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60例临床分析

2012-01-24 02:04张华苑英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年16期
关键词:误诊率变异性儿科

张华 苑英奎

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60例临床分析

张华 苑英奎

目的 探讨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6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咳嗽变异性哮喘与年龄、气候、个人体质等因素有关,临床误诊率高。主要表现慢性顽固性咳嗽,支气管舒张试验和肺功能检查等有助诊断,早期干预能有效阻止病情的发展。结论 临床医生应提高对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认识,减少误诊,早期确诊,正确治疗,控制其发展为典型哮喘。

咳嗽变异性哮喘;儿童;诊断;治疗

通过深入性的研究我们发现,作为儿科常见病的慢性咳漱有相当一部分是属于支气管哮喘的类型之一的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在儿童慢性咳嗽总数之中有高达32%的比率[1],可以说它其实就是一种有潜在的哮喘形式的慢性顽固性咳嗽,多由呼吸道感染或由气候变化、冷空气、剧烈运动等加重或诱发。此病症既无特异性检查手段又没有典型的表现形式,诊断时常会出现偏差。现将60例我院儿科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门诊诊治的CVA患儿进行回顾,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0例均为我院住院及门诊患儿,年龄3~13岁,病程1个月~1年3个月,其中女25例,男35例,80%(48例)的病例有过敏性疾病史,包括10例(20.8%)家族其他成员有过敏史,15例(31.3%)湿诊,6例(12.5%)食物或药物过敏,12例(25%)过敏性鼻炎,5例(10.4%)荨麻诊。

1.2 诊断标准

使用2003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制定的“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试行)”的诊断标准[2]:①有家族哮喘病史,家族或个人过敏史,过敏原检测阳性可作辅助诊断;②咳嗽发作可使用支气管舒张剂来缓解(基本诊断条件);③咳嗽有>1个月的反复或持续发作情况,遇运动、特殊气味或冷空气后加重;④引起的慢性咳嗽的其他原因。

1.3 临床表现

60例均只有咳嗽(发作性咳嗽)一种症状,其性质为仅见少量白色黏液痰或无痰干咳,有25%(15例)的病例出现夜间咳嗽,约26.7%(16例)的病例为清晨咳嗽,约8.3%(5例)的病例在闻及刺激性气味后加剧咳嗽,还有16.7%(10例)的缓则受冷空气影响后加剧咳嗽,运动后有23.3%(14例)加剧咳嗽;患儿中并无喘息出现,肺部听诊后得知有21例呼吸音粗糙及39例呼吸音清晰;11例(18.3%)伴咽痒、咽痛,36例(60%)伴胸闷气促。

1.4 治疗方法

此症与典型支气管哮喘治疗方法及原则相同[3]。28例吸入舒利迭(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100~50 μg/吸)的7岁以上患儿,2/d,1吸/次;32例吸入普米克(布地奈德气雾剂100 μg/吸)的小于7岁患儿;<4岁储物罐吸入,4~7岁主动吸入,2/d,1吸/次;支原体疑似感染者加10 mg/(kg·d)的阿奇霉素,连服3 d,停4 d,连用2~3周;临床治愈以咳嗽消失为标准。

1.5 疗效判定

参照国内相关文献[4],无效:服药1周以上,咳嗽无改变,治疗无效;有效:治疗后症状缓解,咳嗽明显减轻,或有间歇性咳嗽,仍未停药或维持用药;显效:治疗6个月观察1个月咳嗽无反复,停药后未复发。

2 结果

60例中,咳嗽7 d内完全消失的占20例;症状2周内完全消失的占24例;其余l6例除10例是在1个月后消除症状外;其余均因治疗中断无法随访。

3 讨论

与哮喘症状极为相近的CVA,其具体的发病机制尚未查明,但可以知道的是引起气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的是一种炎症介质(如白介素)[5],此类炎性介质释放与炎症细胞(嗜酸粒细胞、嗜碱粒细胞、肥大细胞等)。其发生还与一下原因有关[6]:①因为气道过敏性炎症高反性存在,同时炎症细胞介质的直接刺激了位于大小支气管、气管、咽喉、咳嗽和上皮的受体;②支气管因机械变形对咳嗽受体产生了一定的的收缩牵引刺激;③因喘息所需乙酰胆碱浓度在该类患儿中比较高使得喘息阈值增高形成了只咳不喘的症状。

此症状只有一种表现形式就是慢性咳嗽,长时间的咳嗽必定引起气道炎症,增高了其他刺激的敏感性,此外黏膜下咳嗽感受器的兴奋性阈值也会受到炎症影响而降低,通过局部支气管收缩而间接或直接通过迷走神经通路引起CVA。当前在CVA的诊断上有32.8%的误诊率[7],这是因为它的症状无明显肺部阳性体征且表现单一的原因。姜红等[8]报道竟然有82.5%的CVA误诊率,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对待此病症,针对其诊断技巧要多进行总结分析,尽可能的杜绝误诊、漏诊情况的发生。

如不针对CVA治疗,可能发展成典型哮喘,或出现不可逆的损害。在治疗儿童CVA方面,糖皮质激素吸入疗法是国外推荐较广泛的方法,还有部分学者主张β2受体激动剂、支气管扩张剂及Hz受体拈抗联合或单一抗生素、激素治疗。沙丁胺醇吸入剂与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是现在社会上使用最多的控制治疗哮喘的药物。除了可以不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外,在安全性以及肺功能与临床症状改善中,都有着独有的优势,总要的是其还能将口服糖皮质激素和支气管扩张剂使用率降低[10]。另外,MP感染发病率近年也开始逐步攀升,在临床诊治CVA患者时必须考虑到MP感染的可能,并建立MP相关检查的机制,一旦MP感染出现,若想取得明确疗效,需要适当的增加使用大环内脂类药进行治疗[11]。

总之,对广大儿科医生来说,为不因高误诊率的CVA贻误治疗的时机,需要加强对诊断标准的掌握,不断强化对此症状的明确认识,实际诊断过程中,一旦遇到慢性咳嗽患儿,必须认真对其过敏史与病史进行最大限度的了解,对其体征与临床症状也要详细密切的进行观察,无论遇到何种困难都要做好最为全面的考虑,并做到合理且及时的诊断与治疗。

[1]何权瀛.不断提高我国慢性咳嗽的病因诊断水平.医学研究杂志,2007,36(2):5-7.

[2]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3]程建明,朱晓强,林景辉.孟鲁司特钠和匹多莫德联合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50例疗效观察.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23):3614-3615.

[4]杨多兰,陈霞,牟春燕.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52例的临床观察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5,2(5):433-434.

[5]陈雪峰.罗红霉素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观察.儿科药学杂志,2004,10(6):53-54.

[6]黄克斌.咳嗽变异性哮喘.中国临床医师杂志,2003,31(1):14-15.

[7]陈若珊,唐渊,熊锦涛.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103例误诊分析.广东医学,2007,6(11):626-627.

[8]姜红,罗钢,姜红坤,等.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160例临床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3):636-637.

[9]吴良霞.支气管哮喘的治疗.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8,23(4):247-248.

[10]原竹林,李俊锋.酮替芬和布地奈德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观察.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8):16-18.

457001 河南中原油田第三社区第一医院儿科

猜你喜欢
误诊率变异性儿科
从三焦论治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理论探讨
乌鲁木齐市医疗机构丙型肝炎病例诊断及报告质量分析
以胸痛为首发的带状疱疹误诊为心绞痛35例分析
X线平片和CT检查诊断肋骨骨折的临床效果和对比分析
运动、健康与心率变异性的研究进展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
儿科医联体的安徽做法
扭转坏死睾丸34例的临床诊治分析
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中医治疗近况
清肺止咳汤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