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脾汤的临床应用

2012-01-24 02:04李贵贤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年16期
关键词:中枢性紫癜降温

李贵贤

归脾汤的临床应用

李贵贤

归脾汤;临床应用

归脾汤以补脾益气为主,配合养心补血而治疗血虚,为补脾养心并进之方,亦即为益气与养血并调之剂。虽然本方为健脾养心、气血双补之剂,但其目的主要在于治疗血虚。

1 临床运用

1.1 脾不统血所致的各种皮下出血(过敏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脾能生血,则血不循经而妄行于脉外。因此,临床上一些紫癜、吐血、便血则多从脾经入手。如李某,男性,10岁,因发热、周身紫癜、柏油样大便而住我院。经诊断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初诊时给予西药止血剂、中药凉血之剂(方不详),效不显,继续出血,住院至17 d时血小板降至42×109/L,出现鼻衄、尿血,皮下紫斑扩大。其家长邀余会诊,症见除出血外,兼见食少体倦,身热有汗,喜热饮,舌质淡,脉缓。诊为脾不统血。投归脾汤,重用黄芪30 g,加蒲黄炭15 g,阿胶10 g(烊)。服7剂后出血皆止,纳食转佳,精神转旺。又间服归脾汤加减治疗月余,复查血小板计数167×109/L,随后再未用药,至今未复发。

1.2 气血亏虚所致的神经官能症或神经衰弱 患者多因劳倦,思虑过度,劳伤心脾,耗气伤血所致。归脾汤能健脾补心,益气养血。因此,用本方治疗效果满意。如江某,女性,38岁,因家务繁重,体质较弱,素有失眠多梦,倦怠乏力。近1月来出现头晕心悸,活动后气促、自汗,视物昏花。诊其面色无华,舌淡苔薄白,脉细弱、二寸尤甚。诊为神经官能症(气血亏虚型)。首投归脾汤重用黄芪30 g,酸枣仁15 g,茯神30 g,加桂枝10 g,阿胶10 g(烊)。5 d后复诊,自述失眠、多梦、心悸消失,头晕自汗减轻,体力大增。又续服本方6剂,自诉诸症均除。嘱服归脾丸1月以善其后。

1.3 痿证(重症肌无力) 脾主肌肉、四肢,“脾病而四肢不用”。本病病在肌肉,症在无力,与脾所主生理、病理相吻合,投归脾汤效果较佳。如刘某,女性,17岁,学生,因突发下肢活动无力,双手不能伸握1日余,经西医、针灸治疗无效而前来就诊。症见神识清楚,面色无华,神疲体倦,纳少,月经先后不定期,量少质淡,时畏寒自汗,舌淡,脉沉细无力。予归脾汤加鸡血藤30 g,盐杜仲15 g,怀牛膝15 g,桂枝10 g。5剂后双手指能握伸,双下肢活动明显有力。效不更方,又服5剂后手指及下肢活动已恢复正常。继予归脾丸、乌鸡白凤丸以巩固疗效。

1.4 崩漏(功能性子宫出血) 患者多因素虚弱,中气不足,气虚不能摄取血,冲任不固,崩漏不止。归脾汤能补气摄取血,用此方治疗效果较佳。如孙某,女性,43岁,因月经过多,淋漓不断1月余前来就诊。症见面色无华,唇舌爪甲淡白,乏力,心悸,少腹隐痛,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细弱。投归脾汤加味治疗。患者曰“前医已用归脾汤(黄芪20 g,当归20 g)治疗半月,出血如故”。余辨仍为脾不统血所致,仍予归脾汤(方中黄芪30 g,当归9 g)加入鹿角胶10 g(烊),蒲黄炭法:从患者一侧颈部开始,自上而下沿着上壁外侧至手背后经胸、腋下沿上臂内侧至甲掌。同法擦另一侧。擦一侧下肢时,从髂骨开始沿大腿外侧至足背,再从腹股沟沿大腿内侧至足心。然后以腰、腘窝擦至足根部。在腋下、肋部、掌心、腹股沟、腘窝部位停留的时间要长一些,直至皮肤表面潮红时为止,这样才能更有效地达到散热目的。

3 讨论

高热是重症脑出血主要合并症之一,尤其是脑出血后出现中枢性高热,体温高达39℃ ~42℃。而高热期间正是脑水肿高峰期,高热既可使原发病加重,又可导致呼吸循环衰竭,消化道出血等一系列并发症,对患者十分危险,要度过这一危险期,做好高热护理极为重要。及时采取有效的降温措施,可降低重症脑出血患者的死亡率。

[1]夏寒菊,曾小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电子冰帽的观察与护理.现代护理,2009,6(16):145-146.

[2]杨少华.亚低温治疗仪在脑出血患者高热中的疗效观察.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7):115-116.

[3]罗细玲,许庆敏,冯顺坚,等.中枢性高热临床护理的研究进展.临床肺科杂志,2011,16(1):103-104.

[4]刘金凤.热酒精擦浴降温效果更佳.山西护理杂志,1990,4(4):30.

402274 重庆市江津区李市中心卫生院

2.1.3.2 酒精擦浴 通过对酒精擦浴的温度进行观察对比,发现41℃ ~43℃酒精擦浴降温优于传统酒精擦浴法,原理是热酒精挥发快,从肌体带走热量多,同时,热酒精可刺激皮肤毛细血管扩张,集体散热增加,产热减少,酒精温度高于皮肤2℃ ~3℃,有利于血管扩展,血流增快,皮肤表面温度升高,汗腺分泌增加,毛孔扩大,出汗时带走体内大量的热,因而降温效果更加明显,而且由于酒精的温度与患者皮肤的温度接近,擦浴时不会因刺激引起不适[2]。腋窝、肘窝、手心、腹股沟、腘窝处等血管丰富处稍用力并延长擦拭时间,促进散热。禁忌擦拭心前区(可引起心率慢或心律失常)、腹部(可引起腹泻)、后颈部、足心部位(可引起一过性冠状动脉收缩)以免引起不良反应。全身擦浴时间不宜超过20 min。

2.1.4 灌肠法 无低血压、意识清楚地患者可用冰盐水100 ml灌肠。

2.2 静脉降温法 中枢性高热体温升高快,如物理降温效果差,可开展中枢性高热静脉降温法。其方法是将患者需常规输入的液体置于冰箱,待液体温度降为0℃ ~10℃时取出,用棉套保温,按静脉输入法将液体输入患者体内,其降温效果显著,降温有效率高达100%[3]。

2.3 药物降温 此法一般用在高热达40℃以上患者无低血压、意识较清楚的患者。具体方法:阿司匹林1.0克加入100 ml冰水中灌肠。冬眠药物:可用冬眠1号之半量用于躁动不安的高热患者以抑制活动减少热量的产生,应注意低血压[4]。中药可采用牛黄安宫丸2次/d,1丸/次,口服。

2.4 注意事项 注意个体耐受性,应采取以一项为主,多项结合的措施。降温措施宜早,降温速度不宜过快,冷敷部位要定时更换,降温物品要逐渐撤掉,一般降温至37℃持续1周以上;给予镇静剂时,要保持呼吸道通畅。

猜你喜欢
中枢性紫癜降温
针药并用对卒中后中枢性疼痛患者痛觉和感觉阈值的影响
马鸿杰教授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临床经验总结
儿童过敏性紫癜IL-17、HPV-B19检测的临床意义
动物降温有妙招
过敏性紫癜的诱发因素
国产注射用醋酸亮丙瑞林微球治疗中枢性性早熟的临床疗效评价
一起来消消暑 盛夏降温美妆品清单
小老鼠降温
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相关血浆氨基酸筛选
警惕未成年人的中枢性性早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