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疗效观察

2012-01-25 00:05张景川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2年22期
关键词:神经性血府逐瘀汤川芎

张景川

辽宁省庄河市中医医院,辽宁庄河116400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疗效观察

张景川

辽宁省庄河市中医医院,辽宁庄河116400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予以血府逐瘀汤为基本方,随症加减,1个月为一疗程,随诊半年。结果:总有效率为92%,无性别差异,但与病程长短及情绪稳定性有关。结论: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可改善临床症状,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血管循环,防止血栓形成及舒张血管作用。

血府逐瘀汤加减;血瘀;血管神经性头痛

血府逐瘀汤系中医十大名方之一,为清代著名医家王清任所创,主治胸中血府血瘀。现今在临床上的应用极为广泛。笔者运用血府逐瘀汤为主加减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6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60例病例均以头痛反复发作为主证。病史最长者20年,最短者3年,平均为8年。年龄最大者78岁,最小者18岁。其中男性28例,女性32例。以上病例均为内伤头痛,并排除高血压、脑肿瘤、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疾病,而确诊为血管神经性头痛,同时服用其他中西药无效。

2 治疗方法

选用王清任血府逐瘀汤为基本方:当归20g,生地20g,桃仁15g,红花15g,赤芍15g,枳壳15g,甘草10g,川芎15g,柴胡15g,桔梗20g,牛膝15g。根据头痛部位不同,加入引经药:太阳头痛加羌活10g,防风10g;阳明头痛加白芷10g,葛根15g;少阳头痛加黄芩6g;太阴头痛加苍术10g;少阴头痛加细辛3g;厥阴头痛加吴茱萸5g,藁本10g。头痛甚者加全蝎6g,蜈蚣2条;头晕加女贞子15g,枸杞子12g;气血不足加太子参15g,黄芪60 g;恶心呕吐加陈皮10g,半夏12g,竹茹10 g;口干加天花粉20g,石斛15g;胸闷痛加郁金15g,瓜蒌皮15g;失眠多梦加酸枣仁15g,夜交藤30g。每日1剂,水煎取汁200 ml,分早晚2次服。1个月一疗程,随诊半年。

3 疗效标准

显效:头痛发作次数减少>70%以上,疼痛虽发作,但能忍受,并能坚持正常工作与学习;有效:头痛发作次数减少30%~70%,疼痛发作时,较治疗前程度有所减轻;无效:治疗后头痛无好转。

4 治疗结果

显效40例,占67%;有效15例,占25%;无效5例,占8%。总有效率为92%,男女患者无明显差异,但情绪稳定者较不稳定者疗效好,病程短者较病程长者疗效好。

5 典型病例

蒋某,女,40岁,农民。患发作性头痛10余年。初起每年发作数次,服西药止痛剂尚能缓解。近几年来,每因情志不遂、气候变化或月经期,则会出现周期性发作,渐进性加重,每次持续约1周~数周不等,头痛如锥刺,服止痛药不能缓解。多次求治西医无果,遂来求助中医。诉右侧头痛如针刺,痛点固定不移,伴面色苍白,倦怠乏力,时恶心,呈愁苦面容,呻吟不已,舌质红,苔薄白,舌边有紫色暗点,舌下络脉迂曲青紫,脉象弦涩。西医诊为血管神经性头痛。中医证属气机不利,瘀血阻窍。治拟行气活血,化瘀止痛。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当归、生地各20g,川芎、川牛膝、柴胡、桃仁、红花各15g,赤芍、炒枳壳各12g,桔梗、甘草各10g,全蝎6g,蜈蚣2条。4剂,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二诊:服上方后,右侧头痛缓解,恶心止,精神渐好转,舌、脉同前。效不更方,原方再进4剂。三诊:头略痛,舌、脉基本正常,在上方基础上适当化裁,予6剂继续调治。四诊:诉头痛止,余无所苦,月经亦调,继以人参养荣汤加减,善后。随访半年,头痛未再发作。

6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血管神经性头痛是由于脑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大脑功能活动紊乱、脑血管痉挛、脑血流量减少等引起的疾病。因病程长,病情常反复发作,多顽固难愈。且以女性偏多,有季节性和遗传倾向,病因病机复杂。血管神经性头痛属中医学内伤头痛范畴。祖国医学认为,头为精明之府,神明之主,又为髓海所在。机体诸精,上聚于头,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上注于脑,以滋养脑髓,活跃神机,维持机体平衡。脏腑经络发生病变或气血运行不畅均可引起头痛。久病入络则气滞血瘀,疼痛的性质以针刺样头痛为主,痛有定处,常受风寒之邪或精神刺激所诱发。在辨证中,严格鉴别分析,排除表证、虚证、痰饮等证型而按血瘀论治。正如《医林改错·血府逐瘀汤所治之症目》论头痛曰:“查患头痛者,无表证,无里证,无气虚、痰饮等证,忽犯忽好,百方不效,因此方一剂而愈。”血府逐瘀汤为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中主治瘀血诸证之基本方,由桃红四物汤合四逆散加桔梗、牛膝而成。桃红四物汤活血养血,四逆散疏肝理气,全方具有活血化瘀而不伤血、疏肝解郁而不耗气的特点。方中当归、川芎、桃仁、红花等均为活血化瘀药物,再配以牛膝祛瘀血、通血脉,引瘀血下行。川芎为血中气药,具有祛风止痛、活血通脉、畅达气血之功效。赤芍药通利血脉,其性偏凉,可制川芎温燥之性,两药合用,寒温相济,祛瘀活血通脉功效更强。方中又根据中医学理论中“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的理论,配以柴胡、桔梗、枳壳等疏肝解郁、开胸行气的药物,使气行则血行,达到不仅能行血分瘀滞,又能解气分郁结,活血而不耗血,祛瘀又能生新的功效。

血管神经性头痛,用该方治疗,药证相符,故能收效。现代研究认为:①此方使血栓形成受阻、全血比粘度、纤维蛋白原含量降低,抑制ADP诱导引起的家兔血小板聚集并促进血小板解聚作用,并对抗肉芽肿的形成[1]。②具体实验表明,血府逐瘀汤具有提高PaO2,并具有改善微血管循环,加速血液运行的作用[2]。③改善器官的血液循环,特别是微血管的循环,有舒张血管,增加血流,降低血流阻力作用,调整凝血和抗凝系统,防止血栓形成,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抑制结缔组织的代谢,减少癍痕的形成和粘连,降低机体反应性,具有镇痛和活血化瘀双向调节作用[3]。这又为祖国医学辨证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提供了现代医学理论依据。

[1]冯英菊,等.加减血府逐瘀汤治疗瘀血头痛的探讨[J].陕西中医,1998;(3):126.

[2]崔志永,等.加减血府逐瘀汤治疗瘀血头痛的探讨[J].河北中医学院报,1997:(1):1.

[3]刘建华,等.加减血府逐瘀汤治疗瘀血头痛的探讨[J].福建中医药,1998;(1):58.

R441.1

A

1007-8517(2012)22-0095-02

2012.09.26)

猜你喜欢
神经性血府逐瘀汤川芎
真武汤合血府逐瘀汤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血府逐瘀汤治疗失眠的作用机制
川芎的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预测分析
Comparison of mechanisms and efficacies of five formulas for improv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removing blood stasis
彭顺林对神经性耳鸣耳聋的治疗经验
川芎茶调散治疗耳鼻喉科疾病举隅
基于“脑肠相通”理论探讨调和胃肠治疗感音神经性聋的机理
毫针深刺治疗神经性耳鸣的疗效分析
Effect of Xuebijing injection on hematopoietic homeostasis of LPS induced sepsis in mice
大川芎方多组分制剂释药特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