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经汤加减治疗宫寒血瘀型痛经38例

2012-01-24 02:04武卫红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年16期
关键词:温经汤宫寒温经

武卫红

温经汤加减治疗宫寒血瘀型痛经38例

武卫红

温经汤;痛经;中医药疗法

痛经系指经期前后或行经期间,出现下腹部痉挛性疼痛,并有全身不适,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给患者身心带来很大的痛苦。西医治疗以镇痛为主,长期应用易产生依赖性[1],副作用较大。我院妇科门诊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应用中医药疗法,加减温经汤治疗宫寒痛经证患者38例取得很好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观察38例,均为门诊患者。均符合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七版《妇产科学》[2]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中的痛经标准,排除器质性病变。临床表现: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拒按,得热则痛减,经血量少,色黯有块,畏寒肢冷,面色青,舌质黯,舌苔白,脉沉紧。

设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单日就诊的患者为治疗组,双日就诊的患者为对照组。治疗组21例中,年龄最小15岁,年龄最大49岁,平均33.6岁,病史最短者9个月,最长者22年,平均8.6年;对照组17例,年龄最小17岁,年龄最大46岁,病史最短者13个月,最长者20年,平均9.2年。两组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温经汤为基本方加减。基本方:吴茱萸9 g,川芎10 g,当归10 g,芍药6 g,人参6 g,桂枝6 g,牡丹皮 6 g,生姜 6 g,甘草 6 g,半夏 6 g,麦冬 10 g,阿胶 10 g。随证加减:月经过少、色紫暗者,加桃仁10 g、鸡血藤20 g;腰痛、身痛甚者,加独活10 g、桑寄生10 g;腰膝酸软、四肢畏寒去麦门冬,加制附子10 g;若乳房胀痛者,加丝瓜络15 g,王不留行15 g;气滞胀满者加香附、乌药以理气消胀;漏下色淡不止者去丹皮加艾叶、炮姜以温经止血;傍晚发热甚者加银柴胡、地骨皮以清虚热。1剂/d,水煎2次,取汁约300 m l,早、晚饭前半小时温服。服药期间停用其他镇痛药物,忌浓茶、辛辣刺激食物。每次共服7剂,连服3个月经周期,停药后观察3个月经周期。对照组:口服芬必得,每次一粒,痛时服。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治疗期间不服用与治疗本病主证有关的其他药物,忌食辛辣、寒凉性食物,戒烟酒,保持心情愉快。

2 疗效标准与结果

2.1 疗效标准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疗效评定:①治愈:经治疗后症状消失,月经恢复正常,停药后3个月无复发;②有效:症状减轻,不服止痛药能坚持工作;③无效:服药后症状无改善。

2.2结果治疗组21例中,治愈15(71.43%)例,好转4(19.05%)例,总有效率为90.48%;对照组17例中,治愈3(17.65%)例,好转5(29.41%)例,总有效率为47.06%。两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2.3 两组复发率比较 对治愈者随访1年,治疗组复发3例,复发率20.00%;对照组复发2例,复发率66.67%。两组复发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3 讨论

痛经是由于子宫肌痉挛性收缩,导致组织缺血而引起的。疼痛常呈痉挛性,有时很重,以至于需卧床数小时或数日,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给工作和学习带来很多不便。治疗上一般采取止痛剂、镇静剂、解痉剂等对症治疗,虽然可以即时止痛,但下次依然痛经,不能治本;另外西药还会对人体的内分泌功能造成不良影响。祖国传统医学认为,痛经病位在子宫、冲任,以“不通则痛”为主要病机,以冲任虚寒、瘀血阻滞所致痛经较为常见。冲为血海,任主胞胎,二经皆起于小腹,与妇女月经关系密切。冲任虚寒,血凝气滞,故漏下不止,或月经不调,或小腹冷痛,或久不受孕;瘀血阻滞,血不循经,冲任不固,故月经先期;血为寒滞,经脉不畅,故月经后期;瘀血不去,新血不生,则濡润不足,故唇口干燥,气血凝滞,内阻于里,故少腹里急而腹满。证属虚实寒热挟杂,故非纯用祛瘀之法所宜,当以温经散寒和养血祛瘀并用,使血得温则行,血行瘀消,诸症可愈。温经汤中吴茱萸、桂枝、干姜温经散寒,通血脉以止痛,为君药。当归、川芎、芍药调经,活血祛瘀;牡丹皮祛瘀通经,并退虚热,共为臣药。阿胶、麦冬养阴润燥而清虚热,阿胶还能止血;人参、甘草益气健脾,以资生血之源,并达统血之用,阳生阴长,气旺血充;冲任二脉均与足阳明胃经相通,半夏能通降胃气而散结,有助于祛瘀通经;生姜温胃气以助生化,共为佐药。甘草又能调和诸药,缓急止痛,兼为使药。全方温经散寒与养血化瘀并用,使血得温而行,血行则瘀消,诸证可愈。冲任二脉,同起于胞中。胞宫属肾所主,冲脉与肾经并行,与阳明脉相通,能调节十二经脉的气血,“冲为血海”;任主胞胎,任脉在小腹部与足三阴经相会,能调节全身阴经,为“阴脉之海”。人体下焦受寒,冲任首受其寒,冲为血海,寒伤冲脉,则血海不能按时满盈,因而经期后延,可见小腹冷痛,经色晦暗。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本方主要有镇痛、抑菌、抗过敏、扩张血管、收缩子宫、增强耐力、促进造血、改变血液流变性等功能。我们采用温经汤治疗宫寒血瘀型痛经,经临床验证,对疼痛缓解好,治愈率高,复发率低,而且毒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1]杨柳明,佘晓英.腹针艾灸穴位敷贴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观察.中国社区医师,2011,13(10):197.

[2]乐杰,等.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318.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61.

467000 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温经汤宫寒温经
中医温经推拿手法治疗痛经的临床疗效与机制探讨
温经汤加味对EM肾虚血瘀证大鼠局部微环境MMP-9、TNF-α、Collagen Ⅰ、Collagen Ⅲ的影响及其意义
温经汤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网络药理学作用机制
你还在怀疑自己“宫寒”吗
温经汤在相关疾病中的应用概况
艾草
你还在怀疑自己“宫寒”吗
如何让子宫 “暖”起来
探析温经祛瘀汤用于寒凝血阻型月经不调治疗中的效果
爱情诗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