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检查一下“检查者”

2012-01-26 06:22赵华
中国石化 2012年10期
关键词:新面孔检查者走过场

近日,某石油化工企业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安全检查,抽调基层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参与检查。安监科长在带队出发前,发现几个新面孔,当得知这几个新面孔是基层临时抽调人员,不是安全管理人员,也没有安全检查经验,他当即决定“打发”了这几个新面孔,并要求基层单位重新安排专业安全管理人员参与检查。

安全检查是企业常规工作,是对企业生产过程中影响正常生产的各种物与人的因素,如机械、设备、流程、人员等进行检查,发现不安全因素,以求消除。安全检查的目的在于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也就是把可能发生的各种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做到防患于未然。

然而,有些安全检查人员本身不懂安全,也不懂安全操作技术,让他们参与检查,除了凑人数外,毫无用处。他们无法检查出设备装置存在的隐患,无法发现操作人员的违章行为,更无法发现潜在的安全风险。如果他们不懂装懂,岂不要误了大事?他们的检查结果又有多少可信度,由此制定的整改措施又有多少可操作性?

事实上,在检查过程中,检查者直接掌控着检查的结果,检查者自身的素质,也就决定了检查工作取得什么样的效果。

人们常说,“莫让安全检查搞形式、走过场”,让不懂安全的人员参与检查,虽然检查队伍庞大,但结果也只能是正正规规地走过场。

扎实认真的安全检查能够起到预防事故的作用,如果仅仅把检查作为例行公事,就起了反作用。也难怪有一线员工抱怨:每天多单位、多批次的检查人员到现场,严重干扰了基层的正常工作,反而制造了新的安全隐患。

显而易见,要使安全检查达到应有的目的、收到实效,很重要的一条是要把好“检查者”的关,在考核制度上要对安全检查者有约束,对检查者素质提出较高的要求,而绝不可搞“滥竽充数”。

猜你喜欢
新面孔检查者走过场
镜子里的新面孔
剪切波弹性成像在乳腺不同深度病变中的可重复性评价
塑造新面孔
消除隔阂,呈现新面孔
正中神经剪切波弹性成像的可重复性评价
别让你的体检“走过场”
特约编委中的新面孔
“NT手动测量与半自动测量超声检查者自身及检查者之间的可重复性:一项交叉研究”点评
本期导读
脑膜刺激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