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区休闲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的社会学审视
——以苏州社区休闲体育现状及服务体系建设为例

2012-01-03 03:37武文杰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苏州市服务体系公共服务

武文杰

(苏州科技学院体育部,江苏 苏州 215009)

城市社区休闲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的社会学审视
——以苏州社区休闲体育现状及服务体系建设为例

武文杰

(苏州科技学院体育部,江苏 苏州 215009)

对苏州市7个行政区10个不同的小区详细的调查研究,采取各种形式,对苏州社区休闲体育项目、参与休闲体育的目的、参与休闲体育的场所、休闲体育消费行为特征等作了分析和统计,表明苏州社区居民休闲体育方面消费能力有限,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意识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体育休闲场所还有待改善。从社会学角度出发,给出了完善体育服务体系的对策。

苏州社区;休闲体育;现状;对策

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推进全民健身的城镇可持续发展行动,是新世纪城镇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时代特色。各国专家和学者对休闲体育都有不同程度的研究。世界上许多国家纷纷推出大众体育发展计划,完善体育服务体系。如美国的《健康公司2000年》、英国的《90年代体育——迎接新的地平线》、新加坡的《2000年体育振兴计划》、日本的《迈向21世纪的体育振兴计划》、德国的《健身130全民健身计划》、澳大利亚的《生命在于运动》等等,都反映了各国政府对大众体育和国民健康事业发展的高度重视。我国全面健康观和全面发展观正逐渐的深入人心,人们对休闲的质与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使休闲活动更利于促进健康和促进社会发展,正在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课题。北京体育大学的朱寒笑、西南师范大学的杨英对休闲体育的服务体系进行了研究[1,2]。上海体育学院的莫再美对城市老年人休闲体育行为进行了研究[3]。郭惠平等《对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社会化改革的再思考》[4]剖析了现阶段我国公共体育服务存在的供求失衡。肖林鹏等的《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概念开发及结构探讨》[5]分析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相关概念。本文通过对苏州社区休闲体育的问卷调查,分析了苏州社区休闲体育服务体系的现状,并对改善苏州社区休闲服务体系现状作了详细的分析,并给出了完善体育服务体系的对策。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苏州市10个不同的小区作为调查对象。调查范围涵盖古城区、高新区、工业园区、城郊结合部、其他市辖区及新农村小区。涉及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就业环境以及不同受教育程度的人群。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根据研究的需要,在中国学术期刊网收集相关论文和专著,在中国优秀学位论文数据库收集博硕学位论文,并在全外文数据库收集相关文献。并对这些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全面了解本领域的研究现状。

1.2.2 问卷调查法对于问卷的内容和结构有效性咨询过苏州大学等高校及社会体育学方面多位专家,得到普遍认可。对于问卷的发放,在2011年10月和12月先后2次对不同行政区的居民区随机发放相同的问卷,向居民发放问卷共1000份,其中回收958份,回收率为95.8%,有效问卷943份,有效率为94.3.%。通过发放问卷及实地调研,准确详细地得到了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第一手资料。

1.2.3 专家访谈法对江苏省体育局和苏州市体育局群体处以及苏州市各区县文体局主管群体的领导进行了专访,对目前江苏省群体工作尤其是苏州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现状有了较为宏观的把握。

1.2.4 数理统计法将所得数据用Microsoft Excel软件和SPSS统计软件进行存储,运算和常规处理分析,找出制约苏州市社区休闲体育公共服务的因素。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年龄分析

根据联合国人口分布原则,将人口年龄结构类型分为:年轻型、成年型、老年型。此次调查对象的年龄结构类型为偏向于青年型、成年型结构,样本分布具有较高的代表性(见表1)。21~30岁占32.66%,31~40岁占28.10%,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表1 苏州市调查居民年龄分布情况

2.2 社区居民休闲项目比较

表2为苏州社区居民闲暇时间休闲项目选择。从表2中可以看出苏州市城市居民的闲暇时间主要用于看电视、上网。选择体育运动的只有31.5%,数据表明苏州市城市居民大部分利用闲暇时间看电视、上网,通过电视和网络来获取各种信息,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意识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表2 苏州社区居民闲暇时间休闲项目选择

2.3 社区居民参与休闲体育的目的分析

表3为社区居民参与休闲体育的主要目的比例分布。调查结果显示,社区居民强身健体目的占71.5%,娱乐放松目的的占56.3%。在城市居民的心目中运动休闲的强身健体和娱乐放松作用的重要性已经得到认可。休闲体育既不受限于体育竞赛的种种严格规定,也不追求高水平的运动成绩,而是一种有意义的活动形式用来度过自己的余暇时间,从而达到强身健体和娱乐放松的目的。社区居民喜欢在充满欢悦和谐的气氛中,达到增强体质、促进健康。

表3 社区居民参与休闲体育的主要目的比例分布

2.4 社区居民参与休闲体育的场所

活动场所是社区居民进行健身活动的重要空间,是展开休闲体育必要的空间因素。表4为社区居民参与休闲体育场所分析。从表4可以看出,城市居民对具有公益性、公共性特点的“公园、广场”、“住宅小区空地”、“单位的体育设施”、“公共体育场馆”选择表现了一定的集中趋势。社区居民休闲体育活动场所要离居住处进,无额外消费的公益性的场地设施锻炼是公众的首选。通过表4可以看出,社区居民偏好于在熟悉的环境与熟悉的人一起锻炼,追求一种大众化、团体化的锻炼氛围。发展公共体育设施是增加改善社区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重要环节,为今后的休闲体育场所建设与布局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依据。

表4 社区居民参与休闲体育场所分析

2.5 社区居民休闲体育消费行为特征

体育消费指对体育活动的经济支出,包括实物型产品支出和观赏型产品支出,适当的体育消费是体育活动得以维持和进行的基本前提,体育消费水平也是反映体育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表5为居民每月的运动休闲消费情况。

表5 居民每月的运动休闲消费情况

如表5所示,体育消费每月不足50元的占总数的50.3%,50~100元的占总人数的28.%,300元以上的占总人数的4.6%。社区居民休闲体育消费基本基于免费的形式,体育消费水平较低。男女每月的体育消费支出上存在差异,男性的体育消费支出大于女性体育消费的支出。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为了满足广大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社区体育公共服务需求,构建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势在必行。苏州市经济条件好,体育生态环境也不错,根据本市实际情况,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广泛参与且以落实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理念、切实保障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基础,着眼于构建和谐社会、和谐社区与满足广大社区居民对社区体育公共服务需求并重的多元化、全方位的苏州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

3.2 建议

(1)改善社区公共活动场地。

(2)提高全民休闲健身意识。

(3)多渠道筹备资金投入。

(4)社区公共体育设施的完善。

(5)培养休闲体育专业人才。

[1]朱寒笑.中国城市体育休闲服务组织体系研究[D].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2]杨英. 构建社区体育多元化服务体系的研究[D]. 重庆:西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3]莫再美. 广西城市老年人休闲体育行为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9.

[4]郭惠平,等.对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社会化改革的再思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11):1-6.

[5]肖林鹏,等.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概念开发及结构探讨[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7,(2):97-101.

[6]王建平.我国休闲体育的现状与对策[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7,(5):85-87.

[7]李静,等.浙江省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12):23-25.

[8]贺凤翔.对建立和完善我国社区体育服务体系的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5,(7):3—4.

[9]顾洪伟.发展社区体育,构建和谐社会[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7,(2):41-42.

[10]姜丽.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建设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3,(3):27-29.

Sociological Survey of the Leisure Sports Service System in Urban Community—— Tak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Suzhou community leisure sports service system for an example

WU Wen-jie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Su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zhou 215009, Jiangsu China)

The community leisure sports play an important part not only for the city community culture, but also for the city spiritu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Based on the survey, which covers the leisure items, purposes, places and consumer activities in 10 different communities within the 7 districts of Suzhou city, it proves that the leisure sports consumption ability of Suzhou residents is to some extent limited. Meanwhile, both the sense of participation and the athletic facilities should be further improved. This paper, from a sociological point of view, provided the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community to perfect its athletic service system.

Suzhou community; Leisure sports; Present situation; Countermeasure

G80-05

A

1008-2808(2012)03-0050-03

G80-05

A

1008-2808(2012)03-0050-03

2012-05-10;

2012-05-24

2011年苏州市体育局立项课题《苏州市社区休闲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现状调查与良性运作对策研究》(项目编号:TY2011-111)。

武文杰 (1976- ),男,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运动训练和体育人文社会学。

猜你喜欢
苏州市服务体系公共服务
建设门诊“老年友好型”服务体系的实践与探讨
苏州市纤维检验院
苏州市“从前慢”书吧室内设计
建设服务体系 助力乡村振兴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新冠病毒及公共服务观念的渐变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政府购买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的实践探索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四大特征
我国基本公共服务投入效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