褥疮50例相关因素对照分析

2012-01-22 03:46
中国乡村医药 2012年4期
关键词:褥疮护工卧床

许 科

(浙江诸暨市中医医院 311800)

褥疮是因神经营养紊乱及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营养不良而发生的软组织坏死。褥疮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本文对引起褥疮相关因素进行病例对照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对象与方法 我们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2460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将发生褥疮的5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按1∶1选择病情相似且未发生褥疮者的病历资料作为对照。比较分析两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营养不良(血清蛋白≤35g/L)、卧床时间、照顾者与患者的关系(家属/护工)、照顾者对压疮的知晓情况、是否实施侵袭性操作、发病季节方面的差异。

1.2 褥疮相关因素比较 观察组男性16例,女性34例;对照组男性30例,女性20例。两组性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9,P<0.01)。两组褥疮其他相关因素比较详见表1。

由表1可见,观察组的BMI高于对照组,卧床时间长于对照组,年龄大于对照组,营养不良、护工陪护所占构成比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压疮知识缺乏构成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侵袭性操作构成比与夏季发生构成比两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 讨论

压疮的发生是由于身体组织受压过久,皮肤经常受潮湿、摩擦等物理刺激,加之全身营养不良等因素作用的结果。易感因素包括年龄、性别、BMI、营养状态、卧床时间、照顾者与患者的关系、照顾者对压疮的知晓率、侵袭性操作、住院季节等[2-3],但褥疮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褥疮组)的女性、年龄大、肥胖、营养不良、卧床时间长、护工陪护的构成比,明显高于对照组(未发生褥疮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笔者认为,老年患者皮肤松弛干燥,皮下脂肪萎缩、变薄,皮肤易损性增加;全身微循环较差,皮下有效毛细血管减少;随着年龄增加活动能力降低,免疫力下降;胃肠吸收功能也较差,出现不同程度低蛋白血症和贫血,从而导致压疮发生的危险加大[4]。患者营养不良对免疫功能有不良影响,严重的蛋白质缺乏常伴有中性粒细胞功能下降,发生褥疮的几率因此相对较高[5]。有报道,护工照顾发生褥疮的几率是家属照顾的2.7倍。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久病卧床无亲属照顾,亲属往往请家政人员来完成居家护理工作。家政人员的压疮知识缺乏,未按时翻身及更换体位而导致压疮发生增加。本文观察组的压疮知识缺乏所占构成比虽低于对照组,但亦高达34%。

[1] 李小寒,尚少梅,钱晓路.护理基础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1-82.

[2] 白继容.护理学基础[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207.

[3] 苏敏,赵敏新.老年患者院前压疮带入的调查及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5):468-467.

[4] 王泠.压疮的管理(一)[J].中国护理管理,2006,6(1):62-64.

[5] 何华英,杜峻,王素芳,等.压疮危险因素预测及预防护理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9):803-804.

猜你喜欢
褥疮护工卧床
北京护工故事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牛繁殖、饲养、卧床精细管理七法
持续质量改进在护工管理中的应用
保胎之纠结——绝对卧床还是适当运动
卧床老年人使用防褥疮气床垫预防压疮的护理
选用褥疮垫,视病情而定
一次性营养袋在卧床患者洗头中的巧用
昏迷长期卧床患者褥疮的循证护理
模范护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