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肛门湿疹80例临床观察

2012-01-23 13:38高月红陈雪清
河北中医 2012年6期
关键词:外涂肛周湿疹

高月红 陈雪清

(河北省献县中医医院外科,河北 献县 062250)

肛门湿疹是一种常见的非传染性肛门皮肤病,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真皮浅层及表皮炎症。临床上以瘙痒、破流脂水、多形性损害、容易复发为其特点,任何年龄均可发病。病变多局限于肛门周围皮肤,亦偶可蔓延至臀部、会阴及阴部。临床根据其病程及皮损特点,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3类。2001-02—2009-02,笔者采用龙胆泻肝汤加减内服联合湿润烧伤膏外涂肛周治疗急性肛门湿疹80例,并与盐酸苯海拉明片、马来酸氯苯那敏片联合糠酸莫米松乳膏外涂治疗4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1.1 诊断标准

1.1.1.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口腔、皮肤科疾病诊断标准》[1]急性肛门湿疹诊断标准拟定。

1.1.1.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诊断标准,发病较长,病程较短,初起时皮肤损害有红斑、丘疹、渗出、糜烂、结痂、脱屑等,一般表现一种。轻者微痒,重者瘙痒剧烈,难以忍受。呈间歇性或阵发性发作,夜间增剧。辨证为湿热下注型:起病较急,皮损为潮红、肿胀、糜烂、渍水浸淫成片,结痂。伴瘙痒或大便秘结,小便短黄,苔黄腻,脉滑数等[2]。

1.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西医急性肛门湿疹诊断标准。②符合中医急性肛门湿疡湿热下注型诊断标准。③年龄18~75岁。

1.1.3 排除标准 ①年龄在18岁以下,75岁以上者。②妊娠、准备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③过敏体质及对本治疗药物已知成分过敏者。④合并肝、肾、造血系统、内分泌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⑤近2周内服用过类固醇激素或近1周内使用过抗组织胺药物或外用过皮质类固醇制剂者。

1.2 一般资料 本组120例均为河北省献县中医医院外科门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0例,男52例,女28例;年龄18~70岁,平均44岁;病程15 d~6个月,平均2.4个月;对照组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17~67岁,平均38.3岁;病程12 d~6个月,平均2.2个月。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 ①治则:清热利湿,祛风止痒。予龙胆泻肝汤加减。药物组成:龙胆草15 g,栀子12 g,黄柏12 g,黄芩 12 g,萆薢 15 g,薏苡仁 15 g,滑石 20 g,苍术 12 g,苦参15 g,白鲜皮20 g,地肤子10 g。合并感染者,可加蒲公英20 g、连翘20 g、败酱草30 g。每日1剂,水煎取汁300 mL,分早、晚2次温服。②同时予湿润烧伤膏(美宝,汕头市美宝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00004)肛周外涂,日2次。10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1.3.2 对照组 盐酸苯海拉明片(山西太原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4022436)25 mg,马来酸氯苯那敏片(扑尔敏片,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2020236)8 mg,口服,日3次;糠酸莫米松乳膏(芙美松,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1418)外涂,日2次。疗程同治疗组。

1.4 疗效标准 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拟定。治愈:症状消失,皮肤恢复正常;好转:症状及皮肤损害有改善;未愈:症状与体征无改善[2]。总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

2 结果

2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由表1可见,2组总有效率比较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湿疹病因复杂多变,由多种因素相互影响而发病,包括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以及外界因素和机体内在的精神神经失衡,代谢功能障碍,器官功能失调,表现于临床是一种非特异性变态反应,难以确认某一单纯因素引发湿疹,也难以用排除某一因素而使症状缓解而痊愈。引起肛门湿疹的原因有内因和外因之分,①外因方面:外界刺激,如太阳光线、紫外线、寒冷、炎热、干燥、多汗、搔抓、摩擦、生存环境、气候变化、动物皮毛、植物、化学物质和日常生活用品,如化妆品、肥皂、人造纤维等的刺激,都可引起肛门湿疹。②内因方面:某些慢性消化系统疾病、胃肠道功能障碍、精神紧张、失眠、过度疲劳、情绪波动以及新陈代谢障碍、内分泌功能失调等,均可引起或加重湿疹的病情。此外,肛瘘、肛裂、痔等也可引起肛门湿疹。同时,发病个体差异较大,因此,认为肛门湿疹与遗传因素有一定关系。在治疗肛门湿疹的时候,要查明引起肛门湿疹的原因,这样才能够制订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肛周为一特殊部位,散热较差,坐久易出汗浸渍肛周,导致特殊类型湿疹。过去对于本病大多采用局部治疗,采用中药熏洗及局部涂药,而忽视全身治疗,未从根本上解除病因,故治疗效果不佳。笔者采用中医辨证论治,突出整体观念,内外兼治,中西药合用,故能取得良好疗效。

急性肛门湿疹,西医临床治疗主要应用抗组织胺类药物止痒,以及类皮质激素外用,但疗效不甚理想,治愈率低,易复发。湿疹中医又叫浸淫疮、血风疮、四弯风等。《外科正宗》云:“血风疮,乃风热、湿热、血热三者交感而生。发则瘙痒无度,破流脂水,日渐沿开”。而湿疹发于肛门称为肛门湿疹,中医称阴囊风、肛周风等。中医学认为本病的病因常由于饮食不节,长期嗜酒及过食辛辣高粱厚味,导致脾虚运化功能减弱,脾为湿困,水湿日久化热,加之外感风湿热邪,内外两邪相搏充斥于腠理,浸淫肌肤,肌腠失养,或因脾虚湿热蕴久耗伤阴血,化燥伤风,而致血虚风燥。治疗上根据中医整体辨证论治分为3型:湿热型、脾虚型、血虚风燥型。根据其证型不同,施以不同治法。

龙胆泻肝汤方中龙胆草、滑石、萆薢、薏苡仁、苍术清热利湿,栀子、黄柏、黄芩清热解毒,苦参、白鲜皮、地肤子祛风除湿止痒。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利湿、祛风止痒之功。在外用药方面,我们采取湿润烧伤膏外涂肛周,湿润烧伤膏为治疗烧烫伤的外用药,其主要成分为黄连、黄柏、黄芩、地龙、罂粟壳,具有清热解毒、止痛生肌的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黄连、黄柏、黄芩具有较强抑菌作用[2],并有燥湿作用,能减少局部渗出,尤其对合并肛裂及外痔、肛瘘的患者疗效更为满意。由于肛周环境条件较差,故嘱患者一定要注意局部清洁,避免搔抓、摩擦,忌用肥皂水浸洗和有刺激性的药物熏洗、坐浴或外敷,以免加重病情,要防止腹泻或便秘及其他诱发肛门湿疹的原因。如果是由于肛周其他疾病,如肛瘘、肛周脓肿、肛裂、痔疮引起的湿疹,应积极治疗原发病灶。总之,本病的治疗应全身及局部、中西医结合以及治疗与调护相结合,方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1]贝政平,苏剑生,周长江,等.口腔、皮肤科疾病诊断标准[S].2 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246-247.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37.

[3]谢鸣.方剂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65-166.

猜你喜欢
外涂肛周湿疹
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肛周湿疹1例
战胜湿疹是持久战
板蓝根注射液新功用
烦人的湿疹何时休
战胜湿疹是持久战
马应龙痔疮膏外用新功效
内服外涂联合治疗单纯疱疹
肛周子宫内膜异位症60例治疗探讨
艾滋病合并结核性肛周脓肿1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肛周化脓性汗腺炎2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