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高等院校健身气功课程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2012-01-02 03:30吕吉勇杨慧馨富弛宇刘永焕董少伟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功法气功师资

吕吉勇,杨慧馨,富弛宇,刘永焕,董少伟

(1.哈尔滨体育学院 民族传统体育系,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8;2.哈尔滨理工大学,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健身气功是以自身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 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在挖掘整理基础上,组织创编了节相结合为主要运动形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中 健身气功·易筋经、五禽戏、六字诀、八段锦,2009华悠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2003年,国家体育总 年又发掘推出了健身气功·太极养生杖、十二段锦、导引养生功十二法、马王堆导引术、大舞5套新创功法。健身气功是通过调心、调息、调身的锻炼,改善自身的健康状况,开发人体潜能,使心身臻于高度和谐。由于健身气功健身效果显著,易学易练,能够调节身心健康,在国内外得到了很好的推广,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在高校开设健身气功课程,对提高学生的生理心理水平和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黑龙江省高等院校气功课程开展历史悠久,但20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受到“法轮功”邪教和有害气功组织的严重破坏,使高校的气功课程开展和研究处于停滞状态[1]。2003年以来,随着国家体育总局发掘推出的四套健身气功功法,在高等院校中健身气功才开始恢复性地开展。但是,目前针对高校健身气功课程推广策略研究的较少,为使健身气功能在高等院校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开展,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对黑龙江省高校健身气功课程的开展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影响高校健身气功课程开展的因素,提出适合高等院校推广发展的对策建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黑龙江省图书馆、哈尔滨体育学院图书馆等途径,查阅关于高等院校健身气功推广、教学科研等方面的文献资料。

1.2.2 专家访谈法 通过电话、信函、面谈等方式访问、调查长期从事健身气功教学工作的专家、教授以及社会体育指导员等,了解他们对普通高校健身气功课程推广普及的看法和建议。

1.2.3 问卷调查法 对黑龙江省37所本科高等院校按不同地市区选择了哈尔滨市12所、齐齐哈尔市2所、牡丹江市2所、佳木斯市1所、大庆市1所、绥化市1所、黑河市1所共计20所本科高校进行调查,其中有体育专业院校8所、医学院校4所、普通院校8所。向体育教师发放问卷100份,回收97份,回收率97%,有效问卷94份,有效率96.9%;向学生共发放问卷850份,回收830份,回收率为97.6%,有效问卷810份,有效率97.6%;向高校主管体育的领导、专家共发放问卷50份,回收50份,有效问卷49份,有效率98%,对健身气功课程的开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为高等院校健身气功课程推广提供可靠数据。

1.2.4 数据分析法 对调查数据进行了平均数、百分比等计算,所有统计计算均运用SPSS15.0统计软件完成。

2 结果与分析

2.1 黑龙江省高等院校健身气功课程开课现状

目前,黑龙江省有37所高等本科院校,其中有24所普通类院校,有8所普通类院校中设有体育院系,有1所专业体育院校,有4所医学类院校。从调查的结果可知(见表1),黑龙江省高等本科院校已有5所开设健身气功课程,其中有4所是在体育院系开设,1所在中医药大学开设。哈尔滨体育学院和其它3所体育院系是以选修课类型开设,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是必修课形式开设,其它高校还没有开设。结果表明在黑龙江省仅有专业体育院校、有体育专业的院校和中医药院校开设健身气功课程,普通院校还没有开设健身气功课程,说明健身气功还没有完全进入普通高等院校体育课堂[2]。

表1 黑龙江省高等院校已开设健身气功课程情况调查

2.2 黑龙江省高等院校健身气功课程师资状况

在调查的20所普通本科院校中,有13所院校有能教授健身气功的教师共52人。其中在调查的8所体育院系中,7所院校有健身气功师资24人(其中哈尔滨体育学院就占有健身气功教师10人),1所院校没有师资;在调查的12所普通类院校中,6所院校有健身气功师资28人,6所院校没有师资。结果说明,黑龙江省普通高等院校中健身气功师资不足,分布也不合理,主要集中在少数体育院校中,非体育院校健身气功师资严重不足。

对调查的20所院校中现有的52名健身气功教师的年龄、学历、职称情况进行分析(见表2),其中30岁以下教师占13.5%,31~40岁教师占34.6%,41~50岁教师占38.5%,51岁以上教师占13.4%;博士学位教师占1.9%,硕士学位占40.4%,本科学位占57.7%;教授职称教师占15.4%,副教授职称教师占38.5%,讲师职称教师占44.2%,助教职称教师占1.9%。结果说明现有健身气功教师年龄在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比例过少,主要集中在30~50岁年龄段中;教师的学历情况是硕士以上的高学历教师比例不过半,以本科学历为主;教师职称情况是多数集中在副教授和讲师中。

表2 健身气功教师年龄、学历、职称情况调查

对52名能教授健身气功教师掌握功法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见表3),教师了解掌握情况最好的功法是五禽戏,占67.3%,其次是八段锦占57.7%,易筋经占48.1%,六字诀占30.1%,对于新推广的导引养生功十二法等五套健身气功的掌握率平均低于10%。结果说明教师对健身气功功法掌握的情况并不好,特别是新创编的五套新功法了解掌握的较差,这严重地影响了健身气功在高等院校的推广。

常规组:常规开腹切除术32例,均行胃楔形切除术,包括胃底11例,胃体10例,小弯侧7例,胃窦7例。标本冷冻保存以备病理检查。

表3 健身气功教师掌握的健身气功功法情况

2.3 黑龙江省高等院校健身气功课程开设具备的条件因素

2.3.1 领导、专家和师生对健身气功课程开设认可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见表4),领导、专家认为健身气功课程在高校可以开设的占85.7%,不认可开设占14.3%;教师认为可以开设的占88.3%,不认可开设的占11.7%。这说明在普通高校中开设健身气功课程已经得到了领导、专家和教师的认可。

学生认可开设的占70%,不认可开设的占11.1%,不知道如何选择的占18.9%。可见,有70%以上的学生持喜欢开设健身气功课。对不知如何选择的学生,主要原因是他们对健身气功的认识和了解不够等造成的,可通过对健身气功的宣传、培训指导,使学生对健身气功的认识不断加深,这部分学生会加入到学习健身气功行列的。结果说明,健身气功课程在高校的开设还是受到多数学生们的认可,前景可观。2.3.2 师生对健身气功课程感兴趣程度 调查结果显示(见表5),有32.9%的教师非常感兴趣,34.1%的教师比较感兴趣,只有3.2%的教师不感兴趣;有20.6%学生非常感兴趣,32.7%的学生比较感兴趣,33.8%学生一般感兴趣,12.9%的学生不感兴趣。结果说明多数教师、学生对健身气功还是比较感兴趣的。

表4 对健身气功开课认可情况调查

表5 师生对健身气功感兴趣程度调查

2.3.3 体育教学场地设施状况 调查结果显示(见表6、表7),在调查的20所院校中,有18所院校有室内、室外练习场地,占90%;仅有2所院校只有室外场地,占10%。在院校的电化教学设备的调查中,90%的院校有音响、多媒体等电教设备,仅有10%的院校没有电教设备。结果说明,黑龙江普通高校的体育场地设施较好,大都建有体育场和体育馆,无论是教学训练场地,还是教学电教设备都可以得到保障。而健身气功对训练场地和教学设备的要求不高,场地可大可小,教学训练设备简单,资金上也不需要进行过多的投入,因此,高等院校现有的体育教学场地设施完全具备开设健身气功课程的条件[3]。

表6 黑龙江省高校健身气功的教学场馆状况

表7 高校健身气功课程电化教学设备状况

2.3.4 师生对健身气功健身价值和文化价值的认知状况 调查结果显示(见表8),有31.2%的师生认为健身气功可祛病强身,33.3%认为可调节生理,41%认为可调节心理,48.9%认为可健身养生,33.9%认为可传承传统文化,4.1%认为没有好处。结果说明,健身气功的健身价值和文化价值普遍得到师生的认知,特别是健身养生价值和调节心理价值等基本到了师生的认知。

表8 师生对健身气功的健身价值和文化价值调查

2.4 黑龙江省高等院校健身气功课程开设存在的问题

健身气功进入高校已有几年的时间,各院校开展的情况有所不同,尽管在全国体育院校和各别省的高等院校开展较好,但通过黑龙江省高等院校的调查发现,健身气功课程的开设还存在很多问题。第一,健身气功没有被纳入高校的体育课程设置体系,开课率不高,学校领导没有认识到开展健身气功课的重要性和可行性,迟迟没有开课。第二,健身气功教师严重不足,教师的功法掌握不全面,理论知识水平不高,科研能力滞后。第三,健身气功在高校中的宣传推广力度不够,尽管学生对开设健身气功课程比较认同,但学生对健身气功的了解还是不够,对为什么要开这门课,开这门课的目的意义不清楚,目标还不够明确。第四,健身气功课程仅在部分体育院系和个别中医院校开设,多数是以选修课形式开设,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时少,不能满足学生从专业的角度深入了解健身气功功法的需求。第五,学校资金投入不足,缺乏对师资的培训学习投入,缺乏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交流学习。没有充分利用高校大学生的知识体系,让大学生用理论知识去指导自己科学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健身气功的学习和练习中。第六,健身气功在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教学目标定位不够明确,没有区别对待。对体育专业的学生课程目标定位达不到培养健身气功教师的要求,对中医院校的学生课程目标定位达不到掌握技能的要求[4]。

2.5 黑龙江省高等院校健身气功推广对策

2.5.1 提高学校领导重视程度,加强高校健身气功课程建设 为提高学校领导重视程度,可通过政策法规、讲座、培训和大型表演活动等让学校领导了解健身气功的健身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特别是让学校领导能了解健身气功“调身、调心、调息”三调功能,在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形势下,对缓解大学生因紧张学习造成的大脑的疲劳,调整情绪、调理身体、调整大学生身心健康等都有很大的帮助,对大学生是一项很好的终身体育健身项目[5]。并使学校领导能真正重视加大对高校健身气功课程的投资力度,支持健身气功课程体系建设。

学校领导和体育教师应对健身气功运动在高校的推广发展有正确认识,制定长远发展规划,构建科学的健身气功课程体系。首先,将健身气功课程纳入到黑龙江省高等院校体育教育课程设置体系。高校只有开设健身气功课程,才能使更多领导、教师、学生来了解和练习健身气功,进而推进健身气功在高校的发展。第二,加强健身气功教材建设,完善课程理论体系建设,进一步丰富健身气功的文化内涵。第三,要根据不同类院校和学生专业特点,建立科学合理的健身气功课程方案。依据专业培养目标,体育专业的学生是以培养体育师资为主,非体育专业学生以培养终身体育健身为主,中医类专业学生以培养康复体疗技能为主;依据课程目标选择课程类型,主要从必修课、选修课和专修课型中选择,体育专业院校多以选修、必修和专修3种课型选择开课[5],非体育专业普通高校多以选修课型开课,中医院校以选修或必修课型开课;依据课程目标选择教学内容,体育专业院校和中医院校的教学内容选择上,应结合课类型,在“易筋经”、“五禽戏”、“八段锦”、“六字诀”四套功法和新创编“马王堆导引术”、“十二段锦”、“大舞”、“太极养生杖”、“导引养生功十二法”五套功法中选择,要较为详尽的了解健身气功功法渊源、传统文化、功法原理和掌握扎实的功法技术,非体育专业普通高校可以选择“易筋经”、“五禽戏”、“八段锦”和新创编五套功法中的1~2套功法,并了解健身气功功法渊源、健身常识等。

2.5.2 加强健身气功课程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师资培训基地和科研基地 健身气功专业教师是教学推广工作的主要承担者,所以对教师进行健身气功的培训,是健身气功学校推广的基础。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定期举办高校健身气功师资培训班和讲座班对教师进行培训,可选派教师走出去参加国家组织的各级健身气功培训,也可邀请国内外健身气功专家、教授或中医理论专家来对我省高校健身气功教师能力进行培训提高等,要注重培养健身气功教师的数量与质量,鼓励和支持健身气功教师的职后学习,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提高专业教师素质。

建立高校健身气功师资培训基地和科研基地。可利用哈尔滨体育学院健身气功专家、师资人才优势,将其设立为健身气功师资培训基地,利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科研优势,将其设立为健身气功科研基地,这两个基地的建立也可有效地解决师资培养和科学研究问题,推进高校健身气功师资队伍建设和科研队伍建设。

2.5.3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组建健身气功协会、俱乐部和练习站点 建立以第二课堂为延伸的健身气功协会、俱乐部和练习站点组织机构。发挥协会的管理、指导和协调功能,发挥俱乐部的组织和联络功能,发挥练习站点的培训、指导和习练功能。通过健全的组织机构加大了校园内外的培训、宣传推广力度,定期聘请专业人士对会员进行教学指导,开展形式多样第二课堂的健身气功活动,并通过练习站点形成以学生为骨干、以教师为指导的培训和习练活动,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增强学生的吸引力,提高学生对健身气功的兴趣,加深学生对健身气功的了解。通过各高校协会、俱乐部和站点之间多进行的交流展示和交流比赛活动,提高整个高校的健身气功水平,同时能够宣传、推广普及健身气功运动[7]。

2.5.4 加大宣传推广传播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推广活动 加强推广传播的组织管理,加大对黑龙江省高校健身气功宣传推广力度,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推广传播方式。通过人际传播方式,组织传播方式,文字、音像类媒介和网络类媒介大众传播方式等,加大对健身气功运动的宣传推广力度[8];通过组织开展高校之间健身气功的交流汇演、展示和教学经验交流等推广活动,做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增进交流;通过组织举办高校健身气功交流比赛,使更多的教师和学生参与其中,进一步提升竞技水平,提高学生学习健身气功的积极性,扩大健身气功的影响力,推进健身气功在高校的发展。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 论

黑龙江省高等院校健身气功课程开设情况并不理想,高校体育院系有4所开设健身气功课程,医学类院校只有1所开设,其他普通高校均未开设健身气功课程。但是黑龙江省各高校领导、专家、教师和大部分学生对开设健身气功课程还是比较认同,各高校也具备了开设健身气功课程的场地、器材等教学条件。目前,高校健身气功课程开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没有纳入高校体育课程设置体系,同时,师资力量的不足和宣传推广的力度不够等问题也影响着健身气功课程的开设。

3.2 建 议

(1)将健身气功课程纳入到黑龙江省高等院校体育教育课程设置体系,加强健身气功课程建设,依据不同院校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生体育健身需要设置课程方案。

(2)提高学校领导重视程度,加强健身气功师资队伍建设,建立高校师资培训基地和科研基地。

(3)建立健全健身气功组织机构,组建高校健身气功协会,成立俱乐部,设立健身气功习练站点,加强对学生学习健身气功的管理、培训和指导。

(4)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强师资培训,举办高校健身气功师资培训班、讲座班。

(5)通过人际传播方式、组织传播方式、大众传播方式加大对健身气功运动的宣传推广力度,积极开展高校之间健身气功的交流汇演、展示和比赛活动,推进健身气功在高校的发展。

[1]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编.健身气功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教材[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4-17.

[2]吕吉勇,富弛宇,等.黑龙江省高等院校健身气功课程教学模式优化策略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1,29(4):86-89.

[3]毛瑞秋.高职院校体育课中开展健身气功的可行性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0,12(6):57-58.

[4]李炳红.浅谈健身气功在高校中开展的作用及发展策略[J].内江科技,2010(12):90.

[5]杨 麟,卞伯高.健身气功·八段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2010,29(4):42-43.

[6]姚 琼,左家伟,牛爱军.体育院校开设健身气功课程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广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26(6):123-124.

[7]张云崖,王 林,虞定海.健身气功推广普及现状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24(6):29-30.

[8]吕韶钧,彭 芳,邝华利.现代健身气功的传播策略[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8):1121-1122.

猜你喜欢
功法气功师资
重庆市乡村体育师资配置现状及培养路径研究
决策权动态流转:国民政府初期华侨教育师资政策考察及当代启示
我国中医传统功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研究现状及热点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健身气功(一)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健身气功(二)
传统养生功法,助你改善睡眠
健身气功表演的当代社会价值
八段锦功法对艾滋病携带者的戒毒人员情志影响的初步观察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
关于印发公务员培训兼职教师暨公共管理硕士(MPA)校外导师人员名单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