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头回”与“隐藏头回”——浅析宋元话本小说中的“头回”

2012-01-28 22:22常鹏飞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话本隐藏式宋元

常鹏飞

(兰州大学文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对于宋元话本中的“头回”(又叫“得胜头回”)的认识,存在两种观点:第一种以鲁迅、胡士莹为代表。他们认为, “头回”是独立的一部分。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解释说: “此种引首,与讲史之先叙天地开辟者略异,大抵诗词之外,亦用故实,或取相类,或取不同,而多为时事。取不同者由反入正,取相类者较有浅深,忽而相牵,转入本事,故叙述方始……凡其上半,谓之'得胜头回',头回犹云前回,听说话者多军民,故冠以吉语曰得胜,非因进讲宫中,因有此名也。”[1]借鉴鲁迅先生的说法,胡士莹《话本小说概论》解释说,“(头回)自身就成为一回书,可以单独存在,位置又在正话的前头,所以叫做'头回',亦称'得胜头回'、'笑耍头回'”[2]。此后,陈大康等延续了此说法。第二种观点认为,“头回”是入话的一部分,不应该分开,二者都是为引出正话服务的,石昌渝对此种观点表示赞同。“头回”是否应该与“入话”分开虽然存在着争议,但是“头回”的作用,学者们的观点基本是一致的,都认为“头回”为正文服务,用来引导观众,加深对正文的理解。然而,根据“头回”的表现形式进行分类研究,则有继续探讨的必要。

宋元话本小说中有文本流传下来的并不算多。程毅中根据自己的考证,以“信以传信,疑以传疑”[3]的原则,辑成《宋元小说家话本集》,收录了六十二篇宋元话本。其中前四十篇可信度较大,疑问较少,并有相关文本流传,后十二篇因疑问较多,有的残缺不完整,程先生仅以存目叙录的形式附在书后。笔者以前四十篇为例讨论“头回”的表现形式。

按照鲁迅和胡士莹对“头回”的定义,这四十篇话本小说,有明确的头回的是十篇。然而,笔者还发现了话本中有一些头回是隐藏式的,姑且叫做“隐藏头回”。

明确的头回有明显的提示语,比如“权做个笑耍头回”、 “权做个得胜头回”等。如鲁迅先生所说“或取相类,或取不同”,即头回故事所表达的意思与正话或者是相同的或是相反的,最后“忽而相牵,转入本事”。

头回与正话所表达的意思可以相同。比如《错斩崔宁》,头回讲的是魏鹏举上京应举,高中榜眼,在与妻子报喜的家书中写道,“我在京中,早晚无人照管,已讨了一个小老婆”。妻子看后也以玩笑的心态回了一封信,写道,“你在京中娶了一个小老婆,我在家中也嫁了一个小老公”。没想到被同窗看到,很快就传遍整个京城,被妒忌魏鹏举的人当做证据,参了他一本,结果魏鹏举被贬谪,“把锦片也似一段美前程,等闲放过去了”,一句戏言,“撒漫了一个美官”。正话讲的是刘贵因醉酒对自己的“小娘子”戏言道,“因一时无奈,没计可施,只得把你典与一个客人”。小娘子听后,要告知爹娘,就连夜赶路,遇到并不认识的崔宁,没想到刘贵被盗贼杀害,阴差阳错地怪到小娘子身上,结果断送了二人性命。这两个故事都是因为一句戏言,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最后诗云,“善恶无分总丧躯,只因戏语酿殃危。劝君出话须诚信,口舌从来是祸基”。

也有相反的例子。比如《刎颈鸳鸯会》,头回说的是一男子赵象因窥见武公业爱妾非烟美丽容貌,“神气俱废,废食思之”,后赵象与非烟私通,被武公业抓住,非烟“饮杯水而绝”,赵象“知机识务,事脱虎口,免遭毒手,可谓善悔过者也”。接下来的正话却说的是朱秉中因贪恋美色,与蒋淑珍私通,日日贪欢,最终“横尸刀下,命赴阴间,致母不得侍,妻不得顾”。正话与头回所讲的事情不论是相同的还是相反的,都是为了“转入本事”。

隐藏头回,顾名思义,就是隐藏在正话中,没有明确的标志,但是根据“头回”的作用可以看出,它也是“头回”的一种表现形式。比如《山亭儿》,小说一开始出现一个人物——陶铁僧。一般的话本小说开门见山,介绍的人物大多为主要人物,但《山亭儿》却不是这样。陶铁僧因为私自“克扣”万员外的钱被抓住,遭到解雇,他为了报复万员外,投靠了山贼苗忠,与苗忠一起打劫了万员外的女儿万秀娘的财产,之后陶铁僧就一直没有出现,直到最后被官府逮捕时才再次提到,让人感到这完全就是两个不相关故事的结合。陶铁僧这一段故事完全可以作为独立的一段出现,他的出现主要是为了引出万秀娘、苗忠等主要人物,与明确头回所起的作用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转入本事”。这样的例子在这四十篇中还有出现,比如《红白蜘蛛》中先介绍张员外的事迹,是为了引出主人公郑信;《定山三怪》中先以杨贵妃、唐玄宗的故事开场,为了引出崔衙内;《花灯轿莲女成佛记》开始介绍瞎眼婆婆是为了引出主要人物莲女等。

隐藏式头回最早并不是出现在宋元话本小说中,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敦煌变文。王重民、向达等先生所编的《敦煌变文集。韩擒虎话本》[4]中就已经出现隐藏式头回,这个话本先写了如下一段故事:法华和尚讲经感动了八大海龙王,被赐以龙膏,为杨坚治好了脑疼病,后来杨坚在一次宫闱政变后被推为皇帝。这里先出现杨坚的故事就是为了引出韩擒虎。从这里不难看出,隐藏式头回所讲的故事大多是为了引出主要人物,进入本事。隐藏式头回增加了故事的层次性、趣味性,达到吸引人的目的。

程毅中所选的四十篇宋元小说话本,有明确头回的和隐藏式头回的共有十五篇,占了总数的近百分之四十。其中有两篇比较特殊——《宋四公大闹禁魂张》和《史弘肇传》,这两篇小说既有明确头回,又有隐藏式头回。

《宋四公大闹禁魂张》明确头回讲的是“石崇斗宝”的故事,晋朝石崇因救“上江老龙王”,得到不少稀世珍宝。石崇为了炫耀自己的财富,便经常与国舅王恺斗宝,石崇用自己的珍宝把王恺的“国中之宝”比了下去,遭到王恺的嫉妒,上奏皇上,结果石崇下狱,家资“皆没入宫”,最后“戮于市曹”。正话先讲的是张员外因吝啬而出名,是一个“一文不使的真苦人”,被别人称为“禁魂张员外”。一日他看到自己家的主管给了一个叫花两文钱,不但把钱要回,还打了叫花,正好被“小番子闲汉”(帮闲的流民)宋四看见,宋四感到十分气愤,晚上到张员外家偷了“五万贯钱赃物”,并连夜“走归郑州去”。坏人得到了报应,一般的小说到此就可以结束了,这一段故事完全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故事呈现。如果故事还要发展,也应该围绕宋四公进行,但事实并不是这样。故事确实还在发展,但接下来的主人公变成了赵正,宋四公变成了一个完全的配角,通过几个小故事的展开,展现了赵正的聪明才智。这样,正话刚开始宋四公的故事就成了一个隐藏头回。

《史弘肇传》也同样存在这样两个头回。明确头回讲的是,洪内侍在宴席上作了一首《龙笛词》,后孔德明将这首词的每一句所引用的诗词一一加以解释,最后也以一首《水调歌头》赠之。这个头回的作用只是为了引出“龙笛”,进而引出“开笛阎招亮”。阎招亮因帮助炳灵公用“龙笛材”开笛,颇得赏识,得到一个机会,可以得到任何的赏赐。阎招亮提出希望让自己的做了娼妓的妹妹早得从良,炳灵公允许,并让他的妹妹嫁一位“四镇令公”,即史弘肇。阎招亮按照炳灵公的指示找到了史弘肇,并把妹妹嫁与他。故事到此可以结束,或者接下来应该是史弘肇成为“四镇令公”。但故事却另找了一个线索发展,出现了一个新的主人公郭威,叙述他的篇幅完全超过史弘肇,史完全成为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最后使史成为“四镇令公”也要归功于郭威。像《宋四公大闹禁魂张》一样,开始叙述史弘肇的故事也可以看做是一个隐藏头回。

从这两个话本小说中还可以发现一个特殊的现象,一般的话本,题目中出现的人物应该是小说的主人公,但这两篇并不是如此。宋四公和史弘肇可以看做是一个次要的主人公,或者可以说是一个引子式的人物,他们的出现更多的是为更重要的人物出场作引。

程毅中先生所选的四十个宋元话本小说中,共有十五篇有头回,分别是《三现身》、《宋四公大闹禁魂张》、《错斩催宁》、《简帖和尚》、《刎颈鸳鸯会》、《老冯唐直谏汉文帝》、《张生彩鸾灯传》、《史弘肇传》、《俞仲举题诗遇上皇》、《皂角林大王假形》、《山亭儿》、《定山三怪》、《西山一窟鬼》、《花灯轿莲女成佛记》、《红白蜘蛛》,占了总数的将近百分之四十。十五篇中的前十篇有明确头回,后五篇是隐藏头回,如上文已经提到的《宋四公大闹禁魂张》、《史弘肇传》两篇既有明确头回又有隐藏头回。

宋元话本小说中的“头回”,其实是增加了若干故事,“这些故事虽然各不相同,但是作用和目的都是相同的,都是为了对正话进行烘托、铺垫、映衬,使读者加强对正话内容的理解”[5]。另外,虽然这些“头回”是比较短的故事,但是故事本身是完整的,可以自成一体,人物、情节、时间等小说的要素都是存在的,可以说是一篇小的小说。总的来说,从头回与正话的关系可以看出,宋元话本中的头回比较随意自由,而且在内容上与正话关系也很松散,联系曲折而且比较含蓄,这与口头文学是比较相似的。宋元话本小说只是小说发展史上的一个阶段,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比起以前的小说有了一定的进步,为明清小说的繁荣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1]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2]胡士莹.话本小说概论[M].北京:中华书局,1980.

[3]程毅中.宋元小说家话本集[M].济南:齐鲁书社,2000.

[4]王重民,向达.敦煌变文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7.

[5]吴礼权.话本小说“头回”的结构形式及其历史演进的修辞学研究[J].复旦学报,2006(2):102-112.

猜你喜欢
话本隐藏式宋元
隐藏式字幕助听障观众轻松看电影
再发展期|宋元明清
“看官”是什么官
一种新型老年代步车的设计与研究
浅析镶嵌式触摸感应蒸汽淋浴房
轿车隐藏式车门把手试验台的设计与开发
从宋人语境看底本与话本的关系
文学史视野下的“话本”定义思考
浙江湖州寺前宋元遗址
《宋元语言词典》释义商兑