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循证医学理念治疗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

2012-01-17 01:26张红亮刘定彬王玉玲刘军玺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12年6期
关键词:诱因阻滞剂高龄

张红亮,刘定彬,王玉玲,刘军玺

(解放军第二五一医院干部病房,张家口075000)

临床实践发现,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在多方面存在与其他年龄患者显著不同的特点[1]。循证医学(EBM)是临床医学领域迅速发展的新的医学模式[2],近年来,在EBM指导下,CHF的药物治疗从传统的“强心、利尿、扩血管”进展为洋地黄、利尿剂、ACEI、β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的“标准治疗”[2-4]。我们对177例老年CHF患者,进行了EBM标准药物治疗实践,取得了较好效果。本文分析其中86例高龄(80以上)患者个性化治疗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并与同期91例老年组比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入选病例为2005年1月至2011年6月入住我科的65岁以上的CHF患者,根据的病史、症状、体征、心电图、X光胸片、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等,排除急性心力衰竭以及甲亢、贫血、低血容量等原因确诊为CHF的患者[5]。分为两组:(1)高龄组:86例,年龄80~92岁,平均(84.5±4.7)岁;其中男性53例,女性33例;病程5~60个月; (2)老年组:91例,年龄65~79岁,平均(75.2± 8.1)岁;其中男性63例,女性28例;病程3~56个月。两组患者主要病因见表1。两组患者主要诱因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主要病因(例)

表2 两组患者主要诱因(例)

1.2 方法 按照循证医学[2-6]的三个基本要素,即慎重、准确、明智的应用当前最佳循证医学证据,结合老年医学专业高年资医师的经验,并充分考虑患者的价值与愿望,将三者完美结合,为每位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包括:①病因及诱因治疗:降压、抗凝、降糖、调脂、消炎及对症治疗;②抗CHF标准药物治疗[7-10]:强心、利尿、ACEI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和醛固酮拮抗剂治疗。

1.3 疗效判定 出院前心功能较入院时改善Ⅰ级为有效,改善Ⅱ级为显效,无变化或死亡为无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两组间的病因、诱因、心功能分级、治疗结果、标准药物实践率均采用χ2检验。组间的疗效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2.2 心功能分级 患者入院时及出院前心功能分级见表4。

2.3 用药情况 见表5。

表5 EBM标准治疗药物实践情况(例)

3 讨论

心力衰竭是临床上极为常见的危重症,65岁以上的患者住院最常见的原因是心力衰竭,其患病率可达6%~10%。老年患者心、肺等重要脏器的储备功能均差,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11]。CHF患者的EBM标准治疗重要进展是对CHF发生发展过程中过度激活的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药物干预,在EBM实践中,除了传统的“强心、利尿、扩血管”外,我们注重ACEI、β-阻滞剂、醛固酮受体结抗剂的应用,强调尽可能、尽早、足量使用能改善患者预后的神经内分泌拮抗剂。

表4 两组患者NYHA分级情况(例)

3.1 疗效分析 老年组与高龄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6%和88.4%,住院死亡率分别为1.1%和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两组显效率分别为65.9%(60例)和40.7%(3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CHF的治疗效果明显下降。

3.2 病因分析 高龄组和老年组CHF病因前三位均为冠心病、高心病、肺心病,其中肺心病心力衰竭占高龄组48.8%,明显高于老年组的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高龄组中肺心病心力衰竭上升到第2位。高龄组常为2种以上疾病并存,与国内报道的病因统计相一致[11-13]。

3.3 诱因分析 两组主要诱因前三位均为肺部感染、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其中高龄组肺部感染和心律失常分别为83.7%和68.6%,分别高于老年组的57.1%和60.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肺部感染和心律失常是诱发高龄老人CHF加重的主要诱因,且明显高于老年组。司全金[14]报道,老年CHF患者中,心力衰竭加重最常见的诱因是呼吸道感染,达74%。林紫薇[15]报道,高龄组心力衰竭的主要诱因为呼吸道感染和心律失常。

3.4 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CHF患者EBM疗效与患者的年龄(P= 0.047)、入院时心功能(P=0.000)、以及是否合并高血压(P=0.007)、心律失常(P=0.046)密切相关,说明年龄越大、入院时心功能越差,老年CHF的治疗效果就越差;CHF患者合并高血压、心律失常也是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

3.5 标准治疗实践分析 两组洋地黄和螺内酯的实践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龄组ACEI、β-阻滞剂实践率分别为70.9%和29.1%,明显低于老年组的76.9%和45.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能是因高龄患者入院时病情危重、多病并存、血压偏低而影响ACEI的使用,或因合并肺部疾患、心率缓慢、传导阻滞而影响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高龄组利尿剂的实践率为 90.7%,明显高于老年组的76.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利尿剂的高使用率可能与高龄组入院时心力衰竭程度重、水钠潴溜严重有关。

老年人心力衰竭预后差、病死率高,老年CHF的EBM标准药物治疗不但强调改善患者的症状、血流动力学、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而且改善患者的预后,减少再住院需求,降低死亡率。通过EBM实践,积极控制老年高龄CHF患者的呼吸道感染,及时纠正心律失常及水电解质紊乱,对纠正心力衰竭,降低死亡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司全金,李小鹰,范利,等.心力衰竭临床表现的随龄特点[J].中国急救医学,2002,22(9):516-518.

[2] 陶国枢.循证医学是现代医学发展史上的新里程碑[J].老年医学与保健,2003,9(1):2-4.

[3] 郑刚,刘兆昶.循证医学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现状的评价[J].中国综合临床,2001,17(1):1-3.

[4] 胡大一.在循证医学原则指导下规范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4,3(3):153-155.

[5] 蹇在金,于普林.老年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6.

[6] Evidence-Based Medicine Working Group.Evidence-Based Medicine:a new approach to teac-hing the practice of medicine[J].JAMA,1992,268(17):2420-2425.

[7]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学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治疗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学杂志,2002,30(1):7-23.

[8] 刘金来,郝宝顺.ACEI-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石[J].循证医学,2002,2(4):205-208.

[9] 刘金来,赵长林.从禁忌证到标准治疗——β阻滞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循证历程[J].循证医学,2002,2 (3):151-153.

[10] Struthers AD.Aldosterone escape during ACE inhibitor therapy in chronic heart failure[J].Eur Heart J,1995,16 (SupplN):103-106.

[11]戴闺柱.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31(9):641-645.

[12]郭立河.老年人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及其防治[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3,7(4):359.

[13]张子彬,刘玉华.老年心力衰竭的特点分析[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03,2(4):314-318.

[14]司全金,包尔宁.不同年龄患者心力衰竭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7,10(3):225-227.

[15]林紫薇,蒋冉,张永辉.老年人心力衰竭91例临床分析[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7,10(2):160-162.

猜你喜欢
诱因阻滞剂高龄
公路施工安全事故诱因与预警管理的探讨
蝎毒肽作为Kv1.3离子通道阻滞剂研究进展
高龄孕妇妊娠中期产前诊断中唐氏筛查的应用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诱因及干预策略
重磅试验 CLARIFY:稳定心绞痛β受体阻滞剂的长期获益收到质疑
以互联网不良信息为诱因的高职学生犯罪研究与防治
一步法超声引导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治疗高龄胆道梗阻的探讨
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发病诱因及临床表现
调节灵敏度训练联合M受体阻滞剂控制近视发展60例
14省份建立高龄补贴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