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G桩施工工艺简介和常见问题处理

2012-01-26 14:58
治淮 2012年4期
关键词:桩头桩位成孔

孙 崇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简称CFG桩,是一种由水泥、粉煤灰、碎石、砂加水拌和形成的高粘结强度桩,和桩间土、褥垫层一起形成复合地基。桩身强度等级多在C15~C25之间,一般用于建筑地基的加固。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焦作标5标纸坊河倒虹吸工程第14#、15#管身基础、出口闸室段及出口渐变段1#、2#翼墙基础采用CFG桩进行处理,桩径0.5m。其中第14#、15#管身基础及出口闸室段基础桩长7m,775根,总长5425m;出口渐变段1#、2#翼墙基础桩长9m,242根,总长2178m。桩距均为1.5m,采用等边三角形布置。

一、施工顺序

CFG桩施工顺序:施工准备→设备、人员进场→测放桩位→试桩施工→桩基施工→凿桩头→检测→褥垫层施工→验收。

单桩施工流程:定位放线→启动桩机对准桩位→桩机调平、钻杆调直→钻孔→钻孔至设计深度→压灌混凝土、提升钻杆至设计桩顶高程→成桩完毕→停机移位至下一桩位。

二、现场要求

现场要求场地平整。平整范围需考虑水泥粉煤灰碎石桩边桩和角桩施工时的工作面,工作面的确定取决于机身尺寸和工作特性。根据长螺旋钻机情况,考虑施工时的工作面,建基面整平的平面尺寸以建筑物的底板外缘为基准向四周均扩出1.0m。另外,还需根据场地料场和搅拌机的布置情况,在平整时预留出混凝土泵的位置。水、电等要满足施工要求,保障通往施工工作面和料场的道路畅通,另外配备150kW发电机组应急。

三、桩基主要施工工艺

1.确定控制轴线

在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施工前应根据设计图纸,确定建筑物的控制轴线,并将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的准确位置放线到桩作业面上。放线的桩位应明显、易找、不易被破坏,采用有一定直径和深度的白灰点来表示桩位,桩位偏差小于2cm。

2.钻进成孔

钻孔开始时,一般应先慢后快,这样既能减少钻杆摇晃,又容易检查钻孔的偏差,以便及时纠正,垂直度偏差应小于1%。在成孔过程中,如发现钻杆摇晃或难钻时,应放慢进尺,否则较易导致桩孔偏斜、位移,甚至使钻杆、钻具损坏。当钻头到达设计桩长预定标高时,于动力头底面停留位置相应的钻机塔身处作醒目标记,作为施工时控制桩长的依据。正式施工时,当动力头底面到达标记处桩长即满足设计要求。施工时还需考虑施工工作面的标高差异,作相应增减,成孔深度误差不超过0.1m。

3.灌注及拔管

桩深成孔到设计标高后,停止钻进,开始泵送混合料。泵送前,应用水泥砂浆湿润管路。当钻杆芯管充满混合料后开始拔管,一次提钻高度小于25cm,混凝土埋钻高度大于1.0m。严禁先提管后泵送,混合料的泵送量应与拔管速度相匹配,拔管速度结合工程特性现场控制。成桩过程宜连续进行,应避免因后台供料慢而导致停机待料。若施工中因其他原因不能连续灌注,须根据勘察报告和已掌握的施工场地土质情况,避开饱和砂土、粉土层,不得在这些土层内停机。灌注成桩完成后,用水泥袋盖好桩头,进行保护。施工中每根桩的投料量不得少于设计灌注量,桩顶高程高出设计桩顶高程不少于0.5m,以保证桩顶标高和桩顶混凝土质量均符合设计要求。

4.钻机移位

当上一根桩施工完毕后,钻机移位,进行下一根桩的施工。施工时由于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排出的土较多,经常将临近的桩位覆盖,有时还会因钻机支撑时支撑脚压在桩位旁使原标定的桩位发生移动。因此,在下一根桩施工时,还应根据轴线或周围桩的位置对需施工的桩位进行复核,保证桩位准确。

5.桩头处理

保护土层清除后将桩顶设计标高以上桩头截断。首先,找出桩顶标高位置,在同一水平面按同一角度对称放置2个或4个钢钎,用大锤同时击打,将桩头截断。严禁用钢钎向斜下方向击打或用一个钢钎单向击打桩身,或虽双向击打但不同时,以致桩头承受一定的弯矩,造成桩身断裂。桩头截断后,用钢钎、手锤将桩顶从四周向中间修平至桩顶设计标高(桩顶标高允许偏差0~+20mm)。如果在基槽开挖和剔除桩头时造成桩体断至桩顶设计标高以下,则必须采取补救措施。假如断裂面距桩顶较近,可接桩至设计桩顶标高。

四、常见问题及处理办法

1.堵管

堵管是灌注成桩最常遇到的主要问题,若不及时排除,会给施工带来很大困难。根据现场施工经验总结,分析出产生堵管的主要原因和解决办法:

(1)因混合料配合比不合理,和易性不好而发生堵管,需注意细骨料和粉煤灰两种材料的掺入量,粉煤灰掺入量宜控制在60~80kg/m3。

(2)因混合料搅拌质量有缺陷,需确保混合料能顺利通过刚性管、高强柔性管到达钻杆芯管内,同时控制好混合料坍落度,宜控制在16~20cm。

(3)若因设备缺陷而导致堵管,需保证管件连接顺畅,确保弯管与高强柔性管等连接紧密,保证垫圈无破损。

(4)施工人员操作不当也会导致堵管现象发生,因此必须要求操作人员严格按施工规范进行施工。

2.窜孔

在饱和细砂层、粉砂层中施工常遇窜孔现象。完成1号桩后,在2号桩钻进成孔过程中,1号桩混合料尚未凝固而流向2号桩钻孔,这种现象叫窜孔。出现窜孔可采取隔桩、隔排跳打施工方案解决。

3.断桩

断桩发生时,应与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共同制定方案,在原定检测方案的基础上,选择几根断桩进行单桩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对比完整性桩和断桩试验结果,确定断桩是否能够使用,如果确定复合地基承载力和变形能满足设计要求,可不进行处理。如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对于浅部断桩,采取接桩的方法处理,但是对于深度超过1m以上的,宜采取桩间补桩的方法处理

猜你喜欢
桩头桩位成孔
混凝土灌注桩桩头环切破除施工技术的应用
灌注桩水下扩大桩头施工技术
在既有线市政道路桩基施工中冲击成孔的应用分析
不良地质情况下机械成孔灌注桩的施工
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施工要点分析与质量控制
冲击成孔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技术
建筑工程中深基坑开挖施工技术探讨
环切七步法破桩头施工技术
Hepatitis C virus eradication with directly acting antivirals improves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
探讨桩基础工程施工测量的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