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峡部不连螺旋CT扫描的应用价值

2012-01-24 03:57高海玲史振英山东省青州荣军医院山东省青州市2625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2年23期
关键词:诊断率椎弓椎间盘

高海玲 陈 浩 史振英 山东省青州荣军医院,山东省青州市 262500

椎弓峡部不连是指脊椎的椎弓峡部骨不连接,也称为椎弓崩裂。多数学者认为是先天发育不良,也有人认为是应力性骨折所致,还有人认为是在先天发育薄弱的基础上,再加上多次微小骨折所致[1]。椎弓峡部不连是脊柱滑脱的病因之一。脊柱滑脱根据椎弓是否完整分为椎弓崩裂性滑脱和退变性脊柱滑脱。传统常用的诊断腰椎椎弓峡部不连检查手段是X线双斜位平片和CT轴位平扫。在CT出现以前,认为腰椎X线斜位平片是诊断本病的金标准 。但X线双斜位的诊断率为77.13%[2]。随着近年来多层螺旋CT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明显提高了该病的诊断率,拓展了人们对该病的认识。本文通过分析L2/3~L5/S1椎间盘扫描和L2~S1螺旋扫描后MPR重建二者的结果,讨论螺旋CT扫描对腰椎峡部不连的诊断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00例中女146例,男54例,年龄20~81岁,平均年龄54.6岁,均为2008年10月-2011年3月在我院进行CT检查的患者,主诉均为腰腿疼痛。

1.2 扫描条件 使用东芝aquilion 4型4层螺旋CT机。患者仰卧于检查床,两手前伸,双腿伸直。椎间盘扫描层厚3mm,层距3mm,管电压120~135kV,管电流300~400mA;螺旋扫描层厚1mm,层距1mm管电压120kV,管电流400mA。148例先进行椎间盘扫描(扫描计划如图1),其中113例再加做滑脱层面椎弓螺旋扫描(扫描计划如图2);35例未加做滑脱层面椎弓螺旋扫描;52例直接对L2~S1行螺旋扫描(扫描计划如图3),然后进行MPR重建,重建层厚0.9~2mm。

图1

图2

图3

2 结果

CT结果显示165例腰椎并椎弓峡部扫描,其中101例有腰椎椎弓峡部不连共206处。双侧峡部不连200处:L5122处,L476处,L32处;单侧峡部不连6处:L54处;L42处。两个椎体同有峡部不连7例共27处。腰椎椎弓崩裂性滑脱82例共169处,L5100处,L469处;腰椎退变性脊柱滑脱64例,L510例,L449例,L34例,L21例;滑脱前期峡部不连19例共37处,L526处,L49处,L32处;滑脱未加做滑脱层面椎弓螺旋扫描的需要椎弓进一步检查的35例。

3 讨论

腰椎峡部不连主要临床症状为下腰部痛,并向髋部或下肢放射,所以均因腰腿痛首诊,一般在进行腰椎间盘扫描的时候发现。及时发现腰椎峡部不连,对提高本病的认识、预防椎弓峡部裂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早期发现椎弓薄弱和缺损的患者,可以提前预警,避免发生椎体不稳及椎体滑脱,提高后期生活质量,尤其是滑脱前期峡部不连的患者。普通CT往往只检查椎间盘 ,椎间盘扫描平面与椎体终板面平行,后方通过小关节突平面;而峡部不连多发生在椎弓根下方2~9mm,故平行椎间盘扫描平面不易扫到峡部结构,须在椎间盘平面上10~15mm处扫描才能显示峡部结构,常规椎间盘扫描上界一般不到此范围,加上影像科医生不注意或对腰椎峡部不连的某些征象认识不足而容易导致漏诊[2]。所以,笔者认为应摒弃普通CT只做椎间盘扫描的做法,提倡螺旋CT扫描为腰椎的常规扫描方式,这是防止腰椎峡部不连漏诊的第1步。第2步需要影像科医生养成有意识地留意一下腰椎弓峡部结构的良好习惯,以免漏诊滑脱前期的患者。第3步需要影像科医生进一步提高对腰椎峡部不连少见征象的认识。对腰椎进行螺旋扫描,可全面、多方位地显示腰椎间盘及腰椎椎体骨质病变,可为临床提供清晰、准确的信息,也避免了腰椎滑脱患者的二次检查,为患者节省了费用,同时还提高了腰椎峡部不连的诊断率,这对滑脱前期峡部不连的患者来说意义更大。笔者认为L2~S1螺旋CT扫描价值高于L2/3~L5/S1椎间盘扫描。

[1] 白人驹,主编.医学影像诊断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655.

[1] 朱小东,王新宏,曹和涛,等.滑脱前期腰椎峡部裂影像诊断分析〔J〕.全科医生技能发展,2011,14(7):2467-2470.

猜你喜欢
诊断率椎弓椎间盘
经皮椎体强化术单侧穿刺方法研究进展
健康国人腰椎三维结构数据分析*
脊柱骨折患者应用短节段椎弓根钉棒固定手术的应用效果观察
3~6岁儿童寰枢椎椎弓根在3D打印技术下的测量研究
经皮椎体强化术后对邻近椎间盘影响的观察
颈椎间盘突出症的CT、MRI特征及诊断准确性比较*
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锻炼首选蛙泳
半躺姿势最伤腰
2010~2014年中山市情感障碍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构成变化
肺炎支原体抗体联合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小儿支原体肺炎感染诊断中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