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2011-12-31 06:51徐国树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1年28期
关键词:笔算口算计算能力

徐国树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是数学的心脏,可以说没有计算就没有数学,因此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使小学生能计算正确、迅速、方法合理、灵活,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培养计算能力弄清算理法则口算能力

下面就是我通过我十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在计算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要使学生弄清算理,掌握法则

1、弄清算理是计算的关键 2、把握重点的问题

二、加强口算训练,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三、要培养学生计算方法的合理性与灵活性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提升计算效果

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使小学生能计算正确、迅速、方法合理、灵活,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通过我十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在计算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要使学生弄清算理,掌握法则

1、弄清算理是计算的关键 我们的新课程大纲强调:“笔算教学应把重点放在算理的理解上”,“根据算理,掌握法则,再以法则指导计算”。我认为学生的计算在于弄清计算法则,而掌握计算法则关键在于理解。既要学生懂得怎样算,更要学生懂为什么要这样算。如教学《用两位数乘两位数》例题时要使学生理解两点:①24×13通过直观图使学生看到,就是求13个24连加的和是多少,可以先求出3盒的支数是多少即3个24是多少,再求10盒的支数是多少即10个24是多少,然后把两个积加起来,从而让学生知道,计算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要分两步乘,第三步是相加,这样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通过例题教学,使计算的每一步都成为有意义的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②计算过程中还要强调数的位置原则,“用乘数个位上的数去算”就是求3个24得72,所以又要和乘数3对齐写在个位上。“用乘数十位上 的数去乘,就是求10个24个得240,(也可看成24个10)所以4要写在十位上”,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数位对齐的道理。

又如:要掌握乘法口诀,就应理解口诀的来源,如“五七三十五”是表示5个7是35,即7+7+7+7+7=35,这就可以帮助学生记忆口诀。同时还要使学生理解口诀的用法。如:5×7、7×5都是用口诀"五七三十五"求积;35÷5、35÷7也是用这同一句口诀求商。这样,通过反复训练就能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法则。

2、把握重点的问题要引导学生掌握计算的原理和方法,就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那些是教材的重点呢?并不是难的就是教材的重点,复杂的就是教学的重点,而要具体分析数学知识发展中的飞跃,人们认识中的转折,这才是我们要抓住的教学重点,教学时该花力气的地方。所以只有真正把基础知识抓住了,抓好了,学生对计算法则是容易掌握的。

二、加强口算训练,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1、在进行四则计算时,都要用到口算。如:一道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乘法题,就要用到8-9次加、减、乘的口算;分数的通分、约分也都要用到乘、除法的口算。所以,各个年级都应重视口算训练。口算的内容很多,教学中主要是训练作为笔算基础的那些内容。口算的要求也不宜过高,应先要求正确,再逐步达到迅速。 2、加强口算训练要有针对性。如:整数、小数加减法的笔算,它的基础是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多位数乘、除法的笔算,它的基础是乘法口诀、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两位数乘一位数等;分数四则计算的基础是约分和通分。口算训练的内容应配合笔算的需要,口算训练的方法有视算、听算,可以口头回答,也可以书面写出得数,让学生运用多种感觉器官参加运算。还可以采取连续口算的方式,以训练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如老师口报18+7,甲生答25,老师接着报"加8",乙生答33,老师再报"减8",丙生答25......。这种短暂记忆的能力,在笔算时经常用到。如57×9,先算7×9等于63,写3脑中暂记6,再算5×9等于45,45+6等于51,最后得出513。

2、每堂课上安排练习。每节数学课视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适当的时间,安排3~5分钟的口算练习,学生每人准备一个本(口算天天练),这样长期进行,持之以恒,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要培养学生计算方法的合理性与灵活 性 1、 熟记一些常用结果,增加学生对“凑整”的知觉能力

学生在进行计算中如果能牢记一些特殊计算式的结果,可以大大加快计算速度。如:25×4=100,125×8=1000等,如果学生能熟悉它们的结果,那么在计算25×137×4这些式题时,学生就能迎刃而解。

2、掌握四则运算定律及其性质,正确灵活地改变原题的运算顺序

式题运算是有一定的顺序的,教材中规定四则运算顺序:先乘除,后加减;同级运算从左至右;有括号先算括号里。这些无疑应扎扎实实地教给学生,但为了使计算简便灵活,有时需要根据运算定律及其性质,有效地改变顺序,以便提高运算效率。运算顺序清晰、灵活是衡量学生计算能力的一个标志。

例1:8×(1.25+4)按原题的运算顺序计算:

原式=8×5.25=42

计算过程难于口算。如果改变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则

原式=8×1.25+8×4

=10+32

=42

全班学生都能口算。

3、式题计算方法往往有多种,教师在教学中应提倡用多种方法计算同一式题,让学生参与方法对比过程,从而选择最优方法。

例2: 56000÷(125×7)

方法一:原式= 56000÷875 (笔算)

= 64 (笔算)

方法二:原式= 56000÷125÷7

= 448÷7 (笔算)

= 64 (部分学生能口算)

方法三:原式= 56000÷7÷125

= 8000÷125 (全体可口算)

= 8×1000÷125

=8×8 (全体可口算)

=64 (全体可口算)

方法一是按原题的顺序进行计算的,方法二和方法三是改变了原来的运算顺序和种类,其中方法三最佳。教师在批阅作业的时候,不仅要看学生计算结果是否正确,而且要看方法是否简便、灵活。同时要对那些用简便方法计算的同学予以鼓励,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 运算步骤简化,逐步形成技能

式题运算步骤并非一成不变,在学习新知识初始阶段,步骤可以详细一些。学生熟练后,可以简化步骤。总之,式题计算应该形成一条由繁到简的路子。

如:88—7.5+12—42.5

=(88+12)—(7.5+42.5) (1)

=100—50 (2)

=50 (3)

学生熟练后完全可以省略第(1)步,甚至可以直接写出结果。

教师在教学中,在适当的时候应把此类题纳入到口算系列中进行口算训练,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跳跃性”的思维。总之要对学生逐步提高要求,从讲清方法——写出过程——口算,逐步形成技能。让学生感受到采用最优方法成功所带来的喜悦,逐步达到教学大纲中提出的“正确、迅速、合理、灵活”的要求。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计算效果。

1、使学生养成认真校对的习惯,要求学生对所抄写下来的题目进行认真校对细到数字、符号不错不漏。2、使学生养成审题的习惯。要求学生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确定运算顺序,选择合理的运算方法。3、使学生养成仔细计算、规范书写的习惯。要求学生书写工整,格式正确、字迹端正,做到不潦草,不涂改,保持作业整齐美观。4、使学生养成估算和自觉验算的习惯。教他们估算和验算的方法,并将验算作为计算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进行严格要求。5、使学生养成相互检查及时订正的习惯。要求学生在作业完成后,在做好自查的基础上,对作业进行互查,然后上交组长复查,对于出现的问题随时指出,帮助分析错误原因及时更正。对于普遍及典型问题,及时统计、上报进行统一分析并订正。这样不但有利于培养协作意识,更能让学生掌握知识,进而逐步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和计算能力。

总之,计算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作为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掌握计算法则、定律,认真教学,指导学生。对学生计算能力的训练要持之以恒才能有成效。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猜你喜欢
笔算口算计算能力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部级优课)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厘清算理,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怎样做将格子乘法与三位数乘法笔算相结合
提升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
中学生化学计算能力的进阶式培养策略
我会口算100减几了
智趣
怎样笔算加、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