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项目周期训练研究

2012-01-03 03:37赵小瑜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单板体能训练滑雪

赵小瑜

(哈尔滨体育学院研究生部,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8)

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项目周期训练研究

赵小瑜

(哈尔滨体育学院研究生部,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8)

从运动训练学的理论视角,分析了我国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项目的周期训练计划的规律和训练时间段的划分。对于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项目的训练年度大周期进行了初步的归纳。探讨了我国在本项目上现阶段的训练周期划分的结构,并且对于冬季雪上季节性较强的项目周期训练方式总结,提出如何使运动员的身体状态在比赛期得到良好的调整以及更好的使陆上训练和雪上训练进行对接。

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项目;周期计划;雪上训练

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项目,英文称HALFPIPE,它融合了极限滑板和单板滑雪的特点,运动员借助一块单板滑雪工具,在“U”形场地内滑降、腾越并在空中进行空翻、转体、抓板等一系列难度动作。单板滑雪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和单板空中技巧同属单板自由类项目,1995年国际奥委会正式把单板滑雪列为冬奥会比赛项目,1998年长野冬奥会正式把单板项目列为正式比赛项目[1]。该项目在中国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在国际性的比赛上取得了较好的名次,其中3次在世界杯上夺冠。此外,本项目符合亚洲运动员身体形态特点,成为我国重点发展的新兴项目发展计划之一[2]。怎样延续我国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项目运动员良好的运动状态和比赛成绩成为我们的目标。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项目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本文分析国家队2011~2012年度训练计划,并就如何划分陆上训练和雪上训练,如何使运动员在比赛期达到身体最佳状态进行探讨。

1 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项目年度训练周期

1.1 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项目年度训练周期的特征

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项目具有一般冬季雪上项目共有的特殊性。运动训练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连续性[3],要想通过训练来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就必须正确认识运动训练过程中的这一周期性特征,并准确分析这一过程的结构,从而实现对运动训练过程的有效控制。相对于运动员来说,每个人的竞技状态分为形成、保持和消失3个阶段的1个完整的训练过程,是一个训练的大周期(见表1)。

表1 竞技状态的阶段性发展与周期划分

如上表所示,教练员需要安排一个符合运动员生物机体循环和适应的训练周期计划,达到在运动员状态顶峰时期参加比赛,赛后达到超量恢复的效果。

1.2 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项目年度训练周期的划分

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项目是现在为数不多采用单周期训练计划的运动,即全年训练按一个完整的大周期组织实施。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项目运动员和其他项目运动员的共同点在于机体都对适度训练负荷产生生物适应现象,运动专门的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使他们的心理和生理两方面都逐渐进入积极动员机体潜力并高度协调工作的状态。不同之处在于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项目由于受到气候条件的限制,年度训练使以单周期为主要特征的,整个年度大周期分为陆上训练期,雪上训练期,竞赛期和过渡期。在以往的训练中,竞赛期又分为陆地训练和雪上训练,我们所认为的陆地专项化训练是针对雪上综合技术来讲的[4]。

马特维耶夫在1965年提出单周期训练过程的基本模型,在这一模型中,3个时期的时间分别是6个月,4个月和1.5个月[3]。从马特维耶夫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到多年前的训练周期负荷表的训练负荷密度在4~5月达到高峰,显然已经不适合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项目。而单纯意义上的双周期(2个完整的大周期)也不适合单板U型场地项目。

以前的年度训练计划表中在比赛周中加入多次的身体素质训练。在表1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传统的单周期基本模型没有考虑到本项目的特殊性。就在全年单周期最多高达9个月的陆地训练后,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项目的运动员真的需要在比赛期继续陆上素质训练的问题上历来争论不休。随着本项目的发展,运动队已经改变单纯的夏季训练和冬季雪上训练的划分。其中在夏季训练中加入出国集训雪上训练已成为惯例。因此,我们可以把单周期训练计划中安排双高峰训练负荷,陆上训练的后程阶段加入雪上集训,使负荷的强度和量度再次重合,继而顺利过渡到下半年的竞赛期,和传统意义上的单周期双高峰的区别在于,这实现了陆上雪上的分别双高峰。

2 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项目训练期安排

2.1 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项目国家队训练计划

本项目的陆上训练计划安排从4~11月中旬,在此期间分为2次的出国集训高峰和3次的基本训练周(见表2)。因为我国冬季可用于雪上训练的时间仅2~3个月,因此出国训练就成为了延长雪上训练时间的重要途径。在单周期第1部分的训练中运动队选择雪质和气温都比较平衡的美国和新西兰进行雪上训练。在3次基本训练中以持续训练法和间歇训练法为主,运动员的负荷量较大,强度相对较小。如在3次基本素质训练强度过大则会产生运动员的心理和生理性训练疲劳,不能以最佳状态迎接出国雪上集训。

在训练周期时间段越接近第2部分的雪上训练时,教练员应该加强运动员的整体身体素质,逐渐培养和发展运动员的最佳竞技状态,训练特点也应该从分解动作转向整体动作练习,从局部到整体的过渡在第2部分到来之前进行完美的衔接。

表2 2011年单板滑雪U型场地国家队训练计划

在6月和8月去美国和新西兰进行雪上训练,结合前后的体能训练使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过渡到专项素质。在为期6周的身体素质训练中,以运动员的全面素质为主。在7月的2周体能训练中主要训练运动员的核心力量和平衡素质。在9~11月中旬的综合体能训练中运用多轮滑板和模拟训练。

2.2 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项目非雪期训练

目前我国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项目国家队的体能训练主要采取的“6周体能训练”中,教练员要根据每个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安排固定的训练计划。

例如重点队员刘佳宇要解决的问题是全面身体素质,髋关节康复,腰椎康复,整体力量。蔡雪桐的问题是练习协调能力,灵敏能力,髋关节和踝关节力量。孙志峰要解决踝关节康复,有氧能力。许秀娟要重点发展核心力量,协调能力。在训练计划中每个人的侧重点不同,教练员需要诊断运动员现实状态,考察训练条件,制定训练计划,实施训练计划一级最后的评估训练效果。运动员的体能在训练过程中呈周期性变化,这种周期性变化是通过体能状态无序和有序的相互转化实现的[5]。在实施训练计划的过程中,依据教练员、运动员的反应和其它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训练计划。

在国家队训练计划中,我们可以看到:第1周主要全面恢复与提高运动员身体各运动器官的工作能力和运动机能;发展各主要关节肌群力量,重点提高核心力量和主要关节的基础力量;对易伤部位和薄弱环节进行加固性的力量训练,最后改善和发展运动员的平衡稳定能力。第2周主要提高有氧耐力及运动员身体各运动器官的工作能力和运动机能。第3~4周发展无氧耐力及肌肉的无氧做功能力和提高核心力量和主要关节的基础力量的整合。第5周发展专项运动耐力,最后1周主要提高专项运动能力(注:2011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项目国家队训练计划)。

需要注意的是在为期6周的体能训练中,我们应把有氧耐力和专项耐力改为无氧耐力并加强核心力量的训练,而且在调整期后在第1周的训练中负荷不应过大。

第2~3周逐渐加大负荷,第4周调整恢复,以免运动员出现高原现象,身体素质停滞不前。第5~6周负荷依次上升。第6周时为年度第1次雪上训练做好身体准备,从而使运动员的身体各方面素质达到临近第1次状态高峰(见图1)。

2.3 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项目雪期训练

图1 负荷强度安排

雪上训练无疑是全年训练周期的最重要阶段,雪上训练以陆上训练为基础充分表现出专项性特点。陆上训练所获得的体能与技能的储备只有通过雪上训练转化为专项能力才具有现实意义,例如我们在陆上体能训练所获得的下肢力量只有在雪上训练时转化为难度动作的爆发力才能称之为有效训练。所以,与单板滑雪平行大回转项目相同的是必须与专项做紧密的结合[7]。

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项目不同于其他专项在于雪上训练没有统一的计划,目前我国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项目国家队队员根据每个人的训练程度不同训练计划也各不相同,而每次U型场地训练又分为滑行阶段和空中动作阶段。而现阶段每个运动员的训练时间也没有统一的分配。运动训练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连续性,并且机体的生物适应现象只发生在适宜负荷条件下。

为了使运动员更好的提高成套动作水平,可以借鉴花样滑冰的训练计划来训练本项目运动员。首先可以把训练分为基本步法训练、基本跳跃训练、难度跳跃训练和个人成套动作训练4个部分。在基本步法训练中让运动员回归基础训练,因在雪上训练时期没有身体素质训练,所以基本步法训练也可以起到体能训练的效果。接下来的基本跳跃和难度跳跃训练使运动员的水平均衡发展,最后的个人成套动作是根据每个人的身体条件和比赛要求特定设置。这样呈阶梯递进形式的训练计划最大的挖掘运动员的潜力而不超出负荷,以免运动员机体产生劣变现象[2]。

在雪上训练时期,教练员应注意观察运动员的心理和生理疲劳情况,时刻调整运动员的运动状态。注意难度跳跃训练时运动员的训练情绪,为下一个大周期做好超量恢复工作。对于优秀运动员的训练与恢复尤其重要,在外国训练不可避免有时差问题,如果不注意调整的规律性和整体性,很容易出现优秀运动员运动状态停滞不前甚至略有下降的,我们俗称的高原现象[2]。且在全年单周期训练中,第1部分的雪上训练时期是要达到的“双高峰”第1个高峰,为单周期重要的第2部分陆上和雪上训练调整好状态。

进入U型场地训练,首先是基础练习,巩固脚下稳定性。然后根据每个运动员的不同水平提高飞跃高度,有一定的高度基础上再进行转体技术的练习,从而安排单跳练习和多跳练习。在训练方法上,教练员应当适当的安排训练录像,对所拍到的训练动作进行分析[10]。成渐进式从简单的基础滑行到难度跳跃和个人成套动作,以达到运动员对技术最直观的印象与改进(见图2)。

图2 雪上训练课阶梯进度

3 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项目竞赛期特征

竞赛期是检验第1个训练高峰的成果周期。如何在长达3个月的比赛期间让运动员始终保持竞技状态是首要的问题,其次是在1个月的休养调整期间如何让运动员实现超量恢复最大化。

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项目的比赛时间集中在冬季的12月~次年3月,因此不存在比赛过多,打乱系统训练使运动员机体疲劳的担忧。目前各个项目都在强调以赛代练的重要性,因为在参加比赛的过程中可以及时发现训练中的问题。用比赛发现训练中的问题,发现运动员体能缺陷,为下一年的体能训练计划做好准备工作(见图3)。

图3 2011~2012年单板滑雪U型场地国家队训练计划

因为本项目具有的气候特殊性,在单周期第1部分循环做基本训练周的内容,到单周期的第2部分,如果想要运动员达到第2次高峰期,应该直接进入赛前训练周和比赛周的训练内容。首先使运动员的机体适应比赛的要求和条件,把各种竞技能力集中到专项能力中去,还要注意运动员的体质差异和季节性变化[6]。例如加大难度专项跳跃练习。然后为运动员各方面培养理想的竞技状态做直接的准备和最后的调整。

目前我国运动员竞赛期训练多数以“整体集训,分别训练”的方式来准备比赛。以陈旭为例,训练多以场地滑行正脚3趟;场地滑行反脚3趟;滑行跳转2趟;体能训练;前后刃转体540°等训练计划(注:2011~2012年度国家队资料)。在竞赛期的大部分时间在重复基本训练周的训练内容和体能训练。

运动员的竞技状态是具有周期性变化特点的,某种程度上可以通过人为的训练安排进行调整,要想在比赛中获得好成绩就需要根据竞技状态变化规律,在赛前进行调整,如减量加强度,减量保持强度等。以取得竞技能力的超量恢复,否则难以取得优异的成绩。为了使运动员保持系统的持续训练,教练员应在1周内安排多次难度练习,有效的发展专项竞技能力。而体能训练应适当减少,作为每天训练的热身运动即可。在单周期的第1高峰阶段训练计划主要围绕体能训练,所以当竞赛期训练时,体能训练应只作为辅助手段出现。在技术方面,分解滑行,跳跃的训练应逐渐减少,完整动作的比例增加。通过表象、注意力等能力的增强来训练运动员的比赛心理素质[9]。在临近比赛的时期,应把无氧代谢训练、速度训练、力量训练和平衡训练通过高强度专项的训练体现,应安排在比赛前的3~5天内。使运动员多种竞技能力的变化曲线的最高点交汇于比赛日。

4 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项目恢复期安排

近年来竞技体育的训练趋向“没有恢复就没有提高”的理念。恢复周,是通过降低训练负荷量度以及采取各种恢复措施,消除运动员心理和生理上的疲劳,以求尽快的实现能量物质再生,促进超量恢复的训练。重视训练后的身体恢复,将恢复作为训练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部分。从目前体能项目训练的发展趋势来看,主动的恢复已经逐步取代了被动的恢复。我国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运动员的赛后恢复周(俗称无雪期)没有固定的放松计划和超量恢复训练,通常是队员放假自行调整。2011~2012竞赛期延续至3月份,竞赛期结束后,在训练队放假休整前,应空出1周时间作为主动恢复训练周,教练应计划安排游泳、徒步等非竞技性训练。

5 小结

(1)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项目是我国新兴的雪上运动项目,它融合了极限滑板和单板滑雪的特点,运动员借助一块单板滑雪工具在U型场地中,按照规则要求,连续完成5~8个滑行翻转动作,以难度、质量为评价标准的运动项目,合理的动作编排,将决定比赛的最终成败。而这些决定性因素都取决于运动员的日常训练,包括陆上体能训练和雪上训练。

(2)目前我国单板U型场地滑雪项目整体竞技实力与起步阶段相比较已经有了跨越式的发展,运动员的训练,动作难度的设定,心理的稳定性和场地的利用都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在国际的各大比赛上也有像刘佳宇,蔡雪桐,陈旭等运动员用稳定的技术获得比赛的胜利。所以,我们要延续我国在此项目上夺得奖牌的良好势头。

(3)从国家队的训练周期设计可以看到近年来的训练趋势,即陆上训练中穿插国外的雪上集训,雪期训练中随着比赛的设定机动增加训练负荷。其中,第1部分的训练期也可以看做是准备比赛期,通过训练负荷的递增来实现由陆上转为雪上竞赛期的顺利过渡。

(4)相对于外国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项目运动员,我国的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项目的整体力量还很薄弱。本文通过对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项目国家队本年度的训练周期和比赛周期进行归纳,并提出了单周期双高峰,陆雪训练分别双高峰负荷的想法。因此在训练中,尤其是以陆上和雪上训练的衔接,竞赛期体能训练的分配,设计完整的单周期训练计划等方面更需要详细的计划,以及夏季的多轮滑板训练和恢复期的赛后放松周期计划是十分必要的,对提高我国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项目后继队伍的发展和训练周期的设定起指导作用。

[1]李淑媛.我国单板U型场地滑雪项目的发展与项群训练理论的应用[J].冰雪运动,2008,(3):45-48.

[2]朱志强.冬季奥林匹克运动及其发展趋势[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4):74-78.

[3]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64-183.

[4]杨春怀,王葆衡,张连涛,等.单板U型场地滑雪运动夏季专项训练方法研究[J].冰雪运动,2009,(6):23-28.

[5]陈月亮, 赵玉华.体能系统结构要素间相互关系的理论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7):56-60.

[6]赵玉华,赵晨琼,栾兆亮.同项群冬季和夏季项目运动员身体形态的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 2007,(2):119-121.

[7]刘敬群,王品.单板滑雪平行大回转项目体能训练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0,(4):16-18.

[8]朱志强.论冬季奥林匹克运动的产生和发展[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07,(1):1-4.

[9]叶丹,赵玉华.心理素质训练对我国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运动员的重要意义[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8,(3):21-22.

[10]魏洪涛, 李万哲, 麻冬梅.摄像技术对提高U型场地单板雪上技巧训练效果的探讨[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08,(1):16-18.

Research on the Annual Training Characteristics of Half-pipe Snowboarding Event

ZHAO Xiao-yu
(Post-graduate Department of Harbin Institute of P.E ,Harbin 150008, Heilongjiang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ports training theory, we have considered the regularity of the technique training sessions on Snowboarding Event held on half-pipe. In the light of the annual training on snowboarding skills we have come to a preliminary conclusion and discussed the annual training cycle based on the current standard of the snowboarding training project of our nation, also we have summed up the training experience on the seasonal sports.Based on our discussion and past year experience, we have carried out a new plan to prepare our athletes in good physical conditions during the match, so as to achieve better training both on land and snow.

Half-pipe;Training cycle ;Training in snow

G863.1

A

1008-2808(2012)03-0015-05

G863.1

A

1008-2808(2012)03-0015-05

2012-05-10;

2012-05-26

赵小瑜(1989-),女,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滑雪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猜你喜欢
单板体能训练滑雪
消防员体能训练与应用
冬来啦,滑雪去
滑雪,冬天的正确打开方式
单板U型场地滑雪关键技术动作及训练方法
刘佳宇——2018年平昌冬奥会单板滑雪女子U型场地亚军
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
我国冰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综合述评
对体能训练认识的理性回归
封面人物 单板滑雪凌空飞燕蔡雪桐
滑雪秘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