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简爱》中女权主义反抗意识

2012-01-21 23:11史小平
关键词:简爱罗切斯特

史小平

(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 望城410200)

论《简爱》中女权主义反抗意识

史小平

(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 望城410200)

《简爱》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女性小说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不朽之作。以女主人公简爱的经历为主线,讲述了一个坚强,独立,自尊与自信的女性爱情故事,塑造了一位值得赞美,歌颂的女教师形象。文章讨论了简爱的反抗意识,集中反映在她为自由,平等,独立和女性尊重而战。在盖茨黑德,简爱由顺从到为生存而战,在劳渥德,她为女性尊重和平等而战,也为拥有平等爱而战。最后她赢得了罗切斯特的爱,过着幸福的生活。简爱的性格发展反映了维多利亚时期女性为获得自由和平等的梦想,与此同时,她为以后的女权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简爱》;简爱 ;反抗意识

1861年4月,夏洛蒂·勃朗特出生于英国的约克郡。她被认为是19世纪英国女性文学史上最为亮丽的星星。随着小说《简爱》的问世,在国内外引起了轰动。从此,她的小说便在英国文学殿堂上享有一席之地。另一方面,19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正是批判现实主义时期,一些评论家认为《简爱》这部小说只是给予女性生活一个侧面局限性的描述,缺乏社会习俗以及对生命真谛的探讨。有些评论家甚至认为简爱代表了女性无权享受教育的精神,尽管如此,大多数评论家一致认为《简爱》中简爱摆脱19世纪传统妇女的顺从,依赖,美丽和无知。

长期以来,简爱一直被称为神奇的女性,是一代又一代女性心中的偶像。本文通过分析简爱的反叛性格和成长历程展现19世纪英国妇女的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同时反映妇女不愿受束缚,不希望成为男性的附属品,不该受到压制。面对阶级等级制度,他们反对妇女弱于男性,把妇女当机器,从而使全世界千千万万的女性从简爱身上找到追求自由和平等的源泉。

一、为生存而战

在小说开端,读者被这位瘦小,贫穷,长相平庸的简爱所吸引,便开始情不自禁地关注她的悲惨命运。父母死后她一无所有,经常被舅母盖茨黑德所欺负,当瑞德夫人发现简爱天真浪漫地性格便把她逐出了家门时作者意识到是极度地贫穷使简爱遭受不停地虐待和羞辱。幼年的悲惨命运使得简爱为了生存不得不反抗。她在盖茨海德度是靠着家里的男主人——年幼的表哥成长的,但无法预料的是,这个成为一家之长的表格极度痛恨简爱,时常虐待她, 所以简爱的童年是黑暗的, 过着连仆人都不如的生活。尽管如此,小简爱并不屈服, 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 为了捍卫自我独立的人格, 她奋起反抗, 开始与舅妈和表哥作斗争。她终于早熟起来并且化作了一种短暂的力量来摆脱难以忍受的压迫。在可恶的的舅妈面前小简爱没有屈服让步, 没有在绝望中放弃,相反, 对于简·爱来说,舅妈家好像是培养她坚强性格的沃土, 反抗在她的思想中扎下了根。她意识到“片刻的反抗已经难免给我招来异想天开的惩罚, 于是我像任何一个反抗的奴隶一样, 在绝望中下了个决定, 要反抗到底”。[2]就是这样她开始了为生存而战的勇气。

小简爱经常被表哥打,一开始她尽可能地忍受着被打的痛苦,习惯性地屈从于约翰。“习惯了约翰的辱骂,我从来没有回答的意思,我所关心的是怎样承受辱骂带来的打击”。由于小简爱毫无理由地被训斥和毒打,她终于反抗起来。这种无法忍受的痛苦超越了她的恐惧心理,给予她无穷无尽的力量。所以她痛骂道“你这男孩子又恶毒又残忍! 简直像个杀人犯—你像虐待奴隶的监工头—你像罗马的皇帝! ”[4]毫无疑问这场革命导致了更严重的惩罚。她被舅妈关进了红房子, 成了“古怪的小家伙”有着“苍白的脸庞、胳膊”和“明亮的恐惧的双眼”“像一个真正的幽灵”。[9]严酷的现实驱使她对生命的思索。“不公啊,不公!我的理智呼喊着。”[6]

约翰的暴力行为,姐姐的漠不关心,舅母的厌恶还有仆人的偏见。这些不公平的行为使她开始意识到忍受是没用的,为了维护作为人自身的权利她开始公然反抗一切不公正的现实。简爱心中一直指责瑞德夫人,而一想到自由,胜利,灵魂便感到无比惊喜。她认为凭借自己的口才有能力挑战瑞德夫人的权威,在内心深处,小简爱知道她在为平等生存的权利而活着。

二、为获得认同和尊严而战

简爱在被家人认为是“坏孩子”赶出来之后被送往孤儿院。(当时看来是慈善学校的一种)通常在这里小孩受到压迫和非人的虐待。她的视眼变得开阔了,性格中带着更加愤怒的火花。由此可见,简爱为获得认同和尊严而战在罗伍德学校渐渐发展起来。

融科赫斯特先生是学校里最为贪婪虚伪的代表,对简爱的最初印象是像动物一样大大的鼻子,突出的门牙。他在学校惩罚人的责任称为拯救所谓的灵魂,他迫使学校所有的女孩剪掉头发,饥寒交迫,像奴隶一样对待她们,简爱也不例外。当简爱摔坏了凳子时受到公然惩罚。她被罚站在凳子上一个半小时,融科赫斯特先生不仅公然羞辱她而且宣布她是骗子。因此简爱感到非常失望,此时此刻无法用语言表达她的痛苦。“我想变乖,在罗伍德学校我认真做事,学会尊重别人,我已经取得了显著地进步,成为班上第一名。米莉小姐经常表扬我,疼普小姐笑着赞许我,我受到同学们的一致好评,在他们眼中我是平等的。”[1]

为什么简爱会想离开盖茨黑德?原因是瑞德和他的家人对她漠不关心,她想受到家人的尊重。在她看来,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所以她反对不合理的惩罚,视它为人格的侮辱,接着她开始为尊重而战。如果别人不爱她,她宁愿去死也不愿活在这世上。由于融科赫斯特先生的谣言她受到其他同学的鄙视,尤其是她获得老师和同学的尊重和认可后,她绝望了以至于不能正常学习直到后来天普小姐为她澄清污名,同学像以前那样对待她才渐渐好起来。简爱这才认为世界是如此美丽,也不再抱怨学校的伙食尽管很难咽下。

罗伍德学校里另一女孩海伦,由于顺从经常受到惩罚,简爱并没有顺从她,而是鄙视,厌恶世间一切事物。当她第一次看到海伦被撕开德小姐所打时,便从撕开德小姐身上把棒抢来,在她面前毫不犹豫地把棒弄碎,接着对海伦说道“对你好的人你才对他好,那也是我所想的,如果人们对那些恶毒的人仁慈的话,他们就会为所欲为”1在简爱看来,人人有权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当被不正当的理由而惩罚时应该为获得尊严和认同而反抗,而不是听天由命。总之,人们应该相互尊重。

三、为独立而战

整篇小说简爱由一个独立的小女孩历经苦难发展成为一位独立的女性。在盖茨黑德,她是一位独立的小女孩不断渴望独立,在罗伍德学校,为了梦想平等和自由的气息,她决定离开这令人窒息的学校赚钱谋生开始她全新的独立生活。她认为“真正的世界是广阔的,充满着无限的希望,恐惧,理性与刺激”7这位瘦小,贫穷,长相平庸的年轻女孩怀着坚强信心和毫不妥协的精神开始了对世界的征途。

简爱经常提醒自己命运应该掌握在自己手里,她拒绝罗切斯特送给她的珠宝和衣服,认为他所送的手镯项链戒指等都是奴役的象征。尽管艾比德政府提供她一年30英镑,简爱还是继续过着她平庸的生活,她觉得靠自己努力赚来的钱买衣服心安理得。这些行为不仅表现了简爱女性独立信念而且反应了她渴望了解世界与不同人交流的思想。当她在丝绒菲尔德庄园过着简朴的生活时开始后悔没有出去旅游,向其他女性表达她的情感。“女人一般情况下应该镇定,但女人所想的就是男人所想的,她们应该锻炼这种能力,她们不应该束缚得太久,很多女性变得心胸狭窄,应该多出去交流变得心胸开阔”。[7]

尽管简爱情感强烈,她依然没有忘记对独立自主的追求。当她发现罗切斯特要和易格兰小姐结婚,前妻还健在时,简爱决定离开他,于是她拒绝罗切斯特的爱,这也是自我尊重的一种表现。当简爱在第一回合告诉罗切斯特“我不是你养的小鸟,不会顺从你,我是一个自由人,有自己独自的思想,所以我决定离开你”[6]她又接着说道“我在意我自己,越是孤独越是无助,越不想坚持越是精神上自尊”。[6]

另一方面,我们发现简爱的生活一开始就没有父母。没有金钱,地位低下,恶劣的成长环境,也不漂亮但是足够勇敢足够坚强。她可能是社会上微不足道的人但却是自己的主人。事实上,她心地善良,爱身边的每一个人,最后她不仅在物质上而且在精神上成为了一位坚强,自信,独立的女性。从这一点来看,她成功的做到了维护自己的独立人格。

四、为平等而战

简爱独立自主和自我尊重的性格深深地吸引着罗切斯特,他们彼此坠入爱河。当简爱得知罗切斯特要娶别人时,开始大声表达心中的委屈“你认为我是机器吗?你认为我是毫无感情的机器吗?你认为我贫穷,朴实,瘦小就会毫无灵魂,毫无心跳吗?你错了,我和你一样有灵魂,一样充满心跳,如果上帝给我如花般的美貌和无穷无尽的财富,我一定也会让你痛苦着离开我。你太世俗,传统不想和你多说,我们都是平等的!”

在简爱的话语里,没有谦卑,没有顺从,不仅为自己也为所有长相平庸的女性呼唤平等。尽管深深地爱着罗切斯特,当发现他已有合法妻子时,简爱不知道如何是好。有两条路摆在她面前,一是简爱当他的前妻不存在继续呆在丝绒菲尔德庄园,如果这样她就能以情人的身份拥有更多地财富,但是违反了她追求平等的权利。或者简爱选择离开她深爱着的罗切斯特,尽管内心苦苦的挣扎着因为她知道爱一个人不一定要在一起。为了维护婚姻的平等,她拒绝当罗切斯特的情人,告别富有的生活,华丽的大厅过着流浪的生活。简爱违背了当时的女性传统的世俗观念,强调男女之间的平等。当在盖茨黑德成为生活的依赖者时,小简爱拒绝叫约翰“老爷”,“老爷!他是我老爷?我是她仆人?”[6]简爱挑战当时的男权社会,声称精神平等,地位平等,她批判不合理的阶级观念,同时她认为她与罗切斯特精神上是平等的,后来回到了罗切斯特的身边,不再是主人与仆人的关系而是情人关系。

综上所述,《简爱》是英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女性解放的成功题材的小说,集中反映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转变和改进。作者夏洛蒂·勃朗特在小说中提倡自尊,独立,平等,小说中简爱意识到女性的独立基于经济地位的独立,勇于挑战命运。新时代的女性应该像简爱那样自强自立,自尊自爱,坚强不屈,正是这部作品的永恒魅力所在。

[1] Bronte Charlotte. Jane Eyre [M]. Beijing: Yili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2002.

[2] 路甬祥. 简爱的性格分析[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 刘炳善.英国文学史[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4] 吴 朋.《简爱》中简爱的人格魅力[J].外语界,2001,(3):6-11.

[5] 平 洪.英美文化[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6] 张伯香.英美文学选读[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7] 徐 晴.《简爱》中的爱情主题[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8] 王惠昭.浅析《简爱》中的女性价值观[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4):29—31

[9] 蒋 莉.《简爱》中爱的出走和复回[J].职教论坛,2004, (8) :15-20.

On Jane Eyre’s Rebellion Consciousness in Jane Eyre

SHI Xiao-ping
(Hunan Information College, Wangcheng 410200, Hunan, China)

Jane Eyre is the masterpiece of Charlotte Bronte, who is a famous talented realist and woman novelist. This thesis discusses the rebellious character of Jane, which ref l ects in her struggle for freedom, respect, independence and equality. In Gateshead, Jane Eyre’s character develops from obedience to rebellion for mere survival. In Lowood, she rebels for respect and equality. Jane Eyre also struggles hard for equal love, in the end she wins Richester’s love and lives happily. Jane Eyre’s character development ref l ects woman’s dream in Victorian age to obtain freedom and equality. In the meantime, she sets a good example for women and is a good model for women forever.

Jane Eyre; Jane Eyre; Rebellion Consciousness

I106.4

A

1673-9272(2012)-02-0106-02

2011-10-30

史小平(1974-),女,湖南长沙人,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翻译学,英语教学。

[本文编校:杨 灿]

猜你喜欢
简爱罗切斯特
罗切斯特与苔丝爱情观比较
《简?爱》不简
原来如此
女性视角下的《简·爱》人物形象赏析
女性主义批评之《简?爱》译文比析
浅析《简爱》中的女权主义
浅议《简·爱》中罗切斯特的蜕变之路
《简?爱》和《呼啸山庄》叙事模式比较
英语文学的艺术之美
论《简爱》的“圣经式”创作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