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专业数字平台 推进科技出版转型

2012-01-28 10:51沈元勤
中国出版 2012年19期
关键词:转型数字化数字

文/沈元勤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正在改变着包括科技出版在内的中国出版产业格局,数字出版已经成为与传统纸质出版并存的出版业态,并呈现出潜力巨大的发展趋势。如何选择数字化转型途径,确定未来数字出版发展的方向,是中国科技出版界普遍关心的问题。

科技出版可以追踪记录发现先进的科技成果,并推动其广泛传播,使其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在数字化时代,科技出版对科技创新、科技成果推广、科技人才培养、科学知识普及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与传统出版的技术手段相比,数字化技术可以更加有效地整合科技资源,利用更加丰富的媒体介质为读者提供多样化的产品与服务。那么,传统出版如何尽快实现数字化转型?笔者认为,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专业科技出版社有其自身的优势及特点,应着眼于为行业及特定的读者服务,在充分依托传统出版积累的内容、作者、读者及渠道资源基础上,建设专业服务平台,整合专业出版资源,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数字产品及服务,实现由传统出版商向现代科技专业信息服务商的转型。

下面,就如何建设专业数字化服务平台,推动数字化出版转型,结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的做法谈点看法。

一、利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加大科技出版资源的整合力度

数字化以其先进的传播手段、快捷的服务方式,为进一步整合科技资源提供了技术支撑。

1.利用数字化技术,可以整合国际科技出版资源。目前,在专业出版领域,励德·爱思唯尔、施普林格等世界知名出版机构都搭建起了基于海量内容的数据库,并根据用户需求开发出多种数字化产品和服务。借助这些数据库和产品,我们可以了解国际最新科技动态和出版动态,通过对这些信息资料的分析,可以将国内读者需要的资料信息第一时间引进国内,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同时,国外出版机构和读者也很关注中国的科技发展动态,对中国的科技出版物也有很大的需求,利用数字化技术,与国外同行可以更好地开展科技出版合作与交流。

2.利用数字化技术,可以整合国内行业科技出版资源。近年来,我国各行各业都得到快速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科技资源。如建设行业,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节能减排的推广,一批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在建筑领域应用推广。同时,随着对城市功能的强化管理,减灾防灾、智能交通、绿色建筑等技术和管理措施也在不断提高和加强。这些方面的进展,提供了大量的出版资源。利用数字化技术对这些资源进行组织、加工、存贮,形成可以搜索查询的数据库,便于让读者了解并掌握国内最先进的科技成果、最适用的工程技术以及各种最新的产品信息。

3.利用数字化技术,整合传统出版资源和科技媒体出版资源。通过将纸质出版物转化为数字出版资源,可以更方便地对出版物进行深度开发,以生产出内容形式更加丰富的新产品,实现出版效益的最大化。通过对发散、交叉的科技媒体资源进行筛分、整理,可以将各种信息碎片集中为系统、完整的数字资源库,使读者更加方便地进行搜索查询。对于各出版社的相关资源,可采取版权交易,或有些大型项目采取合作的方式,也可采取兼并重组的方式,既可减少重复出版,又可使资源优化,方便读者,提高使用效率。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将会有越来越丰富的整合科技资源的手段和途径供我们选择和利用。利用这些新技术,不断强化对科技出版资源的整合力度,通过整合使专业科技资源更加全面、更加权威,这也是科技出版单位向数字化转型的基础。

二、选择适当的数字出版模式,推进传统出版向数字化转型

数字出版作为一种新的出版业态,代表了出版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但传统纸质出版仍有一定的生命力,尤其是专业科技出版,还有不小的发展空间与潜力。数字出版与传统纸质出版将在一定时期内处于并存状态,且可相互促进发展。

1.发挥传统资源优势,建立优质内容基础。就出版的实质而言,无论是传统出版还是数字出版,内容始终是其最根本的组成部分。传统出版为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基础,通过技术转换,传统出版的内容资源完全可以转化为数字出版所需的数据库。数字出版丰富了内容资源整合的手段,为内容的传播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媒体介质。因此,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相辅相成。国外一些大型出版集团的经验也表明,在传统出版形成的内容资源基础之上发展数字出版,容易形成比较顺畅的产品链,降低数字出版成本投入的风险,可以在短时期内扩大出版规模,进入成熟的商业运作阶段。所以,利用传统出版优势,借助传统出版资源来开发数字产品,进而构建起专业特色鲜明的专业数字出版品牌,这是科技出版推进数字化转型的可行模式。我国大多专业科技出版社成立近60年,积累了大量的专业内容出版资源,这些资源将成为各出版社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重要基础。

2.以图书为载体,培育数字化读者。建工社在纸质图书的出版过程中,注意与数字化转型相结合,有目的地进行书盘互动、书网互动,利用多媒体手段将专业知识内容提供给读者,同时也引导读者逐步适应数字化出版模式。例如,对于建筑专业来说,图片是进行学习、构思、设计、表现等许多过程不可缺少的参考资源,具有文字手段无法替代的功能。建工社将图书中的图片专门制作成《建筑图库》光盘,为读者提供了更加生动直观的阅读材料。建筑行业的标准规范品种繁多,修订更新快,为了让读者及时掌握现行的标准规范,建工社在网上开辟了标准规范大全及单行本的网上增值咨询服务,方便读者快速搜索查询、购买,及为读者提供答疑服务。为了借助经典纸质图书的影响力营销数字产品,建工社配套出版了《项目经理电子书架》《城市规划资料集》等大型工具书的电子版(U盘和光盘)。

3.针对不同的读者,开发适合的数字产品。在建设领域,有的施工技术人员流动性强,有的设计人员需要大量的新资料,且需要不断更新。建工社将对一些大型工具书和重点教材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建立可供搜索查询的专业数据库,按专业知识点、条目、图片、音频等进行划分和存储,并选择光盘、网络和移动阅读等多种模式出版,为专业领域提供功能性强、即时更新和使用便捷的数字化产品,逐步推进数字化转型工作。

三、建设专业数字化服务平台,实现现代科技信息服务商的目标

未来科技出版的核心竞争力,是基于优质专业内容和适宜数字技术完美结合的高水平的专业信息服务。

1.专业服务需要专业平台。传统出版服务读者的方式是为读者提供图书产品供读者阅读学习。数字出版以其先进的技术手段为读者提供了更多的服务,如搜索查询、在线学习等。未来基于数字化技术建立的科技服务平台,可能会有两种不同的模式:一种是拥有海量科技信息的,以搜索查询为主的“大平台”;一种是面向专业读者,提供专业服务的“小平台”。从国外著名出版集团的成功经验来看,为读者提供专业的、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是专业出版社发展数字出版的成功之道。例如,励德·爱思唯尔集团建立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科学文摘数据库Scopus(思科普斯)和全文数据库,目前全球范围的大学都在使用这些产品。麦格劳·希尔集团发布了主要面向大学生的数字产品——百科全书在线版。借鉴国外数字出版的成功经验并根据建筑类图书的专业属性,建工社将专业数字化服务平台作为未来数字化发展方向,重点建设为专业人员提供多样化服务的专业信息平台和在线教育服务,实现现代科技信息服务商的目标。

2.专业平台提供持续服务。专业科技数字出版通过专业的、持续的、诚信的服务,吸引读者,方可获得持续的效益。保证专业平台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必须依靠专家型的编辑人才和专业数字出版人才。目前,建工社已经开始尝试专业信息平台服务和在线教育服务,开通了电子书下载、图书10%在线翻阅、网络期刊出版服务。采用Flip-book(数码翻页电子书)加密系统制作电子书和在线阅读产品。例如,建工社出版建造师考试用书,多方位搭建数字出版平台,为广大考生提供了在线咨询、网络下载、网络教学以及增值服务等服务形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利用专业平台发展关联业务。随着专业平台的内容丰富,通过对专业读者的引导和培育,使专业平台成为行业从业人员离不开的工具,也就形成了巨大的、稳定的专业市场。同时可以发展广告、培训、咨询等关联业务,促进图书及数字出版业务的发展。2011年我国互联网广告收入512.9亿元,而电子书报刊收入仅69.18亿元,说明广告等关联业务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4.专业平台需要系统建设。为了整体规划建工社数字出版未来的发展,建工社的“中国建筑全媒体资源库与专业信息服务平台”项目已列入国家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库。该项目计划采用产业化运作模式,以建工社丰富优质的图书资源为内容,构建“全媒体资源库”和建筑专业数字出版信息服务平台、资源采集加工平台、复合出版平台、基础平台,开展以“建筑文库”为品牌的6项在线服务。建筑专业信息服务平台将覆盖建筑设计、建筑施工、行业标准规范以及面向教师、学生的在线学习与交流互动,将为读者提供建筑资源查询、对比服务等;建筑资源全媒体采集平台将实现纸质图书资源的采集加工与结构化,期刊资源、音像资源、建筑课件的采集加工,为建筑资源库提供丰富的内容汇集途径;复合出版平台是依托全媒体资源库向读者提供电子书、电子期刊等数字化服务,同时提供数据库类型的专业资源检索服务以及按需出版等;基础平台将负责建筑资源的知识体系构建、元数据分类标引、数据挖掘以及知识产权的保护。在线服务6项内容包括建筑图书在线、建筑图库、标准规范在线服务、建筑类考试在线服务、在线专业教育服务以及专业数据库服务。通过这些在线服务,可以为专业人员提供全方位、立体化、多终端、多渠道的信息服务。

数字出版是一个新兴的领域,产业的内容、产品的特点都与传统出版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数字出版的发展,离不开与其相匹配、相适应的新型经营管理模式,离不开能够适应数字出版的出版专业团队。科技类出版社需不断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数字出版经验,同时针对自身的特点,力争打造具有专业特色的现代科技信息服务企业,为行业提供更加全面、更加新颖、更加便捷的专业内容服务,积极推动行业科学发展。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中国的科技出版正面临着产业转型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作为科技出版社,应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既坚持继续深度开发传统出版资源,又积极推动数字化出版转型,实现中国科技出版更好更快地发展。

猜你喜欢
转型数字化数字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答数字
数字化制胜
数字看G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