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与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相关性探讨

2012-01-24 04:12周海燕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2年24期
关键词:颈动脉缺血性斑块

闻 瑛 袁 磊 周海燕

江苏省太仓市中医医院神经内科 215400

目前在我国,随着老龄化的越发突出,心脑血管发病率日渐增长。脑梗死患者占了较大比率。世界卫生组织近期公布了全球最大的心血管病10年协作研究,我国脑卒中发病率为250/10万,已经成为中老年主要致残、致死性疾病之一。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是脑梗死的主要病因,颈动脉内膜增厚及斑块形成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子,可作为脑梗死危险预测的重要指标[1]。本文分析400例非心源性脑梗死(颈内动脉系统)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梗死部位与颈动脉病变的关系,发现均具有一定相关性。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收集2008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之病例,共400例。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7d内。(2)年龄≥50岁。(3)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4)缺血性卒中应有颈内动脉供血区(包括皮质或白质)异常的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体征,持续24h以上。(5)发病7d内行头颅CT或MRI检查,显示有相应大脑半球皮质或皮质下低密度梗死灶。排除标准:心房纤维颤动、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引起的脑栓塞患者。

1.3 颈动脉斑块、血管内径及NIHSS评分标准(1)软斑:内-中膜厚度≥1.2mm,声像图无或弱回声;硬斑:声像图呈强回声;混合斑:低或无回声与强回声混合存在。(2)计算血管内径减少率:轻度狭窄<50%,中度狭窄50%~70%,重度狭窄≥70%。(3)NIHSS评分:0~7分为轻度,8~15分为中度,16~24分为重度,≥25分为极重。

1.4 研究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颈总动脉、颈动脉分叉、颈内动脉,测量内-中膜厚度,观察斑块的部位、大小、范围、形状、性质。同时探测血流频谱机血流动力学参数等,并对每个病患行NIHSS评分。

1.5 观察项目 (1)脑梗死部位与颈动脉病变部位相关性。(2)NIHSS评分与颈动脉病变相关性。

2 结果

2.1 脑梗死部位与颈动脉粥样斑块部位相关性本组研究中,共有400例急性脑梗死病,其中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312例。脑梗死病灶侧斑块204例,其中软斑106例,硬斑32例,混合斑66例,脑梗死对侧有斑块108例,其中软斑54例,硬斑24例,混合斑30例。提示与脑梗死部位相关之颈动脉供血区粥样斑块检出率明显增高,且软斑及混合斑所占比例明显增高。见表1。

表1 脑梗死部位与颈动脉粥样斑块部位相关性研究〔n(%)〕

2.2 NIHSS评分与颈动脉斑块相关性 本组研究中,伴颈部血管狭窄者146例,其中狭窄<50%者94例,≥50%者49例。NIHSS评分轻度者狭窄占58例(24%),中度者狭窄占61例(49.2%),重度及极重度者狭窄占27例(79.4%)。提示NIHSS评分越重,其狭窄率越高,其软斑及混合斑所占比例越高,且斑块越多发。见表2、表3。

表2 NIHSS评分与颈动脉斑块相关性研究〔n(%)〕

表3 NIHSS评分与血管狭窄度相关性研究〔n(%)〕

3 讨论

颈动脉是颅内供血的主要通路,颈动脉狭窄与脑梗死存在密切的关系[2],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是引起血管狭窄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引起脑梗死的主要原因。本组研究中,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生率为78%,说明缺血性脑卒中与颈动脉粥样斑块密切相关。本研究提示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生左侧多于右侧,且颈动脉分叉处好发(60%),这与颈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即解剖特点有关。无名动脉与主动脉弓形成一钝角,对血流有缓冲作用,而左侧颈总动脉与主动脉几乎是以直角分出,易受血流冲击。层流方式是正常血管内的血流流动方式,而左侧颈动脉分叉处血流不稳定,易产生涡流,剪切力作用于血管内膜产生损伤,高密度脂蛋白及乳糜颗粒易积聚于受损的血管内皮表面,逐渐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因此,斑块易在左侧形成。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导致脑梗死的机制:一是血管高度狭窄或闭塞引起脑灌注不足,二是斑块破裂或表面血栓脱落致动脉-动脉型脑栓塞[3]。其中斑块破裂或表面血栓脱落导致的动脉-动脉型脑栓塞是主要原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本身的形态与性质决定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发生脑梗死的危险性。Chun[4]等报道,用高分辨率MRI检查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变薄或破裂与新近出现的卒中及TIA有关。本组研究中,脑梗死部位相关之颈动脉其软斑及混合斑检出率更高。软斑和混合斑中含有较多的脂质或存在斑块内出血,稳定性差,受血流冲击影响,易发生破裂出血或斑块脱落,造成脑血管突发事件的发生,硬斑和钙化斑黏附性好,不易脱落。

NIHSS评分是一种评价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及预测急性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量表。颈动脉狭窄与脑梗死存在密切关系。因此对两者关系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明确脑梗死损害程度与颈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本组研究中,无狭窄组及轻度狭窄组间无明显差异,而中重度狭窄组与其他两组间均有明显的差异性,说明狭窄程度与NIHSS评分的严重程度有相关性,中重度狭窄者,NIHSS评分较高,这与Derexl、马敏敏等的研究一致[5~7],故对血管中重度狭窄患者更应积极的治疗。

综上所述,颈动脉病变特别是粥样斑块形成与缺血性脑卒中之病变部位及严重性有明显相关性,通过颈动脉彩超检查可进一步评估颅脑血管情况及预测患者可能出现之病变及严重性。对进一步干预治疗措施起重要指导作用。

[1] Nagai Y,Kitagawa K,Ssksguehi M,et al.Significance of earliar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for stroks subtype〔J〕.Stroke,2001,32(32):1785.

[2] Timsits G,Saccor L,Mohrjp,et al.Eayly clinkai differentiation of cerebral infarction from severe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 and cardioe〔J〕.Stroke,1999,23(4):486-491.

[3] Aburabma AF,Kyer PD,Robinson PA,et al.The correlation of ultrasonic carotid plaque morphology and carotid plaque hemorrhage,clinical implications〔J〕.Surgery,1998,124:721-726.

[4] ChunYuan,Shao Xiong Zhang.Identification of tibrous cap rupture with MRI is highly associated with recent TIA or Stroke〔J〕.Circulation,2002,150:181-185.

[5] 杨正红,徐永革.颈动脉斑块形态学及危险度〔J〕.国外医学:脑血管病分册,1998,6(5):312.

[6] Derexl,Nighoghossian N,HEIMIER M,et al.Early delection of cerebral arterial occlusion on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predictive value of the baseline NIHSS score and impact on neurological outcome〔J〕.Cerebrovasc Dis,2002,13(4):225-229.

[7] 马敏敏,刘新峰,徐格林,等.NIHSS评分与急性脑梗死脑动脉狭窄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8,28(7):535-537.

猜你喜欢
颈动脉缺血性斑块
白芍-甘草药对及其主要成分抗缺血性脑卒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软斑危险,硬斑安全?不一定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超声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贴壁不良的价值
缺血性脑白质脱髓鞘病变的影响因素
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