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镜检查诊断钩虫病42例分析

2012-01-25 02:04韦国永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9期
关键词:球部虫体胃镜

韦国永

(广西南宁市马山县人民医院胃镜室,广西 南宁 530600)

钩虫病是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之一,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贫血、营养不良、胃肠功能紊乱,以往确诊钩虫病主要依靠粪便检查(涂片查找虫卵),但由于该法有一定的局限性,检查阳性率并不高,所以临床确诊率较低,很容易造成漏诊。现代诊疗手段中,胃镜检查是诊断钩虫病的有效方法之一,可为钩虫病的临床诊断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本院自1998年1月至2010年12月所行胃镜检查共33609例,其中检出钩虫病42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42例,女性26例,男性16例;年龄28~74岁,平均42.1岁,全部为本地农民,均有下地劳作史,病程3个月~2年不等。临床表现为上腹不适或隐痛、乏力者32例,具有不同程度贫血者34例,出现黑便者6例,有呕血症状者3例。

1.2 方法

本组病例全部经过胃镜检查,检查前常规禁食8h以上,采用利多卡因润滑胶浆作咽部局部麻醉,采用Olympus纤维胃镜或Fujinon电子胃镜检查,常规插镜至十二指肠降段。于十二指肠球部或(和)降段发现红色线形活体虫,以活检钳钳出体外送检。

2 结 果

本组33609例中发现钩虫42例,占0.124%,32例患者同时合并有胃炎,8例患者同时合并有溃疡。上述患者发现钩虫一至数十条不等,虫体呈细长线条状,长度约1.0~1.5cm,粗约0.05~0.1cm,呈鲜红、暗红或咖啡色半透明,蛇样盘曲,蚯蚓样蠕动,一端吸咬于肠黏膜,游离端自由摆动(个别呈快速扭动状态),可见十二指肠黏膜出现多处点状糜烂灶36例,糜烂灶见渗血4例,胃、十二指肠黏膜呈贫血相(苍白)32例。钩虫单纯发现在十二指肠球部9例(虫体1~4条),占21.43%;单纯在十二指肠降部上段14例(虫体3~10余条),占33.33%;钩虫同时在十二指肠球部及降部上段19例(球部虫体3~5条,降部上段6~数10条),占45.24%。以活检钳夹出虫体,死虫呈灰白色,经化验均确定为钩虫。

3 讨 论

钩虫病是钩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所致的疾病,发病部位多数位于空肠上段,另外十二指肠、回肠的上、中段也常见到。主要临床表现为贫血、营养不良及胃肠功能紊乱等[1],更为严重者可出现发育障碍及心功能不全。钩虫病在世界各国分布极为广泛,人畜共患,1984年WHO报告,全球钩虫感染人数约为9亿人。中国钩虫平均感染率为17.17%,全国感染人数约为1亿左右[2]。中国多数地区为两种钩虫混合感染,北方以十二指肠钩口感染为多,在南方一些地区则以美洲钩虫感染为主[3]。在钩虫的生活史中丝状蚴是其感染状态,当人接触含有丝状蚴的泥土或农作物时,丝状蚴能够迅速钻入皮肤,经毛细血管或淋巴管,随血液循环到右心,再进入肺毛细血管到达肺泡,循气道到达咽部,随吞咽活动经食管进入小肠,并在小肠发育为成虫。本组女性发病率多于男性,可能与本地区多数男性跨地区外出务工,当地农活主要由妇女来完成,与疫土接触机会较多有关。

钩虫成虫借口囊和切齿吸附于小肠黏膜并吸食血液,此过程可致黏膜出血点及小溃疡的形成。由于钩虫不断变换吸附部位,糜烂出血点及小溃疡的形成常为多发性,病变一般较表浅,严重者深达黏膜下层甚至基层,偶可涉及肠壁各层致大量出血[4]。钩虫病患者出现贫血主要是失血性贫血,由于钩虫的吸血活动,致使宿主长期慢性失血所致。重度感染者大便隐血可呈阳性。

胃镜检查对钩虫病的诊断准确率高[5],但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胃镜医师必须对钩虫成虫有充分的认识,对胃镜的操作要具有一定的经验和技巧,同时要做仔细观察。钩虫虫体细小,常被肠道黏膜皱襞、肠液所掩盖,此时要设法使观察部位尽可能充分暴露以减少检查盲区。钩虫主要寄生于小肠,胃镜检查时镜头应常规到达十二指肠降部,检查中不应满足于已发现的炎症、溃疡等病灶。本组钩虫在十二指肠降部较多,降部黏膜皱襞较多且密集,同时常覆有带泡沫胆汁,目前消泡剂虽然得到普遍应用,但对十二指肠内胆汁所形成的泡沫作用并不大,应反复仔细观察以提高检出率。部分胃镜医生对钩虫病认识不足、操作技巧欠佳,容易遗漏,故有些病例需进行多次检查才能发现[6]。

本组病例的胃镜检查申请单中,申请医师罗列的临床诊断绝大部分为胃炎、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等,很少提及钩虫病,可能的原因为,随着钩虫病发病率的逐渐降低,很多医务人员对钩虫病的认识开始淡漠,询问病史不详,检查不细致[7],加之钩虫病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多样化等一系列因素。

总之,胃镜检查对寄生于十二指肠球部、降部的钩虫虫体观察较为直观,尤其随着电子胃镜的普及,图像更清晰且具有放大功能等优点,同时可钳取虫体送检,是诊断钩虫病的可靠手段之一。

[1]徐芳.胃镜下直视虫体准确诊断十二指肠钩虫病[J].临床误诊误治,2004,17(2):126.

[2]吕冬云.十二指肠钩虫病的防治[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6,20(2):95.

[3]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759.

[4]赵慰先.人体寄生虫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649.

[5]王文文.内镜诊断钩虫病40例分析[J].海南医学,2004,15(5):76.

[6]罗文文.胃镜诊断钩虫病31例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30):4492.

[7]范士芹.56例钩虫病临床漏诊误诊分析[J].农垦医学,2000,22(3):164.

猜你喜欢
球部虫体胃镜
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诊断及危重病例治疗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CT表现
如何选购冬虫夏草
儿童阑尾蛲虫感染病理诊断1例
一饿就胃痛其实也是病
胃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肝硬化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评价
温度计为何能显示温度?
吡喹酮衍生物DW-3-15对日本血吸虫PZQ抗性虫体的生物学效应观察
鸡蛋壳治十二指肠溃疡
电子胃镜引导下放置螺旋形鼻肠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