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医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浅谈

2012-01-27 12:55赵心宇许燕朱杰刘纯青
中国科技信息 2012年16期
关键词:医学生课外检验

赵心宇 许燕 朱杰 刘纯青

大连医科大学检验医学院,大连 110064

检验医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浅谈

赵心宇 许燕 朱杰 刘纯青

大连医科大学检验医学院,大连 110064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是培养大学生探求知识、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作者根据检验医学生的特点,探讨了检验医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必要性、社会意义及具体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检验医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科技创新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宗旨,在高校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近几年,“挑战杯”竞赛作为当代大学生科学技术的奥林匹克,展示了蓬勃的生命力,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培养创新思维的平台[1]。对于检验医学生而言,不但日后将从事大量检验操作工作,而且面临新的诊断指标和检验方法的科研探索,故较临床医学生更加强调动手能力和科研创新思维的培养。

1.检验医学生的特点

随着许多精密快捷的自动分析仪器的诞生及普遍使用,检验工作已经从附属地位演变成具有重要作用的医疗诊断部门。与此同时,社会对检验医学生在仪器设备的使用、实验技术的掌握及新技术手段的更新都有更高的要求。随着现代科学的迅猛发展,检验医学不但涉及传统的免疫、微生物、生化、血液学检验、临床检验等学科,更与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新兴学科密切相关。因此,这些新兴技术及相关仪器设备的应用必将对检验医学的发展起到深远的影响,这就要求检验医学生不但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更应该积极跟进生物技术领域的进展,并具有一定的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2]。

2.开展课外科技活动的必要性

医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有利于营造良好而积极的校园科技文化氛围,通过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促进学风、校风的建设。浓厚的科研创新氛围,不但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书本上的医学理论知识,又获了得除实验课之外的动手能力和科研思维的训练;既培养了他们的理性思考和逻辑分析能力,又使他们一定程度地了解知识成果产业化、商业化的方式[3],使他们成长为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3.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应注意的问题

3.1 选题宜与教学及社会需求紧密结合

与研究生不同,本科生的课外科技活动不必过分强调科学价值,最好是理论课堂的进一步延伸。学生在理论课中学习的知识点多是前人通过实验获得的,如何通过一个完整的实验获得一个结论则很难在课堂教学中完成,甚至在实验课中也难以实现,而课外科技活动则提供了一个弥补这个缺憾的机会,我们可以选择与授课内容紧密结合的课题,让同学们利用理论课和实验课学习的理论和技术解决一个问题,进而得出结论。例如,我们课题组让学生观察慢性应激大鼠血液系统内各指标的变化,学生利用课堂学过的、实验课做过的实验完成各指标的检测不但将学到的知识立即应用到实践中,也亲自体会了获得一个结论的完整科研过程。

对于检验专业的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的选题不必局限于疾病机理的探讨,完全可以选择具有社会应用价值的技术更新方面的课题。又如,我们学院有的课题组曾指导学生设计“负压真空采尿管”,这种导尿管不但可以提高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还能大大加快操作速度,具有很强的临床应用价值。通过这样一个小的技术更新实验,将创新思维的“灵感”灌输给学生,学生也从中获得如何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启迪。

3.2 课题设计应难度适中,实验周期不宜过长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课堂知识的学习,课外科研活动只是一个开阔思维和视野的渠道,在大学生教育中处于辅助地位。因此,在选题时应避免给学生带来过重的负担,应选择适合大学生知识结构的题目,实验也应该在他们的知识水平范围内,这样有利于他们及时理解和消化所参与的课题内容。根据我们的经验,每周16至20个小时的科研活动时间,一学期动手实践2至3个月比较适宜。

3.3 强调团队合作精神,合理安排时间

大学生科研的特点之一是以小组为单位,通常4~5名成员,故不但强调知识和技术的学习,也强调团队协作精神。这就要求指导教师在设计课题时要考虑大学生实验的特点,充分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让每个同学都能很好地发挥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同时也注意“分中有合”,成员之间只有通过相互紧密协作才能顺利完成工作。

为了在时间上保证实验的连续性,成员的组成最好由同一专业的不同年级或不同班级组建而成,成员之间既联系密切和方便,又有不同的课余时间,大家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实验进程协同完成所有试验。

3.4 对研究结果不做硬性要求

医学领域的课题实验周期通常较长,大学生完全是在利用课余时间完成项目,故在这样短时间内想高质量地完成一个项目,取得预期结果并发表文章并不容易。所以,结题时可不必做这方面的要求,团队成员只要如实汇报整个实验过程即可,对于没有取得预期结果的项目,可以分析失败原因并提出下一步研究计划。

4.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活动的意义

4.1 使学生有机会参与社会财富的创造

各种省级和国家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不但激励了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也促进了大学生课外科技成果的产生,其中一些优秀成果可直接应用于社会生产,使学生直接参与社会财富的创造。

4.2 有利于提高就业竞争力

在科研活动中,学生们可以在实践中及时发现自身知识和能力的缺陷,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学习,锻炼和提高。参加过科技活动的学生往往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许多用人单位会非常关注那些在科技比赛中得过奖、发表过相关科研论文的学生。因此,科技创新活动也为很多有潜力的学生赢得了用人单位的青睐,从而增加了就业机会。

4.3 论文撰写能力的提高

我院的检验医学生必须完成毕业论文并通过答辩方可毕业,但实际上他们在求学过程中很少有机会接受这方面的训练。因此,尽早参加大学生科研活动可获得较早阶段的写作训练,既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科技论文的写作能力,也为他们今后进行科研工作和撰写科技论文打下基础。

4.4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始终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等教育的任务,也是高等教育的特点[4]。创新精神的精髓是要具有创新思维,而医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恰恰是这一特点的最佳体现。在指导学生科研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参与项目一段时间逐渐表现出独立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他们的很多想法都令老师们惊喜,而且很多有难度的实验也能通过几个成员的合作顺利完成。因此, 大学生科技活动确实是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

[1]回蔷,左云飞.移动教育在医学检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21)9:98-99.

[2]刘辉.国内外检验医学教育的比较和创新[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8,10(2):201-203.

[3]潘娌妮,楼永良,吕建新.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探索[J].检验医学教育,2010,17(2):18-20.

[4]陈霞,李一雷,杨成君等.培养医学创新人才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医药导报,2008,5(22):104-105.

G642.423

A

10.3969/j.issn.1001-8972.2012.16.116

赵心宇(1966-)女,高级实验师,硕士,主要从事血液检验的基础研究。

刘纯青(1975-)女,讲师,博士,主要从事医学检验的基础研究。

猜你喜欢
医学生课外检验
小满课外班
医学生颈痛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以医史学史料为载体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
电梯检验中限速器检验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探究
关于锅炉检验的探讨
小议离子的检验与共存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期末综合复习测试卷
人文教育要给医学生另一种智慧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