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放疗固定板的研制与临床应用

2012-01-26 07:43徐军马艳伟马景光邢丽娜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12年1期
关键词:塑膜头枕头颈

【作 者】徐军,马艳伟,马景光,邢丽娜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放疗科,黑龙江,哈尔滨,150086

治疗体位及体位固定是肿瘤放射治疗计划设计与执行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为确保“三精”(精确定位、精确计划、精确治疗)的实施,从肿瘤定位到治疗计划设计、模拟、确认及每天治疗摆位过程中,必须保持患者体位的一致性。体位固定是保证放疗体位重复性和准确性的重要手段。目前临床上比较通用的体位固定方法是固定板加热塑膜固定技术,体位固定板已成为精确放疗不可缺少的重要装置,现在临床上使用的固定板多数采用头、头颈肩和体部分立式固定板,通用性差,而且结构上存在不足之处。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种一体化的固定板,并委托厂家加工制作,经临床使用效果满意。

1 固定板的组成与结构

一体化放疗固定板选用碳纤维材料,硬度、平坦度、抗变形能力、射线衰减度均达到临床要求标准,结构如图1所示。该固定板总长115cm、肩部宽68 cm、体宽63 cm、厚20 mm,板体分为头、头颈肩和体部三个固定区域。头部固定区板体设有头部U型热塑膜卡钉2个、压扣4个,可与系列插入式U形头膜实现头部的固定;另外设有头枕卡钉、头枕卡套,以固定头枕,头枕卡套上的卡孔在纵向上有四种位置选择,以适应胸、腹和盆腔等不同部位肿瘤的位置选择,适应高矮不同的病人。头颈肩固定区板体周边设有9个插孔,可与系列插拔式头颈肩面膜或头膜(V形或S形膜)实现头颈肩部或头部的固定。体部固定区板体两侧设有4组压孔和压扣,可与系列插入式体膜实现胸、腹和盆腔部位的固定,4组压孔分别设置A、B、C、D四种侧向位置选择,以适应胖瘦不同的病人。体部固定区板体脚侧中央设有一组纵向压孔和压扣,有8种位置选择,用于盆腔固定时大腿的固定。板体两侧分别设有30 cm的纵向刻度尺,用以标识固定板的纵向位置坐标;板体脚侧边设有横向标尺,从中心到两侧各20 cm,用以标识固定板的横向位置坐标。在板体中央纵向上设有一条间断的白色划线,用以标识板体的中轴线。板体脚侧端设有适配条凹槽和锁紧螺栓,使固定板锁定在加速器床板上避免移动。

图1 一体化放疗固定板实物图Fig.1 An integrative immobilization board for radiotherapy

2 应用体会及结论

我科自2010年3月开始,使用该新型固定板做不同部位三维适形放疗400多例,认为有以下一些优点。

① 使用方便 该固定板实现了一板多用,治疗不同部位肿瘤患者时不需要更换不同的固定板,免除固定板的频繁更换。该固定板采用插孔和压扣式固定结构,除头枕是活动的偶尔需要更换外,其余的附件都是固定在板体上的,可以免除选取过多与板体分离的活动部件的繁琐操作。这种结构设计既减少了差错发生率,又使操作变得简单快捷,减轻了摆位技师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② 提高了体位固定的准确性 以往使用的分立式头膜固定板的板体比较小,分立式体膜固定板的头枕与体架分离。新型固定板,各部位集成在一个尺寸较大的板体上,头膜固定时头部不再会随身体发生移动扭动;头枕镶嵌固定在卡套内,体膜固定时稳固的头枕位置对身体的自由移动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增加的纵轴中心标识线和横向位置标尺能标定固定板的横向位置。这些结构设计使体位固定的重复性和准确性都得到提高。

③ 提高了肿瘤照射剂量的准确性 以往使用的有些固定板,在设计上只考虑体位固定的稳固性问题,忽视了其对射线衰减的影响。本新型固定板采用全碳素纤维材料,充分考虑了射线衰减,力求对射线衰减小而且均匀,板体最大衰减部位不超过3%,提高了肿瘤照射剂量的准确性。物理师不必再进行射野躲避和衰减剂量的计算补偿,从而提高了做治疗计划的质量和效率。

④ 体位舒适 新型固定板板体长度大而光滑平整,病人躺在上面不存在高低落差,因此体位更加舒适。新型固定板的头枕是镶嵌在板体上的,稳固的头枕位置对患者选择正确的体位起到很好的约束作用,减少了患者体位过多移动带来的不适。

⑤便于维护管理 一个新型固定板可以替代多个分立式固定板,节省了摆放空间。另外头枕及零配件规格型号也比较统一,因此便于维护管理,减少了维护成本。

综上所述,该新型固定板的设计科学合理,方便实用,使用效果满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3 讨论

随着肿瘤精确放疗技术的普及应用,放疗摆位的重复性、准确性问题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直接影响着病人治疗的安全与疗效,一直是放疗界关注的问题。关于放疗热塑膜固定板的研制和改良已有相关文章报道,我们根据临床精确放疗的需要,对已有固定板的不足之处做了改进设计,使其性能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但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固定板加热塑膜固定技术自身仍然存在缺陷性,正如应惟良报道,目前临床上得到公认最好的体位固定技术还是头颈部的网膜固定技术,但对于胸部、腹部和盆腔部位肿瘤的体位固定却依然存在着很多不足。受到患者自身体重、呼吸、餐后时间、膀胱充盈度、皮下脂肪厚度和大面积(松弛)皮肤牵拉等影响摆位误差原因较多,体位重复性差。要彻底解决上述问题,得有待于依靠呼吸门控、四维放疗技术和实时跟踪技术等更先进的技术去解决实现。

[1] 胡逸民, 杨定宇. 肿瘤放射治疗技术[M]. 北京: 北京医科大学,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1999

[2] 李勤, 蔡英全, 杨怡萍, 等. 多功能精确放疗固定板的临床应用体会[J]. 现代肿瘤医学, 2009, 17(8): 1559-1560.

[3] 杨波, 赵涤非, 张福正.改良放疗体膜固定装置的摆位[J].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 15(4): 335-336.

[4] 应惟良, 刘根华,丁生苟. 现代放疗的体位固定技术与发展[J]. 井冈山学院学报(自然科学), 2008, 29(10): 107.

猜你喜欢
塑膜头枕头颈
Información económica
发泡胶个性化头枕+头颈肩热塑膜在固定鼻咽癌患者调强适形放疗中的应用
奶羊养殖塑膜大棚的建造方法
在地图上玩耍的孩子
美国FDA:批准HPV9价疫苗用于预防头颈癌
基于仿真的鞭打试验影响因素分析
山医大一院“一站式”头颈、冠脉联合扫正式上线
关于《头颈肿瘤防治专栏》的征稿通知
炸药中包包装技术的探讨与研究
主动式安全头枕的开发与仿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