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人口较少民族医药调研方法学探讨△:以阿昌族医药调研为例

2012-01-23 14:10赵景云马克坚陆宇惠郭世民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2年1期
关键词:医药调研民间

赵景云,马克坚,方 路,陆宇惠,曹 玺,左 飚,郭世民,夏 亮,

(1.云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云南昆明650223;2.云龙县漕涧镇中心卫生院,云南 漕涧672711)

1 背景

云南人口较少民族在10万以下的较少民族有独龙、德昂、基诺、怒、阿昌、普米和布朗等7个民族,7个人口较少民族中有5个民族居住在边境沿线,有5个民族是直接从原始社会末期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直过”民族。由于历史和自然等原因,人口较少民族在医药、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发展相对于其他民族而言较为缓慢。

云南人口较少民族医药是我国传统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抢救性发掘整理研究工作对于民族民间医药的传承和发展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十一五”期间,云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承担和实施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国家民委组织的“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民族医药发展关键技术示范研究课题:10个尚未发掘整理的民族医药抢救性研究中的5个子课题,“阿昌族医药的抢救性发掘整理研究”为其中之一,目前已在北京通过验收并结题。“十二五”期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又组织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部门公共卫生资金专项”——民族医药文献整理和适宜技术筛选推广,我院同时承担5个子课题,《阿昌族医药》的编撰为其中之一。同期,我院还向云南省科技厅申请了阿昌族和怒族医药研究相关课题3项,一并获得资助,目前正在实施过程中。

通过项目实施,我们深感,针对阿昌族医药而言,虽然目前面对着许多问题和困难,但要使其得以良性传承和发展,尚有许多工作需要我们尽快开展,这是完成“阿昌族医药的抢救性发掘整理研究”项目后,必须客观面对和深度思考的问题,同时也是项目实施的意义之所在。那么,方法学的探讨在项目后期就显得尤为重要。

2 前言

阿昌族是云南的独有民族之一。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阿昌族人口数为33,936人,在云南省的分布相对集中,人口数量较少。主要居住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和梁河县,潞西、盈江、腾冲、云龙等县也有少量分布,占全省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0.24% 。

阿昌族医药调查是阿昌族医药工作收集基础资料的重要方式,尤其是对于没有民族文字或没有历史医药文献的阿昌族来说更是最主要的方式。这项工作不仅要有相当的面和量的要求,而且由于居住的边远性和相对分散性、语言交流的困难性和传统的保守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这一工作既困难而又艰巨。但是,对于抢救性继承阿昌族医药文化;挖掘、发展阿昌族医药,造福患者,促进民族和谐及民族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由于阿昌族医药是来源于实践、流传于民间,散见在其不同聚集地的各种方药和诊疗技法,具有鲜明的地区性、民族性、家传性、保守性、单传性、口传性、散在性、古朴性、普及性、非系统性和非理论性等特点[1],所以,在调研过程中,须灵活采用不同方法,或多种方法相接合。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充分考虑到了这些特点,其中,对云南省阿昌族的80%聚居区——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九保阿昌族乡和曩宋阿昌族乡,陇川县户撒阿昌族乡;保山市腾冲县中和乡;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阿昌族之源仁山村等3个州市的4县4乡1村进行了实地调研,尤其对漕涧镇进行了重点调研,取得了丰富的关键技术成果和学术成果,首次形成10万字的《阿昌族医药》专论初稿,同时成果解决了一些相关的核心实际问题。

通过不断实践,项目实施前期进行了综合分析和准备;实施中和实施后期也都不断进行了分析和总结,边工作边总结,工作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使得项目工作得以按期顺利进行,并圆满完成。相关课题成果的取得,佐证了所采用方法的可行性或创新性,现分析总结如下,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3 阿昌族医药调研方法

3.1 文献收集法:收集古代医药典籍和地方志等,与阿昌族民间医药相关的内容和民间医药专著、民间医药论文和会议论文中的内容等。利用文献研究方法,整理收录于文献中的民间医疗技法和方药,包括民间医药的名称、起源、变迁、流传、分布和用药方法,以及相关的文化、生态、社会记载等内容。

古代文献收集可通过协调当地文化局和档案局等部门,查阅地方志和县志等资料,摘录或拷贝有关阿昌族医药内容;对阿昌族内部相传的医药经验手抄本进行收集或拷贝。由于阿昌族有本民族语言,但无文字,本次调研未收集到相关古代文献。

现代文献收集是确定检索主题,对现代出版物和杂志期刊进行检索,收集有关阿昌族医药资料。

文献检索主题词:阿昌族民族医药

3.2 田野工作方法:我国很多民间医药至今仍在小范围内口授心传,缺少记录和整理。对于无文字记载的民间医疗技法和方药,可借鉴人类学独特的研究方法即田野工作(field work)方法,同时注重人类学对人和对事物“整体观”的思维模式。

3.2.1 专题座谈:通过前期初步了解,在某地集中当地有一定代表性的民间医生群体,对他们进行短期集中访谈。这种方法工作效率高,可在短期内获得较多资料,同时由于医生们的相互印证、相互启发和交流,使调研资料比较切实,并能代表一定广度和深度。但这种方式所得的资料也往往较为零散,精细程度不足,并且也有因医生之间相互忌讳而出现的“泛泛而谈”或“半谈不谈”以致难以深入的现象。可是也有了关键人物访谈的依据。

项目实施期间,在对每个调研地进行相关调研之前,提前发函到当地卫生局或相关卫生行政部门,说明此行工作内容以及希望达成的目标,以获得当地相关部门的支持,提高了工作效率。我们分别在梁河县卫生局、保山市腾冲县中和乡高田村卫生所以及漕涧镇中心卫生院等目标地进行了专题座谈,获得了大量相关的第一手资料和信息,对项目的顺利实施起到了致关重要的作用。

“阿昌族医药的抢救性发掘整理研究”工作尚属首次,相关部门相关人员以及参会人员都怀着激动的心情,同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高度的积极性,让我们倍感肩上责任重大,云南人口较少民族医药抢救性发掘整理研究势在必行。最大收获就是有了互动、相互的理解、信任和支持。

3.2.2 关键人物访谈法:被调查地区的药农、民间医生、基层卫生工作人员、当地出生的干部、各种医药协会里的民间医药研究志愿者以及关心、关注阿昌族医药发展的人士等,他们一般对当地的民间特色方药、疗法、文化以及风俗习惯等比较熟悉。虽然这种方式耗费的人力物力较多,但直观,环境气氛宽松,可从不同层面获得不同的信息,同时还可进行更深层次的交流,也可消除被访者的顾虑。

项目实施期间,本着“拓展调研范围,多层面、全方位了解阿昌族医药”的原则,我们对梁河县卫生局主任科员梁宗昌、曩宋关璋村村医曹明孝和德宏州艺术研究所诗人曹明强进行了专访,使我们从不同层面了解了当地阿昌族医药的发展历史和现状等,对今后相关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前期基础;同时还对大理州云龙县漕涧镇阿昌医朱文光、李宗海、李正春、李宗涛、左德荣、左德兴和左志龙等进行了专访,深度了解了每位阿昌医的技、法、方、药等特点,同时对其特色诊断方法“五观”和“四柱脉”诊治疗疾病的感悟各有不同,也亲身体验了其诊断疾病的准确性。此外,对健在的左应康进行了专访,理清了其传承脉理。还专访了阿昌族协会会长人大左主任,对阿昌族医药现状及发展进行了交流。

3.2.3 纳入式调查法:在调研过程中,在有代表性的地区将相关民间医生或有关部门负责人纳入课题组。这样,就有条件按要求继续在当地进行长期的相关调研和资料收集。漕涧镇中心卫生院负责人等参与了该项目。

实践表明,这样的方式激发了本民族对本土医药的抢救、发掘、整理和发展的强烈愿望,他们的积极参与,对深层次了解阿昌族医药相关问题以及工作的顺利进行等,都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同时,在构建民族和睦方面等也充分发挥了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法是一种比较经济而又能长期获取信息的有效方式。

4 项目实施中摸索尝试的方法

动态连续追踪观察法。

4.1 分层次进行动态连续追踪观察:第一层次是所有收治的病人均登记门诊日志,门诊日志的记录人次不少于4000人次。按统一的要求登记相关内容。收集门诊日志主要是梳理出阿昌族民族医治疗的常见病种,常用药物。

第二层次是对需3次及以上连续治疗的病人做病历的记录。病历记录是为收集阿昌族民族医治疗的慢性病、特殊病的诊疗方法,使用的药物参照卫生部2010年3月1日起施行的2010年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病历的记录不少于1200份。

4.2 有重点地进行深度的动态连续追踪观察:对阿昌族医药传承和发展良好的云龙县漕涧镇仁山乡阿昌族医药进行重点研究。对有病人基础、疗效确切、传承明晰的阿昌族民间医李华凤的弟子们的行医过程进行动态连续追踪观察研究,建立严格的门诊日志、病历记录制度。在漕涧镇中心卫生院建立阿昌族医药观察基地,依托漕涧镇中心卫生院的中医对部分老医生的病历日志进行记录,开展相关的医学检查,进行安全性、有效性的评估。

该项工作不仅可为建设民族医药发掘整理研究基地奠定基础,同时还可为下一步阿昌族医药专科的建设提供支撑,对阿昌族医药的保护、传承和发展等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这也是对基础调研资料进行印证的最直接和最客观的方法之一。本项工作前移了项目本身的研究内容,对阿昌族医药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推进作用。

5 不适宜的调查方法

5.1 问卷调查法和表格调查法:由于老辈阿昌族民间医文化程度普遍偏低,他们的医技医法的获得多为上辈口授心传而得,语言表达和文字表达之间可能会有一定的差异,并且出于最基本的自我保护,“问卷调查法”以及“表格调查法”在本次项目实施过程中尝试过,但最终未采用。

5.2 献方献技法:阿昌族医药的传授特点及民间医生生存的需要,决定了阿昌族医药保守性的特点,部分特色医术与验方不会轻易外传,致使其使用范围受到限制,使用价值也大为降低。应在承诺保护其知识产权的基础上,积极鼓励民间团体及个人献方献技,尤其是在长期临床实践中证实确有疗效的医方和医技。此法还有个过程。

6 下一步工作拟采取的调研方法

参与观察法。

项目实施期间,随着工作的开展,相互的了解,与民间医生们、当地卫生行政部门以及相关部门人员等搭建了良好的交流和工作平台,建立了良好的诚信关系。让我们有幸可以置身于医生们的医疗活动中,亲自观察和感受其医疗过程和实际效果。调研期间,亲眼看到漕涧镇阿昌医朱文光等运用“五观”和“四柱脉”诊断疾病,同时也亲身体验了其诊断疾病的准确性。

为进行更深层次的调研,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在今后的相关工作中,可尝试“参与观察法”。

虽然耗经费、时间、人力和物力,但我们已经有了明确的目标。这种方式最为深入、详实和客观,价值也非常高。

7 资料记录方法及处理

采用笔记、录音、照相、录像,撰写调研报告,每日一记,个人总结和体会等方法。及时整理所收集到的相关资料和信息,并甄别,取其精华,及时撰写调研报告,包括尚未达成的目标和存在的问题以及下一次调研工作的预期计划等。

总之,“阿昌族医药的抢救性发掘整理研究”工作总体来说做到了“周密计划,精心准备、耐心虚心、深入细致、方法多样”。

调研期望结果归纳为“三见”,即见人:见已故民间医的名单、见继承人的名单、见健在还在行医的民间医名单、见病人情况的描述等;见物:见常用药物、加工炮制的工具、组方治疗哪些疾病;见疗效:善于治疗哪些疾病、效果如何、与当地多发、常见病的关系、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

项目实施所取得的各项成果,佐证了其方法学的灵活性、合理性、可行性、有效性和科学性。当然,无论是哪一种方法,都是从特定的角度进行评价的,各有其优缺点,实际工作中,需根据当时、当地、问题以及对象的不同而灵活运用,并且有所侧重。所以,可以运用多种评价方法,优化组合,使得阿昌族民间方和技等的性质、特点等得到全面展现,得到一个最终的综合评价结果。

此外,调研者还应放轻松,以交朋友的方式,聊天、倾听、感兴趣、有好奇心,不要急于求成,常联系,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调研效果。

[1]黄传贵.民间医药学在我国当代医药学中的地位及发展[J].首都医药,1998,5(7):34~34.

猜你喜欢
医药调研民间
《云南医药》杂志征订启事
我国蒙医药法律保护的意义
“三注重”扎实做好调研工作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中国当代医药》来稿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