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两个加快” 奋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12-01-27 22:28中共南京市委党校教授王玉珍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小康社会经济建设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教授 王玉珍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是宏伟目标,也是传承接力的必然结果

党的十八大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从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虽然只有一字之改,但却是一个质的飞跃。这一改动契合了老百姓的殷殷期待,在全国上下引起强烈反响。全面小康社会的渐行渐近既是我党我国人民对宏伟目标一以贯之的追求,也是我们咬定目标坚持传承接力的必然结果。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移的追求。在经历了我国经济发展及“四个现代化”的探索波折后,我们将“强国梦”的宏伟目标同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文化发展十分落后的基本国情结合起来。基于这样的认识,邓小平同志用中国老百姓普遍认同的“小康社会”来描述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在此基础上,党的十三大提出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即:第一步到20世纪八十年代末,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经过全党全国人民共同努力,在20世纪末基本实现“小康”的情况下,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党的十七大根据形势发展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全面的部署。围绕这一宏伟目标,全国上下努力奋斗。十年来,我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跃升到第二位,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党的十八大报告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等五个方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实施“两个加快”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内容,也是实现路径

“两个加快”即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两个加快”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内容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路径。说其是主要内容,是因为全面小康社会涵盖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内容,构建“五位一体”的宏伟蓝图既要完善体制机制,也要解决这五大建设中的发展难题。说其是实现路径,是因为要实现宏伟目标,现有体制、经济发展方式的问题是绕不过去的坎。我国社会正处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双重转型期,其特点表现在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资源环境约束增强,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能源资源价格均呈上升趋势,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渐失,经济社会发展不和谐问题突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突破这些瓶颈障碍。而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从现在起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期,我们必须改善投资消费出口结构,扩大消费需求;优化产业结构,改变一产薄弱、二产不强、三产滞后的现状;促进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促进创新资源的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能否转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项改革是否到位,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改革既要发挥政府作用,更要尊重市场规律。也就是说市场要在资源配置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政府要在基本公共服务、市场监管和社会性监管方面做到位。只有通过深化改革,完善体制,更好地发挥好政府与市场两只手的协同作用,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在未来才能取得实质性进展;反过来,也才能加快形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而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三、实施“两个加快”既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物质基础,也为其提供体制保障

实施“两个加快”的直接结果是建成合格的市场经济体制,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新的发展方式,从经济制度和生产力两个方面释放巨大的发展潜能。具体说,一是通过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发展活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通过调动不同群体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从源头上释放发展能量;二是通过构建国家创新体系,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完善知识创新体系,强化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技术研究,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抢占科技发展战略制高点。以科技创新释放发展能量;三是依据我国的发展现状,通过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发展的方式,多途径多层次地释放发展能量。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可靠的体制保障。

总之,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全面小康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路径。理性认识这一点,在实践中实施“两个加快”就能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猜你喜欢
小康社会经济建设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汇聚打赢疫情阻击战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巾帼力量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