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

2012-01-24 02:04吴静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年16期
关键词:家族史心肌梗死危险

吴静

青年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

吴静

目的分析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点。方法 对125例青年AMI患者性别、发病诱因、危险因素、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以男性多见,起病前多有明显诱因,多有典型先兆症状,并发症少,预后较好,危险因素依次为吸烟、血脂异常、PCAD阳性家族史及高血压等。结论青年AMI应以预防为主,重点是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去除诱因,降低危险因素,及时治疗能降低死亡率和改善预后。

青年;急性心肌梗死;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心血管疾病已成为21世纪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全球每年有17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其中有一半以上死于AMI[1]。AMI系指冠状动脉突然完全性闭塞,心肌发生缺血、损伤和坏死,以剧烈胸痛、心电图和心肌酶学的动态变化为临床特征的一种急性缺血性心脏病。其基础病变大多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少数为其他病变如急性冠状动脉栓塞等。近10年随着生活方式、膳食结构改变、社会环境及其他因素的变化,AMI高危人群不断增多,发生率明显上升,已接近国际平均水平,且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据报道,年龄小于40岁的心肌梗死患者约占心梗总数的10%左右,且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因此认识和了解青年AMI的临床特点,总结青年AMI的发病特点及规律,做好防治工作,能降低青年AMI的死亡率,或成功救治突发病的青年AMI十分有益[2]。2005年1月至2011年10月,我院心内科共收治青年AM l 125例。通过回顾性分析青年AMI的临床特点,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心内科2005年1月至2011年10月入院的青年AMI患者125例,年龄25~40岁,平均35.4岁,男120例,女5例,男女比例为24∶1所有病例均符合WHO关于AMI的诊断标准。即必须至少具备下列3条标准中的两条:①缺血性胸痛病史;②心电图动态演变;③心肌坏死血清心肌标记物浓度的动态改变。

1.2 方法 确诊AMI患者入院后均常规给予面罩吸氧、心电监护,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扩张冠脉血管、营养心肌等治疗;有溶栓适应征者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

2 结果

2.1 诱因及危险因素 125例患者发病前有明显诱因者76例(60.8%)。其中大量吸烟102例,饮酒者,15例;过度劳累6例,情绪紧张2例。将大量吸烟、过量饮酒、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肥胖,冠心病家族史作为危险因素。125例患者中有危险因素者117例(93.6%)。其中吸烟者102例,占81.6%;过量饮酒 15例,占 12.0%;高血压者 19例,占15.2%;血脂异常者38例,占30.4%;糖尿病者12例,占9.6%;肥胖者76例,占60.8%;有冠心病家族史者24例,占19.2%。男<50岁,女<55岁患冠心病为冠心病阳性家族史;危险因素判断标准BMI=体重(kg)/身高(m)2>25为超重;吸烟>20支/d为大量吸烟;饮白酒150~550 g/d,平均每日380 g为过量饮酒;高血压的诊断采用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标准;糖尿病的诊断采用2005年《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标准,危险因素存在叠加。

2.2 临床特点 主诉为持续性胸痛(或胸闷)者118例,占94.4%;其余 7例表现为腹痛。梗死部位:前壁 42例(33.6%)、前间壁28 例(22.4%)、下壁31 例(24.8%)、广泛前壁8例(6.4%),侧壁5例(4%)、下壁 +正后壁6例(4.8%)、下壁+右室5例(4.0%)。

2.3 转归 AMI患者住院期间75例发生心律失常(60.0%),其中室性早搏48例、室性心动过速3例、心房颤动l2例、房扑6例、AVB 4例,泵衰竭2例。125例AMI患者除1例死于室颤,心源性休克l例,其余均经治疗好转出院。

3 讨论

从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民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方式的改变,工作压力大,心理应激更加强烈。AMI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以往认为AMI主要见于40岁以上,尤其65岁以上的老年人,但近年来冠心病的发病年龄日益年轻化。国内资料显示,男女比例在1.9∶1~5∶1之间,患病年龄在40岁以上者占87% ~96.5%,女性发病年龄较男性晚10年,随着年龄的增长,男女比例差别逐渐缩小[3]。

本组资料显示男女发病比例为男:女比24:1,青年AMI发病以男性为主,女性少见。大量的研究证明吸烟、高脂血症、冠心病家族史、过量高血压、饮酒、肥胖、糖尿病等是冠心病高危因素。本组资料显示大量吸烟者占81.6%,提示吸烟是青年AMI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长期吸烟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和冠状动脉血栓形成,冠心病发病率与每日吸烟支数呈正比[4]。武东等[5]研究显示,避免吸烟可使与初发AMI组患者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组人群AMI的危险性下降38.79%,因此,积极倡导全民戒烟是预防青年AMI的重要措施。血脂异常亦是青年AMI的重要危险因素。本资料中血脂异常占61.54%,大量研究证实,TC、LDL-C增高,HDL-C降低是冠心病主要独立危险因素之一。PCAD阳性家族史占46.15%,说明遗传因素与青年AMI密切相关。戴宇翔等[6]报道,PCAD组患者有早发冠心病阳性家族史者明显高于非PCAD组。家族中有较年轻时患冠心病病史,其近亲患病的机会可5倍于无这种情况的家族[4]。本组资料中高血压、糖尿病所占比例较少,高血压占15.2%。糖尿病占9.6%,提示高血压、糖尿病在青年AMI的发病中不是最主要的危险因素。酗酒和肥胖在青年AMI中也起一定作用。本组资料显示,青年AMI发病特点,缺血性胸痛多典型,起病突然,与老年AMI发病特点不同,胸痛多不典型甚至表现无痛性心肌梗死,可能因为老年人基础病较多,多存在血管弥散性病变,且老年人因植物神经变性,痛阈增高,敏感性下降所致。青年AMI出现并发症较少,梗死部位多发生在前壁,考虑与青年AMI患者血管病变简单,多为单支病变,病变血管主要在前降支[7]有关,且青年人基础病少,心肌储备能力强,故青年AMI预后较好。

综上所述,青年AMI发病前多有明确诱因,以吸烟、高血脂、酗酒、肥胖、过度疲劳和(或)情绪紧张为主,考虑与青年人性情急躁,进取心和竞争性强,工作压力大有关,且青年人生活多不规律。因此,预防青年AMI最主要的措施是戒烟、戒酒、调节情绪、适当放松、避免过度劳累等改变不良生活方式。讲究心理卫生,减轻生活精神压力,避免强烈刺激,尤其对于有PCAD阳性家族史者,更要加强上述防范,以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8]。尽早去除AMI诱因及危险因素,可降低青年AMI的发病率,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1]胡大一.重视东方循证医学的证据,做好中国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07,5:721-723.

[2]王云飞.40岁以下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临床急诊杂,2009,9(5):291-292.

[3]陈灏珠.实用内科学.第 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381.

[4]王海燕.内科学.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5:340.

[5]武东,华琪,贾三庆等.初发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危险因素分析.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8,36(7):581-585.

[6]戴宁祥,张抒扬,田然,等.早发冠心病的临床特点研究.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8,36(7):586-589.

[7]官海英,张春亮,田春燕.等.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中国心血管杂志,2008,13(2):115-117.

[8]蔡雪黎,胡开宇,计光,等.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溢州医学院学报,2009,39(3):250-253.

454000河南省焦作煤业集团中央医院心血管二区

猜你喜欢
家族史心肌梗死危险
郑瑞丹:重视询问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癌家族史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携带线粒体12S rRNA基因突变的新生儿母系家族史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喝水也会有危险
有家族史与无家族史的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表现异同的研究
在妈祖的庇佑下:女性家族史与民间信仰
拥挤的危险(三)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