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高校大学生冰上课运动损伤调查分析

2012-01-02 03:30邹吉玲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哈尔滨市哈尔滨冰雪

许 磊,邹吉玲

(1.哈尔滨体育学院 冰雪运动系,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8;2.哈尔滨市体育科学研究所,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哈尔滨素有“冰上运动之城”的美誉[1]。自1953年全国第1届冬季运动会在哈尔滨举行,到1979年黑龙江省开展“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活动,直至1996年第3届亚洲冬季运动会、2009年哈尔滨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在哈尔滨市的成功举办,哈尔滨市的冰上运动一直如火如荼的开展。

在哈尔滨市冰上运动如火如荼开展同时,冰上课也被纳入哈尔滨市高校冬季体育教学的必修内容。早在1954年,哈尔滨市的东北农学院、东北林学院等大专院校就已经开设了冰上课。1955年,国家体委、教育部、卫生部联合发出在全国推行《劳卫制》的通知后,黑龙江省体委就同省教育厅,确定把冰上课列入学校的冬季体育课。时至今日,每到冬季,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黑龙江大学、哈尔滨体育学院、哈尔滨金融专科学校等哈尔滨市各高校一直把冰上课作为冬季体育教学的必修内容之一[2]。哈尔滨体育学院更是利用“哈尔滨体育学院大学生滑冰馆”等场馆常年开设冰上课,已经成为我国高等体育院校开设冰上项目最全、开设周期最长的普通高等院校之一。

通过冰上课教学可以提高大学生的速度、力量、灵敏性、协调性、平衡性等综合素质,对于培养大学生的意志品质具有很好的作用。但是冰上运动具有容易摔倒的特点,因此损伤的比例相对较高。对大学生的健康影响颇大,其负面影响不容忽视。调查发现目前国内对运动损伤研究的较多,但对于冬季项目较少,对于大学生冰上运动损伤的研究则更少。为了更好的开展哈尔滨市高校大学生冰上课教学,本人对哈尔滨高校大学生冰上课的损伤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其损伤特点及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以减少冰上运动损伤的发生。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体育学院等20所高校中学习冰上课的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年龄在18~26周岁之间,学习冰上课在10次课以上。其中哈尔滨市高校目前开设的冰上课主要是进行速度教学(使用速滑刀)、休闲教学(使用冰球刀、花样刀)两类。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阅读有关冰上运动、冰上运动损伤方面的书籍,查阅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近10年来有关文献资料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2.2 问卷调查法 依据研究内容和调查目标,设计了哈尔滨市高校大学生冰上课运动损伤调查问卷,请专家对问卷的效度进行检验。之后向研究对象发放问卷300份,回收问卷276份,回收率为92% 。对回收的问卷进行筛选后,最终有效问卷248 份,有效率83%。同时,对问卷的信度进行检验,P>0.05,差异不具有显著性,符合统计学研究需要。

1.2.3 专家访谈法 以面谈、电话、网络等方式对任课教师进行访谈,广泛征求教师意见,就冰上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咨询。

1.2.4 数理统计法 采用SPSS13.0软件对相应的数据做常规数理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冰上运动损伤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

本文所指的损伤是使受伤部位功能受限[3]。经调查统计,冰上运动损伤的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运动损伤情况统计

如表1所示,在248人中,有92人发生过不同程度的运动损伤,受伤比例为37.09%。92人中共发生运动损伤120人次,人均受伤达1.30次。可见受伤几率较大。男性受伤比例为44.82%,人均1.36次;女性受伤比例为26.21%,人均1.14次。男性运动损伤的发生率较女性高,这与男同学较女同学缺乏安全意识,不喜欢佩带护具,争强好胜和敢于冒险的心理因素有关。

2.2 冰上运动损伤具有明显的部位特征

如表2所示:冰上运动损伤具有明显的部位特征,主要分布在踝关节(足跟)、膝关节等六个部位。

表2 运动损伤部位统计

2.3 冰上运动损伤类型

如表3所示:冰上运动损伤主要有扭伤、擦伤或挫伤、冻伤、拉伤等类型。

表3 运动损伤类型统计

3 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3.1 冰上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

冰上运动是在高寒条件下进行的体育运动项目,冰刀的支撑面小,冰刀与冰面磨擦系数小,运动中身体重心移动快。由于学生平衡能力差,跌倒频率高,所以造成的损伤较其它运动项目多。究其原因如表4所示:

表4 运动损伤的原因调查统计

3.2 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

3.2.1 选择适当的场地、器材,严格控制授课班级、人员数量 冰上课教学对场地有着极高的要求[4-6]。因为学生的学习是在高速滑跑或进行一定规定动作的过程中进行的。如果教学场地不规范、缺少必要的保护措施、冰面凹凸不平、有裂缝、有杂物等, 都会导致学生运动损伤发生几率增高。所以高校应加强对冰上课教学场地的管理。加强冰面的平整度,及时打扫、修补冰面。服装、鞋子要符合运动要求。裤子以宽松为好,冰上鞋尺码要适合。鞋子过大或过小既不利于学习技术,又易造成踝关节扭伤,足跟部皮肤擦伤。鞋带系的要松紧适宜。鞋带系的过紧会影响血液循环,过松使鞋和脚不能形成一个整体,影响技术动作的学习。佩带适宜的保暖用具,以预防耳、手、脚的冻伤。同时,应严格控制同一时间冰上课的授课班级数量、人员数量。冰场上的人员密度不要过高,人员太多,躲闪不及,极易造成运动损伤。

3.2.2 合理安排准备活动 天气寒冷的条件下,准备活动安排不合理很容易发生运动损伤。准备活动的量过大或过小都是运动损伤产生的诱因[7],所以教师应该合理安排准备活动的量和强度。通过准备活动,可以使体温升高,降低肌肉的粘滞性,提高其伸缩性,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冰上课准备活动分陆地准备活动和冰上专项准备活动两种。陆地准备活动主要是使学生在进行练习前使身体在赛冷的天气下得到全面的热身,并与冰上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冰上专项准备活动要多做脚踝关节以及下肢、腰部、上肢拉伸活动的练习,避免由于准备活动的不充分导致的运动损伤。

3.2.3 强化对学生进行安全常识教育。学生对冰上运动损伤认识不足,教师应充分利用课上时间讲解冰上运动损伤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防患于未然,降低运动损伤的发生率。

(1)加强教学管理。教学管理不严格,没有按一定方向滑行,滑行速度过快,发生情况来不及躲闪造成二人或多人冲撞,是造成重度损伤的主要原因。所以教师应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冰上纪律。严禁在滑行中追逐、打闹和嬉戏;严禁逆向滑行;重新进入滑道时要注意观察滑道,不要妨碍他人的正常滑行;超越时应给被超越者留足滑行空间。

(2)加强安全知识教育,使学生学会正确的摔倒姿势。当要向前或向侧摔倒时,要主动屈膝下蹲,双手撑地缓冲,减少摔倒的力量。当要向后摔倒时,也要主动屈膝下蹲,降低重心,尽量让臀部先坐下,并注意保护尾骨;同时低头团身,避免头部后侧磕地,以保护脑部。摔倒时要尽量避免单手撑地,以免损伤手腕。

3.2.4 严禁学生在疲劳、伤病时进行冰上练习 长时间的练习使体力下降,产生疲劳,失去平衡,在跌倒时失去自我保护能力。尤其是减少在疲劳时练习新动作或者高难动作。保证充足的睡眠,在精力充沛的时候进行冰上练习。

3.2.5 提高学生运动技能水平 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较低。没有掌握正确的蹬冰技术,习惯于陆地的走跑方式,造成足跟部与冰鞋的反复磨擦,形成擦伤。部分学生踝关节力量较弱,支撑无力,冰刀始终处于内倾或外倾状态,由于长时间的非正常支撑,使踝关节受到不同程度的扭伤和擦伤。所以提高学生运动技能水平,合理安排运动量和运动强度是预防运动损伤的一个方法。

3.2.6 改善不良心理因素的影响 冰上运动必须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切不可脱离实际,急于求成。大学生应该控制自己心浮气躁,争强好胜的心理。不能逞强,要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做适合的动作。克服心理恐惧因素。心理恐惧因素使全身的肌肉紧张僵硬,动作失去协调性和平衡能力,导致滑行过程中摔倒。教师应讲解运动心理学知识,使学生克服恐惧心理。

4 结 论

冰上运动损伤男性损伤率大于女性;具有明显的部位特征,主要分布在踝关节(足跟)、膝关节等六个部位,主要有扭伤、擦伤或挫伤、冻伤、拉伤等类型。其原因主要是场地、器材因素,天气因素等七方面。预防冰上课中产生的运动损伤方法主要有选择适当的场地、器材;合理安排准备活动;强化对学生进行安全常识教育;提高运动技能水平;改善不良心理因素的影响。

[1]徐文东,朱志强.中国冬季运动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141-179.

[2]李福祥,李兆元,于兴洲.黑龙江省高校冬季校园体育文化现状研究[J].冰雪运动, 2008(2):69-72.

[3]王瑞元.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300-301.

[4]程 刚,吴 震.速度滑冰运动员损伤的预防与急救[J].冰雪运动,2007,29(3):63-65.

[5]张艳秋.预防学生冰上课运动损伤的教学措施[J].冰雪运动, 2005(5): 65-66.

[6]杨丽华,刘剑宇,曹立勇.提高女大学生冰上课教学质量的途径[J].冰雪运动,2009(4):79-81.

[7]刘 涛.提高普通高校速滑课教学质量的措施[J].冰雪运动,2007(5):75-78.

[8]王利平.对高校学生运动性损伤情况的调查与分析——以肇庆学院学生为例[J].肇庆学院学报,2011,32(2): 68-70.

[9]张志瑞,王卓涛,崔学臣,等.河北省部分高校学生运动损伤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6,27(7B):158.

[10]宋 军,吴建强.高校学生运动损伤中的教学保护和自我保护调查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1,31(1):112-116.

[11]张春林,许振松.培养大学生冰上课学习兴趣的教学手段[J].冰雪运动,2007(1):64-66.

[12]任肖博.山西省普通高校大学生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J]山西体育科技,2009(5):87-90 .

[13]牟学忠.运动损伤的相关心理因素及心理干预措施研究[J].冰雪运动,2011,17(1):53-55.

[14]李淑芬.对速度滑冰课中常见的运动损伤现场处置方法的探讨[J].冰雪运动, 2004(1):68-69.

[15]沈 勇.轮滑课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及克服对策[J].冰雪运动,2007(5):59-61.

猜你喜欢
哈尔滨市哈尔滨冰雪
哈尔滨国际冰雪节
逐梦的“冰雪一代”
拥抱冰雪向未来
点燃“冰雪”
哈尔滨市冰雪体育赛事之都的实现愿景与实施路径
协会专家组2021年工作会议在哈尔滨市召开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方正县第一中学校
静听花开
哈尔滨“8·25”大火 烧出了什么
刘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