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刺激人体穴位对脑梗死患者肢体痉挛、运动功能的疗效

2012-01-06 09:08何晓宏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青海西宁810001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年22期
关键词:督脉痉挛肢体

何晓宏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青海 西宁 810001)

脑梗死(CI)在中医称为中风,临床症状较为复杂,轻则不表现任何不适症状,重则表现为患者突然昏厥、偏瘫甚至死亡。CI患者出现程度不一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尤其是瘫痪肢体较高的肌张力引起的肢体痉挛等,大大降低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1,2〕。据统计〔3〕,CI患者肢体肌肉痉挛的发生率约为 90% 左右,因此,采取各种有效的治疗措施,促进CI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和控制肢体痉挛程度,使运动功能得到有效恢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4,5〕。本研究观察以中医的经络理论和针灸学理论为基础,采用电刺激督脉穴位治疗老年CI后肢体痉挛、运动功能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4月至2012年6月我院脑卒中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电刺激治疗)66例,对照组(普通治疗组)54例。观察组与对照组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对比分析,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对比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诊断标准依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中华医学会,1995年)及《中医辨证诊断标准》(国家中医药脑疾病研究组,1991年)对CI的中、西医的诊疗标准。入选标准:(1)通过MRI及CT确诊为CI;(2)首次发作或者复发并不伴随神经功能缺陷;(3)突发肢体功能障碍,伴有偏瘫及语言障碍;(4)偏瘫肢体肌力<3级;(5)无与此相关的内科及精神疾病。排除标准:(1)与上述标准不相符合;(2)有脑外伤等并发 CI;(3)CI并发出血等症状〔6〕。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肌张力药物排除)、运动疗法(康复治疗):根据不同病情,进行针对性的康复训练,主要包括:(1)保持正确的体位摆放及变换;(2)对瘫痪的部位进行适当活动(加强对腕、踝等关节的训练);(3)步行及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等。保证每天有规律的训练时间。观察组在对照组采用的药物治疗、运动疗法的基础上增加对督脉学位的电刺激(包括命门、筋缩、腰阳关、大椎4穴位),采用的是日本低周波治疗器(频率在800~10 000 Hz),将4个电极分别放在上述4穴位上。每日一次,20 min,连续治疗1个月。

1.4 检测指标 采用Fugl-Meyer评分法,对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进行判定,满分100分;痉挛判定采用改良Ashworth评分法,将Ashworth痉挛等级0、Ⅰ、Ⅰ+、Ⅱ、Ⅲ、Ⅳ分别对应为0、1、2、3、4、5分。测定3次,取其均值。用 BI对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

1.5 疗效判定 依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评分标准》(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1995年)标准。痊愈:91% <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00%,0级(伤残程度);明显进步:46% <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1~3级(伤残程度);进步:18% <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5%;无改变: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在17%左右;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加大于18%〔7〕。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17.0软件,以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确切概率法。

2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等比较 两组治疗后各评分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治疗后BI与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各指标治疗后与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对比(x±s)

3讨论

CI隶属脑卒中范畴,此病多发于患者平时气血不足,各重要脏器阴阳失衡,同时患者情绪欠佳、饮酒、饮食、房事等不规律导致患者阴阳不调,气血受阻。中医研究表明,脑络是脑卒中发生的重要病灶之一,血、脑失氧是重要发病机制。气血运行受阻从而导致脑髓损伤及病变,促使督脉失其所主,功能紊乱〔8〕。中医经络学显示〔9〕,督脉无脏腑隶属关系,而大脑也无此关系;在循环走向方面,督脉与脑直接相连,同时与重要脏器关系紧密;在生理作用方面,督脉与大脑组织十分类似(统帅和督促);病理联系方面,督脉失衡极易出现脊柱病变、头疼等脑部不适。此外,督脉可主百会、风府、陶道等穴位,因此,脑部病变多采用督脉进行治疗。综上所述,督脉与脑的病变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为督脉治疗脑神经功能障碍提供了充分的中医学基础〔10,11〕。

本研究结果显示了电刺激穴位疗法对脑梗死疾病具有较高的效果。有研究显示〔12,13〕,电刺激督脉穴位以治疗急性脑卒中,主要是通过对脑神经的特有的可塑性修复来完成。可塑性主要体现在对脑的重组、神经再生、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等最终改善病灶区周围细胞的缺血、氧等症状。同时电刺激也可以改变脑神经元的兴奋性,使处于休眠及可逆状态的神经元复活、觉醒,加速脑细胞的修复,减少其损害,有效改善其脑部的损伤,促进瘫痪肢体功能的恢复,提高其疗效。亦有研究阐述〔14〕,电刺激督脉穴可以改善血流及脑部氧分压值,从而加速脑组织的修复和对葡萄糖的综合利用,同时对脑缺血再灌注的氧自由基、神经元自由基也有影响。因此,对老年性脑梗死的患者应使用多种治疗手段,紧急治疗应首先以西药迅速复苏,然后在患者恢复期间采用中医辨证治疗以强化疗效。

1 宗 涛.电刺激督脉穴位对脑梗死后肢体痉挛、运动功能的影响〔J〕. 辽宁中医杂志,2012;39(7):1391-3.

2 Chung BP,Cheng BK.Immediate effect of 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 on spasticity in patients with spinal cord injury〔J〕.Clin Rehabil,2010;24(3):202-10.

3 马以勇,王文彪,和青松.经皮电神经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痉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2011;1(2):49-51.

4 敖金波,李旭英,彭 力,等.温针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80例疗效观察〔J〕. 中国中医药信息,2008;15(7):10-1.

5 Kamen L,Henney HR,Runyan JD.A practical overview of tizanidine use for spasticity secondary to multiple sclerosis,stroke,and spinal cord injury〔J〕.Curr Med Res Opin,2008;24(2):425-39.

6 张 弛,金珍珍,董海欣,等.早期运动再学习方案对脑梗死患者平衡和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1;33(4):300-2.

7 Sarzy Fiska,Dugosz I,Krawczyk M,et al.Development of early comprehensive stroke inpatient rehabilitation in Poland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requirements〔J〕.Neurol Neurochir Pol,2011;45(3):245-51.

8 黄 卫,高丽丽.氯硝西泮治疗脑梗死偏瘫肢体痉挛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18):2690-1.

9 赵晓嵘.中药湿热敷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疗效观察〔J〕.护理与康复,2009;8(3):179-80.

10 朱崇应.温针灸联合中药湿热敷治疗脑中风后肢体痉挛的效果观察〔J〕. 临床医学,2011;31(8):113-4.

11 Miller L,Mattison P,Paul L,et al.The effects of 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TENS)on spasticity in multiple sclerosis〔J〕.Multiple Sclerosis,2007;13(4):527-33.

12 孔繁墨,孔亲海.针刺足三里、内关并早期康复治疗脑梗死肢体运动功能障碍〔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5):31.

13 何予工,张 天.电刺激小脑顶核联合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1):2254-5.

14 周成元,吴新贵,肖贻财.电针刺激、足三里和内关对脑梗死大鼠

GAP-43表达的影响〔J〕.中国针灸,2011;13(1):55-8.

猜你喜欢
督脉痉挛肢体
鲍远程从督脉论治脊柱疼痛经验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中正平和是养生的根本
从“阴中求阳”论治“督脉生病”
肢体语言
最方便的健身
肢体写作漫谈
肢体语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根管治疗意外治愈面肌痉挛1例
头针加舌针联合推拿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痉挛型2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