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高血压前期合并糖耐量异常患者颈动脉内中膜的厚度

2012-01-06 09:08王云超潘侃达郁丽娜张冯江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年22期
关键词:平均年龄收缩压心血管

王 刚 王云超 潘侃达 郁丽娜 张冯江 严 敏

(杭州市萧山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浙江 杭州 311203)

长期高血压、糖尿病会导致患者更易发生心脑血管事件〔1~3〕。老年高血压前期合并糖代谢异常(IGT)患者同样容易对靶器官造成损害。究竟是年龄因素、血压因素还是IGT因素对靶器官造成的损害更大目前还没有定论〔4〕。本研究通过分析高血压前期合并IGT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改变,旨在对高血压前期合并IGT患者进行早期干预,以减低其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可能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1年3月至2012年5月我院心内科就诊的年龄≥65岁的老年患者,以收缩压=(120,140)mmHg或舒张压=(80,90)mmHg为高血压前期的诊断标准,空腹血糖<6.1 mmol/L,但餐后2 h血糖(2 h PG)(7.8,11.1)mmol/L为IGT的诊断标准。分为:高血压前期组(仅高血压前期,无IGT)72例,其中男38例,女34例,平均年龄(73.54±8.32)岁。IGT组(仅IGT,无高血压前期)93例,其中男49例,女44例,平均年龄(71.83±8.93)岁。高血压前期合并IGT组108例,其中男59例,女49例,平均年龄(73.82±6.87)岁。对照组(无高血压前期和 IGT)100例。其中男56例,女44例,平均年龄(74.52±8.66)岁。

1.2 仪器方法 常规测量血压,计算体重指数(BMI),均空腹静脉采血,进行血脂、血糖、肾功能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测定。使用GE logistic 9超声诊断仪,均由经验丰富的超声医生于颈总动脉距离颈动脉分叉1 cm处进行IMT测量。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软件,计数资料用例数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和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

2结果

2.1 4组血压、血糖、IMT等一般资料比较 见表1。4组BMI、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血尿酸(SUA)水平均近似(P>0.05)。高血压前期组和高血压前期合并IGT组的HR、收缩压和舒张压显著高于IGT组和对照组(P<0.05)。而IGT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与对照组近似(P>0.05)。IGT组和高血压前期合并IGT组的2 h PG显著高于高血压前期组和对照组(P<0.05),但IGT组和高血压前期合并IGT组的2 h PG水平近似(P>0.05)。高血压前期合并 IGT组的hs-CRP和IMT显著高于其余三组(P<0.05)。同时,高血压前期组和IGT组的hs-CRP和IMT均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4组血压、血糖、IMT等一般资料比较(x±s)

2.2 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 收缩压、舒张压、HR和TC仅受血压的影响(均P<0.05)。2 h PG和TG仅受血糖的影响(均P<0.05)。只有hs-CRP和IMT受到血压和血糖交互作用的影响(均 P<0.05),见表2。

2.3 相关性分析 收缩压、舒张压、2 h PG和hs-CRP对IMT有显著影响,对这些因素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后,得到方程:IMT= -0.732+0.328(hs-CRP)+0.052(2 h PG)+0.004(收缩压)+0.004(舒张压),见表3。

表2 处理因素及相互作用的方差分析(P值)

表3 IMT的回归分析

3讨论

高血压前期和糖耐量异常的概念已经受到了广泛的重视,显示人们已经意识到对疾病进行预防和积极干预远比治疗来的重要〔5〕。国外研究资料显示,当收缩压≥115 mmHg或舒张压>75 mmHg时,血压升高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呈正相关〔6〕。我国高血压前期的发生率约为40%,其中约50%的高血压前期患者10年后发生高血压〔7〕。目前针对高血压前期患者是否应该给予药物干预治疗还没有定论,但是理论上,将干预措施提前高血压前期应该能使患者获益更多,减少对心脏和血管的损伤〔8〕。

同样,对于IGT患者也应该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国外研究报道大部分2型糖尿病(T2DM)患者都曾出现过IGT〔9〕。在我国IGT人群中,每年约有8%的IGT患者发展为T2DM,若没有任何的干预手段,50%以上的IGT患者将在5年后发展为T2DM患者〔10〕。同时,IGT已被证明是心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所以IGT患者不但存在演变为T2DM患者的可能,还增加了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可能〔11〕。

IMT是判断心血管疾病发生概率的敏感指标。本组研究显示,IMT在高血压前期组和IGT组均发现增加,在高血压前期合并IGT组中的增加最明显,提示动脉血流动力学、氧化应激和炎症等因素均会对动脉血管产生影响,这与Manios等〔12〕研究结果一致。而高血压前期合并IGT组的IMT增加尤其明显的原因可能是较高的血压会导致氧化应激反应,而餐后高血糖则会促使线粒体产出大量的超氧化物阴离子,患者易出现低度炎症反应,导致内皮损伤〔13〕。而高血压前期合并IGT组中,血管壁受到了异常血压和异常血糖浓度的相互作用,导致患者机体内的炎症加剧〔14〕。这一点能够从hs-CRP水平的变化上得以证实,hs-CRP能够敏感评估患者机体的炎症程度,同时出现血压和血糖异常患者的炎症反应加剧。存在血压和血糖异常患者体内的炎症反应是促使患者罹患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主要因素之一。

综上所述,研究发现IMT的改变与血压和血糖的变化紧密相连,IGT会显著促进老年高血压前期患者的血管损害。所以为了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老年高血压前期合并IGT患者不但需要控制血压,还需要及时检测自身的血糖变化,并加强早期的干预性治疗,以降低自身的炎症反应。

1 Pongwecharak J,Treeranurat T.Lifestyle changes for prehypertension with other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findings from Thailand〔J〕.J Am Pharm Assoc,2011;51(6):719-26.

2 Isezuo SA,Sabir AA,Ohwovorilole AE,et al.Prevalence,associated factors and relationship between prehypertension and hypertension:a study of two ethnic African populations in Northern Nigeria〔J〕.J Hum Hypertens,2011;25(4):224-30.

3 Natali A,Muscelli E,Casolaro A,et al.Metabolic characteristics of prehypertension:role of classification criteria and gender〔J〕.J Hypertens,2009;27(12):2394-402.

4 Mullican DR,Lorenzo C,Haffner SM.Is prehypertension a risk factor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ype 2 diabetes〔J〕?Diabetes Care,2009;32(10):1870-2.

5 Zhao L,Ma YH,Xu JX,et al.High prevalence of impaired fasting glucose in Chinese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prehypertension/hypertension〔J〕.Acta Paediatr,2009;98(10):1641-5.

6 Anan F,Masaki T,Ono E,et al.Predictors for prehypertension in patients with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J〕.Hypertens Res,2008;31(10):1913-20.

7 曹悦鞍,彭朝胜,王 玮,等.男性肥胖患者隐性高血压的临床探讨〔J〕. 中华高血压杂志,2009;17(12):1123-4.

8 Yadav S,Boddula R,Genitta G,et al.Prevalence& risk factors of pre-hypertension & hypertension in an affluent north Indian population〔J〕.Indian J Med Res,2008;128(6):712-20.

9 Ishikawa Y,Ishikawa J,Ishikawa S,et al.Prevalence and determinants of prehypertension in a Japanese general population:the Jichi Medical School Cohort Study〔J〕.Hypertens Res,2008;31(7):1323-30.

10 孟秋云,张福业,孙 红,等.正常血压高值与肾功能的相关性研究〔J〕.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9;25(10):730-3.

11 Harada S,Kishimoto M,Kobayashi M,et al.Honokiol suppresses the development of post-ischemic glucose intolerance and neuronal damage in mice〔J〕.J Nat Med,2012;66(4):591-9.

12 Manios E,Michas F,Tsivgoulis G,et al.Impact of prehypertension on carotid artery intima-media thickening:actual or masked〔J〕.Atherosclerosis,2011;214(1):215-9.

13 Stuebe AM,Landon MB,Lai Y,et al.Maternal BMI,glucose tolerance,and adverse pregnancy outcomes〔J〕.Am J Obstet Gynecol,2012;207(1):62-7.

14 Lee HS,Park HK,Hwang JS.HbA(1c)and glucose intolerance in obese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J〕.Diabet Med,2012;29(7):102-5.

猜你喜欢
平均年龄收缩压心血管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简单三招轻松降压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韩国人平均年龄41岁
强化降低收缩压不增加卒中风险
网友真实状况鉴别手册
去年中国有438名公安民警牺牲 平均年龄46.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