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隐匿型冠心病的结果对比

2012-01-06 09:07王利民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功能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02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年22期
关键词:心电敏感度特异性

王利民 都 雯 (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功能科,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2)

心电图(ECG)是诊断冠心病的基本方法之一,但ECG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并不理想〔1〕。高频心电图(HFECG)是一种在常规ECG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心电检测技术,它可观察高频信号变化,能表现ECG不能显示的微小且快速变化的高频成分,可反映心电活动的细微改变〔2〕,本文观察隐匿型冠心病患者(HFECG)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心内科2007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30例隐匿型冠心病患者(观察组),其中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46~69岁,平均(56.8±4.0)岁;经选择性冠状动造影检查确诊至少有1支冠状动脉狭窄≥50%。同时选取同期30例非隐匿型冠心病患者,其中男女各15例;年龄44~72岁,平均(55.8±4.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

1.2 方法 清洁皮肤,使用ECT-512A心电自动分析仪(南京图瑞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按操作规程分别记录两组患者静脉卧位ECG和HFECG。高频切迹的临床标准:12组合导联(包含Ⅰ、Ⅱ、19、aVR、aVL、aVF、V1~ V6导联),QRS 波群上切迹总数≤8为正常,9~11为可疑,≥12为异常〔3〕。

1.3 观察指标 观察ECG与HFECG对两组患者诊断敏感率及特异度,同时对两组患者高频切迹总数进行观察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χ2和t检验。

2 结果

2.1 ECG与HFECG对两组诊断结果比较 HFECG对观察组诊断敏感度为86.67%(26/30),特异性为57.14%(4/7),ECG对观察组的诊断敏感度为53.33%(16/30),特异性为42.86%(3/7),HFECG对观察组诊断敏感度明显高于 ECG(χ2=7.937,P<0.05),但两者诊断特异性无显著差异。HFECG对对照组诊断敏感度为83.33%(25/30),特异性为55.56(5/9),ECG对观察组诊断敏感度为86.67%(26/30),特异性为44.44%(4/9),两种检查方法对对照组患者的诊断敏感度及特异度均无显著差异,见表1。

2.2 两组患者高频切迹总数比较 观察组高频切迹总数(11.45±4.87)明显高于对照组(4.12±2.34)(t=17.16,P<0.05)。

表1 两种检查方法对两组诊断结果对照比较(n,n=30)

3 讨论

行ECG检查时,为使波形光滑清晰,将包括干扰波在内的许多高频小波过滤掉,不能将高频信号全部显示,使部分高频心电信号丢失〔4〕,因此,ECG只对心律失常及大范围的心肌缺血及坏死敏感。临床实践表明,较大部分严重冠心病患者在行ECG检查时,并无异常改变,尤其是老年患者,由于缺乏典型症状,且发病时间短,冠脉缺血部位局限〔5〕,在行ECG检查时,不易显示ST-T改变。有文献报道显示,ECG对冠心病诊断的敏感度为 40% ~67%,特异度为 60% ~63%,准确度约为65%〔6〕。这一结果提示,尽管ECG检查方法简便,费用低廉,但是对于冠心病诊断价值较低。

HFECG检查时,频率为0.05~1000Hz,扫描速度为250~700mm/s,灵敏度为30~100mm/mV,当心肌发生炎症,缺血或纤维化等改变时,心脏局部电活动表现异常,除极过程与复极过程不协调,使心电向量改变,破坏了QRS向量环的光滑性,增加心电活动的高频部分,则表现高频切迹及扭挫增多〔7〕。其高频率范围,高扫描速度及高增益的记录系统所描记的ECG,能显示ECG检查不能发现的微小快速变化的高频成分,从而能反映出切迹,扭转等细微改变〔8〕,因此,可明显提高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率,而且HFECG操作方便,具有可重复性,价格低廉,结果反馈快等优点,但是由于HFECG检查时,对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肌缺血,炎症,功能性及兴奋性改变等心肌损害均可产生高频切迹〔9〕。本研究结果说明HFECG对隐匿型冠心病诊断特异性较低。

综上所述,ECG诊断隐匿型冠心病敏感度及特异度均较低,而HFECG可明显提高诊断敏感度,由此可见,ECG并不是诊断隐匿型冠心病的最灵敏的方法,而HFECG则对年老体弱,症状及体征不典型,ECG检查无明显异常者,可及时准确发现心肌病变,从而提高诊断准确率,但由于其特异度较低,具有一定的局限性〔10〕,对临床冠心病患者进行诊断时,应根据患者病情需要,掌握适应证及禁忌证,正确选择或联合使用各种辅助检查方法,以提高早期确诊率,提高诊断的可靠性。

1 张焕鑫,张宏考,袁良俊,等.高频心电图对隐匿型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价值〔J〕. 实用医学杂志,2009;25(1):89-90.

2 毕四锐.高频心电图诊断老年冠心病临床价值探讨〔J〕.海南医学,2006;17(7):84-5.

3 毕四锐.老年冠心病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与高频心电图比较〔J〕. 医学综述,2005;11(4):379-80.

4 贾小娟.高频心电图对心肌损伤的早期诊断〔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10):1563-4.

5 马芷琴,刘秋莎.高频心电图与普通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及冠状动脉造影术诊断冠心病的对比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10;19(z4):185.

6 张焕鑫,张宏考.心电图、高频心电图和运动平板试验对冠心病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J〕.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7):1200-1,1204.

7 任春霖,邱代洲.高频心电图对小儿心肌炎早期心肌损害的诊断价值〔J〕.心脏杂志,2006;18(5):封3.

8 刘 宏,杨晓村,吴维维,等.平板运动试验对经绝期女性冠心病的诊断意义〔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7(8):791-2.

9 潘运萍,井 艳,朱 涛,等.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心脏变时性功能与心率变异性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14):1967-8.

10 王晓雅,徐燕爽.常规静息心电图ST-T改变在老年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3):618-9.

猜你喜欢
心电敏感度特异性
CT联合CA199、CA50检测用于胰腺癌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探讨
假体周围感染联合诊断方法的初步探讨*
心电向量图诊断高血压病左心室异常的临床应用
一种基于属性的两级敏感度计算模型
管家基因突变导致面部特异性出生缺陷的原因
心电医联体建设需求分析及意义
基于非接触式电极的心电监测系统
穿戴式心电:发展历程、核心技术与未来挑战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重复周围磁刺激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