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超急性期心电图表现分析

2012-01-22 13:31史小丽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2年12期
关键词:导联急性期传导

史小丽

近年来,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带动了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进步,人们饮食结构发生了较大转变,加之人口逐渐步入老龄化,心肌梗死患者发病率呈升高趋势。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多发生于疾病的超急性期,常有严重心律失常合并发生,预后差,具有较高死亡率,故对其心电图特征进行分析,是临床诊断及制订治疗方案的重要参考依据[1]。本研究选择我院2010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ST段抬高型急肌梗死患者6例,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6例,男4例,女2例,年龄59岁~77岁。均为巨R型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患者。其中合并高血压性心脏病1例,伴有冠心病4例。均以不同程度的胸部有压榨感、心悸、胸闷为主要临床表现。

1.2 方法 对患者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应用12导联同步心电图作相关检查记录,对临床特征进行观察。

2 结 果

本组6例患者中,下壁心肌梗死1例,下壁前壁心肌梗死2例,广泛前壁心肌梗死3例。ST段抬高均呈巨R型。

3 讨 论

巨R型ST段抬高在心肌梗死超急性期较为常见,特别是前壁心肌梗死,下壁心肌梗死较少见。其发生与大面积心肌缺血导致的心肌细胞传导延迟有一定相关性。局部心肌细胞在大面积缺血时传导性下降,由正常细胞将激动向局部缺血区细胞传导时,明显减慢了传导速度,导致一个指向缺血区的、延迟于正常细胞除极的缓慢除极向量形成。R波时限因缺血区心肌细胞的缓慢传导呈增宽表现,R波振幅因除极的延迟造成无与之抵消的向量而呈增高表现,但心肌细胞因缺血加重出现坏死时,失去传导能力,或心肌细胞的传导性在缺血改善呈正常恢复时,缓慢延迟除极的向量也呈消失表现,心电图改变也随之呈消失状态[2]。

ST段抬高呈巨R型时,本次研究的心电图表现为:①ST-T与QRS波下降支融合,有尖峰状抬高于R波下降支发生,使ST段、QRS波、T波形成单个三角性,底宽、边直、尖峰状,与巨R波酷似;②ST抬高最明显的导联易出现巨R型ST段抬高,与ST向量有不同的方向存在差异,多针对缺血坏死区域导联的情况;③R波消失或减小,ST段与QRS波融合引发宽大畸形的QRS波形成,当心室率有增快表现时,若与其他导联心电图不对照,常易误诊为心动过速;④有巨R型ST段出现时,S波减小,且S波减小与ST段抬高呈正比,显著ST段抬高的导联其S波也呈明显减少或消失;⑤Q-T期随QRS波时限增宽有相应延长表现。

在梗死性Q波出现前较易出现巨R型ST段抬高,梗死性Q波出现之后即心肌梗死充分发展期较少见。其多具有一过性的特点,临床检出相对较少,呈较短的持续时间。需在临床上与早期复极综合征、急性心包炎、变异性心绞痛作鉴别诊断。ST段抬高在早期复极综合征中发生时常局限于胸前导联,抬高的ST段在运动后可回到等电位线,缺少演变过程。急性心包炎以广泛导联多呈凹面向上抬高为主要表现,但因心肌在深层无损伤发生,故ST-T发生变化时,幅度较小,通常ST段抬高在0.5 m V以下,无对应导联ST段改变,无病理性Q波。变异性心绞痛时,不伴有T波倒置及Q波形成的演变过程,ST段多呈上斜型提高,仅与QRS波降低融合。需要从巨R型ST段的临床意义方面进行分析,超急性期心电图多以心肌细胞病理学心变为研究基础,心肌细胞在超急性心肌缺血时,仅存在超微结构和生活的变化,或仅有少量的灶性心肌细胞坏死,对此期的心电图进行描记可呈现出典型的急性期心肌梗死表现,如罕见的巨R型ST段抬高,ST段斜直型抬高及T波高耸。心室的舒张期极化状态在超急性损伤期时有显著差异,周围健康组织和损伤组织呈不同的电病理状态,促使电病理状态恶化,需采取有效措施,可增加心肌供氧量,保护边缘区,缩小梗死面积,减少心肌耗氧量,以降低猝死率。

临床上心肌缺血或坏死区周围传导阻滞是巨R型ST段抬高的发生机制外,与心肌梗死的超急性损伤期,舒张期心室的极化状态也有相关性,在周围健康组织与损伤组织电位差表现较为显著,易有折返情况发生,进而引发恶性心律失常。故巨R型ST段抬高多提示病情的危险性,需做好诊断及鉴别诊断,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处理,以最大限度降低心肌梗死的死亡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1]吴祥,蔡思宇.“巨R波型”ST段抬高的特性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32(8):762-763.

[2]Bimbaum Y,Hals SL,Kloner RA.Changes in R wave amplitude:ECG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episodes of reocclusion and reperfusion associated with ST-segment elevation[J].J Electrocardinl,1997,30:211-216.

猜你喜欢
导联急性期传导
中医体质在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干预中疗效的影响分析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柔红霉素药物急性期心肌损伤的相关性
回旋支闭塞引起孤立Ⅰ、aVL导联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2例并文献复习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神奇的骨传导
充分发挥银行在政策传导中的作用
脑卒中急性期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要点分析
心电图aVR导联ST段改变对急性心肌梗死的预测价值分析
“散乱污”企业治理重在传导压力、抓实举措
急性心肌梗死冠脉造影与心电图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