多关注期刊评价的研究者认为引文计数只是测定了人们对期刊的特殊类型的利用,却无法反映人们对期刊阅读、浏览或其他形式的利用,例如论文网页的访问次数、论文下载次数等。[1]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NKI)提供的《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个刊影响力统计分析数据库、影响因子报表系统、《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文献网络传播情况、影响力评价分析系统、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的发表年度与学科分布检索等原始数据的再加工,从刊发论文的基本情况、影响因子、网络传播、内容结构、稿件质量、作者、出版时效性等方面对《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以下简称学报)的影响力作出分析。

一、刊发论文的基本情况

学报创办于 2000年,创办以来一直坚持立足湖南、面向全国刊发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学术论文,逐步发展成为全省各级电大教职员工和全国广大远教工作者传播理论、争鸣学术、沟通信息、开拓视野的重要阵地。[2]截止 2010年 12月,共计刊发论文 1447篇,2002年至 2008年每年刊发论文 140篇左右,之后随着学校办学从“做大”向“做强”、更加强调内涵建设的转变,学报办刊更加注重文章的学术质量,准入门槛有所提高,发稿量有所压缩,每年保持在 105篇左右。

图1 2000-2010刊发论文数量

图2 刊发论文的学科门类分布

学报以促进广播电视大学系统教学与科研水平的提高、加强系统内外学术成果交流为宗旨,及时反映现代远程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以及系统办学相关专业学科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成果,[2]刊发文章的学科分布基本覆盖 13个大的学科门类[3],按刊发文章数量从多到少排序依次为教育学 (569篇)、经济学 (244篇 )、文学 (235篇 )、工学 (203篇 )、法学 (167篇 )、管理学 (78篇 )、理学 (47篇 )、历史学 (23篇)、哲学 (16篇 )、艺术学 (14篇)、医学(5篇)、农学 (2篇)、军事学 (2篇),这些论文分别隶属于 105个具体的学科领域,以成人教育与特殊教育等 23个学科领域刊发文章较多。

表1 刊发文章较多的学科领域

二、影响因子分析

影响因子是度量期刊学术创新影响力和整体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的引证范围包括学术期刊、博硕士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等各类文献,形成了不同研究层次类型文献复合统计的影响因子指标体系。[4]由于期刊影响因子计算方法是以当年的被引用总次数除以前两年发表的论文总数,[5]因此引证报告可以提供的是 2001-2010年的影响因子数据,可以发现这段时间内,学报影响因子明显呈现出持续稳定的提高趋势。

图3 2001-2010年学报影响因子变化

三、网络传播情况分析

利用 CNKI个刊影响力统计分析数据库提供的数据,能够用下载量、浏览量二个指标对刊发文献的网络传播情况如传播趋势、传播地域分布、传播单位分布以及学科分布作出真实可信地统计描述。其中,下载指用户付费下载文献的行为,浏览指用户打开知网节点阅读文献题录信息的行为。[6]

1.传播趋势。从 2005年到 2009年,累计下载量为 105822次,累计浏览量为 124653次。网络传播的统计数据呈现稳步增长趋势:一是从整体上年度增长趋势明显;二是往后年度的同月数据提升明显,历史最高月 (2008年 12月)下载量为 4056次,历史最高月 (2008年 3月)浏览量为 5476次;三是同一年度的月份数据有起伏,一般在寒暑假期间 (寒假 1-2月,暑假 7-8月)数据下降,其余大部分时间数据呈增长趋势,且增长总量远大于下降总量。此外,从最新月数据看,下载量与浏览量均呈明显上升走势。

图4 2005年 -2009年学报网络传播趋势[7]

图5 2009年学报网络传播趋势变化[8]

2.传播的地域分布。传播地域分布分析提供文献下载量、浏览量在不同地区的分布情况,从而有助于了解文献传播充分与相对落后的区域,以及文献在国外传播的情况。[9]从 2005-2009年的统计数据看,学报传播主要的大区域范围是亚洲地区,其中尤以国内为主,下载量、浏览量均超过 90%,在其余区域传播较少。

图6 传播地域分布

表2 单位用户的下载量与浏览量

表3 下载量浏览量靠前的单位用户

3.传播的单位分布。2005-2009年,共有 1593个单位用户下载、浏览过学报刊发文献,包括国内普通本科院校 909所、职业学院 174所、研究机构 140所、政府部门 109个、公司 87个、专科学院 59所、党校与行政学院 46所、中央及省市电大 22所、其他机构 12个,以及 35所国外大学。从单位用户的下载量与浏览量看,国内大学是学报最主要的传播单位 (下载量与浏览量均超过 90%),职业学院、电大系统与研究机构也是重要的传播单位,表 3的统计数据也说明浏览量、下载量靠前的单位用户基本上都是国内本科院校 (含学报主办单位湖南广播电视大学)。

图7 传播学科分布[10]

4.传播的学科分布。2005-2009年学报传播的学科主要分布在社会科学 (下载量 42145次,浏览量 49858次)、哲学与人文科学 (下载量 26706次,浏览量 32372次)、经济与管理科学 (下载量 19641次,浏览量 22560次)、信息科技 (下载量 11016次,浏览量 12963次)四个大的学科范畴,合计下载量 99508次、浏览量 117753次,下载比例和浏览比例均超过94%。

四、出版内容结构分析

表4 出版内容的具体学科领域分布 (前 20名)

18 电信技术(5) 电信技术(1.32)中国政治与国际政治(524)19 法 理、法 史(5)行政法及地方法制 (0.14)法理、法史(3)经济法(484)20 互联网技术(5)法理、法史(1.32)科学研究管理(0.14)美术书法雕塑与摄影 (3)14)民商法(3)中国共产党(382)21 计算机硬件技术(5)互联网技术(1.32)伦理学 (0.计算机硬件技术(1.32) 心理学(3)22民商法(5) 民商法 (1.32)信息经济与邮政经济 (3)23 中等教育(5) 中等教育(1.32)行政学及国家行政管理(3)

利用 CNKI提供的出版内容结构统计数据,可以对 2007-2009年学报刊发各具体学科领域文献的影响力作出评估。相关分析包括发文量、学报比重(学报本学科本年度发文量占学报本年度总发文量之比)、全国比重 (学报本学科发文量占全国本学科发文量之比)、总被引频次、总下载频次等指标。限于篇幅,表 4仅列出了学报发文量、学报比重、全国比重、总被引频次、总下载频次等各项指标排进前20名的具体学科领域。

五、稿件质量分析

统计学报基金论文数和学术不端文献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稿件的质量。其中,基金论文指受到各类基金资助的文献,疑似学术不端文献指全文文字重合度大于 40%且发表在后的文献,包括一稿多发 (同一作者发表 2篇文献全文重合 90%以上)、疑似自抄 (同一作者发表 2篇文献全文重合40%以上 90%以下)、疑似抄袭 (不同作者发表 2篇文献全文重合 40%以上)三种情况。[11]2007-2009年的相关统计数据表明:学报基金论文数量明显很低 (仅 8篇),经进一步查证,发现以前学报论文编排体例并未设置“基金项目”标注项目,从 2009年开始才作出规范改进,但既使仅以该年度数据统计基金论文比也不足 8%,比例明显偏低;疑似学术不端文献不多,3年合计 10篇 (一稿多发 4篇,疑似自抄 6篇),所占比例不超过 2.7%,平均每期不端文献不到 1篇,并且未发现明显剽窃抄袭他人学术成果的现象,说明学报审稿与编辑的质量把关比较严格,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限制了学术不端行为。

表5 基金论文与疑似学术不端文献统计

六、作者分析

分析不同作者在学报上发表论文的数量以及发表论文的下载、引用等情况,有助于全面了解学报作者的基本构成及具有比较优势的研究方向,相关统计起始时间为 2000年 1月,截止 2010年 12月。

1.发表论文数量。共有 352名作者通过学报发表论文 1447篇,其中发表 4篇以上论文的作者有 50名 (合著论文只计第一作者,下同),这部分作者是学报的重要作者。

表6 发表论文数量前 50名作者

2.论文被引频次。从论文被引频次分布看,发表论文共被引 1416次,其中被引 1次以上的论文584篇,863篇文章暂无被引记录,被引频次主要集中于 1-4区间。从作者被引频次看,作者总被引频次在 5次以上的有 70人,这部分作者被引总次数为722次,占学报总被引频次的 51%,是学报的核心作者。从单篇论文被引频次看,被引 7次以上的论文33篇,这部分论文共被引 374次,占学报总被引频次的 26.4%,是学报学术影响力的核心来源。

表7 发表论文被引频次分布

3.论文下载频次。从下载频次的分布看,学报发表论文下载频次集中于 1-99、100-199区间,200以上的高下载频次论文较少。从作者论文被下载频次看,每名作者发表论文均有下载记录,其中下载总频次前 20名合计 12405次、平均 620次,这部分作者是学报的高下载频次作者。从单篇论文下载频次看,每篇论文均有下载记录,其中下载频次前20名合计下载频次 8098次、平均 400次,是学报的高下载频次论文。

表8 部分作者总被引频次 (被引 5次以上)

表9 单篇论文被引排名 (被引 7次以上)

25 李杰群 《商君书》的时间副词 7 26 刘铁中 试论以人为本与高校教师管理 7 27 柳怀 英国开放大学的办学特色和启示 7 28 潘昊 我国电子废弃物管理的立法思考 7 29 唐贤清 《朱子语类》重叠式副词的语用分析 7 30 谢宇 对电大教师绩效考核有效性的若干思考 7 31 许旭 基于项目的学习在高职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7 32 袁小平 心理契约:提升教师管理绩效的支点 7 33 钟芸香 我国烟草行业应对WTO的对策思考 7

表10 论文下载频次分布

表11 作者论文被下载频次排名 (前 20名)

表12 单篇论文下载频次 (前 20名)

七、出版时效性分析

期刊出版时效分析是通过计算每期每篇文章从收稿日期到发稿日期时差 (天数)的平均值,以统计各期期刊的平均时滞。学报为季刊,发稿时间即法定出版时间为季末月的 25日,但由于 2009年以前均未设立收稿日期标注项目,因此只能以标明了收稿时间的 2009年度统计数据进行分析。2009年学报的出版时滞为 103-175天,平均为 139天,时滞较长;第 1、2期发稿周期为 3-4个月,第 3、4期发稿周期为 5-6个月,下半年较上半年时滞明显延长。

表13 2009年出版时滞

八、结论与建议

综合学报影响力实测的基本信息,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一是学报坚持立足湖南、面向全国,坚持展示远程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以及系统办学相关学科研究成果的办刊定位,刊发论文学科覆盖面较广,同时重点突出;二是学报坚持办刊的学术标准,不断充实内涵,影响因子持续稳定提高;三是学报的网络传播稳步增长,在国内外院校与研究机构中有着广泛的传播应用;四是学报的出版内容结构主要集中于教育、文学、经济、法学、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等具体学科领域,影响力也集中体现于这些方面;五是稿件中体现项目资助背景的不多,同时由于审稿严格,学术不端现象亦不多见;六是与学报的发展同步,出现了一批发表论文数量较多,被引频次、下载频次较高的重要作者,以及一批较有影响力的学术论文;七是学报作为季刊审稿周期较长,出版时效性体现不明显,发稿时滞特别是下半年时滞较长。

学报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有所进步,存在的问题同样不容忽视:尽管准入门槛有所提高,但发稿数量还是偏多,文章篇幅明显偏短,有份量的文章尤其缺乏;影响因子年年提高,但起点太低,增长幅度不大,至今不足 0.3,学术影响有限,传播局限于国内,国外传播不广;学科分布上大文科论文占绝对多数,理工科论文太少,相关栏目处于维持状态;引用、下载、浏览的高频次论文与作者不多,相当多的论文发表后无人引用;出版时效性不强,审稿效率有待提高,实际编辑出版过程因时效性问题有一些优质文章自然流失。

上述存在问题其实质可以归结于质量、规范和效率等方面,这些方面的改进与完善无疑有助于学报影响力的提升。首先,必须进一步突出办刊的重点和特色。要通过重点和特色建设推动质量的提升,要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策划好重点栏目和特色栏目建设,围绕学术热点和重点,面向高被引高下载频次作者群重点组稿,重点推出具有较高学术水准的研究成果,限制使用甚至不用泛泛而谈的职称论文和照顾性文章。其次,规范办刊。学报的编排体例要规范,严格执行期刊出版标准,相关信息条目要全面完整,同时规范组稿、审稿、编辑、校对、发行的一整套流程,并明确相关环节的质量规格,以规范的程序确保办刊质量。第三,引入激励与约束机制。优稿优酬并优先发排,并对获得二次文献期刊转载的论文作者与编辑人员进行奖励。要加大投入以更多的人财物资源支撑学报的发展壮大,以充足的资源吸引更多优秀作者投稿。同时健全三审、双向匿名评审和学术不端检测相结合的质量把关机制,防范和杜绝一稿多投、多发以及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第四,提高审稿效率。目前学报出版的时效性不强,主要是专家评审环节耗时太多。由于专家都是兼职审稿,平时肩负较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工作量比较饱满,需要进一步充实审稿专家库,适当扩大审稿队伍,通过减少审稿工作负荷来提高审稿效率。第五,公开审稿信息。坚持在网上及时公开稿件评审、编辑处理的全过程信息,形成编辑部与作者之间信息公开透明、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诚信机制,以热情周到的服务吸引广大作者投稿,避免因信息不公开或披露不及时导致信息不对称而出现的种种负面效应。

[1]符敏慧,张健兰.期刊影响因子和网络影响因子与科技期刊评价[J].情报杂志,2004,(8).

[2]戴金荣.2000-2008年《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被引统计与分析[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4).

[3]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EB/OL].http://yz.chsi.com.cn/kyzx/other/201104/20110411/185103201.html.2011-04-11/2011-05-11.

[4]中国学术期刊 (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影响力统计分析数据库影响因子报表系统(2008?2009年)[EB/OL].http://www.jif.cnki.net/Core/Journal/Default.aspx.2011-05-11.

[5]中国学术期刊 (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统计分析平台《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影响因子变化趋势分析[EB/OL].http://cpas.cnki.net/OldCore/index.aspx? sid = 06622784 - bdda - 4564 - a3de -e4b6ea482423.2011-05-11.

[6]中国学术期刊 (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统计分析平台《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网络传播情况[EB/OL].http://cpas.cnki.net/OldCore/index.aspx?sid=06622784-bdda-4564-a3de-e4b6ea482423.2011-05-11.

[7]中国学术期刊 (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统计分析平台《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传播趋势分析[EB/OL].http://cpas.cnki.net/OldCore/index.aspx?sid=06622784-bdda-4564-a3de-e4b6ea482423.2011-05-11.

[8]中国学术期刊 (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统计分析平台《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网络传播情况[EB/OL].http://cpas.cnki.net/OldCore/index.aspx?sid=06622784-bdda-4564-a3de-e4b6ea482423.2011-05-11.

[9]中国学术期刊 (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统计分析平台《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读者地域分布分析[EB/OL].http://cpas.cnki.net/OldCore/index.aspx?sid=06622784-bdda-4564-a3de-e4b6ea482423.2011-05-11.

[10]中国学术期刊 (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统计分析平台《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被访文献所属学科分析[EB/OL].http://cpas.cnki.net/OldCore/index.aspx?sid=06622784-bdda-4564-a3dee4b6ea482423.2011-05-11.

[11]中国学术期刊 (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影响力统计分析数据库稿件质量分析 [EB/OL].http://www.jif.cnki.net/Core/Journal/Journa lQuality.aspx.2011-05-11.

An Impact Analysis on the I nfluence of Journal of Hunan Radio&Television University

HUANG Xin-bin

The influence of academic journals is a multid imensional concept,which includesing the evaluation of impact factors and readers’utilization rate through read,browsenot only the determination of factors should also be reflected in people’s journals to read,browse or and other forms of useways.Through reprocessing the raw data got fromBased on the Chinese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provision of raw data reprocessing,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Journal of Hunan Radio&Television University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basic general information from about the published papers,impact factor,network communication,content and structure,article quality articles,authors,publishing and timely publicationother aspectsof aging on the“Hunan Radio and Television of”influence wasmeasured analysis.

Journaljournal;influenceimpact;CNKI;demonstrationPositive

G237.5

A

1009-5152(2011)02-0088-07

2011-03-04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 2010年度科研课题“1979-2009年我国远程教育研究进展调查”(XDK2010-A-2)。

黄新斌 (1974- ),男,湖南广播电视大学科研处副研究员。

猜你喜欢
浏览量湖南广播电视
Indoor orchids take the spotlight
热议李子柒
三线建设在湖南
湖南是我家
游记表述与游客关注度的关系研究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江南Style》浏览量超20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