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旅游业碳排放计量的三个关键问题思考

2012-01-08 11:06钟永德李世宏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2年11期
关键词:旅游者排放量旅游业

钟永德,李世宏,罗 芬

我国旅游业碳排放计量的三个关键问题思考

钟永德,李世宏,罗 芬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旅游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气候变化与旅游产业之间的互动研究成为当今旅游研究中的热点问题,逐步由气候变化对旅游业的影响转变为旅游业对气候变化贡献的研究。其中,旅游业碳排放的计量成为认识旅游业对气候变化贡献的出发点与基本点。本文就旅游碳排放计量研究中计量边界、计量理论与方法、计量参数等3个关键问题进行了国内外研究的比较分析,并就旅游业碳排放计量的微观、中观与宏观3个层面的结合进行了总结。

碳排放;碳计量;旅游业;边界;理论与方法;参数

近年来,干旱、洪涝、严寒、酷暑等极端、异常天气频频发生,既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不利影响,又给人们敲响了全球气候变化正在加剧的警钟。现代旅游业产生于19世纪,在20世纪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特别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旅游业因处于相对和平与稳定的发展环境,迅速成长为一个新兴产业。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际旅游收入在世界出口收入中所占比重达到8.25%,旅游业从此正式确立了世界第一大产业的定位并保持至今[1]。

与此同时,民众对旅游业的认识也在不断地变化,从原来的绿色产业、无烟产业到现在的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2-3]。实践证明,旅游业既具有环境资源保护、民众脱贫致富、主客文化交流等积极作用的同时,又产生了自然环境破坏、旅游地的庸俗化、全球气候变暖等消极的后果[4]。2007年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第二届气候变化与旅游国际会议上发布的《气候变化和旅游业:应对全球气候挑战》报告指出,由于旅游的交通运输、住宿及其他相关活动会造成的二氧化碳(CO2)排放占总排放量的4%~6%;若不采取相关措施,在未来的30年内,二氧化碳(CO2)的排放将增加1.5倍[5]。近年来,我国有学者根据生命周期评价理论,运用“由下而上法”对国家与地区层面的旅游业碳排放量进行了计算,发现旅游碳排放量占国家或地区总碳排放的0.56~0.86%[6-8]。比较发现,全球与中国两者的旅游碳排放比重相差甚大,进一步分析发现全球与中国在旅游碳排放计量的边界、理论与方法、计量参数等三个关键问题存在差异,制约了中国旅游碳排放计量的客观性与真实性。

国际旅游气候科学研究从早期集中于气候变化对旅游的影响研究,逐步转变到现在的旅游对气候变化的贡献研究。气候变化也从科学家的争论发展为世界政治博弈与经济竞争的焦点,其国际谈判实质上是对碳排放空间和发展权益的争夺[9]。尽管我国旅游业碳排放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是非常有必要就相关核心理论问题进行梳理,从而做到准确、客观地计量我国旅游业的碳排放量。

1 关键问题比较

1.1 计量边界

随着现代旅游的发展,旅游业的内涵也在扩大。旅游业绝不仅仅是一个产业,更像是一个影响许多产业的“部门”,旅游与现存的国民经济部门都有着不同程度地联系和影响。如从经济学视角来解读旅游业,旅游经济影响包括直接经济影响(direct economic impact)、间接经济影响(indirect economic impact)和诱发经济影响(induced economic impact)。从不同的学科视角来认识旅游业,其系统边界存在模糊不一。在旅游碳排放计量研究中也存在如此的问题,到底是基于哪一个边界来确定旅游碳排量。但是,旅游业碳排放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旅游直接碳排放的研究上,有对全球[5]、国家[6,10]、地区[7-8]、目的地城市[11]等不同尺度的旅游碳排放计量研究。可是在旅游直接碳排放的研究中,交通、住宿、活动、购物、餐饮、娱乐以及其他等方面的碳足迹并没有完全包含其中,计算内容差异较大。具体请见表1所示。

表1 旅游直接碳排放计算研究构成†Table 1 Calculation study constitutes for direct carbon emissions in tourism industry

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理论(Life Cycle Assessment, LCA),旅游可以被认为是旅游者从客源地到目的地再回到客源地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涉及到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11]。而在旅游过程中,旅游者的吃、住、行、游、购、娱都需要涉及到旅游相关的物质载体(如交通工具、宾馆饭店、食物等),而这些物质载体在产生与销售过程中均会产生碳排放。因此,从旅游业与其他行业之间的相互关联视角,旅游碳排放可以划分为旅游者碳排放(tourist carbon footprint, TCF)旅游产业碳排放(tourism industry carbon footprint, TIF)和旅游经济碳排放(tourism capital carbon footprint, TCCF),三者关联图请见图1[11]。具体定义如下:

图1 旅游碳排放层级图Fig.1 Hierarchy for Carbon Emission in Tourism Industry

旅游者碳排放是指旅游者在旅游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直接碳排放量(单位:kg)。

旅游产业碳排放是指为旅游者提供餐饮、住宿、交通、购物、娱乐等服务相关的设施、设备、建筑物等生产与制造产生的直接碳排放量和保障旅游业运行的行业部门、机构、组织运转而产生的间接碳排放量之和(单位:kg)。

旅游经济碳排放是指旅游产业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直接与间接碳排放量,包括旅游物质载体生产、制造与分发,旅游管理部门等为旅游业正常运行而涉及到的间接碳排放量,也包括第一、二、三产业间接为旅游业服务而产生的碳排放量(单位:kg)。

1.2 计量理论与方法

由于旅游业不是国家账户系统的一个传统的组成部分,因此尚没有一个国家具有针对旅游业能源需求或者排放的完整的国家系统体系。目前,一般采用两种研究理论来计量旅游碳排放,第一种理论是生命周期评估(Life Cycle Assessment,LCA)理论,其主要是针对以产品为导向的碳排放计量研究;第二种理论是投入产出分析(Input-Output Analysis, IOA)理论,主要应用于计算隐含能源和隐含碳排放。分别对应“由下而上(Bottom-Up)”和“由上而下(Top-Down)”的两种估算方法[12-13]。具体比较见图2。

图2 基于生产与消费视角的旅游碳排放计算模型Fig.1 Tourism Carbon Emission Calculation Model from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由下而上”法则将旅游业细分为旅游产业与旅游者两部分,分别分析其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其可以测算出不同旅游部门与旅游者的能源效率和碳排放量,有利于制定具体的节能减排政策。但是,存在3方面的不足:(1)由于该方法允许在无法获知原始数据的情况下采用次级数据,可能会影响到碳排放分析结果的可信度;(2)碳排放计算没有对原材料生产、产品供应链中的非常重要环节进行更深入思考;(3)因无法具体获悉产品在各自零售过程中的碳排放,所以零售阶段的碳排放结果只能取平均值[12,14]。

“由上而下”法将旅游部门作为整体国民经济体系中的一个部门来看待,从宏观角度,用环境经济综合核算方法和国家平均能源利用数据来估算旅游业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另外也可以用于旅游业的能源效率及碳排放水平与其他经济部门的比较,以及分析宏观经济政策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由上而下”法的突出优点是能利用投入产出表信息,计算经济变化对环境产生的直接和间接影响。该方法存在的局限性主要有:(1)投入产出模型是依据货币价值和物质单元之间的联系而建立起来的,但是价值量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所隐含的碳排放可能差别很大,由此造成结果估算的偏差;(2)该方法是分部门来计算碳排放量,而同一部门内部存在很多不同的产品,这些产品的碳排放可能差异很大,因此在计算时采用平均化方法进行处理很容易产生误差;(3)该方法核算结果只能得到行业数据,无法获悉产品的情况,因此只能用于评价某个部门或产业的碳排放,而不能计算单一产品的碳排放[10]。

现有的国内旅游业碳排放研究主要是通过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理论的“由下而上”法来进行估算的,实际上计算的是旅游直接碳排放,即旅游者碳排放,没有考虑到相关产业为旅游业的正常运转而产生的碳排放。在旅游间接温室气体排放上,其一直是旅游应对气候变化研究的重点问题,发现旅游业间接能源使用对温室气体排放的贡献为46%~52%之间。例如,膳宿、饭店和相关旅游服务设施的环境影响,绝大部分是有这些设施的建造所产生的,小部分是由其运营所产生的比重较低,其中建造一个酒店所需要的能源量等于该酒店80年的生命周期内总能源需求的20%,总之,旅游间接碳排放中旅游业同煤电,农、林、渔业,燃气,化学产品,石油精炼,气电,钢材,航空交通,商业服务,贸易,交通运输等行业关联密切,间接产生了较多的旅游碳排放[11]。如澳大利亚2003-2004年旅游业直接与间接碳排放分布图,具体请见图3~图4。

图3 澳大利亚旅游业直接碳排放构成(2003~2004)Fig.3 Direct Tourism Carbon Emission for Australia(2003~2004)

图4 澳大利亚旅游业直接碳排放构成(2003-2004)Fig.4 Indirect Tourism Carbon Emission for Australia(2003-2004)

因此,非常有必要将“由下而上”法与“由上而下”法相结合,整体考虑旅游经济碳排放,也考虑旅游业内部不同环节的碳排放,将宏观与微观相统一。基本思路如下:首先,根据世界旅行与旅游理事会(WTTC)和牛津经济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颁发的《旅行与旅游经济影响评估方法手册(2011)》构建旅游经济卫星账户;其次,运用“由上而下”法根据投入产出矩阵(42个行业)与旅游卫星账户构建涵盖旅游业的投入产出矩阵(43行业);其次,将新的投入产出矩阵(含旅游业共43个行业)与行业能源投入、使用合并构建经济—能源账户;再次,通过“由下而上”法,构建旅游业本身的能源消耗模型,涵盖食、住、行、游、购、娱等6个方面;最后,测算旅游业碳排放。

1.3 计量参数

国内旅游研究者多基于国外学者提供的碳排放计量参数来计算旅游碳排放量,但是不同国家、不同碳计量模型的旅游碳排放计量参数也存在居多的不一致性。例如,对美国、加拿大、英国和爱尔兰的15个碳排放模型计算器的深入研究发现,主要存在如下问题:(1)碳排放计量模型所提供的信息不一致,且经常互相矛盾;(2)绝大多数的碳排放计算器缺乏计算方法与估计值的相关信息,互相之间难以比较与认同;(3)现有模型并没有考虑甲烷(CH4)和二氧化氮(N2O)等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大约低估二氧化碳(CO2)排放量1.8%左右[11,15-16]。

另外,国外对旅游业内部细分与国内对其细分的标准不同,存在较大的差异,也影响到旅游碳排放的计量。以宾馆酒店业为例,新西兰将其划分为宾馆、经济型酒店、汽车旅馆、客栈、营地等模式,其旅游碳排放量分别为7 895 g/人•天、4 142 g/人•天、1 378 g/人•天、1 619 g/人•天和1 364 g/人•天。具体请见表1。

表2 新西兰旅游碳排放计算参数†Table 2 Parameter for Tourism Carbon Emission Calculation in New Zealand

可是,国内对宾馆酒店业的划分则是按照酒店星级评定标准来进行,细分为白金五星、五星级、四星级、三星级、二星级与一星级酒店。2009年12月至2010年元月,笔者对20家张家界重要酒店能源消耗进行了实地走访与访谈后发现,,考虑酒店星级、床位数、年入住率以及能源消耗量后,居住不同星级酒店游客日均碳排放存在较大的差异,如居住五星级、四星级、三星级、二星级和一星级酒店旅游者的碳排放量分别为3 404.7 g/人•天、2 418.4 g/人•天、1 012.8 g/人•天、317.1 g/人•天和148.2 g/人•天。另外,不同酒店使用的能源方式有一定的差异,如有些酒店使用的能源主要为电与天然气,有些酒店主要使用电、柴油、液化气、煤炭、天然气等能源,还有些酒店则主要使用电能。其次,绝大部分三星级酒店则主要使用电能和柴油为主。因此,如果不考虑国情差异、酒店细分、使用能源、地域位置等多因素,而一味地按照国外的计算参数来做,会导致旅游碳排放计量结果存在较大的偏差。

2 总 结

总之,旅游业对气候变化的贡献研究已成为国内外旅游气候研究的热点问题,旅游业的节能减排需要遵循“测定-减排-补偿”的逻辑主线,其中最为重要与关键的一步就是客观、准确地计算旅游业的碳排放。旅游碳排放计量中,计量边界、计量理论与方法、计量参数选定是有机联系的3个关键问题,在不同的计量边界中,计量理论与方法、计量参数选定是有一定的差异的。

在旅游者碳足迹研究上,主要是基于消费视角,根据生命周期评价理论,使用“由下而上”法,依据计量参数,计算微观层面旅游者在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中所产生的碳排放量。

在旅游经济碳足迹研究上,主要是基于生产视角,根据投入-产出理论,使用“由上而下”法,依据能源消耗量来计算宏观层面其他产业作用于旅游业的碳排放量。

在旅游产业碳足迹研究上,主要是结合使用“由下而上”法与“由上而下”法,将生命周期理论与投入产出理论相结合,在中观层面旅游业的直接与间接碳排放量。

[1] 中共北京市委研究室, 北京市旅游局. 旅游产业作为世界第一大产业发展状况研究[R]. 2010.

[2] 杨 洪, 孙 跃, 陈志军. “低碳旅游”视野下的湖南省旅游产品开发研究[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1):13-17.

[3] 陈柳钦. 低碳经济: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4(1):80-85.

[4] 郑 晶, 张春霞. 福建省低碳经济发展研究[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5(6):72-74,79.

[5] UNWTO, UNEP. Climate Change and Tourism- Responding to Global Challenges[M]. Madrid: CEDRO, 2008.

[6] 石培华, 吴 普. 中国旅游业能源消耗与CO2排放量的初步估算[J]. 地理学报, 2011,66(2):235-243.

[7] 陶玉国, 张红霞. 江苏旅游能耗和碳排放估算研究[J]. 南京社会科学, 2011(8):151-156.

[8] 王立国, 廖为明, 黄 敏, 等. 基于终端消费的旅游碳足迹测算—以江西省为例[J]. 生态经济, 2011(5):120-124.

[9] 安东尼•吉登斯. 气候变化的政治[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9.

[10] Becken S, Patterson M. Measuring National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from Tourism as a Key Step Towards Achieving Sustainable Tourism[J]. 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2006,14(4):323-338.

[11] 王怀採, 罗 芬, 钟永德. 张家界旅游者碳足迹[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11.

[12] 罗 芬, 钟永德, 王怀採. 碳足迹研究进展及其对低碳旅游研究的启示[J]. 世界地理研究, 2010,19(3):105-113.

[13] Dwyer L, Forsyth P, Spurr R, et al. Estimating the carbon footprint of Australian tourism[J]. 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 2010,18(3):355-376.

[14] 谢园方, 赵 媛. 国内外低碳旅游研究进展及启示[J]. 人文地理, 2010(5):27-31.

[15] Kenny T, Gray N.F. Comparative performance of six carbon footprint models for use in Ireland[J].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eview, 2009, 29:1-6.

[16] Padgett J P, Steinemann A C, Clarke J H, et al. A comparison of carbon calculators[J].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eview,2008, 28:106-115.

Thinking on three key issues of carbon emission calculation for tourism industry in China

ZHONG Yong-de, LI Shi-hong, LUO Fen
(College of Tourism,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 Technology, Changsha, 410004)

Study on interaction between climate change and tourism industry was a hot topic in tourism research, in which impact on tourism industry by climate change was gradually to contribution of tourism industry on climate change. And, calculation for carbon emission in tourism industry was a base to understand the contribution of tourism industry to climate change. This paper use a comparative analysis for the boundary, theories and methods, parameters for carbon emission calculation in tourism industry at home and abroad, and concluded the use of these three analysis on micro-, meso-, micron-level for carbon emission calculation in tourism industry in China.

carbon emission; carbon calculation; tourism industry; boundary; theory and method; parameter

S788.2

A

1673-923X(2012)11-0139-05

2012-10-10

湖南省情与决策咨询研究2012年度课题(2012BZZ13);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1年度课题(11JD78);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课题(XJK011QXJ003);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预研项目(2010YY006)资助

钟永德(1965-),男,湖南炎陵人,博士,教授,博导,主要研究方向:森林旅游与旅游业环境管理

[本文编校:欧阳钦]

猜你喜欢
旅游者排放量旅游业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饲粮蛋白质水平对妊娠期云南半细毛羊氮平衡和养分排放的影响
天然气输配系统甲烷排放量化方法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喀拉峻风景区旅游者的生态意识和生态行为研究
对烟台市旅游业发展的探析与思考
旅行社未经旅游者同意安排购物属违约
50%,全球最富有的10%人口碳排放量占全球一半
政府间合作与区域旅游业发展——以构建辽西区域旅游业为例分析
浅论生态旅游者的分类与识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