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42例的护理体会

2012-01-24 02:04闫黔云张鑫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年16期
关键词:尿激酶心血管病胸痛

闫黔云 张鑫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42例的护理体会

闫黔云 张鑫

目的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过程。方法4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结果42例达再通标准37例,再通率78.6%。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十分有效。

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尿激酶;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内的血栓突然形成,导致冠状动脉完全闭塞,从而引起心肌坏死。及早开通冠状动脉是最好的治疗方法。一线城市都开通了“120”绿色通路,急诊冠状动脉开通(PCI)已不是问题。二、三线城市由于条件所限,静脉溶栓开通冠状动脉仍是常用方法。国内溶栓剂多应用尿激酶。2010年1月至2012年4月我院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42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2例急性心肌梗死为2010年1月至2012年4月确诊的住院患者,诊断标准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1]。男28例,平均年龄(60 ±3.5)岁;女14例,平均年龄(62±2.5)岁。溶栓时间3:0~6:0 h,平均时间(4.0±1.2)h,前壁24例,下后壁18例。

1.2方法按照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方法[1],尿激酶100~150万U为首次剂量加入5%GS100 ml,30 min内快速滴完,2 h心电图ST不下降,尿激酶再追加50万U。溶栓后12 h应用低分子肝素钙5000U皮下注射,2次/d,应用7 d。

2 结果

42例达再通标准[2]37例,再通率78.6%,死亡3例,2例心脏破裂,1例死于心源性休克。7例并发心功能不全,2例出现皮下淤血,5例患者去上级医院作冠状动脉开通。

3 护理

3.1 一般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病情危重,患者入院后,氧气、心电监护、除颤仪、必要及时到位,迅速置入套管针,微量泵备用状态;抢救箱内抢救药品齐全。血压定时反复测量,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溶栓期间有专人护理,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耐心听取患者的主诉,详细了解胸痛程度,给家属做好宣教工作,保持病房安静,取得患者及家属理解和配合。

3.2 吸氧 一般氧气流量为4~6 L/h,吸氧时间24~48 h。

3.3 心理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急,病情重、胸痛剧烈、有时有濒死感。部分患者有医学常识,恐惧不安,紧张焦虑。护士应主动接触患者,做好解释溶栓的益处,给患者精神安慰,消除焦虑心理,增加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恢复期应避免生气,情绪激动,以防猝死。

3.4 静脉溶栓的护理 尿激酶药物要尽早到位,尽量使用10万u/支,50万u/支,以节省配药时间,保证尿激酶在30 min内滴完。根据血压调整好硝酸甘油的用量,最好用微量泵给药控制,保持血压稳定。

3.5 病情观察

3.5.1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首先观察胸痛变化 一般溶栓后2 h胸痛逐渐缓解,如胸痛持续不能缓解,猝死可能性大。应密切观察血压、心率、心律变化,并详细记录。若突然出现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湿冷,意识障碍可能是心脏破裂的征兆,应及时报告医生抢救。本组有2例患者死于心脏破裂。

3.5.2 心电监护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持续心电监护1~3 d,及时了解心电图ST段、T波变化及心律失常发生,ST段下降越快,T波倒置越早,再通率越高。护士必须掌握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变化规律。

3.5.3 并发症的预防、观察及护理 溶栓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再灌注性心律失常,一般出现在溶栓后30 min~2 h,多为一过性,前壁梗死为多发生频发室性早搏,加速性室性心动过速,下后壁梗死多发生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严重心律失常为心室颤动。一旦发生,立即电复律,本组患者曾有一例电复律,预后良好。出血,并不多见,多发生于穿刺部位瘀斑,一般不需要处理,重症出血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及颅内出血,但本组患者无1例发生,应认真观察生命体征。心功能不全,溶栓3 d之内可能发生,一周后更为常见,常表现胸闷,不能平卧,下肢水肿、腹胀、肝大、心率增快,双侧胸水,咯粉红色泡沫痰,应及时发现,提醒医生早期处理。

4 讨论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是十分有效的治疗手段,3 h内溶栓,其临床疗效与直接PCI相当,发病3~12 h内行溶栓治疗,其疗效不如直接PCI但仍能获益[1],溶栓时间越早,疗效越好。时间就是生命。但很多患者丧失了溶栓的机会,主要是就诊时间大都超过了6 h,预后不良。所以一方面普及心肌梗死的知识教育,尽早识别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尽早溶栓;另一方面加强急救知识规范培训,提高专业素质,加强护士主观能动性及敏锐的观察能力,是急性心肌梗死溶栓不可缺少的环节。

[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循环杂志编辑委员会。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710-725.

[2]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0,38:675-690.

461400 河南省太康县人民医院(闫黔云);郑州大学第二附院医院(张鑫)

3.6 饮食、排便与活动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有呕吐、恶心,饮食以流质为主,禁食刺激性食物,不能饱餐,以防加重心脏负荷。由于口服大量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注意预防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早期卧床,往往导致便秘,排便困难,护士应指导患者正确使用便盆及排便技巧,仍不能排便者口服缓泻剂或清洁灌肠。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如果血压平稳,2、3 d后可以下床轻微活动,不一定绝对卧床一周,活动越早,恢复越快。

猜你喜欢
尿激酶心血管病胸痛
不同浓度尿激酶在PICC导管堵塞再通中的应用进展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超声针联合微泡干预尿激酶溶解体外血凝块
胸痛中心成立对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效率的影响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有些胸痛会猝死
六安市人民医院组建胸痛急救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